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译文
塞草烟光阔,渭水波声咽。春朝雨霁,轻尘歇,征鞍发。指青青杨柳,又是轻攀折。动黯然,知有后会,甚时节?更尽一杯酒,歌一阕。叹人生,最难欢聚,易离别。且莫辞沉醉,听取阳关彻。念故人,千里自此共明月。
【作品赏析】
《阳关引》这首词取景阔朗,抒情真挚,表达了寇准对故人的思念之情。
寇准的这首词,是写在长安渭桥上送友人出征时的别离之情。“长安渭水上,有三座桥,即中渭桥、东渭桥、西渭桥。长安人送人西去时,多在西渭桥话别或饯行,并折柳枝赠行。”(《三辅黄图》)“指青青杨柳,又是轻攀折”,用清新流利的手笔,描绘出了送别时难舍难分的伤感与痛楚。
“塞草烟光阔,渭水波声咽。”前一句写色,后一句写声。色授声传,意境壮阔。读者试瞑目细想:在广漠无垠的边塞草原上, 听渭水低吟,岂不更添行者之惆怅和送行者之伤感么?又恰值春天的清晨,宿雨初霁,尘土不扬,行者跨上征鞍即将出发。此时此刻,尽管人们的心情沉重,其感受却相反地越加敏锐。“指青青杨柳,又是轻攀折。”词人见柳色青青,难免更牵起依依不舍之情,故轻轻地攀折下柳条以赠行者,以壮行色。江淹《别赋》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此词用“动黯然”三字,便极好地概括了这种销魂神情。“知有后会甚时节?”再经这么一问,其凄凉不可耐的离情便跃然纸上了。
《阳关引》通篇写离情,却不用悲切字眼,表达出普天下人最常引为憾事的惜别之情
上片四十字,隐括了王维《渭城曲》的前两句,以着力渲染临别前的氛围。下片三十八字,进一步融化了《渭城曲》的后两句。白居易诗云:“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赋得古原草送别》)寇准虽别情满眼,而对酒当歌,仍慨当以慷地殷勤劝饮。所谓“更尽一杯酒,歌一阕”,其实何止一杯、一阕?行者行行复止,送行者送送仍留,往往便一杯更一杯、一阕更一阕地延宕下去。因此词人用“叹人生,最难欢聚易离别”一句,表达出普天下人最常引为憾事的惜别之情。
白居易《对酒五首》(其四)云:“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寇准此词云:“且莫辞沉醉,听取《阳关》彻!”歌曲的最后一遍为“彻”。“听取《阳关》彻”,也就是“听唱《阳关》第四声”之意。寇准把自居易的十四字精炼成十字。且不限“相逢”之后,使含意更广了。这种以少总多的表述手法,也不失为一巧。“念故人,千里自此共明月。”它虽然是从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两句中脱出.但用作结尾,融情于景以写情,其神韵自更为悠远。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中秋》)即与此同辙。
这首词通篇写离情,却不用悲切字眼。篇中虽黯然心动,篇末终寄意于明月。因此至今读来,仍觉得它悲而壮,豪而婉。当宋初词风沉潜于艳冶之际,此词真堪称为不同凡响。
名人诗词
李白 杜甫 苏轼 白居易 王维 陶渊明 陆游 韩愈 王安石 欧阳修 李清照 刘禹锡 辛弃疾 杜牧 李商隐 柳宗元 孟浩然 李煜 黄庭坚 柳永 王昌龄 龚自珍 晏殊 高适 韦应物 王之涣 元好问 更多经典诗词赏析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诗海泛“舟” 诗空飘“雪” 诗坛品“酒” 诗园看“柳” 诗中“乡情” 诗中“亲情” 诗中“友情” 诗中“爱情” 诗厩观“马” 诗台点“烛” 诗国寻“梦” 诗空赏“云” 诗空飞“雨” 诗中捉“鸟” 诗中觅“愁” 诗苑洒“泪” 诗空摘“星” 诗中买“醉” “物事人非” “传统节日” 诗中“美女” 色彩之“红” 色彩之“绿” 色彩之“黄” 色彩之“紫”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