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赏析

《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原文翻译及赏析(李清照)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春风柔和,阳光淡薄,已经是早春的季节了。刚脱掉棉袄,换上夹层的青衫,我的心情很好。一觉醒来微微有些寒意,鬓上的梅花妆现时已经乱了。
我日夜思念的故乡在哪里呢?只有在醉梦中才能忘却思乡的愁苦。香炉是我睡的时候点着的,现在沉水香的烟雾已经散了,而我的酒气却还未全消。

 注释
⑴菩萨蛮:词牌名。
⑵日薄:谓早春阳光和煦宜人。
⑶乍著:刚刚穿上。宋方潜力《蕙兰芳》:“乍著单衣,才拈圆扇,气候暄燠。”
⑷梅花:此处当指插在鬓角上的春梅。一说指梅花妆。《太平御览》卷九七O引《宋书》,谓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额上,成五出之花。拂之不去,自后有梅花妆。
⑸沉水:即沉水香,也叫沉香,瑞香科植物,为一种熏香料。《太平御览》卷九八二引《南州异物志》云:“沉水香出日南。欲取,当失斩坏树着地。积久,外皮朽烂。其心至坚者,置水则沉,名沉香。”

 

【作品鉴赏】

《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李清照词中写的是一种思乡的浓愁抒发了深切的思乡之情

根据这首词本身看来,很可能写于李清照南渡后。词中写的是一种思乡的浓愁,颇耐思味。当时是早春时节,天气温和,风光柔丽,女词人刚刚卸去冬装,换上夹衫,心情轻快而又愉悦。这是美好的大自然给词人心灵投上的一抹明亮的色彩。女词人睡起,感到几丝寒意,鬓上的“梅花”也已残破。上阕四句,委婉地透露出来的是一种含蓄、朦胧、带有几分凄冷的心境和幽细的愁思;女词人先淡淡几笔轻轻拈出了春“寒”和花“残”这样的审美感觉,放在读者的心头,通过这种“微寒”之感和残破的“梅花”意象,巧妙地闪射出她心灵深处的某种不如人意但又难言的惆怅之感。一位心灵触觉极为敏锐细腻的知识女性对良辰美景的复杂感触在这里已微露端倪。

