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译文
西山崇山峻岭,连绵不绝,似与虎穴相连,赤壁下临深渊,那直插云霄的巨石,似乎是龙宫的天然屏障。这三国必争的要冲之地,当年英雄所建的功业也随着东逝的流水而去。俯视沙滩,一片明亮,原来是一群白鹭栖息于此;仰望天空,天空如此辽阔,一支高飞的鸿雁似乎步步后退。最羡慕江边的渔者,悠闲的听着雨打船篷的声音。
注释
⑴舡(chuán):同“船”。
⑵樊口:地名,在今湖北鄂城县西北,长江在此由南流转为东流。
⑶武昌:地名,即今湖北鄂城县。
⑷罗浮:山名,在今广东惠州市附近。苏轼于公元1094年(绍圣元年)被贬往惠州。
⑸黔府:黔州(今四川彭水县),黄庭坚于公元1094年(绍圣元年)被贬往那里。
⑹轩冕:古时大夫以上官员的车乘和冕服。
⑺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
⑻赤壁:即赤鼻矶,在黄州(今湖北黄冈)江边,与樊口隔江相对。相传这是三国时周瑜大破曹军之处,其实赤壁之战的发生地在今湖北蒲圻境内。
⑼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⑽风岂有雄雌:反用宋玉《风赋》的雄雌风之典故。
【作品鉴赏】
《江间作四首·其三》在思想内容方面,慨叹岁月易逝并怀念远谪的好友
第一首诗开头两句写乘船入江:船逆风行进,白色水鸟向远处飞去,隐入一片雾霭之中。颔联两句写沿江行进时所看到的景色:黄州这个地方,江山秀丽。颈联两句抒发感慨。对这两句要结合诗人的生平来理解,他曾应试不第。其挚友张耒称他为“有志之狷士”(《潘大临文集序》),可见他并不是完全忘却世事的人。他面对滔滔东去的江水,慨叹时光易逝,肯定包含着“功业未及建,夕阳忽西流”的怅惋。末联两句怀旧。诗人曾伴随苏轼在这一带徜徉啸傲,睹景生情,怀旧之心油然而生。这两句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对苏轼、黄庭坚的深情厚谊。
黄州濒临大江,赤鼻矶的石壁直插入江,地势险要,人们传说这儿就是三国时瑜打败曹操大军的赤壁古战场(真正的赤壁位于湖北蒲圻),苏轼于此处曾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千古绝唱。潘大临曾伴随苏轼在此浏览,说不定还亲耳聆听过东坡的豪放歌声。此时他独自来到这古代英雄驰骋争雄的地方,不禁浮想联翩。西山重岭叠嶂,连绵不绝,定有猛虎藏于其间。赤壁下临不测深渊,那直插江中的嶙峋巨石,正是龙宫的天然屏障。这虎踞龙盘的形胜处所,是三国鼎立时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的英雄叱咤风云,建立了盖世功业,就像这滚滚东去的万叠波浪一样流之无穷。诗人从思古的幽情中省悟过来,把目光重新投向眼前的实景:俯视沙滩,觉得一片明亮,那是因为许多白鹭本栖息在那里。仰望天空,天空是如此的开阔,以至高飞云端的鸿雁似乎不是在向前移动。俱往矣,群雄争渡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此刻他最羡慕的是江上的垂钓者,钓罢驾着一叶轻舟在烟雨中归去,悠闲地听着雨打船篷的声音。
《江间作四首·其三》缅怀古时的英雄而结以归隐之志,具有较深的情感内蕴
