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描写秋天的诗词
描写秋天的诗词

秋季的时候,自然景观最明显的变化在树木上面,城市里会开始清扫大量的落叶,山区则涌进不少观赏红叶的游客们。秋季,一年四季的第三季,由夏季到冬季的过渡季,北半球为9至11月,南半球为3至5月,天文为秋分到冬至。气象工作者研究物候学标准是:炎热过后,五天平均气温稳定在22度以下时就算进入了秋季,低于10度时秋季结束。...

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

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

朝代:唐代

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滴沥清光满,荧煌素彩寒。风摇愁玉坠,枝动惜珠干。气冷疑秋晚,声微觉夜阑。凝空流欲遍,润物净宜看。莫厌窥临倦,将晞聚更难。 查看原文

登汾上阁

登汾上阁

朝代:唐代

汾桂秋水阔,宛似到阊门。惆怅江湖思,惟将南客论。 查看原文

得阎伯钧书

得阎伯钧书

朝代:唐代

情来对镜懒梳头,暮雨萧萧庭树秋。莫怪阑干垂玉箸,只缘惆怅对银钩。 查看原文

东阳罹乱后怀王慥使君五首

东阳罹乱后怀王慥使君五首

朝代:唐代

昨来只对汉诸侯,胜事消磨不自由。裂地鼓鼙军□急,连天烽火阵云秋。砍毛淬剑虽无数,歃血为盟不到头。谁为今朝奉明主,使君司户在隋州。只报精兵过大河,东西南北杀人多。可怜白日浑如此,来似 查看原文

蝉八韵

蝉八韵

朝代:唐代

咽咽复啾啾,多来自早秋。园林凉正好,风雨思相收。在处声无别,何人泪欲流。冷怜天露滴,伤共野禽游。静息深依竹,惊移瞥过楼。分明晴渡口,凄切暮关头。时节推应定,飞鸣即未休。年年闻尔苦, 查看原文

庚午岁九日作

庚午岁九日作

朝代:唐代

门底秋苔嫩似蓝,此中消息兴何堪。乱离偷过九月九,头尾算来三十三。云影半晴开梦泽,菊花微暖傍江潭。故人今日在不在,胡雁背风飞向南。 查看原文

游福感寺答少年

游福感寺答少年

朝代:唐代

牡丹未及开时节,况是秋风莫近前。留待来年二三月,一枝和露压神仙。 查看原文

渡吴江

渡吴江

朝代:唐代

堠馆人稀夜更长,姑苏城远树苍苍。江湖潮落高楼迥,河汉秋归广殿凉。月转碧梧移鹊影,露低红草湿萤光。文园诗侣应多思,莫醉笙歌掩华堂。 查看原文

南乡子(席上劝李公择酒)

南乡子(席上劝李公择酒)

朝代:宋代

不到谢公台。明月清风好在哉。旧日髯孙何处去,重来。短李风流更上才。秋色渐摧颓。满院黄英映酒杯。看取桃花春二月,争开。尽是刘郎去后栽。 查看原文

江行留别

江行留别

朝代:唐代

吴楚半秋色,渡江逢苇花。云侵帆影尽,风逼雁行斜。返照开岚翠,寒潮荡浦沙。余将何所往,海峤拟营家。 查看原文

答太原从军杨员外送别

答太原从军杨员外送别

朝代:唐代

君将海月珮,赠之光我行。见知言不浅,怀报意非轻。反照临岐思,中年未达情。河梁人送别,秋汉雁相鸣。衰柳摇边吹,寒云冒古城。西游还献赋,应许托平生。 查看原文

赠友人边游回(一作薛能诗)

赠友人边游回(一作薛能诗)

朝代:唐代

游子新从绝塞回,自言曾上李陵台。尊前语尽北风起,秋色萧条胡雁来。 查看原文

关山月

关山月

朝代:唐代

裴回汉月满边州,照尽天涯到陇头。影转银河寰海静,光分玉塞古今愁。笳吹远戍孤烽灭,雁下平沙万里秋。况是故园摇落夜,那堪少妇独登楼。 查看原文

封禅寺居

封禅寺居

朝代:唐代

盛礼何由睹,嘉名偶寄居。周南太史泪,蛮徼长卿书。砌竹摇风直,庭花泣露疏。谁能赋秋兴,千里隔吾庐。 查看原文

题历山舜词(山有庙,呼为帝二子,多变妖异为时所敬)

题历山舜词(山有庙,呼为帝二子,多变妖异为时所敬)

朝代:唐代

昔舜曾耕地,遗风日寂寥。世人那肯祭,大圣不兴妖。殿宇秋霖坏,杉松野火烧。时讹竞淫祀,丝竹醉山魈。 查看原文

代人赠王员外

代人赠王员外

朝代:唐代

好在王员外,平生记得不。共赊黄叟酒,同上莫愁楼。静接殷勤语,狂随烂熳游。那知今日眼,相见冷于秋。 查看原文

萼岭四望

萼岭四望

朝代:唐代

汉家仙仗在咸阳,洛水东流出建章。野老至今犹望幸,离宫秋树独苍苍。 查看原文

河西送李十七

河西送李十七

朝代:唐代

边城多远别,此去莫徒然。问礼知才子,登科及少年。出门看落日,驱马向秋天。高价人争重,行当早著鞭。 查看原文

雨

朝代:唐代

行云递崇高,飞雨霭而至。潺潺石间溜,汩汩松上驶。亢阳乘秋热,百谷皆已弃。皇天德泽降,焦卷有生意。前雨伤卒暴,今雨喜容易。不可无雷霆,间作鼓增气。佳声达中宵,所望时一致。清霜九月天, 查看原文

章梓州水亭

章梓州水亭

朝代:唐代

城晚通云雾,亭深到芰荷。吏人桥外少,秋水席边多。近属淮王至,高门蓟子过。荆州爱山简,吾醉亦长歌。 查看原文

【诗词】
【四季】
【山】
【水】
【衣服类】
【节气】
【地名】
【武器】
【动物】
【植物】
【身体】
【人物】
【天文】
【节日】
【宗教】
【景物】
【情感】
【天气】
【关系】
【方向】
【度量衡】
【朝代】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