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赏析

《九歌·礼魂》原文翻译及赏析(屈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版本一

祭祀礼已完毕紧紧敲起大鼓,
传递手中花更相交替而舞,
姣美的女子唱得从容自如。
春天供以兰秋天又供以菊,
长此以往不断绝直到终古。
版本二
唱着歌,打着鼓,
手拿花枝齐跳舞。
我把花给你,你把花给我,
心爱的人儿,歌舞两婆婆。
春天有兰花,秋天有菊花,
馨香百代,敬礼无涯。
注释
①成礼:指祭祀之礼完毕。会鼓:急疾击鼓,鼓点密集。
②芭(bā):通“葩”,一种香草
③姱(kuā夸):美好。
④倡:同“唱”。
⑤容与:舒缓。
 

 

【作品鉴赏】
《九歌·礼魂》是战国时期屈原所作的楚辞,作者记录了这个庄重的祭祀仪式
九歌说

由于所送的神中有天地神也有人鬼,所以不称“礼神”而称“礼魂”。
对此篇的理解,从题目到内容一直分歧较大。王逸《楚辞章句》云:“言祠祀九(十)神,皆先斋戒,成其礼敬,乃传歌作乐,急疾击鼓,以称神意也。”今人陈子展以为“这像是说《礼魂》是为祭祀十神成礼之后,又传歌作乐,以娱乐众神而作,不是为祭祀任何一神而作”(《楚辞解题》)。明汪瑗《楚辞集解》、清张诗《屈子贯》则宣称此篇是“前十篇之乱辞也”。清王夫之《楚辞通释》又认为:“此章乃前十祀之所通用,而言终古无绝,则送神之曲也。”清吴世尚《楚辞疏》、王邦采《九歌笺略》、王闿运《楚辞释》也持同样的观点,学术界一般认同此说。而姜亮夫《屈赋校注》又解“礼”为祀,解“魂”为“气之神也,即神灵之本名,故以之概九(十)神也”,“九祀既闭,合诸巫而乐舞,盖乐中之合奏也,……以总告诸神灵之前”。其说可从。
诗篇以简洁的文字生动描绘出一个热烈而隆重的大合乐送神场面。一开始,先点出是“成礼”,使它和《九歌》各篇发生了联系。祀礼完成后,于是响起密集的鼓点,于是一边把花朵互相传递,一边更番交替地跳起舞。美貌女郎唱起歌,歌声舒徐和缓,从容不迫。这正是一个祭众神已毕时简短而又热烈的娱神场面。而春天供以兰,秋天供以菊,人们多么希望美好的生活能月月如此,岁岁如此。于是,大家从春供到秋,以时令之花把美好的愿望总告于众神灵,并许以长此不绝以至终古的供奉之愿,表达人们敬神事神的虔诚之心。
《九歌·礼魂》神灵的生活物品与生活环境充满各种芳美植物的郁郁生气,突出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憧憬和对生生不息的生命的礼赞

在“成礼”的鼓声中,读者仿佛看到《东皇太一》中“扬枹兮拊鼓”、《东君》中“縆瑟兮交鼓”、《国殇》中“援玉枹兮击鸣鼓”诸种或庄肃或雍容或悲壮的场面。而面对令人眼花缭乱的传花轮舞,读者无疑又会联想起《东皇太一》中“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云中君》中“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东君》中“翾飞兮翠曾,展诗兮会舞”那流芬溢彩的神巫之舞。“姱女”的歌唱情景,自然也有《东皇太一》中“疏缓节兮安歌,陈竽瑟兮浩倡”、《少司命》中“临风怳兮浩歌”的叠影;而那“容与”之态,风神卓绝,不也宛然可见《湘君》、《湘夫人》中“聊逍遥兮容与”的湘水配偶神的身姿吗?“长无绝”的“春兰与秋菊”,则是对绿色植物所象征的生命力的讴歌。“蕙肴”、“兰藉”、“桂酒”、“椒浆”、“兰汤”、“桂舟”、“薜荔柏(箔)”、“蕙绸”、“荪桡”、“兰旌”、“桂櫂”、“兰枻”、“荷盖”、“荪壁”、“紫坛”、“桂栋”、“兰橑”、“辛夷楣”、“药房”、“蕙櫋”、“荷衣”、“蕙带”、“辛夷车”、“桂旗”、“杜若”、“芙蓉”、“白薠”、“苹”、“茝”、“石兰”、“杜蘅”、“疏麻”、“瑶华”、“麋芜”、“女萝”、“幽篁”、“松柏”,《九歌》中神灵的生活物品与生活环境充满各种芳美植物的郁郁生气,突出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憧憬和对生生不息的生命的礼赞。从这个意义上说,“春兰与秋菊,长无绝兮终古”正可以作为《九歌》祀神祈福的主旋律。
此诗在《九歌》在最短,几乎接近诗里的“风”诗,但寥寥数语,却把一个盛大集会的场面描写得如此激越和恢宏。随着激烈的鼓点和舞步,传递香草做着游戏上神灵快乐(这就达到了祁神许愿的目的)。诗末“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两句,完成了组诗的整体布局;用香草美人喻清平世界;用香草美人作为贯穿组诗各篇(除《国殇》)的联结线。这个香草即是总谱的五线谱(形式)又是总谱上的各个音符(内容),这种宏观构思是前无古人的。通过送神,展现了诗人矢志不渝的报国决心。
 