潘大临是属江西诗派,他的作品原有《柯山集》二卷,已佚。现在尚存的作品只有二十多首诗和那句脍炙人口的“满城风雨近重阳”。当时人们对他的诗歌评价甚高,黄庭坚称他“早得诗律于东坡,盖天下奇才也”(《书倦壳轩诗后》),后来陆游也说他“诗妙绝世”(《跋潘邠分老帖》)。从这组诗来看,他的确是出手不凡。首先,这组诗在思想内容方面比较充实。第一首慨叹岁月易逝并怀念远谪的好友;第三首缅怀古时的英雄而结以归隐之志,具有较深的情感内蕴。虽说叹时思隐,情调比较低沉,但这是诗人无可奈何的处境中,所发出的不平之声。只要看“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这样的诗句便可体会到。诗人对于历史上建立的丰功伟绩的人物是非常景仰的,他希望能有一番作为。可是由于时代和社会的限制,他只能终老于江湖之上。尽管诗人故作平淡之语,读者却不难看出隐藏在平淡下面的一颗不甘寂寞的心。这使得全诗感情沉郁,得杜诗五律之妙处。
《江间作四首·其三》巧妙地写出了在江面上仰望寥廓长天时所得的印象,使人读之历历如在目前
当然,更值得注意的还是这组诗的艺术特色,简单地说,有下面三点:第一,意境阔大,笔力雄健。第一首诗一开始就把读者的目光引向烟斜雾横的远方,三四句用“从”、“自”两个虚字斡旋,又用“日月”与“乾坤”作对,笔力遒劲,是学杜所致。虽然比不上杜诗的千钧笔力,但也没有举鼎绝膑之病。第三首一开始就写出了龙盘虎踞的险要地形,然后缅怀古贤功烈。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很大的跨度,写景抒怀,气势雄大,绝无纤仄之弊。清人姚壎评为:“大气鼓荡,笔力健举”(《宋诗略》卷九),很准确地说出了其主要优点。第二,结构严整,对仗精工。第一首四联皆对,第三首仅尾联不对,有三联对仗,大多属对精工。全诗的结构也非常谨严,比如,前半首缅怀古代的英雄业迹,开首两句就写了山环水绕、虎踞龙盘的险要地形;后半首抒发自己的归隐之志,五六两句就写了鹭宿沙滩、鸿飞长天的宁静风景。彼此照应,构思极见匠心。第三,诗句凝炼,炼字尤见功力。比如第三首的颈联,一个“明”字就写出了因毛羽皎洁的白鹭栖息于沙滩,从而使人望去觉得白光耀眼的情景,非常传神。“退”字的用法尤其使人叫绝。“六鹢退飞”本是《春秋》经语,但此处仅是字面上的借用,因为事实上飞鸿并不在往后退。只是由于天空太广阔了,高飞戾天的鸿雁在那么广阔的蓝天背景下飞行,使人无法觉察它们是在向前移动。如果凝望片刻,还可能误以为它们是在向后退飞呢。诗人就是这样巧妙地写出了在江面上仰望寥廓长天时所得的印象,使人读之历历如在目前。
《江间作四首·其三》对仗精工,语言凝炼,诗味深永,颇类杜诗的风格
总的说来,此诗工整凝炼,诗味深永,颇类杜诗的风格。江西诗派本来是奉杜为“祖”的,在艺术上竭力学习杜甫,潘大临当然也不例外。王直方曾说:“邠老作诗,多犯老杜,为之不已,老杜亦难存活。使老杜复生,则须共潘十厮吵。”(《王直方诗话》)言下之意是潘大临(邠老)摹拟杜诗过分了一些。由于潘大临的作品大半已佚,无法断定王直方此评是否合乎事实。如果仅从这首诗来看,他并没有对杜诗作生吞活剥的模仿,而是着重于从中得到艺术手法上的启迪。这组诗确实颇得杜诗之妙处。这种借鉴是比较成功的。潘大临的好友谢蓬赞扬他说:“杜陵骨已朽,潘子今似之。”(《读潘邠老庐山纪行诗》)并非溢美之言。
名人诗词
李白 杜甫 苏轼 白居易 王维 陶渊明 陆游 韩愈 王安石 欧阳修 李清照 刘禹锡 辛弃疾 杜牧 李商隐 柳宗元 孟浩然 李煜 黄庭坚 柳永 王昌龄 龚自珍 晏殊 高适 韦应物 王之涣 元好问 更多经典诗词赏析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诗海泛“舟” 诗空飘“雪” 诗坛品“酒” 诗园看“柳” 诗中“乡情” 诗中“亲情” 诗中“友情” 诗中“爱情” 诗厩观“马” 诗台点“烛” 诗国寻“梦” 诗空赏“云” 诗空飞“雨” 诗中捉“鸟” 诗中觅“愁” 诗苑洒“泪” 诗空摘“星” 诗中买“醉” “物事人非” “传统节日” 诗中“美女” 色彩之“红” 色彩之“绿” 色彩之“黄” 色彩之“紫”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