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赏析

《松风阁记》原文翻译及赏析(刘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
雨、风、露、雷,都来自天空。雨、露有形体,万物等待它们来滋润;雷没有形体却有声音,风也是这样的。
风不能自己发出声音,藉着东西而发出声音。不像雷的震怒号叫,在虚空里就发出了大声。就因为风附藉着物体而发声,所以它的声音完全随着物体而改变;响亮、微弱、清晰、溷浊、轻快、恐怖等变化,就都随着物体的形状而产生了。土石贔屭太坚实,风虽吹过它们上面也不能发出声音,山谷空阔广大,那声音就雄壮凄厉。水流汤漾温和,那声音就喧嚷吵杂。都不能算中正和平的声音,让人觉得胆战心惊。所以只有附藉着草木发声才合适。
因为松这种植物,本干挺拔枝柯纠绕,叶子纤细而修长,奇特而葱茏,舒展而茂盛,交错而精巧,所以风吹过它的时候,不滞塞不激荡,流顺通畅,具有自然的和谐,故以听了可以消除烦恼忧虑,洗净昏沉污浊,使人精神旷达心情愉快,舒和澹泊,宁静安闲,自由自在在天地间生活,跟大自然相往来。难怪爱好山林的高士,喜欢松而不能离弃它了。
金鸡峰上有三棵松,不知有几百年了,微风轻吹,声音如幽静的泉水淙淙地流过石滩,风稍大,就像演奏典雅的古乐。那大风来的时候,就像翻扬的波涛,又像击鼓一样,低沉而有节奏。
方舟上人在金鸡峰下建造了一座楼阁,取名为松风阁,我曾到访而住在那儿,舒畅得意得想要长住下来而忘了回去。因为此阁虽在山林之中,可是离人境不远。夏天不太炎热,冬天不太寒冷,观赏松可以使我眼睛舒服,聆听松可以使我耳朵舒服,慢步徘徊从容地游览。自由自在地徜徉其中,没有外来的事物扰乱心境。使人欢喜快乐,使人愿意终日如此,又何必一定要像许由那样到颍水边洗耳才算高洁,像伯夷、叔齐那样爬上首阳山不食周粟才清廉呢?
我是四处寄居的人,脚步从不安定于一处,可是对这座楼阁,却不能忘怀,所以在要跟上人道别时,忾了这些作为松风阁记。时间是元顺帝至正十五年七月九日。
(二)
松风阁在金鸡峰的下面,活水源的上面。我在今年春天才来到这里,留宿了两夜,都遇到下雨,只听到波涛般的声音响彻白天黑夜,没有能完全观看到它的奇妙之处。到这时候,来来往往住在松风阁上共十多天了,因而能够完全知道松风阁景色变化的不同情状。
松风阁后面的山峰,在众多的山峰中特别高,而松树又生长在山峰的顶上,抬头向上看,就像饰有鸟羽的旗帜和车盖笼罩在头顶上。当太阳在正当中的时候,有风轻轻掠过那松枝,松枝就像龙凤在飞翔舞蹈一样,长满茂密松针的枝条萦回屈曲,交错纠结,来回摆动;阳光把树影洒落在屋檐瓦楞之间,金黄碧绿的颜色交叉错综,编织成美丽的花纹。使观看到这种景色的人,眼睛都因此明亮。有声音,像吹乐器一样,像阵雨迅急经过,又像水流冲激着山崖石壁,有时像披着铁甲的战马在奔驰,剑和长矛在互相撞击;忽然又发出草虫鸣叫的“切切”声,忽大忽小,像在远处,又像在近处,无法用语言形容那种情状。使听到这种松声的人,耳朵都因此灵敏。
我将自己的这种感觉去询问上人,上人回答说:“不知道啊。我们佛门把使六境清洁纯净作为使心思清明纯正的根本。凡是耳朵听到、眼睛看到的,都是些荒诞无稽的东西罢了。”我说:“既然这样,那么上人用“松风”给这个楼阁取名,是为什么呢?”上人笑着说:“偶然这样罢了。”
我在松风阁又留宿了三天才回来。元惠宗至正十五年七月二十三日写此记。

