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赏析

《梦李白二首·其二》原文翻译及赏析(杜甫)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其二】
天上浮云日日飘来飘去,远游的故人却久去不归。
夜晚我屡屡梦中见到你,可知你对我的深情厚意。
分别是你总是神色匆匆,总说能来相见多么不易。
江湖上航行多险风恶浪,担心你的船被掀翻沉没。
出门时搔着满头的白发,悔恨辜负自己平生之志。
高车丽服显贵塞满京城,才华盖世你却容颜憔悴。
谁能说天理公道无欺人,迟暮之年却无辜受牵累。
即使有流芳千秋的美名,难以补偿遭受的冷落悲戚。
 
 注释
1.浮云:喻游子飘游不定。游子:此指李白。
2.这两句说:李白一连三夜入我梦中,足见对我情亲意厚。这也是从对方设想的写法。
3.告归:辞别。局促:不安、不舍的样子。
4.这两句是述李白告归时所说的话。
5.这两句写李白告归时的神态。搔首:大概是李白不如意时的习惯举动。
6.冠:官帽。盖:车上的篷盖。冠盖:指代达官。斯人:此人,指李白。
7.孰云:谁说。网恢恢:《老子》有“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话。此处指法网恢恢。这句意思是:谁说天网宽疏,对你却过于严酷了。
8.这两句说:他活着的时候虽然寂寞困苦,但必将获得千秋万岁的声名。
【作品鉴赏】
《梦李白·其二》是杜甫写梦中所见李白的形象,抒写对老友悲惨遭遇的同情
这两首记梦诗,分别按梦前、梦中、梦后叙写,依清人仇兆鳌说,两篇都以四、六、六行分层,所谓“一头两脚体”。(见《杜少陵集详注》卷七)上篇写初次梦见李白时的心理,表现对故人吉凶生死的关切;下篇写梦中所见李白的形象,抒写对故人悲惨遭遇的同情。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诗要写梦,先言别;未言别,先说死,以死别衬托生别,极写李白流放绝域、久无音讯在诗人心中造成的苦痛。开头便如阴风骤起,吹来一片弥漫全诗的悲怆气氛。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不说梦见故人,而说故人入梦;而故人所以入梦,又是有感于诗人的长久思念,写出李白幻影在梦中倏忽而现的情景,也表现了诗人乍见故人的喜悦和欣慰。但这欣喜只不过一刹那,转念之间便觉不对了:“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你既累系于江南瘴疠之乡,怎么就能插翅飞出罗网,千里迢迢来到我身边呢?联想世间关于李白下落的种种不祥的传闻,诗人不禁暗暗思忖:莫非他真的死了?眼前的他是生魂还是死魂?路远难测啊!乍见而喜,转念而疑,继而生出深深的忧虑和恐惧,诗人对自己梦幻心理的刻画,是十分细腻逼真的。
《梦李白·其二》是杜甫听到李白流放夜郎后,积思成梦而作,诗以梦前,梦中,梦后的次序叙写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梦归魂去,诗人依然思量不已:故人魂魄,星夜从江南而来,又星夜自秦州而返,来时要飞越南方青郁郁的千里枫林,归去要渡过秦陇黑沉沉的万丈关塞,多么遥远,多么艰辛,而且是孤零零的一个。“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在满屋明晃晃的月光里面,诗人忽又觉得李白那憔悴的容颜依稀尚在,凝神细辨,才知是一种朦胧的错觉。相到故人魂魄一路归去,夜又深,路又远,江湖之间,风涛险恶,诗人内心祝告着、叮咛着:“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这惊骇可怖的景象,正好是李白险恶处境的象征,这惴惴不安的祈祷,体现着诗人对故人命运的殷忧。这里,用了两处有关屈原的典故。“魂来枫林青”,出自《楚辞·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旧说系宋玉为招屈原之魂而作。“蛟龙”一语见于梁吴均《续齐谐记》:东汉初年,有人在长沙见到一个自称屈原的人,听他说:“吾尝见祭甚盛,然为蛟龙所苦。”通过用典将李白与屈原联系起来,不但突出了李白命运的悲剧色彩,而且表示着杜甫对李白的称许和崇敬。
上篇所写是诗人初次梦见李白的情景,此后数夜,又连续出现类似的梦境,于是诗人又有下篇的咏叹。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见浮云而念游子,是诗家比兴常例,李白也有“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的诗句。天上浮云终日飘去飘来,天涯故人却久望不至;所幸李白一往情深,魂魄频频前来探访,使诗人得以聊释愁怀。“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与上篇“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互相照应,体现着两人形离神合、肝胆相照的情谊。其实,我见君意也好,君明我忆也好,都是诗人推己及人,抒写自己对故人的一片衷情。

