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译文
湘江如泪色一般又清又深,屈原的冤魂随浪而去,他的怨恨永无绝期。夜晚的枫树林中猿啼使人愁断肠,唯有穿着萝带的山鬼相邀。埋在土里,身形腐败,魂魄难以招回,更用说是葬身鱼腹了。只要楚地后人还在,谁会可惜那喂食蛟龙彩丝包的食物?
注释
⑴漻漻:水清澈貌。
⑵楚厉:指屈原,他投沼罗江而死,无后人、无归处,古称“鬼无所归则为厉”(《左传》昭公七年),亦可称“迷魂”,即冤魂。
⑶“枫树”二句:化用屈原、宋玉原诗为句,写楚厉的生活环境。女萝山鬼:女萝,菟丝,一种缘物而生之藤蔓;山鬼,山中之神,或言以其非正神,故称“鬼”。宋玉《招魂》:“湛湛江水分上有枫,目击千里今伤春心。”屈原《九歌·山鬼》:“雷填填今雨冥冥,猿啾啾今狖夜鸣。”《九歌·山鬼》: “若有人今山之阿,被薛荔今带女萝。”
⑷犹难复:与“岂易招”均指难以为楚厉招魂,原因是屈子沉江后,身体腐烂了,葬身鱼腹了。
⑸困腥臊:屈原自沉,葬身鱼腹,故日“困腥臊”。
⑹三户:指楚人。《史记·项羽本纪》:“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⑺彩丝:指五彩丝线扎成的棕子。《续齐谐记》:“屈原五月五日投沼罗死,楚人每至此日,竹简贮米投水祭之······世人作粽,并带五色丝及楝叶,皆沼罗遗风也。”[2] [3]
【作品鉴赏】
《楚宫》是悼念屈原的诗,表达了作者对屈原的哀悼和对楚国统治者的谴责
这首诗不同于其他凭吊屈原的诗文,它并未从屈原的人品才能和政治上的不幸遭遇着笔,通篇自始至终紧紧围绕住屈原的“迷魂”来写:首联写迷魂逐波而去,含恨无穷;颔联写迷魂长夜无依,凄凉无限;颈联叹迷魂之不易招;末联赞迷魂终有慰藉。这样围绕迷魂来构思,内容集中,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反复书写,从而使诗具有回环唱叹之致。
诗的前四句是以景写情。屈原忠而见疑,沉湘殉国,此诗亦即从眼前所见之湘江落笔。“湘波如泪色漻漻,楚厉迷魂逐恨遥”。对着湘江,想起屈原的不幸遭遇,诗人悼念不已。在诗人的眼中,清深的湘波,全都是泪水汇成。这“泪”有屈原的忧国忧民之泪,有后人悼念屈原之泪,也有诗人此时的伤心之泪。湘江流淌着不尽的泪水,也在哀悼屈原。而在这如泪的湘波之中,诗人仿佛看到了屈原的迷魂。“逐恨遥”写迷魂含着满腔悲愤,随波远去,湘江流水无穷尽之时,屈原迷魂亦终古追逐不已,其恨亦千秋万代永无绝期。“恨”字和“泪”字,融入诗人的强烈感情,既是对屈原的悲痛哀悼,也是对造成屈原悲剧的楚国统治者的强烈谴责。
《楚宫》以景托情,以感叹为议论,全诗始终充满了浓郁的抒情气氛
颔联又从湘江岸上的景物再加烘托。这联化用《楚辞·招魂》、屈原《九歌·山鬼》语句。“枫树夜猿”,是说经霜的枫树和哀鸣的愁猿,构成一幅凄楚的秋夜图。“愁”既是猿愁,也是迷魂之愁,而猿愁又更加重迷魂之愁。下句的“女萝山鬼”即以女萝为带的山鬼。“语相邀”既指山鬼间互相呼唤,同时也指山鬼们呼唤屈原的迷魂,境界阴森。长夜漫漫,枫影阴森,迷魂无依,唯夜猿山鬼为伴。此联景象凄迷,悲情如海,读之使人哀怨欲绝。
下面四句似议似叹,亦议亦叹,抒发诗人内心的慨叹。五、六两句是说:即使屈原死后埋在地下,其尸也会归于腐败,魂也难以招回;何况是沉江而死,葬身于腥臊的鱼虾龟鳖之中,他的迷魂就更难招回了。以上三联,都是感伤悲叹,末联情调一变,由凄楚婉转变为激越高昂,以热情歌颂屈原的忠魂作结。这一联糅合了《史记·项羽本纪》“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典故和《续齐谐记》楚人祭祀屈原的传说。意思是说:只要楚人不灭绝,他们就一定会用彩丝棕箬包扎食物来祭祀屈原,人民永远怀念这位伟大诗人。
这首诗化用《楚辞》和屈原作品中的词语和意境入诗,而不着痕迹,读来语如己出,别具风采;全诗以景托情,以感叹为议论,使全诗始终充满了浓郁的抒情气氛;内容上反复咏叹使此诗“微婉顿挫,使人荡气回肠”(清翁方纲《石洲诗话》评李商隐诗语),感人至深。
【名家评价】
清·朱鹤龄《李义山诗集辑评》:朱彝尊曰:通首写“楚”字,而无“宫”字意,恐题有误。何焯曰:“宫”疑作“厉”。又曰:“楚厉迷魂逐恨遥”,生下四句······吊三闾,意极沉郁。纪昀曰:三四自佳,五六太拙。
清·胡以梅《唐诗贯珠》:此过楚宫而吊屈原,睹湘水之深情,哀其魂迷而恨逐水之遥也。······起以“如泪”领“清”,通用《离骚》楚些融洽出之,若断若续,用古活法。妙在一结道出灵均心事,归于忠蹇,得体。
清·程梦星《李义山诗集笺注》:姚培谦曰:此哀忠魂之不谅于世也。湘波暗淡,怨魂如存,计唯有夜猿、山鬼町共语耳。要其日月争光之心,必不沉没于此水可知也。
清·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虽直咏三闾,而自有寄慨。首句暗寓湘妃啼竹之意。
名人诗词
李白 杜甫 苏轼 白居易 王维 陶渊明 陆游 韩愈 王安石 欧阳修 李清照 刘禹锡 辛弃疾 杜牧 李商隐 柳宗元 孟浩然 李煜 黄庭坚 柳永 王昌龄 龚自珍 晏殊 高适 韦应物 王之涣 元好问 更多经典诗词赏析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诗海泛“舟” 诗空飘“雪” 诗坛品“酒” 诗园看“柳” 诗中“乡情” 诗中“亲情” 诗中“友情” 诗中“爱情” 诗厩观“马” 诗台点“烛” 诗国寻“梦” 诗空赏“云” 诗空飞“雨” 诗中捉“鸟” 诗中觅“愁” 诗苑洒“泪” 诗空摘“星” 诗中买“醉” “物事人非” “传统节日” 诗中“美女” 色彩之“红” 色彩之“绿” 色彩之“黄” 色彩之“紫”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