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描写木兰的诗词
描写木兰的诗词

始见于《木兰辞》(亦名《木兰诗)。其代父从军的故事在民间传说和戏曲中广为流传。为当时女子之典范,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女子在当时的地位。...

岸花

岸花

朝代:唐代

可怜岸边树,红蕊发青条。东风吹渡水,冲着木兰桡。 查看原文

春水曲

春水曲

朝代:唐代

鸭鸭,觜唼唼。青蒲生,春水狭。荡漾木兰船,中有双少年。少年醉,鸭不起。 查看原文

兴庆池侍宴应制

兴庆池侍宴应制

朝代:唐代

积水逶迤绕直城,含虚皎镜有馀清。图云曲榭连缇幕,映日中塘间彩旌。赏洽犹闻箫管沸,欢留更睹木兰轻。无劳海上寻仙客,即此蓬莱在帝京。 查看原文

西江月

西江月

朝代:宋代

靺鞨斜红带柳,琉璃涨绿平桥。人在花月见新妖。不数江南苏小。 恨寄飞花蔌蔌,情随流水迢迢。鲤鱼风送木兰桡。回棹荒鸡报晓。 查看原文

木兰花慢

木兰花慢

朝代:宋代

汀莲凋晚艳,又苹末、起秋风。漫搔首徐吟,微云河汉,疏雨梧桐。飘零倦寻酒笺,记那回、歌管小楼中。玉果蛛丝暗卜,钿钗蝉鬓轻笼。吴云别后重重。凉宴几时同。纵人间信有,犀灵鹊喜,密意难通。 查看原文

木兰花慢(寿王实之)

木兰花慢(寿王实之)

朝代:宋代

瀛洲真学士,为底事、在红尘。为语触宫闱,沈香亭里,瞋谪仙人。为亲近君侧者,见万言策子_刘_。为是尚方请剑,汉廷多惮朱云。君言往事勿重陈。且斗酒边身。也不会区区,算他甲子,记甚庚寅。 查看原文

木兰花慢(丙辰寿叶制相)

木兰花慢(丙辰寿叶制相)

朝代:宋代

江南春信早,问谁是、百花魁。过揽桂褰蓉,纫兰采菊,独许寒梅。阳和渐回涧底,向水西、先放一枝开。潇洒织琼瘦玉,化工月翦云裁。诗催。付与雪襟怀。消得暗香来。算知心惟有,青松瘦竹,白石苍 查看原文

木兰花(晴天)

木兰花(晴天)

朝代:宋代

寒梢雨里愁无那。林下开时宜数过。夕阳恰似过清溪,一树横斜疏影卧。朱唇莫比桃花破。鬓袅黄金花欲堕。剩看春雪满空来,触处是花寻那个。 查看原文

木兰花(晴天)

木兰花(晴天)

朝代:宋代

寒梢雨里愁无那。林下开时宜数过。夕阳恰似过清溪,一树横斜疏影卧。朱唇莫比桃花破。鬓袅黄金花欲堕。剩看春雪满空来,触处是花寻那个。 查看原文

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

朝代:宋代

绿杨阴下。短帽轻衫行信马。过尽春风。踏尽青青打尽红。舞鸾歌凤。人面湖光红影动。醉眼归时。人在朱楼曲角西。 查看原文

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

朝代:宋代

角声三品。银漏更残将欲尽。盏遍华筵。玉粒琼瓯散又圆。知君洪量。不用推辞须一上。满劝殷勤。祝寿如同福禄星。 查看原文

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

朝代:宋代

英花万蕊。醒□丹房玄石髓。烟驾来时。一勺仙翁手自随。旋煎松火。始觉醍醐直可可。扶起精神。洞里天闲日月新。 查看原文

木兰花(邠州作·林钟商)

木兰花(邠州作·林钟商)

朝代:宋代

青钱贴水萍无数。临晓西湖春涨雨。泥新轻燕面前飞,风慢落花衣上住。红裙空引烟娥聚。云月却能随马去。明朝何处上高台,回认玉峰山下路。 查看原文

偷声木兰花(仙吕调)

偷声木兰花(仙吕调)

朝代:宋代

雪笼琼苑梅花瘦。外院重扉联宝兽。海月新生。上得高楼无奈情。帘波不动凝釭小。今夜夜长争得晓。欲梦高唐。只恐觉来添断肠。 查看原文

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

朝代:宋代

江南游女,问我何年归得去。雨细风微,两足如霜挽纻衣。江亭夜语。喜见京华新样舞。莲步轻飞。迁客今朝始是归。 查看原文

减字木兰花(涟水登楼寄赵伯山)

减字木兰花(涟水登楼寄赵伯山)

朝代:宋代

云间皓月。光照银淮来万折。海岱楼中。拂袖雄披楚岸风。 醉余清夜。羽扇纶巾人入画。江远淮长。举首宗英醒更狂。 查看原文

减字木兰花(灯下见梅)

减字木兰花(灯下见梅)

朝代:宋代

灯前初见。冰玉玲珑惊眼眩。艳溢香繁。绝胜溪边月下看。 铅华尽洗。只有檀唇红不退。倾坐精神。全似当时一个人。 查看原文

减字木兰花(咏柳)

减字木兰花(咏柳)

朝代:宋代

柳丝摇翠。翠幄笼阴无限意。不绊行舟。只向江边绊客愁。 月明风细。分付一江流去水。娇眼伤春。谁是章台欲折人。 查看原文

减字木兰花(咏梅呈万教)

减字木兰花(咏梅呈万教)

朝代:宋代

冰姿雪艳。天赋精神偏冷淡。惟有清香。何逊扬州暗断肠。 孤芳好处。消得骚人题妙句。皴寒枝。未必生绡画得宜。 查看原文

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

朝代:宋代

偶然相聚。最是人间堪乐处。散步寻春。来作琴堂不速宾。 缓歌一曲。野鹜纷纷都退缩。不用多杯。准拟花时日日来。 查看原文

【诗词】
【四季】
【山】
【水】
【衣服类】
【节气】
【地名】
【武器】
【动物】
【植物】
【身体】
【人物】
【天文】
【节日】
【宗教】
【景物】
【情感】
【天气】
【关系】
【方向】
【度量衡】
【朝代】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