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战国
孔伋,字子思,孔子的嫡孙、孔子之子孔鲤的儿子。大约生于周敬王三十七年(公元前483年),卒于周威烈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02年),享年82岁。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受教于孔子的高足曾参,孔子的思想学说由曾参传子思,子思的门人再传孟子。后人...查看全文
朝代:春秋
子驷(?-前563)春秋时郑国正卿。穆公之子,名騑。郑僖公五年(公元前566年),他派人刺死僖公,佣立郑简公,并杀死反对他的群公子执政时,整顿田地的沟洫,以正疆界,损害贵族司氏、侯氏、堵氏、子师氏占有的田地。后来这些贵族起兵叛乱,他和同党子...查看全文
朝代:春秋
子路一般指仲由(前542年―前480年),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卞人(今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孔门十哲"之一,受儒教祭祀。仲由以政事见称,为人伉直,好勇力,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周敬王四十年...查看全文
朝代:春秋
子贡一般指端沐赐(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56年):复姓端木,字子贡(古同子赣),以字行。汉族,春秋末年卫国(今河南鹤壁市浚县)人。孔子的得意门生,孔门十哲之一,“受业身通”的弟子之一,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对他好时他看人不顺眼,别人远...查看全文
朝代:春秋
子游即言偃。(前506--前443),字子游,又称叔氏。汉族,春秋时吴地常熟人。孔门72贤弟子中唯一南方弟子。擅文学,曾任鲁国武城宰,阐扬孔子学说,用礼乐教育士民,境内到处有弦歌之声,为孔子所称赞。孔子曾云:"吾门有偃,吾道其南。...查看全文
朝代:春秋
子有一般指冉求(前522年-?年):字子有,通称“冉有”,尊称“冉子”,鲁国陶(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冉堌镇冉堌集村)人。周文王第十子冉季载的嫡裔。中国春秋末年著名学者、孔子门徒。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受儒教祭祀。以政事见称。多才多艺,尤擅长理财...查看全文
朝代:春秋
子我一般指宰予(前522-前458),字子我,亦称宰我,春秋末鲁国人,孔子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被孔子许为其“言语”科的高才生,排名在子贡前面。《大成通志》记载宰予小孔子二十九岁,能言善辩,曾从孔子周游列国,游历期间常受孔子派遣,使于...查看全文
朝代:春秋
子张一般指颛孙师(前503-?),复姓颛孙、名师,字子张,春秋末年陈国人,孔门十二哲之一,受儒教祭祀。鲁哀公十八年(二十七岁时),子张将回老家陈国。但因楚已灭陈,于是把家搬至萧县车牛返定居并终老(现车牛返有子张故居)。为人勇武,清流不媚俗而...查看全文
朝代:秦朝
子婴(?―前206年),即秦三世,嬴姓,名子婴或婴,秦朝最后一位统治者,在位46天。初称皇帝,后改称秦王,史称秦王子婴。秦二世三年(前207年)九月,丞相赵高逼杀秦二世,去秦帝号,立子婴为秦王。五天后,子婴诛杀赵高。同年十月,刘邦率兵入关,...查看全文
朝代:春秋
子太叔即游吉(?~前507),姓游名吉。春秋时郑国正卿。年少有仪度,熟悉典故,支持子产改革,受到重视,郑定公八年(公元前522年)继子产执政,善于辞令,曾出使楚、晋等国。长于外交辞令,多次出使晋、楚大国,为政先宽后猛。时郑、宋一带流民结集在...查看全文
朝代:东晋
子夜,晋朝有一个叫做子夜的女子,很有才却多愁善感,后来被迫与爱人分离。子夜创作了在东晋南朝的著名乐府《子夜歌》(乐府诗集卷四十四清商曲辞一)。歌曲的风格极其悲哀,乃至东晋豪门王轲府中的鬼魂也为之感动而唱起了这首歌。《唐书·乐志》曰:“《子夜...查看全文
朝代:春秋
子夏一般指卜商,卜(bǔ)商(前507年-?):字子夏,尊称“卜子”或“卜子夏”。春秋末年晋国温地(今河南温县)人,一说卫国人,“孔门十哲”之一,七十二贤之一。现在,山东省巨野县有其嫡系后裔。性格阴郁,勇武,为人“好与贤己者处”。以“文学”...查看全文
朝代:春秋
子兹甫一般指宋襄公,宋桓公次子,子姓,宋氏,名兹甫(?-前637年),《史记》中说宋襄公是春秋五霸之一。春秋时宋国第二十任国君,在位于前650年至前637年。宋襄公是宋桓公的儿子,宋成公的父亲。齐桓公死后,齐国发生内乱,宋襄公率领卫国、曹国...查看全文
朝代:唐朝
子兰,是一位唐代僧人。唐昭宗朝文章供奉,诗一卷。(出《全唐诗》卷八百二十四)...查看全文
朝代:春秋
子产一般指姬侨、公孙侨(?-公元前522年),春秋时期郑国人,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姬姓,氏公孙,名侨,字子产,号成子。出身于郑国贵族,郑简公十二年(前554)为卿,二十三年执政,相郑简公、郑定公20余年,卒于郑定公八年。根据《史记·郑世家...查看全文
朝代:战国
子之(?―公元前314年),战国时期燕国国相。燕王哙于前320年即位后,任用子之为燕相。子之为国相时,办事果断,善于监督考核臣属,得到燕王哙的赏识和重用。燕王哙因年老不再过问政事,从此“国事皆决于子之”。燕王哙又听信鹿毛寿的建议,效法尧以天...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