 注释
(1)乎:于。
(2)滋:生长,繁殖。
(3)非若:不像是。怒号——发出巨大的声响。
(4)訇磕(hōng kē):大声。
虚无——指天空。
(5)愕(è):惊讶。
(6)悉:全都。
(7)屃赑(xì bì):觿龟(觿,读音xī)的别名。觿龟是一种爬行动物,背面褐色,腹面淡黄色。碑下的石座一般都雕成屃赑的形状,取它力大能负重的意思。这里就是指强健有力。
(8)谷:两山之间叫谷。
(9)雄:雄壮有力。
以:连词,意义和“而”相同。
厉——猛烈。
(10)荡:摇动。
(11)汹:水中波浪翻滚的声音。
豗(huī):轰响。
(12)中和:不刚不柔,平和。
(13)骇:惊惧。
(14)室(zhī):阻塞。
(15)槁(gǎo):枯。
(16)懦:软弱。扬:高昂。
(17)莫若:不如。
(18)盖:连词,表示原因。
(19)挺:笔直。
樛(jiǖ):弯曲向下。
(20)离奇:树根盘曲的样子。
巃嵸(lóng sǒng):聚集貌。
(21)潇洒:飘逸,自然。
扶疏:枝叶繁茂的样子。
(22)鬖髿(sān suō):蓬松的样子。
玲拢:灵巧的样子。
(23)这句说:所以,当风吹过松树的时候。
(24)雍(yōng):堵塞。
激:冲击。
(25)黩(dú):污浊。
(26)涤:洗。
昏秽(huì):黑暗的和肮脏的东西。
(27)旷神:使心境阔大。怡情——使心情愉快。
(28)恬(tián)淡:清静。
寂寥:寂静。
(29)太空:天空。
(30)造化:旧时指自然界的创造者,也指自然界。
(31)宜乎:怪不得。
违:离开。
(32)金鸡峰:在会稽山(会,读音guì)上。会稽山在浙江省绍兴县附近。
(33)拂:轻轻吹过。
(34)暗泉:暗伏而不露出地面的泉水。
飒(sà)飒:这里是形容水声。
石潄(lài):沙石上的急流。
(35)雅乐:正乐。古时把那种正规的、标准的音乐叫作雅乐。
(36)扬:向上吹起。
(37)振:击。
(38)隐隐:隐约,听起来不很清楚。
(39)上人:对僧人的一种称呼。
为:这里是建造的意思。
阁:一种建筑物,多建筑在高处,周围开窗,可以跳远。
(40)尝——曾经。止——停留,居住。
(41)洋洋——快意的样子。
(42)去——距离。
(43)这句说:在夏天,不因暑热而感到难受。
(44)这句说:在冬天,不因寒冷而感到痛苦。
(45)适:感到舒服。
(46)偃蹇(jiǎn):高耸引申为傲慢。
优游:闲暇自得的样子。
(47)逍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相羊:徘徊。
(48)汩(gǔ):乱。
(49)永日:度过漫长的一天。
(50)濯(zhuó):洗。
颖水:河名。源出河南省登封县西的颖谷,东南流至安徽省境内,入淮河。相传尧想把天下让给许由,许由不接受,隐居在颖水附近。尧又想任命他作九州长,他仍不肯接受,并且认为尧的这种话弄脏了他的耳朵,就跑到颖水边上去洗耳朵。
高:品行高尚。
(51)首阳:山名。在山西省永济县南。相传伯夷、叔齐在周武王灭殷以后,逃避到首阳山,不食周粟而死。
清:品行纯洁。
(52)四方之寓人:在四方作客的人,到处为家的人。
(53)行止:行踪。
(54)是:这个。
忘情:无动于衷。
(55)书:写。
(56)至正十五年:1355年。至正是元顺帝妥欢帖睦尔的年号(1341—1368)。
(57)这句说:停留了两天。
(58)彻昼夜:整天整夜。
(59)至是:到了这一次。
(60)止:停留,居住。
凡:总共。
(61)备悉:全知。
变态:变化的状态。
(62)幢(chuáng):旗帜。
葆:伞。
(63)离褷(shī):形容松枝像羽毛初生的样子。
蜿蜒:弯弯曲曲,像蛇爬行的样子。
(64)轇轕(jiāo gé):纵横交错的样子。
徘徊:来回摆动的样子。
(65)组绣:编织成彩色的花纹。
(66)埙(xūn):古代的一种乐器,用陶土烧制而成。
箎(chī):古代的一种乐器,用竹管制成。
(67)铁马:铁骑,指骑兵。
驰骤:驰骋,奔腾。
(68)槊(shuò):长矛,古代的一种兵器。
磨戛(jiá):撞击。
(69)草虫:即草螽(zhōng)。一种昆虫,善跳跃,雄虫前翅有发声器,颤动翅膀就能发声。
切切:形容又细又急的声音。
(70)乍(zhà):忽。
(71)莫可名状:说不清它的状况。
(72)聪:听觉灵敏。
(73)六尘:佛经上把色、声、香、味、触、法叫作六尘。尘是脏污的意思。佛经上认为,六尘能染污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74)以是:用这,因此。