《梦李白·其二》是杜甫体现了李杜两人形离神合、肝胆相照、互劝互勉、至情交往的友谊
“告归”以下六句选取梦中魂返前的片刻,描述李白的幻影:每当分手的时候,李白总是匆促不安地苦苦诉说:“来一趟好不容易啊,江湖上风波迭起,我真怕会沉船呢!”看他走出门去用手搔着头上白发的背影,分明是在为自己壮志不遂而怅恨。“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写神态;“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是独白;“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通过动作、外貌揭示心理。寥寥三十字,从各个侧面刻画李白形象,其形可见,其声可闻,其情可感,枯槁惨淡之状,如在目前。“江湖”二句,意同上篇“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双关着李白魂魄来去的艰险和他现实处境的恶劣;“出门”二句则抒发了诗人“惺惺惜惺惺”的感慨。
梦中李白的幻影,给诗人的触动太强太深了,每次醒来,总是愈思愈愤懑,愈想愈不平,终于发为如下的浩叹:“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高冠华盖的权贵充斥长安,唯独这样一个了不起的人物,献身无路,困顿不堪,临近晚年更被囚系放逐,连自由也失掉了,还有什么“天网恢恢”之可言!生前遭遇如此,纵使身后名垂万古,人已寂寞无知,夫复何用!“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在这沉重的嗟叹之中,寄托着对李白的崇高评价和深厚同情,也包含着诗人自己的无限心事。
《梦李白二首》,上篇以“死别”发端,下篇以“身后”作结,形成一个首尾完整的结构;两篇之间,又处处关联呼应,“逐客无消息”与“游子久不至”,“明我长相忆”与“情亲见君意”,“君今在罗网”与“孰云网恢恢”,“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与“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等等,都是维系其间的纽带。但两首诗的内容和意境却颇不相同:从写“梦”来说,上篇初梦,下篇频梦;上篇写疑幻疑真的心理,下篇写清晰真切的形象。从李白来说,上篇写对他当前处境的关注,下篇写对他生平遭际的同情;上篇的忧惧之情专为李白而发,下篇的不平之气兼含着诗人自身的感慨。总之,两首记梦诗是分工而又合作,相关而不雷同,全为至诚至真之文字。
【名家点评】
【总评】
《唐诗广选》:
王元美曰:余读刘越石“岂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二语,末尝不欷歔罢酒,至少陵此诗结语,辄黯然低徊久之。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蒋一梅曰:二诗情意亲切,千载而后,犹见李杜石交之谊。
《兰丛诗话》:
(宜田)又云:少陵《梦李白》诗,童而习之矣。及自作梦友诗,始益恍然于少陵语语是梦,非忆非怀。
《茧斋诗谈》:
《梦李白》,惜片魂之往来,更历艰险,交道文心。备极曲折,此之谓“沉着”。
《读杜心解》:
始干梦前之凄恻,卒于梦后之感慨:此以两篇为起讫也。“入梦”,明我忆;“频梦”,见君意。前写梦境迷离,后写梦语亲切;此以两篇为层次也。
《诗伦》:
真朋友必无假性情,通性情者诗也,诗至《梦李白》二首。真极矣,非子美不能作,非太白亦不能当也。以诗品论,得《骚》之髓,不撮汉魏之皮。或曰“唐无古诗而有其古诗”,然乎哉?
【其一】
《苕溪渔隐丛话》:
《西清诗话》云:……(白)风神超迈,英爽可知。后世词人,状者多矣,亦间于丹青见之,俱不若少陵“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熟味之,百世之下,想见风采。此与李太白传神诗也。
《诗薮》:
“明月照高楼,想见余光辉”,李陵逸诗也。子建“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全用此句而不用其意,遂为建安绝唱。少陵“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正用其意而少变其句,亦为唐古峥嵘。
《唐诗归》:
钟云:无一字不真,无一字不幻。又云:精感幽通,交情中说出鬼神,杜甫《梦李白》诗安得不如此!钟云:到说自己身上,妙,妙(“故人”二句下)。谭云:幽冥可怯(“魂返”句下)。钟云:暗用招魂语事,妙。谭云:只转二韵,极见相关之情。此皆外之音(末二句下)。
《唐诗解》:
少陵此作,本摹“凛凛岁云暮”一篇……即《古诗》“既来不须臾,又不处重闱,亮无晨风翼,焉得凌风飞”之意,观此可以知作诗变化法。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刘辰翁曰:起意,使其死耶,当不复哭矣,乃使人不能忘者,生别故也。“落月”二语,偶然实境,不可更遇。杨慎曰:“落月”二语,言梦中见之,而觉其犹在,即所谓“梦中魂魄犹言是,觉后精神尚末回”也。诗本浅,宋人看得太深,反晦矣。传神之说,非是。
《杜臆》:
瘴地而无消息,所以忆之更深。不但言我之忆,而以故人入梦,为明我相忆……故下有“魂来”、“魂返”之语,而又云“恐非平生魂”、亦幻亦真,亦信亦疑,恍惚沉吟,此“长恻侧”实景。
《唐诗快》:
本是幻境,却言之凿凿,奇绝(“魂来”句下)。
《而庵说唐诗》:
子美作是诗,肠回九曲,丝丝见血。朋友至情,千载而下,使人心动。
《唐宋诗醇》:
沉痛之音发于至情,情之至者文亦至,友谊如此,当与《出师》、《陈情》二表并读,非仅《招魂》、《大招》之遗韵也。“落月屋梁”,千秋绝调。
《唐诗归折衷》:
唐云:通篇俱从“凛凛岁云暮”翻出,二语更见其化(“君今”二句下)。
《杜诗镜铨》:
蒋云:起便明风忽来,惨淡难名‹“死别”三句下)。郝楚望云:读此段,千载之下,恍若梦中,真传神之笔(“故人”八句下)。(“魂来”)二句抵宋玉《招魂》一篇。
《读杜心解》:
首章处处翻死。起四,反势也。说梦,先说离,此是定法。中八,正面也,却纯用疑阵。句句喜其见,句句疑其非。末四,觉后也。梦中人杳然矣、偏说其神犹在,偏与叮咛嘱咐,此皆景外出奇。
《网师园唐诗笺》:
“魂来”四句,全用《招魂》意,点缀愈惝恍,愈沉挚。
《岘佣说诗》:
“魂来枫林青”八句,本之《离骚》,而仍有厚气;不似长吉鬼诗,幽奇中有惨淡色也。
《唐宋诗举要》:
吴曰:一字九转,沉郁顿挫(“死别”二句下)。“长相忆”下倒接“恐非平生魂”二句,疑真疑幻之情,千古如生,再以“魂来”、“魂返”写其迷离之状,然后入“君今”二句:缠绵切至,侧恻动人(“江南”六句下)。吴曰:此等奇变语,世所惊叹,然在杜公犹非其至者(“魂来”二句下)。悱恻沉至(“君今”二句下)。吴曰:撑起(“落月”句下)。吴曰:亲切悲痛(“犹疑”句下)。吴曰:再转(“水深”句下)。吴曰:剀切沉郁(末句下)。
【其二】
《唐诗归》:
钟云:“明我常相忆”、“情亲见君意”,是一片何等精神往来(“三夜”二句下)!钟云:述梦语,妙(“告归”二句下)。钟云:悲怨在“满”字、“独”字(“冠盖”二句下)。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刘辰翁曰:起语,千言万恨;次二句,人情鬼语,偏极苦味。“告归”六句,梦中宾主语具是。“冠盖”二句,语出情痛自别。
《杜臆》:
前篇止云“人我梦”,又云“恐非平生魂”,时此云“情亲见君意”,则魂真来矣,更进一步。……而“江湖多风波”,所以答前章“无使蚊龙得”之语也。交情恳至,真有神魂往来。止云泣鬼神,犹浅。
《唐诗快》:
“行”字妙(首句下)。情至苦语,人不能道(“三夜”四句下)。竟说到身后矣,今人岂敢开此口(末二句下)。
《杜诗镜铨》:
刘须溪云:结极惨黯,情至语塞。
《秋窗随笔》:
老杜《梦李白》云:“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昌黎《答孟郊》诗:“人皆余酒肉,子独不得饱。”同一慨然;而古人交情,于此可见。
《唐宋诗举要》:
吴曰:先垫一句,以取逆势(“浮云”句下)。人吴曰:再垫,再挺(“冠盖”句下)。吴曰:咏叹淫洗(“斯人”句下)。吴曰:此中删去几千百语,极沉郁悲痛之致(“孰云”二句下)。吴曰:逆接(“千秋”句下)。吴曰:致慨深远(末句下)。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女人请学会怎样爱自己”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作者介绍

