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赏析

《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原文翻译及赏析(杜甫)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韵译
五更漏壶声催晨光晓箭,九重宫门春色醉红碧桃。
日暖旌旗飘摇似龙蛇动,宫殿煦风微拂燕雀飞高。
早朝已罢御香薰满衣袖,诗成如珠似玉潇洒挥毫。
欲知世代掌管草诏书美,凤凰池上今有贾至凤毛。
散译
五更时分,漏壶滴水声声,催促着拂晓的来临。皇宫院内春色烂漫,桃花红艳醉人。烈日下旌旗如龙蛇舞动,微风中燕雀高飞于宫殿之上。大臣们退朝后衣襟都带着熏香味,挥笔便写出华美的诗章。贾氏父子世代执掌帝王诏书,实为殊荣;如此有才的也就他们一家了
 注释
⑴和(hè):即和诗,是用来和答他人诗作的诗,依照别人诗词的格律或内容作诗词。可和韵,可不和韵。舍人:即中书舍人,时贾至任此职。大明宫:宫殿名,在长安禁苑南。
⑵五夜:指夜晚的五更天。漏声:漏壶滴水的声音。箭:漏箭。放在漏壶中带有刻度的杆状物体,用于计量。
⑶九重:帝王住的宫禁之地。
⑷旌(jīng)旗:旗帜的总称。龙蛇:指旗帜上绣有龙蛇图案。动:舞动。
⑸风微:微风轻拂。
⑹香烟:焚香所生的烟雾。
⑺珠玉:珠和玉,常比喻优美珍贵之物。
⑻世掌丝纶:指父子或祖孙相继在中书省任职。
⑼池:指凤凰池。有凤毛:形容得到了父亲优良的遗传。
【作品鉴赏】
《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杜甫在艺术上格法严谨,脉胳分明,深得和诗之体 
首联先写漏声催促着天色破晓,像箭一般的飞快,后用“仙桃”代表宫内春景,点出景色醉人。这一联主要突出“早朝”。
颔联则分别写朝见时的仪仗和宫殿中的自然景观及气氛。春日和煦,旌旗上的龙蛇似乎也随着春天的到来而获得了生气,旌旗猎猎,龙蛇也好像在腾跃。大明宫里,和风轻吹,燕雀轻快而高兴地在天上飞着。“日暖”,也含有赞美“圣恩”惠及万民,连龙蛇、燕雀亦且广沽皇泽之意。这一联主要突出“大明宫”。
前二联主要写的是“早朝大明宫”的原题。因为是和诗,接着就不免要转到原诗的作者身上来了。颈联写退朝后,重点突出写贾至的儒雅风流和备受君主恩宠。
《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体现杜甫诗歌“清词丽句”的特色
尾联用了两个典故。先看丝纶美。因为贾家父子历任两朝的中书舍人,后有一日贾至供职的肃宗对贾至说,“昔先天诰命,乃父为之,今兹命册,又尔为之,两朝盛典出卿家父子,可谓继美矣······”主要意思是赞扬贾至继承了父亲的才华,并能做出像父亲一样的政绩,实在是朝廷里的一段佳话。“池上于今有凤毛”里的凤毛并非简单的凤毛麟角的凤毛,也不时简单说贾至的才华出众,在一班大臣里很少见。而是用了一个典故:南朝时有谢凤和谢超宗父子,他们文章风格和成就都很出众,于是梁武帝就称赞他们说,“超宗殊有凤毛”。意思是想说谢超宗终归继承了父亲谢凤特有的风格和才华。这两句进一步称颂其家世的文采和父子两代执掌朝廷起草诏命职务的荣耀。
这首诗按其体例是一首台阁应酬式的诗,在杜诗中是很少见的。乾元二年(759)在长安任左拾遗也正是杜甫仕途生活中最重要或最煌赫的时期。因为是同僚之间唱酬之作,因此格调也就平正典雅,并且不乏歌功颂德、点缀升平的意味。整首诗艺术上格法严谨,脉胳分明,深得和诗之体,所以历来的诗家对它十分推重。尤其是它的颔联“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字里行间洋溢着一派冲融和悦的春天气息,诗家评价很高。
《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杜甫这首诗有与众不同的挺拔之姿和雄健之气
当时唐王朝于安史之乱中初得安定,朝廷上下都以为中兴在即,升平可望,因此王维和诗中也有“九天闻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这种充满信心的句子。整首诗看来,确乎体现了杜甫诗歌“清词丽句”的另一面特色。另外,即使在清词丽句中,仍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挺拔之姿和雄健之气,这也是杜诗的独特面目。黄生评杜、王、岑三首和诗时说:“杜老气无前,王、岑秀色可揽,一则三春秾李,一则千尺乔松。”苏轼评颔联为“伟丽”,都是此意。
杜甫的这首诗里带出了几分山野的情趣,以及对历史透彻的理解,光是意境就比贾至的高远。这首诗少了一般诗人写宫廷生活所会有的呆板,多了些灵气,而又不减少场面的宏大气势,杜甫比起贾至来绰绰有余。思想决定文章的外在,再如何隐藏,字里行间的精神是很难不露端倪的。贾至是世家出身又较为一帆风顺的人,杜甫则才华横溢饱经风霜,这两种人写出来的文章当然不一样。
【名家点评】
宋·苏轼《东坡志林》:七言之伟丽者,杜子美云“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尔后寂寥无闻焉。
宋·庞元英《文昌杂录》:礼部王员外因言和诗最为难,唯唐贤尤工于此。······三篇皆用凤池事,唯上部尤出于二公,昨建三省待漏院,书此诗为屏风焉。
宋·杨万里《诚斋诗话》:七言褒颂功德,如少陵、贾至诸人倡和《早朝大明宫》,乃为典椎重大。
元·方回《瀛奎律髓》:四人早朝之作,俱伟丽可喜。不但东坡所赏子美“龙蛇”、“燕雀”一联也。然京师喋血之后,疮痍未复,四人虽夸美朝仪,不已泰乎!
明·高棅《唐诗品汇》:壮丽自是,若非“微”字清洒,不免痴肥矣。漫发此议。(“宫殹”句)。
明·胡应麟《诗薮》:《早朝》四诗,妙绝今古······工部诗全首轻扬,较他篇沉著浑雄,如出二手。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次句用事牵合,所取一结妥耳。吴山民曰:“燕雀高”三字,以实对虚。五、六颇拙,结是赠答佳句。
清·黄生《杜诗说》:王元美嫌此诗后半意竭,不知自作诗,与和人诗,体固不同。唐贤和诗,必见出和意。王、岑二首,结并归美于贾;少陵后半,特令注之,此正公律格深老处,可反以此为病哉?且王结美掌纶,岑结美倡咏,惟杜兼收之,又显其世职,写意周到,更非二子所及,合观四作,贾首倡,殊平平。三和俱有夺席之意。就三诗论之,杜老气无前,王、岑秀色可揽。一则三春秾李,一则千尺乔松。结语用事,天然凑泊,故当推为擅场。
清·陆时雍《唐诗镜》:“九重春色醉仙桃”,此一语意,诸家少及。三、四意气高远,景见言外。“诗成珠玉在挥毫”一语三折笔,气格最老。“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景色融和,“宫”字肃穆于此照出,非为“旌旗”、“燕雀”咏也。结语“欲知”、“于今”一转折间,便觉语气深厚。
清·王夫之《姜斋诗话》:情、景名为一,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情中景尤难曲写,如“诗成珠玉在挥毫”,写出才人翰墨淋漓、自心欣赏之景。凡此类,知者遇之;非然,亦鹘突看过,作等闲语耳。
清·纪昀《瀛奎律髓汇评》:⑴颔联壮气,直掩王、岑。此首当居第二。⑵前四句将早朝打叠,后半详叙和贾,较之王、岑,绰有馀裕,此笔力之高。他人佴切舍人,此更切贾。⑶西河诋此诗太甚,然要非杜之佳处。⑷老健独出。许印芳:西河才高学博,不愧名家。而好诋毁前贤,朱子一代大懦,且遭其齮龁,况子美哉!此诗东坡极赏“旌旗”一联,称为伟丽,而晓岚不取,亦因西河之说有以中之耳。⑸或谓此诗脱尽窠臼,为公用意处,未免好奇之病。众不谓然。或问予,予曰:吾从众。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前人评此诗,谓其起语高华,三壮丽,四悠扬,无可议矣。颇嫌五、六气弱而语俗,得结尾振救,便觉全体生动也。顾注:贾诗言“凤池”,公即用“凤毛”,贴贾氏父子,不可移赠他人,结语独胜。
清·方世举《兰丛诗话》:偶宿春暖花开,思及宋子京得名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闹”字亦佳;但词则可用,字太尖。若诗,如老杜“九重春色醉仙桃”,略迹而会神,又追琢,又混成。“醉仙桃”不可解,亦正不必求解。施诸廊庙之诗,尤宜平易。如《早朝大明宫》,杜之“九重春色醉仙桃”,仙语也,却不如贾至、王维之稳。
清·杨伦《杜诗镜铨》:声采壮丽,妙复生动(“旌旗”二句)。
清·刘文蔚《唐诗合选详解》:此作律法工整,用意甚高,从题前“五夜”入手,用“醉仙桃”衬朝仪,“日暖”、“风微”,赞气象,“炉烟”拟笼幸,“珠玉”比才华。“世掌”作结,写来出色入妙。
清·卢麰《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陈德公谓此诗或以熟见不鲜。其实三、四旺丽生动,殆胜王、岑。······结切实,末句使事巧合,尤胜诸家。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第九朵云”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作者介绍