《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上片写早春之喜,下片写思乡之苦,以美好的春色反衬有家难归的悲凄,深切感人,构思超妙
下阕则波澜顿起,女词人将上阕曲折透露出来的那种凄清感和残缺美的底蕴一笔揭示出来:“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这实在是带着血泪的痛楚悲呼。她只能将一怀思乡愁绪诉诸杯中物。至此,读者已经明白了女词人心灵深处不安的原因;而上阕预先作为一种情感铺垫而悬垂的“微寒”之感以及那残破的“梅花”,也有了着落。
李清照在表达白己的这种思乡心绪时,很讲究笔法和技巧。全词风格婉约、含蓄,深沉、强烈的情绪并不施以浓墨重彩,却以清淡、省简的文字轻描淡写,情感表达得强烈而又有羁勒,陡然从心灵深处涌出,但随即又轻轻一笔打住,使这短短的一首小词在情感表达上产生一种起伏和跌宕,形成美感上的节奏。上阕的情感,一路平稳而冲淡,下阕劈头便是“故乡何处是”,使前面那一路冲淡的情绪顿起波澜。而上阕那种乍着夹衫的好心情到了下阕也陡然一变,跳到思念故乡的一怀愁绪上来。这种情感上的节奏和突变,无疑具有诗词创作和审美欣赏上的美学意义,但从另一方面看,也实在是女词人复杂、深刻的精神心理的真实显示。这首词相当深刻、有力地揭示出女词人灵魂深处的悲愤、不安和强烈的思乡情绪。细心的读者不难透过女词人深闺中的袅袅香雾、沉沉酒杯、昏昏醉意而窥见那颗与民族命运共存亡的崇高心灵。
【名家点评】
清况周颐《〈漱玉词〉笺》:俞仲茅云,赵忠简《满江红》“欲待忘忧除是酒’,与易安“忘了除非醉”意同。下句“奈酒行有尽愁无极”。微嫌说尽,岂如“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亦宕开,亦束住,何等蕴藉。易安自是专家,忠简不以词重云尔。
俞平伯《唐宋词选释》:上片措语轻淡,意思和平。下片说故乡之愁,一时半刻也丢不开,除非醉了。又说,就寝时焚香,到香消了酒还未醒。醉深即愁重也。意极沉痛,笔致却不觉其重,与前片轻灵的风格相一致。(人民文学出版社197年10月出版)
曹济平《〈菩萨蛮〉赏析》:这首词是李清照南渡后眷念沦陷的北方故乡而作的;在中国浩瀚的古典诗词中,不知有多少诗人墨客吟唱过思乡之情,逐渐地形成为习见的题材,历来传诵的佳作也很多……然而李清照这首词作的艺术构思又有不同,它蕴含着南宋时代的特征而别具新意。在腐朽的北宋王朝灭亡后,北方女真金兵仍不断南侵。李清照的故乡已被金兵占领。她自己在南方过着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内心郁积着国破家亡的无限苦楚。在这种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词人倾吐思念故乡之情,正是反映了人们背井离乡、骨肉分散的共同感受,因而具有一定的社会现实意义。词的结处“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既是宕开,又是收束。前面说“忘了除非醉”,接下去词人的笔锋又从饮酒宕开,写临睡时点燃起浓郁的沉香。这里的“沉水卧时烧”,似乎断了词意,但用“香消酒未消”收结,似断又续,而且含意丰富,耐人寻味。沉水香消,表明她人睡的时间颇长;浓睡醒来,宿酒尚未消失,又足见她饮酒甚多,醉意甚浓。饮酒是为了消愁,想从心头暂时忘却思乡之情,然而乡情比酒味浓烈,比香气更持久,正是“举杯消愁愁更愁”了。这样把“忘了除非醉”的思乡主题更推进一层,成了“不思量,自难忘。”即使酒醉了也是难以忘怀啊!李清照这首词写得婉约情深,代表了她南渡后词作的艺术风格。在感情的抒发上,由平缓细流而渐趋喷涌深沉。词人欲说还休的哀愁凄苦的思乡情绪,通过情景交融的日常生活画面和明白如话的语言,深深地吸引着读者的心力。在“风柔日薄”的早春季节;词人没有展示“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蝶恋花》)的那种美好的感受,而是觉得乍暖还寒,并且起床后又懒于梳理。这种日常生活情景,作者采用淡淡的笔墨来刻画,但下片“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和“香消酒未消”,词人的笔力已透过外在的感觉深人到内心深处的揭示,把埋藏心中无时无刻都在思念横遭金兵铁蹄践踏的故乡的意绪,充分地泄露出来,构成一幅情景交融、意态逼真的画面,使读者体会到她那眷念故乡的深沉情思,不正是渴望着重返故土的爱国意愿的自然流露吗?(《李清照词鉴赏》,齐鲁书社1986年4月出版)
王思宇:此词上片写喜,下片写悲,表面看去意似不连,实际关系非常紧密。春风送暖,本来应该欢乐地尽情领略这大好春光,然而节候的变化,往往特别容易触动人的思乡怀人之情,想到山河破碎,有家难归,这美好的春色,反而成了生愁酿恨之物。所以上片之喜,更反衬出下片之悲;写喜是宾,抒恨是主;悲喜对照,把主题表现得更加突出。(《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辞书出版社198年4月出版)
平慧善《李清照诗文词选译》:此词抒发南渡后的思乡之情,却从心情好写起,早春给人带来了喜悦之情,这对抒发乡情起了反衬作用。三、四句妆残、人寒、心境转换。“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语气突转,充分表达对沦陷故土的强烈思念之情。接写浓郁的沉香已消散,而酒意尚存,说明昨夜醉意之甚,但酒醉微醒,词人就发抒乡思,可见不思量之不可能,表示“醉后也难忘”。这与李白的“举杯消愁愁更愁”相仿佛,但在表达上委婉含蓄,与前两句结合在一起,耐人寻味。(巴蜀书社1988年10月出版)
孙崇恩《李清照诗词选》:这首词从语言、内容、风格等方面来看,亦应是李清照南渡后居建康时的怀乡之作。上阕起笔写“风柔日薄”早春景色特征及“夹衫乍著”的美好心情;接着跌出“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二句,跌得有致,形神俱现,表现了由喜转悲的心态。下阕运笔有力,首起“故乡何处是”一问极有情,答以“忘了除非醉”显得极沉重;接着宕出“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二句,宕而深婉,似断又续,表现了又由悲到更悲的心态。全词乍看平淡,细味深婉,层层深人,跌宕有致,惟言沉醉能忘乡愁,越说明乡愁沉重,从而深人地表现了女词人深重的故国之思和怀乡之情。(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12月出版)
刘瑜《李清照全词》:上阕,作者写早春日里用醉酒浓睡来开解浓重的乡愁的情景。幽隐婉约,深妙稳雅。下阕写她除了神经受到麻醉,否则是不会忘记故乡的。直陈胸臆,披肝沥胆。在艺术技巧上匠心独出。上隐下直,上平淡下浓挚。隐与直相济,平淡与浓挚相成。在内容上,下阕对上阕起到了补充和醒明的作用。构思超妙,斐然成章。金兵攻陷汴京,掳走徽钦两帝,大好河山被侵略者的铁蹄践踏,渡江南来的难民有谁不昼夜思念故国乡关;渡江南来的有血性的臣僚,有谁没有黍离之悲,桑梓之情;南宋的广大人民及朝野爱国志士,有谁不急切力图“还我河山”,光复中原?李清照在此词中所表露的思国怀乡的绵绵愁绪,殷殷乡情,并非惟其一人才有,那是宋朝广大人民的共同心声。古人以怀乡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不乏其篇。汉人佚名诗《行行重行行》云:“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唐人李白诗《静夜思》云:“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人顾况诗《忆故国》:“故国北去千馀里,春梦犹能夜夜归”、宋人欧阳修词《渔家傲》云:“乡关千里危肠断”、宋人苏轼词《永遇乐》云:“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国心眼”、李清照“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可是有谁的遭遇像李清照这样悲惨?有谁像李清照那样思国怀乡痴情至诚?有谁思国怀乡像李清照那样深沉执著?这是时代、历史和个人的思想、经历及美学理想的产物。李清照的怀乡词,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技巧都有很高的价值,应得到今人的特别珍重。(山东友谊出版社1998年1月出版)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芯~尘埃落定”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作者介绍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猜您喜欢的诗文:
李清照的名句:

