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译文
流水为什么去得这样匆匆,深宫里却整日如此的清闲。
我殷勤地辞别这一片红叶,离开这好去到自由的人家。
注释
⑴题注:卢偓应举时,偶临御沟,得一红叶,上有绝句,置于巾箱。及出宫人,偓得韩氏,睹红叶,吁嗟久之,曰:“当时偶题,不谓郎君得之。”
⑵深宫:宫禁之中,帝王居住处。尽日:整天,天天如此。
⑶谢:告,嘱咐。一说意为辞别。
⑷好去:送别之词。犹言好走。
【作品鉴赏】
《题红叶》妙在只责问流水太急,诉说深宫太闲,并不明写怨情,而怨情自见
诗的前两句“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妙在只责问流水太急,诉说深宫太闲,并不明写怨情,而怨情自见。一个少女长期被幽闭在深宫之中,有时会有流年候水、光阴易逝、青春虚度、红颜暗老之恨,有时也会有深宫无事、岁月难遣、闲愁似海、度日如年之苦。这两句诗,以流水之急与深宫之闲形成对比,就不着痕迹、若即若离地托出了这种看似矛盾而又交织为一的双重苦恨。诗的后两句“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运笔更委婉含蓄。它妙在曲折传意,托物寄情,不从正面写自己的处境和心情,不直说自己久与人间隔离和渴望回到人间,而用折射手法,从侧面下笔,只对一片随波而去的红叶致以殷勤的祝告。这里,题诗人对身受幽囚的愤懑、对自由生活的憧憬以及她的冲破樊笼的强烈意愿,尽在不言之中,可以不言而喻了。《题红叶》诗中的“到人间”三字,含有极其复杂的感情,这里,人生的要求、祝愿、遐想、幻梦是融合在一起的。总的看来,《题红叶》诗之空灵酝藉,言简意长,给人以玩索余地。俞陛云在《诗境浅说·续编》中评李白的《玉阶怨》说:“其写怨意,不在表面,而在空际。”这话也可以移作对这首《题红叶》诗的赞语。
《题红叶》直接从宫人之口听到宫人的心声
唐代出现了大量宫怨诗,但几乎全都出自宫外人手笔,至多只能做到设身处地,代抒怨情,有的还是借题发挥,另有寄托。这首《题红叶》诗以及另两首题梧叶诗之可贵,就在于让人能够直接从宫人之口听到宫人的心声。
【名家点评】
范摅《云溪友议》:卢渥舍人应举之岁,偶临御沟,见一红叶,命仆搴来。叶上乃有一绝句,置于巾箱,或呈于同志。及宣宗既省宫人,初下诏,许从百官司吏,独不许贡举人。后(卢渥)亦一任范阳,获其退宫,睹红叶而吁怨久之,曰:“当时偶题随流,不谓郎君收藏巾箧。”验其书,无不讶焉。诗曰:“水流何太急……”
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唐汝询曰:情态不露,与缝衣结缘者自别。周珽曰:斩断六朝浮靡妖艳蹊径,是真性情之诗。“谢”字,“好去”字,涵无限情绪、无限风趣。
黄生《唐诗摘钞》:“好去”二字略断,盖嘱咐之词。绝不言情,无限幽忧之意,自在言外。文人作宫词,便有多少无聊怨望之语;岂知身历其地者,转觉难言耳。
沈德潜《唐诗别裁》:僖宗时,于祐步禁衢,得红叶诗。亦题一叶云:“曾闻叶上题红怨,叶上题诗寄阿谁?”后娶宫人韩氏,见叶惊曰:“此妾所作。妾于水中亦得一叶。”验之相合。
冒春荣《葚原诗说》:五言绝有两种;有意尽而言止者,有言止而意不尽者。言止意不尽,深得味外之味,此从五言律而来,故为正格……“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此五绝之正格也。正格最难,唐人亦不多得。
刘拜山:“殷勤”二句,语挚而情深,有求出牢笼之意。若玄宗时宫女诗“自嗟不及波中叶,荡漾乘春取次行”,虽凄婉多讽,然几于绝望矣。比较论之,此诗为佳。(《千首唐人绝句》)
周本淳:小说、诗话等均载有本事,以为明皇及宣宗时宫人所作,甚至有因诗而成眷属之记载,疑出附会。语较含蓄,怨而不怒,写深宫非人所居之苦,寄于言外。(《唐人绝句类编》)
名人诗词
李白 杜甫 苏轼 白居易 王维 陶渊明 陆游 韩愈 王安石 欧阳修 李清照 刘禹锡 辛弃疾 杜牧 李商隐 柳宗元 孟浩然 李煜 黄庭坚 柳永 王昌龄 龚自珍 晏殊 高适 韦应物 王之涣 元好问 更多经典诗词赏析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诗海泛“舟” 诗空飘“雪” 诗坛品“酒” 诗园看“柳” 诗中“乡情” 诗中“亲情” 诗中“友情” 诗中“爱情” 诗厩观“马” 诗台点“烛” 诗国寻“梦” 诗空赏“云” 诗空飞“雨” 诗中捉“鸟” 诗中觅“愁” 诗苑洒“泪” 诗空摘“星” 诗中买“醉” “物事人非” “传统节日” 诗中“美女” 色彩之“红” 色彩之“绿” 色彩之“黄” 色彩之“紫”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