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南郊的园林中游春,和暖的春风中,时时听到马的嘶鸣。青青的梅子,才豆粒一样大小,细嫩的柳叶,像眉毛一般秀灵。春日渐长,蝴蝶飞得多么轻盈。
花上露珠晶莹,春草茂密如烟,这户人家已放下窗帘。她荡罢秋千格外疲倦,轻解罗衣床上眠,伴她的只有梁上双燕。
注释
1、踏青:春日郊游。唐宋踏青日期因地而异。有正月初八者.也有二月二日或三月三日者。后世多以清明出游为踏青。
2、风和:春风暖和。
3、马嘶:指游人车马的声音。嘶,叫。
4、青梅如豆柳如眉:青梅结得像豆子那么大,柳叶长得像美人的眉毛。后世多以此句描绘明媚的春日风景。
5、日长:过了春分的节令,白天渐渐长了。这里还有整个白天的意思。
6、草烟:形容春草稠密。
7、帘幕:帘子和帷幕。
8、慵(yōng)困:困倦。
9、罗衣:香罗衫。
10、画堂:彩画装饰的堂屋。
【作品鉴赏】
《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女主人公并未因春光和悦、暖风熏人而娇慵易倦
这首词表现的是思妇怀人的情绪,内心情感的流露十分含蓄。通篇没有直说思念的地方,也没有直呈愁怨的言语;但春光大好,游园不能令“她”情意欢畅,园中荡秋千也不闻盈盈笑语,一切只是默默,终而无言无绪欲拥衾独眠。说明女主人公并不是因春光和悦、暖风熏人而娇慵易倦。而是“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
上片写女子游南园所闻所见。所选择加以表现的声音、景物都有极丰富的含义。“春半踏青时”,仲春时节,花繁艳、草丰茂,正是一年春光最美的时候,人们会在此时结伴踏青。这里突出两种意味:一是大好春光欲与所思之人分享而不能;二是此际虽是春之繁盛之时,但同时也是将衰之日。好景易逝、时光空流,好不容易历尽凄凉秋意、冰封冬雪,迎来春光,却仍是盼不回远人。“青梅如豆柳如眉”,梅子结于枝头清晰可见,柳叶也已非“陌头柳色”之鹅黄新绿,而是已长如女子修修黛眉。这仍是以外物的变化,暗示时光的流逝,叹怨远人“可怜春半不还家”。“风和”句,写听觉感受。春天不仅景繁丽,音亦繁闹无比:莺嗔燕咤、欢声笑语、笙歌管弦等等,可写之声极多,但女主人公耳际只徘徊着风声与马鸣。其实女主人公充耳不闻春之“乐”音,在于她内心愁闷:想当日作别之时,“他”如何不是身跨骏马、扬鞭远去;如今别人家的游子勒马而归,自己却独独等不回“他”。因此写马声亦是写愁思。末句“日长”正是“春日迟,日迟独坐天难暮”之意,无伴、失伴倍觉时光难熬。而蝶又双飞,追绕花丛之间,愈发惹动相思之情。这几句无一处写情,但又无一处不含情。
《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深于言情,善于写景,情蕴景中,以景结情
下片,写女子独在园中已许久,暮色来临,露上娇花,凝珠如泪,草锁轻烟,春气低迷。望邻家重帷深下,知天时已晚,不禁长叹。秋千荡罢,困懒无聊。痴坐无绪,返至屋中。点灯亦是独坐,且不堪忆共剪烛花之情,不如向梦中去,或可忘却,或可一见。总之女主人公此时已是心力交瘁,不愿再思再想。然而无意抬头,却见“双燕”栖于画栋之上。真燕还是画燕并无关碍,关键是在古人心中“燕”向来少有独飞之时,“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双燕双飞绕画梁,罗帷翠被郁金香”“双燕”实喻夫妇和谐相伴,则此时见“双燕”,少妇只能痛断肝肠。
这首词深于言情,善于写景,情蕴景中,以景结情。读后颇有低回欲绝,余音袅袅之致,代表了欧词和婉、深隽的特色。
【名家评论】
沈际飞《草堂诗馀正集》卷一:景物闲远。又云:帘垂则燕栖,栖则在梁,妥甚。
黄苏《蓼园词选》:是人是物,无非化日舒长之意,望而知为治世之音,词家胜象。
陈世修《阳春集序》:“观其思深辞丽,均律调新,真清奇飘逸之才也。”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先写春早之景,后言春昼之人,但言日长人倦。“秋千”二句不着欢愁,风情自见。
南国美景如画,春色撩人。写景句含婉转之情,可谓情景两得。词家之妙诀也。
名人诗词
李白 杜甫 苏轼 白居易 王维 陶渊明 陆游 韩愈 王安石 欧阳修 李清照 刘禹锡 辛弃疾 杜牧 李商隐 柳宗元 孟浩然 李煜 黄庭坚 柳永 王昌龄 龚自珍 晏殊 高适 韦应物 王之涣 元好问 更多经典诗词赏析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诗海泛“舟” 诗空飘“雪” 诗坛品“酒” 诗园看“柳” 诗中“乡情” 诗中“亲情” 诗中“友情” 诗中“爱情” 诗厩观“马” 诗台点“烛” 诗国寻“梦” 诗空赏“云” 诗空飞“雨” 诗中捉“鸟” 诗中觅“愁” 诗苑洒“泪” 诗空摘“星” 诗中买“醉” “物事人非” “传统节日” 诗中“美女” 色彩之“红” 色彩之“绿” 色彩之“黄” 色彩之“紫”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