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译文
黄叶前朝寺,无僧寒殿开。
池晴龟出曝,松暝鹤飞回。
古砌碑横草,阴廊画杂苔。
禅宫亦销歇。尘世转堪哀。
【作品鉴赏】
《经废宝庆寺》写身世羁旅之思、悲欢离合之叹、常寄兴山水,,情深意婉
这首诗是作者在一个秋日,经过一座废弃的禅寺时有感而作。全篇围绕一个“废”字落笔。前三联写景,具体描绘“废宝庆寺”的荒凉与败落,最后一联抒发作者的感慨。
首联写宝庆寺的破败,从总体上着眼。“黄叶”,点明季节当在深秋,“前朝”指寺的历史久远,可能是唐朝初年所兴建,也可能更早些。这句写秋天,勾勒出一幅萧条、肃杀的景象,隐含身世之感,时运之叹。下句“无僧”,指庙中无僧人住持,“殿”上加一“寒”字,更显出寺的荒冷凄清,这句说宝庆寺的正殿十分荒凉。颔联将目光由大殿转向院中,通过写两种动物来反衬寺庙之“废”。“池晴龟出曝,松暝鹤飞回。”每当天晴日丽,水池中的乌龟出来自由自在地晒太阳,到了暮色苍暝之际,仙鹤又飞了回来。“龟”、“鹤”都是长寿吉祥之物,在写寺庙的荒废时,特意拈出二者,颇有深意。一、借“龟”、“鹤”的寿命之长来衬托宝庆寺命运之短;二、说“龟出曝”把水池、松林作为栖身之地,说明龟鹤早成为这里真正的“主人”,从对面见出寺庙荒废已久;三、此诗首联写宝庆寺之“废”,均为景语,第二联写“龟”、“鹤”的活动,一方面化静为动,使全篇变得生动起来,另一方面又以动衬静,以“龟”、“鹤”之活跃衬寺庙之沉寂。
《经废宝庆寺》借景抒情,表达出作者身世之悲和人生感慨
颈联继续写废寺景物,以碑、画两个意象抒废寺之叹。“碑”在寺庙中通常用于刻经文或记载庙宇的沿革变迁等等,具有重大意义,冠一“古”字,加重了历史的色彩,而今碑为乱草遮盖,令人生无限感慨。“画”即庙中壁画,亦为庙内“圣物”,如今“画”上又布满斑驳杂乱的青苔,则宝庆寺之杳无人迹,废弃已久,不言自明。
尾联由景语转入情语,直抒胸臆作结。“禅宫亦销歇,尘世转堪哀。”人们心目中的净土——禅宫寺院尚且破败毁弃如此,那么在烦扰,污浊的尘世中,可悲可叹的事情就更多了。
宝庆寺衰败的具体原因已不可考,它或许由于战乱(如隋末之乱、安史之乱等)的破坏,或许是历次佛、道斗争中的牺牲品,然而这无关宏旨。重要的是,作者借写此庙之废,抒写了自己的时代和人生感慨。全诗由景及情,情调感伤,深沉地诉说了时代之感,身世之悲,令人读之不胜悲凉。
名人诗词
李白 杜甫 苏轼 白居易 王维 陶渊明 陆游 韩愈 王安石 欧阳修 李清照 刘禹锡 辛弃疾 杜牧 李商隐 柳宗元 孟浩然 李煜 黄庭坚 柳永 王昌龄 龚自珍 晏殊 高适 韦应物 王之涣 元好问 更多经典诗词赏析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诗海泛“舟” 诗空飘“雪” 诗坛品“酒” 诗园看“柳” 诗中“乡情” 诗中“亲情” 诗中“友情” 诗中“爱情” 诗厩观“马” 诗台点“烛” 诗国寻“梦” 诗空赏“云” 诗空飞“雨” 诗中捉“鸟” 诗中觅“愁” 诗苑洒“泪” 诗空摘“星” 诗中买“醉” “物事人非” “传统节日” 诗中“美女” 色彩之“红” 色彩之“绿” 色彩之“黄” 色彩之“紫”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