 

国殇之乱辞说
《礼魂》首句“成礼兮会鼓” ,已见的多数解释和翻译可能是错误的。黄寿祺等注释说: “成礼是礼成的倒文,指祭祀的完成。”董楚平等也说“指祭礼完成” ,黄凤显等注为“完成祭礼” ,程嘉哲注为“祭礼告成” , 陆侃如等译为“祭祀完成啊鼓点频繁”。“成礼”之“成”的释义有十多项,除“完成”外,还有“具备”等等义项。《国风·齐风·猗嗟》有“仪既成兮。终日射侯,不出正兮。”是说射箭仪式已经具备了(可以开始进行射箭) ,终日射箭,不出靶心正中。《礼魂》的“成礼”之“成”应属“具备”之义,是说“具备”了祭祀仪式,或说“祭祀仪式”已经“具备” ,已经形成,可以开始正式进行祭祀了。实际上, “成礼兮会鼓,传芭兮代舞… … ”是祭礼开始进行后的具体内容。如果说是“祭祀完成”了,那就应该是结束了,谢幕了,用不着会鼓、传芭、代舞。《离骚》有“初既与余成言兮” , “成言” ,郭沫若注为“约定” ,黄凤显注为“彼此说定” ;陆侃如等注为“相互约定的话” ;何剑熏注为“成言犹定言,亦即缔言或结言”。没有人把“成言” 注为“完成的言(话)”。我们参考“成言”的注释, “成礼”可解为“定礼”“约定的礼” ,可引申为: 经过约定、筹备好了的祭礼。这和前面所说“成”有“具备之义”也是相合的。[4]
《天问》有“昭后成游,南土爰底。”“成游” ,黄凤显注为“出游” ,陆侃如等注为“遂游” ,将整句译为“周昭王着手他的游历,一直走到南国边地。”黄寿祺等译为“周昭王实现巡游的心愿,他来到了南方楚国境地。”郭沫若译为“昭王很高兴巡游,一直走到了南国的境地。”没有人把“成游”的释注为“完成的巡游”。“成游” ,可以说是一种已经决定的并开始付诸实施的巡游。现代汉语中有“ 成行” ,可解为“一种已经决定的开始付诸实施的出行” ,常有人说“终于成行” ,谁也不会把“成行”释作“完成了的出行”。从“成游”、“成行”联想到“成礼” ,“成礼”可解作是一种已经决定的并开始付诸实施的祭礼。这与“成”有“具备”之义也是相合的。综上所述, “成礼兮会鼓”可译为“祭礼隆重举行啊敲响所有的大鼓”。
《九歌·礼魂》表明祖先祭祀,是神圣而不能间断或终止的,是要永远祭祀下去的

