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赏析

《渡江大风》原文翻译及赏析(袁枚)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怒涛涌起如山峰,山峰里我独自而行。
乘着一顶孤蓬,只疑坐在龙背伤,浪花已与船帆齐平。
欲系船缆,已无地可系,巨大的鳄鱼在窗外鼓浪雷鸣。
金山、焦山知有客到,
遥相对峙,远远出郭莱将客迎。
注释
1.此诗作于袁枚从扬州去镇江渡江时,扬州和镇江是隔长江相望的两城。
2.“缆系”句,缆绳没有拴系的地方。
3.无所:即无处。
4.鼍(tuó):即扬子鳄,一名鼍龙,又名猪婆龙,体长六尺至丈余,四足,背、尾有鳞甲,相貌可怖,鸣声如鼓。
5.金焦:金山和焦山的并称,金山在镇江市西北,焦山在镇江市东北,二山相距十五里,对峙江中。

 

【作品鉴赏】
《渡江大风》通过描写渡江的情状,表现出作者超脱沉静的性情

“水怒如山立,孤真实、自然地把渡江的情状,描绘得形象、生动,使人如临其境,篷我独行。”下笔有声、有气、有势、有神。渡江遇大风,风卷怒潮如山,迎头而来,大有翻天覆地之势,其险峻不亚于苏轼的“惊涛拍岸”。在狂浪怒卷的江上,惟独“我”坐在这只船迎浪而过。笔锋一转,虽言险象环生,但作者那超脱的性情沉静地表现出来,真是让人叹服。
“身疑龙背坐,帆与浪花平。”写作者在险境中的感受。风大浪高,小船起伏,有被浪卷翻的危险,犹如骑着狂奔的蛟龙,充满浪漫色彩的奇特的想象力。
“缆系地无所,鼍鸣窗有声。”此联形容形势险要,惊心动魄。想找一个地方系绳都没有,而窗外却传来风涛相激之声。鼍(tuó),鼍龙,也叫扬子鳄,通称猪婆龙,“鸣如桴鼓”(《海物记》),这里指风声如鼍鸣。
“金焦知客至,出郭相远迎。”尾联写经过一翻与风浪的搏击,终于看到金山和焦山,无不欣慰。可作者不直接写自己欣喜若狂之心,而是用拟人的手法,写金山和焦山知道客人到,出城相迎。作者以物人化,以静动化,巧妙地赋静物以性灵,反托人物的性情。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造化弄人”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作者介绍

袁枚
袁枚(1716-1797),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乾隆四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1742年)外调江苏,先后于,历任溧水、江宁、江...

水怒如山立,孤篷我独行。
身疑龙背坐,帆与浪花平。
缆系地无所,鼍鸣窗有声。
金焦知客至,出郭相远迎。

猜您喜欢的诗文:
袁枚的名句:

历代古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代 更多

名人诗词

李白 杜甫 苏轼 白居易 王维 陶渊明 陆游 韩愈 王安石 欧阳修 李清照 刘禹锡 辛弃疾 杜牧 李商隐 柳宗元 孟浩然 李煜 黄庭坚 柳永 王昌龄 龚自珍 晏殊 高适 韦应物 王之涣 元好问 更多

经典诗词赏析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诗海泛“舟” 诗空飘“雪” 诗坛品“酒” 诗园看“柳” 诗中“乡情” 诗中“亲情” 诗中“友情” 诗中“爱情” 诗厩观“马” 诗台点“烛” 诗国寻“梦” 诗空赏“云” 诗空飞“雨” 诗中捉“鸟” 诗中觅“愁” 诗苑洒“泪” 诗空摘“星” 诗中买“醉” “物事人非” “传统节日” 诗中“美女” 色彩之“红” 色彩之“绿” 色彩之“黄” 色彩之“紫” 更多

十大诗词

十大咏“春”诗词 十大咏“夏”诗词 十大咏“秋”诗词 十大咏“冬”诗词 十大咏“山”诗词 十大咏“水”诗词 十大咏“日”诗词 十大咏“月”诗词 十大咏“风”诗词 十大咏“花”诗词 十大咏“雨”诗词 十大咏“雪”诗词 十大咏“江”诗词 更多

诗词分类

泰山 华山 黄山 庐山 天山 长江 黄河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清明 端午 七夕 中秋 重阳 春节 梅花 荷花 菊花 月亮 牡丹 竹子 桃花 母亲 北斗 腊月 更多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