杜甫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出身京兆杜氏分支之一的襄阳杜氏。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猜您喜欢的诗文:
杜甫的名句:

历代古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代 更多

名人诗词

李白 杜甫 苏轼 白居易 王维 陶渊明 陆游 韩愈 王安石 欧阳修 李清照 刘禹锡 辛弃疾 杜牧 李商隐 柳宗元 孟浩然 李煜 黄庭坚 柳永 王昌龄 龚自珍 晏殊 高适 韦应物 王之涣 元好问 更多

经典诗词赏析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诗海泛“舟” 诗空飘“雪” 诗坛品“酒” 诗园看“柳” 诗中“乡情” 诗中“亲情” 诗中“友情” 诗中“爱情” 诗厩观“马” 诗台点“烛” 诗国寻“梦” 诗空赏“云” 诗空飞“雨” 诗中捉“鸟” 诗中觅“愁” 诗苑洒“泪” 诗空摘“星” 诗中买“醉” “物事人非” “传统节日” 诗中“美女” 色彩之“红” 色彩之“绿” 色彩之“黄” 色彩之“紫” 更多

十大诗词

十大咏“春”诗词 十大咏“夏”诗词 十大咏“秋”诗词 十大咏“冬”诗词 十大咏“山”诗词 十大咏“水”诗词 十大咏“日”诗词 十大咏“月”诗词 十大咏“风”诗词 十大咏“花”诗词 十大咏“雨”诗词 十大咏“雪”诗词 十大咏“江”诗词 更多

诗词分类

泰山 华山 黄山 庐山 天山 长江 黄河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清明 端午 七夕 中秋 重阳 春节 梅花 荷花 菊花 月亮 牡丹 竹子 桃花 母亲 北斗 腊月 更多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