《礼魂》“传芭兮代舞” , “芭”即葩,初开的鲜花; “代”即交替、轮流。“传”是什么意思,已见的多数的解释将“传”注为“传递” ,似难令人满意。如黄凤显注为“互相传递” ,程嘉哲、董楚平等注为“传递” ,郭沫若译为“我把花给你,你把花给我” ;陆侃如等译为“轮流舞蹈啊花枝互传” ;黄寿祺等译为“鲜花频传,轮番舞蹈”。在古汉语中,“传”的释义(包括“传递” )有十多项,第一项即为“传授”。《淮南子· 精神训》有“故举天下而传之于舜” ,此“传”之义为“传授”。但侧重在“授”。《辞海》(民国三十六年版) 对于“传”的第一项释义为“授也”、举例为“《论语· 学而》: 传不习呼? ”“《战国策· 秦策》: 欲传商君。”因此, “传芭”可解为“授芭” ,即把鲜花授给参与祭祀仪式的众人。《东皇太一》有“盍将把兮琼芳” (“盍”是发语词) ,陆侃如等译为“手拿着玉色的花啊散发芬芳” ,此句说明《东皇太一》里祭神的巫师们都手拿鲜花,所以,篇末有“芳菲菲兮满堂。”这种气氛显示祭祀者对神的崇敬虔诚。为了表示对神的崇敬虔诚,每个祭祀者都会手持鲜花,而不是只有几束花在人们之间传递,更不是如现代的击鼓传花式的游戏。在《礼魂》里,祭祀者每个人也应手拿鲜花。这鲜花不是自带的,而是祭祀仪式主持者授予(传)全体祭祀人的,于是,祭祀人手持鲜花轮番起舞(代舞)。
“姱女倡兮容与” , “姱女倡”即美女唱, “容与”是指歌声悠扬、舒缓,并且是虔敬、肃穆的。“春兰兮秋菊” ,是指祭祀仪式开始授予众人的鲜花,在本句里进一步说明: 这种鲜花在春天是兰花,秋天是菊花。由于诗句极为简略,我们可据意境联想,补充省略部分,那就是春祭时擎着兰花,秋祭时手持菊花。“春兰兮秋菊” ,说明了春祭与秋祭使用的是不同的鲜花,也说明一年两次的祭祀祖先是神圣而不能间断或停止的。末句“长无绝兮终古” ,指从古到今,年复一年,直至永远的祖先祭祀,是神圣而不能间断或终止的,是要永远祭祀下去的。
【名家点评】
王逸《楚辞章句》:“言祠祀九(十)神,皆先斋戒,成其礼敬,乃传歌作乐,急疾击鼓,以称神意也。”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ヽ放荡的青春”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作者介绍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公元前27...

成礼兮会鼓,
传芭兮代舞,
姱女倡兮容与。
春兰兮秋菊,
长无绝兮终古。

猜您喜欢的诗文:
屈原的名句:

历代古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代 更多

名人诗词

李白 杜甫 苏轼 白居易 王维 陶渊明 陆游 韩愈 王安石 欧阳修 李清照 刘禹锡 辛弃疾 杜牧 李商隐 柳宗元 孟浩然 李煜 黄庭坚 柳永 王昌龄 龚自珍 晏殊 高适 韦应物 王之涣 元好问 更多

经典诗词赏析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诗海泛“舟” 诗空飘“雪” 诗坛品“酒” 诗园看“柳” 诗中“乡情” 诗中“亲情” 诗中“友情” 诗中“爱情” 诗厩观“马” 诗台点“烛” 诗国寻“梦” 诗空赏“云” 诗空飞“雨” 诗中捉“鸟” 诗中觅“愁” 诗苑洒“泪” 诗空摘“星” 诗中买“醉” “物事人非” “传统节日” 诗中“美女” 色彩之“红” 色彩之“绿” 色彩之“黄” 色彩之“紫” 更多

十大诗词

十大咏“春”诗词 十大咏“夏”诗词 十大咏“秋”诗词 十大咏“冬”诗词 十大咏“山”诗词 十大咏“水”诗词 十大咏“日”诗词 十大咏“月”诗词 十大咏“风”诗词 十大咏“花”诗词 十大咏“雨”诗词 十大咏“雪”诗词 十大咏“江”诗词 更多

诗词分类

泰山 华山 黄山 庐山 天山 长江 黄河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清明 端午 七夕 中秋 重阳 春节 梅花 荷花 菊花 月亮 牡丹 竹子 桃花 母亲 北斗 腊月 更多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