历代古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代 更多

名人诗词

李白 杜甫 苏轼 白居易 王维 陶渊明 陆游 韩愈 王安石 欧阳修 李清照 刘禹锡 辛弃疾 杜牧 李商隐 柳宗元 孟浩然 李煜 黄庭坚 柳永 王昌龄 龚自珍 晏殊 高适 韦应物 王之涣 元好问 更多

经典诗词赏析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诗海泛“舟” 诗空飘“雪” 诗坛品“酒” 诗园看“柳” 诗中“乡情” 诗中“亲情” 诗中“友情” 诗中“爱情” 诗厩观“马” 诗台点“烛” 诗国寻“梦” 诗空赏“云” 诗空飞“雨” 诗中捉“鸟” 诗中觅“愁” 诗苑洒“泪” 诗空摘“星” 诗中买“醉” “物事人非” “传统节日” 诗中“美女” 色彩之“红” 色彩之“绿” 色彩之“黄” 色彩之“紫” 更多

十大诗词

十大咏“春”诗词 十大咏“夏”诗词 十大咏“秋”诗词 十大咏“冬”诗词 十大咏“山”诗词 十大咏“水”诗词 十大咏“日”诗词 十大咏“月”诗词 十大咏“风”诗词 十大咏“花”诗词 十大咏“雨”诗词 十大咏“雪”诗词 十大咏“江”诗词 更多

诗词分类

泰山 华山 黄山 庐山 天山 长江 黄河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清明 端午 七夕 中秋 重阳 春节 梅花 荷花 菊花 月亮 牡丹 竹子 桃花 母亲 北斗 腊月 更多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