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赏析

《中吕·阳春曲·知几》原文翻译及赏析(白朴)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知道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却牢牢地闭着口,明白谁是谁非却只暗地里点头。姑且在诗书堆里停留吧,对世事悠闲地袖手旁观,穷死也风流。
注释

①中吕:十二宫调之一。阳春曲是它的曲牌。
②知几(jī):了解事物发生变化的关键和先兆。几:隐微预兆。
③知荣:就是要懂是“持盈保泰”的道理。知辱:就是要懂得“知足不辱”的道理。《老子》二十八章:“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这是老子明哲保身的哲学。缄(jiān)口:把嘴巴缝起来。《说苑·敬慎》:“孔子之周,观于太庙,右陛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后因以缄口表示闭口不言。
④淹留:停留。《离骚》:“时缤纷其变易兮,曾何足以淹留。
⑤“贫煞”句:即使贫穷到了极点也是荣幸的。风流,这里作荣幸、光彩讲。
⑥酒困:谓饮酒过多,为酒所困。诗困:谓搜索桔肠,终日苦吟。
⑦吟魂:指作诗的兴致和动机。也叫“诗魂”。醉魂:谓饮酒过多,以致神志不清的精神状态。
⑧四时:一指春、夏、秋、冬四季;一指朝、暮、昼、夜。风月:指清风明月等自然景物。欧阳修《玉楼春》:“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⑨天真:指没有做作和虚伪,不受礼俗影响的天性。
 

【作品鉴赏】
《中吕·阳春曲·知几》作者对世事采取袖手旁观的态度,安于贫困,认为名士自风流

题目“知几”意为应有先见之明,知变之几微。《易·系辞下》云:“子曰:知其神乎?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
第一首曲子表明了作者对世事采取袖手旁观的态度,安于贫困,认为名士自风流。小令劈头一联对偶。“知荣知辱”出于老庄思想。作者说自己知道何者为荣,何者为辱,只是“牢缄口”,不愿说破而已。“谁是谁非暗点头”句意几同。“诗书丛里淹留”表现了白朴的主要生活内容。第二首和第三首曲子继续极力描写作者纵酒诗酒的生活态度。而第四首则是回答为什么采取如此生活态度的理由。
曲子中“闲袖手,贫煞也风流”两句化用苏轼、元好问等人词句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向陽花的秘密”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作者介绍

白朴
白朴(1226-约1306)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附近),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终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曲作家、杂剧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合称为元曲...

知荣知辱牢缄口,谁是谁非暗点头。书丛里淹留。闲袖手,贫煞也风流。
今朝有酒今朝醉,且尽樽前有限杯。回头沧海又尘飞。日月疾,白发故人稀。
不因酒困因诗困,常被吟魂恼醉魂。四时风月一闲身。无用人,诗酒乐天真。
张良辞汉全身计,范蠡归湖远害机。乐山乐水总相宜。君细推,今古几人知。

猜您喜欢的诗文:
白朴的名句:

历代古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代 更多

名人诗词

李白 杜甫 苏轼 白居易 王维 陶渊明 陆游 韩愈 王安石 欧阳修 李清照 刘禹锡 辛弃疾 杜牧 李商隐 柳宗元 孟浩然 李煜 黄庭坚 柳永 王昌龄 龚自珍 晏殊 高适 韦应物 王之涣 元好问 更多

经典诗词赏析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诗海泛“舟” 诗空飘“雪” 诗坛品“酒” 诗园看“柳” 诗中“乡情” 诗中“亲情” 诗中“友情” 诗中“爱情” 诗厩观“马” 诗台点“烛” 诗国寻“梦” 诗空赏“云” 诗空飞“雨” 诗中捉“鸟” 诗中觅“愁” 诗苑洒“泪” 诗空摘“星” 诗中买“醉” “物事人非” “传统节日” 诗中“美女” 色彩之“红” 色彩之“绿” 色彩之“黄” 色彩之“紫” 更多

十大诗词

十大咏“春”诗词 十大咏“夏”诗词 十大咏“秋”诗词 十大咏“冬”诗词 十大咏“山”诗词 十大咏“水”诗词 十大咏“日”诗词 十大咏“月”诗词 十大咏“风”诗词 十大咏“花”诗词 十大咏“雨”诗词 十大咏“雪”诗词 十大咏“江”诗词 更多

诗词分类

泰山 华山 黄山 庐山 天山 长江 黄河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清明 端午 七夕 中秋 重阳 春节 梅花 荷花 菊花 月亮 牡丹 竹子 桃花 母亲 北斗 腊月 更多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