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译文
楚南一带春天的征候来得早,冬天的余寒未尽,草木的生机却已萌发。原野的泥土释放出肥力,像冬眠的动物争相在上面安家。春天的景象还没装点到城郊,农民便已结伴耕稼。园林中传出鸟儿婉转的叫声,小洲洼地的新泉清澈令人叹嗟。农事确实要平时致力,如同囚犯般寄居外地也许会耽误终生。故居的池塘想必已被杂草淹没,老家的田园当时长满了乔木、灌木和蔓藤。羡慕隐士已有所托,谋取功名却已不成。姑且跟随田间老汉细细攀谈,详细地表述了自己的苦衷。无限眷恋地抚摸着犁耙,时间于不知不觉中过去,回头一看已是满天烟云。
注释
⑴首春:诗人来到永州度过的第一个春天。
⑵南楚:即诗人贬谪之地永州。
⑶土膏:泥土的肥力。
⑷蛰(zhé):蛰居,即动物冬眠,藏起来不食不动。
⑸缀(zhuì):装饰,点缀。缀景:成片的景色。
⑹穑(sè)人:农民。偶耕:两人并耕。
⑺啭(zhuàn):鸟婉转地叫。
⑻渚(zhǔ):水中的小块陆地,小洲。
⑼素务:高尚的事务。
⑽羁(jī)囚:留在外地的囚犯。羁,羁留,停留。
⑾故池:旧居的池塘。芜(wú):丛生的杂草。
⑿遗亩:家乡旧日的田园。榛荆(zhēnjīng):榛,一种落叶乔木;荆,一种落叶灌木。
⒀隐:隐居生活。
⒁聊:姑且。
⒂款曲:衷情。
⒃眷然:怀念的样子。耒耜(lěisì):古代一种像犁的农具,木把叫“耒”,犁头叫“耜”。
《首春逢耕者》写的是永州早春的情景,由所见所闻转入写所思所感
此诗写的是永州早春的情景。全诗以第五联过渡,由所见所闻转入写所思所感。诗人看到一派宜人的早春景象后,引发的不是美好的憧憬、宏大的志愿,而是强烈的思念故土之情。正如近藤元粹《柳柳州诗集》卷三所言:“贬谪不平之意片时不能忘于怀,故随处发露,平淡中亦有愤懑,可压也。”由早春生机勃勃的景象,联想到北方旧居已人去楼空,昔日田园因无人料理而杂草丛生,沦为荒地;由此又进一步引发对人生的感慨,感到无可寄托——政治前途既已渺茫,沉闷之情又无以排遣,精神的家园不知安在。惶惶不可终日,诗人对这种无所事事的无聊生活,极度地不适与不满,甚至羡慕起隐士来——尽管他们功名无所成但还有所寄寓。无意间诗人遇到了田间劳作的老汉,于是找到了倾诉的对象,诗人向这位素昧平生的老汉一吐衷肠,一泄为快。于此,也正是辛勤劳作的农民给了他以莫大的慰藉,使他舍不得离开田头,无限眷恋地抚摸着农夫的犁耙,交谈中已不知天色已晚,猛回头,发现炊烟已弥漫天空。
在身为“羁囚”的情况下,农夫已成为柳宗元倾诉的对象,与农夫倾心交谈已成了他精神解脱的最好方式。柳宗元之所以那般热爱永州山水,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对永州人的信赖和感激。
《首春逢耕者》以朴实的笔调写事,以诚笃的心写实
但诗歌尾联,诗人又不得不面对现实生活的落寞,思念故乡,但在他眼前的仍是烟云横断。这意境与崔颢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有异曲同工之妙。
总之,全诗表现的是早春郊游时的所见所感,既写了诗人对永州之野的美好印象,又写了诗人寂寞生活中矛盾而复杂的心情。以朴实的笔调写事,以诚笃的心写实,朴诚的人格跃然纸上。
【名家点评】
《唐诗鼓吹注解》:子厚见柳州人异俗乖,风土浅陋,故寓自伤之意。首言自郡城而之广南,皆通津也。其次言异眼已难与相亲矣。彼归峒者里盐,趁虚者包饭,鹅毛以御腊,鸡骨以古年,皆峒俗之陋者,不幸谪居此地,是以愁问重译,“欲投章甫”而作“文身”之氓耳。
《义门读书记》:后四句言历岁逾时,渐安夷俗,窃衣食以全性命,顾终已不召,亦将老为峒氓,无复结绶弹冠之望也。
《一瓢诗话》:山谷“荷叶裹盐同趁虚”,明明是柳子厚“青箬裹盐归峒客,绿荷包饭趁虚人”之句,未免饾饤之丑。王右丞“漠漠水田飞白鹭”,则又化腐为奇。前后相去,何啻天渊?
《瀛奎律髓汇评》:纪昀:全以鲜脆胜,三、四如画。
名人诗词
李白 杜甫 苏轼 白居易 王维 陶渊明 陆游 韩愈 王安石 欧阳修 李清照 刘禹锡 辛弃疾 杜牧 李商隐 柳宗元 孟浩然 李煜 黄庭坚 柳永 王昌龄 龚自珍 晏殊 高适 韦应物 王之涣 元好问 更多经典诗词赏析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诗海泛“舟” 诗空飘“雪” 诗坛品“酒” 诗园看“柳” 诗中“乡情” 诗中“亲情” 诗中“友情” 诗中“爱情” 诗厩观“马” 诗台点“烛” 诗国寻“梦” 诗空赏“云” 诗空飞“雨” 诗中捉“鸟” 诗中觅“愁” 诗苑洒“泪” 诗空摘“星” 诗中买“醉” “物事人非” “传统节日” 诗中“美女” 色彩之“红” 色彩之“绿” 色彩之“黄” 色彩之“紫”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