 

 
【作品鉴赏】

《松风阁记》第一篇以议论为主,用四种比喻形象地表现了不同的风吹松的声音
《松风阁记》的下篇是其中的精彩部分,可分为三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简要交代松风阁的地理位置及两次游览的情况。第二段(第2自然段)具体描写松姿松声的种种变化。先写松姿。作者用一句话交代松树所在的位置及仰视所见到的松树形状,点出观赏地点和角度。接着有点出观赏的具体时间(正午)和天气情况(风和日丽),并用两个形象的比喻“如龙凤翔舞”、如“金碧相组绣”分别描绘出松枝在风中舞动的柔美姿态及树影和檐瓦相映的美丽色彩,展现出一幅优美的图画。然后写松声。作者连用“如吹埙篪”、“如过雨”、“如水激崖石”、“如铁马驰骤”等六个比喻,描绘变幻莫测的松声,从音质、节奏、力度和变化等方面把松声刻画得淋漓尽致。

 

《松风阁记》第二篇着重描写作者耳闻目睹的风吹松的情况,表现风吹松的声音,笔墨简炼,形象真切

第三段(第3、4自然段)写松风阁得名的缘由并交代写作该文的具体时间。松风阁得名的缘由,在作者的行文中早已暗示给了读者,但在文章的结末,作者故意不作正面交代,而是以自己的观赏感觉请教上人,先让上人说出“耳目之入,皆虚妄耳”的佛家语,再迫使他承认“以是而名其阁”,使文章曲折有致,耐人寻味。下篇中作者刻意摹写的是松而不是阁,文章处处写松,处处写风,写松姿松风的快人耳目,其用意是指阁是观松的最佳位置,只有在此观松,才能产生文中所写的那种美感。全文生动地描绘了松在风中的姿态和音响之美,表现了作者追求心地纯净、不求奢华享受的情怀。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脆弱的玫瑰”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作者介绍

