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译文
湿云鸦背重,野寺出新晴。
败叶存秋气,寒钟过雨声。
半檐群鸟入,深树一灯明。
猎猎西风劲,湖心月乍生。
注释
①活计:生计,谋生的手段。
【作品鉴赏】
《湖上晚归》描写湖上晚归所见的暮秋景色,表达出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这首诗写湖上晚归所见暮秋景致,题材本属熟见。然而由于作者体察入微而又独具手眼,不仅精择富于特征的意象构筑画面,而且炼字锻句,刻意为工, 真切地传达了他的感受, 铸塑出一种独特的美的意境。
“湿云鸦背重,野寺出新晴”,轻吟首句,一股深秋凉意便袭面而来。虽然句中无一字写秋, 写晚, 却紧紧把握住暮秋黄昏绵雨暂歇的特定景色。“湿云”,既非雨中乌云,也非雨后淡云,而是仿佛被刚才的秋雨浸湿泡透,仍蓄积着浓厚雨意的阴云。归窠的群鸦则暗点诗题“晚归”。而一“重”字,不仅用通感手法将视觉传达为轻重觉,而且将前两景联接在一起,满天湿云好象堆压在群鸦背上,令人更感到雨意之沉浓。在这阴云鸦群组成的泼墨一般的背景上, 露出一角晴白。这一“出”字又颇妙, 似写原被雨帘遮住的野寺因乍晴而现 “出”, 又似写这新晴是因为野寺显现才显 “出”。晴以衬阴, 更渲染出湖岸周围阴沉、荒凉的氛围。
《湖上晚归》描写被秋雨秋风摧折的残枝败叶,渲染出阴沉、荒凉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回家时的喜悦与兴奋
颔联写归途所见与所闻,又选择两个有特征的景物。诗人不写枯叶、落叶,而写“败叶”,这是被秋雨秋风摧折的残枝败叶,所以更多地蓄存了秋的气息。“寒钟过雨声”一句尤见工力。这里又一次运用通感手法,将听觉(钟声)转化为肤觉 (寒),但妙在不是简单直接的使用,而是写远处野寺传来的阵阵钟声,仿佛经过秋雨的淋洗,也带上了阵阵寒意,与整个画面自然相贴。此联不只描摹了秋色与秋声, 而且传达出诗人所感受到的秋意。 接着通过地点、时间的转移写出了“归”字。将近归处,看得见屋檐了。但只是“半檐”,另一半或许是被归飞的群鸟挡住了吧;更近归处,已可见树丛中那一星灯火,时间也更晚了。古人有所谓“移步换形”,这里却以景的 “换形”而暗写了人的 “移步”。
尾句是归来后回望湖中,黄昏过去,夜幕降临,劲厉的西风中,一轮明月初升, 映在雨后湖心中。西风之“动”反衬出湖月之静。我们也仿佛看到诗人静静地伫立湖边, 凝望湖心秋月, 回味着归途秋景…… 全诗无一字写人,却无一句不写出了“人”。因为作者没有简单地摹景,而是精心遣词造语, 写出他心灵所感受的 “景”, 因而这景也就表达了“人” 的感受、人的行动、人的心情, 所谓 “景中有人”。这正是此诗佳处。
名人诗词
李白 杜甫 苏轼 白居易 王维 陶渊明 陆游 韩愈 王安石 欧阳修 李清照 刘禹锡 辛弃疾 杜牧 李商隐 柳宗元 孟浩然 李煜 黄庭坚 柳永 王昌龄 龚自珍 晏殊 高适 韦应物 王之涣 元好问 更多经典诗词赏析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诗海泛“舟” 诗空飘“雪” 诗坛品“酒” 诗园看“柳” 诗中“乡情” 诗中“亲情” 诗中“友情” 诗中“爱情” 诗厩观“马” 诗台点“烛” 诗国寻“梦” 诗空赏“云” 诗空飞“雨” 诗中捉“鸟” 诗中觅“愁” 诗苑洒“泪” 诗空摘“星” 诗中买“醉” “物事人非” “传统节日” 诗中“美女” 色彩之“红” 色彩之“绿” 色彩之“黄” 色彩之“紫”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