杜甫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出身京兆杜氏分支之一的襄阳杜氏。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
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
欲知世掌丝纶美,池上于今有凤毛。

猜您喜欢的诗文:
杜甫的名句:

历代古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代 更多

名人诗词

李白 杜甫 苏轼 白居易 王维 陶渊明 陆游 韩愈 王安石 欧阳修 李清照 刘禹锡 辛弃疾 杜牧 李商隐 柳宗元 孟浩然 李煜 黄庭坚 柳永 王昌龄 龚自珍 晏殊 高适 韦应物 王之涣 元好问 更多

经典诗词赏析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诗海泛“舟” 诗空飘“雪” 诗坛品“酒” 诗园看“柳” 诗中“乡情” 诗中“亲情” 诗中“友情” 诗中“爱情” 诗厩观“马” 诗台点“烛” 诗国寻“梦” 诗空赏“云” 诗空飞“雨” 诗中捉“鸟” 诗中觅“愁” 诗苑洒“泪” 诗空摘“星” 诗中买“醉” “物事人非” “传统节日” 诗中“美女” 色彩之“红” 色彩之“绿” 色彩之“黄” 色彩之“紫” 更多

十大诗词

十大咏“春”诗词 十大咏“夏”诗词 十大咏“秋”诗词 十大咏“冬”诗词 十大咏“山”诗词 十大咏“水”诗词 十大咏“日”诗词 十大咏“月”诗词 十大咏“风”诗词 十大咏“花”诗词 十大咏“雨”诗词 十大咏“雪”诗词 十大咏“江”诗词 更多

诗词分类

泰山 华山 黄山 庐山 天山 长江 黄河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清明 端午 七夕 中秋 重阳 春节 梅花 荷花 菊花 月亮 牡丹 竹子 桃花 母亲 北斗 腊月 更多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