刘基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


雨、风、露、雷,皆出乎天。雨、露有形,物待以滋。雷无形而有声,惟风亦然。
风不能自为声,附于物而有声,非若雷之怒号,訇磕于虚无之中也。惟其附于物而为声,故其声一随于物:大小清浊,可喜可愕悉随其物之形而生焉。土石屃赑,虽附之不能为声;谷虚而大,其声雄以厉;水荡而柔,其声汹以豗。皆不得其中和,使人骇胆而惊心。故独于草木为宜。
而草木之中,叶之大者,其声窒;叶之槁者,其声悲;叶之弱者,其声懦而不扬。是故宜于风者莫如松。
盖松之为物,干挺而枝樛,叶细而条长,离奇而巃嵸,潇洒而扶疏,鬖髿而玲珑。故风之过之,不雍不激,疏通畅达,有自然之音;故听之可以解烦黩,涤昏秽,旷神怡情,恬淡寂寥,逍遥太空,与造化游。宜乎适意山林之士乐之而不能违也。
金鸡之峰,有三松焉,不知其几百年矣。微风拂之,声如暗泉飒飒走石潄;稍大,则如奏雅乐;其大风至,则如扬波涛,又如振鼓,隐隐有节奏。
方舟上人为阁其下,而名之曰松风之阁。予尝过而止之,洋洋乎若将留而忘归焉。盖虽在山林而去人不远,夏不苦暑,冬不酷寒,观于松可以适吾目,听于松可以适吾耳,堰蹇而优游,逍遥而相羊,无外物以汩其心,可以喜乐,可以永日,又何必濯颍水而以为高,登首阳而以为清也哉?
予,四方之寓人也,行止无所定,而于是阁不能忘情,故将与上人别而书此以为之记。时至正十五年七月九日也。

松风阁在金鸡峰下,活水源上。予今春始至,留再宿,皆值雨,但闻波涛声彻昼夜,未尽阅其妙也。至是,往来止阁上凡十余日,因得备悉其变态。盖阁后之峰,独高于群峰,而松又在峰顶。仰视,如幢葆临头上。
当日正中时,有风拂其枝,如龙凤翔舞,离褷蜿蜒,轇轕徘徊;影落檐瓦间,金碧相组绣。观之者,目为之明。有声,如吹埙箎,如过雨,又如水激崖石,或如铁马驰骤,剑槊相磨戛;忽又作草虫呜切切,乍大乍小,若远若近,莫可名状。听之者,耳为之聪。
予以问上人。上人曰:“不知也。我佛以清净六尘为明心之本。凡耳目之入,皆虚妄耳。”予曰:“然则上人以是而名其阁,何也?”上人笑曰:“偶然耳。”
留阁上又三日,乃归。至正十五年七月二十三日记。

猜您喜欢的诗文:
刘基的名句:

历代古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代 更多

名人诗词

李白 杜甫 苏轼 白居易 王维 陶渊明 陆游 韩愈 王安石 欧阳修 李清照 刘禹锡 辛弃疾 杜牧 李商隐 柳宗元 孟浩然 李煜 黄庭坚 柳永 王昌龄 龚自珍 晏殊 高适 韦应物 王之涣 元好问 更多

经典诗词赏析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诗海泛“舟” 诗空飘“雪” 诗坛品“酒” 诗园看“柳” 诗中“乡情” 诗中“亲情” 诗中“友情” 诗中“爱情” 诗厩观“马” 诗台点“烛” 诗国寻“梦” 诗空赏“云” 诗空飞“雨” 诗中捉“鸟” 诗中觅“愁” 诗苑洒“泪” 诗空摘“星” 诗中买“醉” “物事人非” “传统节日” 诗中“美女” 色彩之“红” 色彩之“绿” 色彩之“黄” 色彩之“紫” 更多

十大诗词

十大咏“春”诗词 十大咏“夏”诗词 十大咏“秋”诗词 十大咏“冬”诗词 十大咏“山”诗词 十大咏“水”诗词 十大咏“日”诗词 十大咏“月”诗词 十大咏“风”诗词 十大咏“花”诗词 十大咏“雨”诗词 十大咏“雪”诗词 十大咏“江”诗词 更多

诗词分类

泰山 华山 黄山 庐山 天山 长江 黄河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清明 端午 七夕 中秋 重阳 春节 梅花 荷花 菊花 月亮 牡丹 竹子 桃花 母亲 北斗 腊月 更多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