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赏析

《踏莎行·晚景》原文翻译及赏析(陈霆)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流水孤村,荒城古道,槎牙老木乌鸢噪。夕阳倒影射疏林,江边一带芙蓉老。
风暝寒烟,天低衰草,登楼望极群峰小。欲将归信问行人,青山尽处行人少。
 注释
①槎牙:错杂不齐貌。鸢:俗称鹞鹰。
②芙蓉老:荷花凋残。
【作品鉴赏】
《踏莎行·晚景》陈霆通过写秋天傍晚的荒凉景色来抒发沦落天涯的悲凉心情
作者在写这首词时,时在深秋,人在贬所(他因得罪当时炙手可热的宦官刘瑾而被贬安徽六安),可谓是时亦悲凉,人亦悲凉。
词的上片写秋日傍晚的景色:流水围绕着孤零零的村落,一座破败荒凉的古城前是一条萧条荒凉的古道。傍晚时分,槎枒参差的古木老树上,归巢的群鸦老鹰在聒噪不停,夕阳斜照穿过了萧疏的树林,在地上拉出了长长的影子,江边一带的枯荷在寒风中索索作响,一片萧瑟衰败的景象。上片主要用了宋秦观《满庭芳》“夕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的词意,如唐李贺《江楼曲》“鲤鱼风起芙蓉老”诗意,其中“荒城古道”这一意象的增添,点出了作者当时所处之地,暗逗出贬臣的幽怨之情,使羁情之中又添几分贬愁。“射”字下得尤为刻意,较秦观词更显苍劲凄厉。
《踏莎行·晚景》陈霆上片写秋日傍晚的景色;下片写登楼所见及所感
下片写登楼所见及所感:登楼远眺,风摇夕烟,暮色渐起;天空寥廓低垂,与无垠的衰草密相连接。在楼上望去,连绵起伏的群山显得那么邈渺低小。我想向远方来的人打听我复归的消息,但在这外人罕到的荒山僻乡,连行人也难觅!过片二句用了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的词意,来承接上片所写晚景,过渡自然,然后再纵笔写由晚景引发的贬臣之情。结句“青山近处行人少”,出于宋欧阳修《踏莎行》“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却又不囿于欧词,而能翻出新意。欧词是从思妇思游子的角度,言原野的尽头是春山,游子却在更远的春山之外,渺不可寻;而陈词则从游子思乡的角度,言游子在连行人都不到的青山尽处思乡,渺无音信,更倍觉孤独凄苦。这首词多处融化了前人的诗句,几乎是“无一字无来历”,但却自然浑成,一如心中流出,没有东拼西凑之感,这首先得益于作者以真情实意来熔铸前人诗意。特别是结句能在前人名句的基础上翻出新意,表现自己独特的感受,且情意深切,让人读至此眼睛一亮,始味出前面化用前人的词句诗意,非是作者无能,拾人牙慧,而是当时作者写的乃是千载游子贬臣最常见、又最伤感之景,触发的是万古迁客骚人最深沉、又最难以排遣的思乡之情,这里与其说是化用前人的诗句,不如说是融会前人羁情,然后再独出机杼,在积淀的共鸣中表现此刻的独特感受。
总体来说,此词抒写离情别绪。上片写离别时的情景。情似游丝,泪眼相觑。一溪烟柳,难系兰舟。写尽了离别况味。下片写别后相思之苦。愁绪无数,无法排遣。全词凄迷哀婉,愁思无限。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爷,红遍全球”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作者介绍

陈霆
陈霆(约1477年-1550年),字声伯,号水南,浙江德清县人。明朝官员,学者。弘治十五年(1502年)中进士,官刑科给事中。为人耿直。正德元年(1506年),因上书弹劾张瑜,被其同党刘瑾陷害入狱。刘瑾被诛后,复官刑部主事,次年出任山西提学...

流水孤村,荒城古道。槎牙老木乌鸢噪。夕阳倒影射疏林,江边一带芙蓉老。
风暝寒烟,天低衰草,登楼望极群峰小。欲将归信问行人,青山尽处行人少。

猜您喜欢的诗文:
陈霆的名句:

历代古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代 更多

名人诗词

李白 杜甫 苏轼 白居易 王维 陶渊明 陆游 韩愈 王安石 欧阳修 李清照 刘禹锡 辛弃疾 杜牧 李商隐 柳宗元 孟浩然 李煜 黄庭坚 柳永 王昌龄 龚自珍 晏殊 高适 韦应物 王之涣 元好问 更多

经典诗词赏析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诗海泛“舟” 诗空飘“雪” 诗坛品“酒” 诗园看“柳” 诗中“乡情” 诗中“亲情” 诗中“友情” 诗中“爱情” 诗厩观“马” 诗台点“烛” 诗国寻“梦” 诗空赏“云” 诗空飞“雨” 诗中捉“鸟” 诗中觅“愁” 诗苑洒“泪” 诗空摘“星” 诗中买“醉” “物事人非” “传统节日” 诗中“美女” 色彩之“红” 色彩之“绿” 色彩之“黄” 色彩之“紫” 更多

十大诗词

十大咏“春”诗词 十大咏“夏”诗词 十大咏“秋”诗词 十大咏“冬”诗词 十大咏“山”诗词 十大咏“水”诗词 十大咏“日”诗词 十大咏“月”诗词 十大咏“风”诗词 十大咏“花”诗词 十大咏“雨”诗词 十大咏“雪”诗词 十大咏“江”诗词 更多

诗词分类

泰山 华山 黄山 庐山 天山 长江 黄河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清明 端午 七夕 中秋 重阳 春节 梅花 荷花 菊花 月亮 牡丹 竹子 桃花 母亲 北斗 腊月 更多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