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十六国
慕容熙(385年-407年),字道文,小字长生,鲜卑族,成武帝慕容垂少子,惠愍帝慕容宝之弟,五胡十六国时期后燕国君主。初封河间王,兰汗之乱时曾被封为辽东公,慕容盛即位后,封河间公。后燕长乐三年(401年),慕容盛被乱军杀害,原本群臣希望慕容...查看全文
朝代:十六国
慕容泓(?―384年),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人,鲜卑族,前燕景昭帝慕容俊之子,前燕幽帝慕容暐之弟,十六国时期西燕政权建立者。慕容俊在位时期,慕容泓被封为济北王。太和五年(370年),前燕被前秦所灭,慕容泓仕前秦,担任北地长史。太元九年(3...查看全文
朝代:十六国
慕容永(?―394年),字叔明,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人,鲜卑族,前燕武宣帝慕容廆之弟慕容运的孙子(一说为其子),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的堂侄,十六国时期西燕君主,386-394年在位。太元十一年(386年),刁云等人杀害西燕皇帝慕容忠,推举...查看全文
朝代:十六国
慕容暐(wěi,350年-384年),字景茂,鲜卑族,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人,前燕景昭帝慕容俊第三子,母皇后可足浑氏,十六国时期前燕末代皇帝,360年―370年在位。慕容暐初封中山王,后被立为太子。光寿四年(360年),慕容俊去世,慕容暐...查看全文
朝代:十六国
慕容恪(321年-367年),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人,鲜卑族,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第四子,前燕景昭帝慕容儁之弟,十六国时期前燕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被后世誉为十六国十大名将之一。慕容恪“幼而谨厚,沈深有大度”,十五岁时就统领军队,南征北战,屡...查看全文
朝代:十六国
慕容忠(?―386年),十六国时期西燕国君主,鲜卑人。西燕烈文帝慕容泓的儿子,本无权力当皇帝,却处于西燕内乱中,被慕容永拥立为帝。太元十一年(386年)三月,慕容恒立西燕威帝慕容冲之子慕容瑶为帝,改年号为建平……...查看全文
朝代:十六国
慕容德(336年-405年10月18日),后改名慕容备德,字玄明,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人,鲜卑族,前燕文明帝慕容皝幼子,母公孙氏,前燕景昭帝慕容儁、后燕成武帝慕容垂皆为其兄,五胡十六国时期南燕开国皇帝。太和四年(369年),在枋头之战中,...查看全文
朝代:十六国
慕容廆(269年―333年),字奕落瑰,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人,鲜卑族,慕容部首领慕容涉归之子,前燕建立者慕容皝之父,吐谷浑第一代首领慕容吐谷浑是其庶兄。五胡乱始时期,慕容廆遂于西晋永嘉元年(307年),自称鲜卑大单于。慕容廆政事修明,爱...查看全文
朝代:十六国
慕容宝(355年-398年),字道佑,小字库勾,后燕武成帝慕容垂第四子,母成昭皇后段氏(段皇后),十六国时期后燕第二位皇帝。慕容宝年少时无大志,曾为前秦太子洗马。394年,慕容垂建立后燕,慕容宝被立为太子。慕容垂死后,慕容宝继位,改元永康。...查看全文
朝代:十六国
慕容垂(326年11月4日-396年6月2日),即后燕成武帝,字道明,原名霸,字道业,一说字叔仁,鲜卑名阿六敦,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鲜卑族人。十六国后燕开国君主。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的第五子。前燕时期,慕容垂屡立战功却郁郁不得志。369年,枋...查看全文
朝代:十六国
慕容凯,亦作慕容觊,又名慕容顗,鲜卑族,前燕文明帝慕容皝之孙,前燕宜都王慕容桓之子,十六国时期西燕国君。太元十一年(386年),西燕威帝慕容冲因喜欢住在长安,而且又畏惧后燕武成帝慕容垂的强盛,不敢东归,便督促农耕,建筑宫室,作长久安居的打算...查看全文
朝代:十六国
慕容冲(359年-386年),小字凤皇,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人,鲜卑族,前燕景昭帝慕容俊之子,前燕幽帝慕容暐、西燕烈文帝慕容泓之弟,母皇后可足浑氏,十六国时期西燕第二位皇帝。慕容冲容貌俊美,骁勇善战。慕容俊在位时封中山王、大司马。前燕灭亡...查看全文
朝代:十六国
慕容儁(319年-360年),一名慕容俊,字宣英,小字贺赖跋,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人,鲜卑族,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第二子,十六国时期前燕第二位皇帝。慕容儁即位时名义上仍为东晋的燕王,然而于352年正式称帝独立。慕容儁在位期间消灭了冉魏,入据原...查看全文
朝代:十六国
慕容云(?-409年),字子雨,原名高云,是后燕惠慜帝慕容宝的养子,十六国时期后燕最后一位皇帝(一说为北燕开国皇帝),407年―409年在位。后燕永康二年(397年),慕容云因率军击败慕容宝之子慕容会的叛军,被慕容宝收为养子,赐姓慕容氏,封...查看全文
朝代:十六国
张重华(327年―353年),字泰临,一作字太林,安定乌氏(今甘肃泾川)人,前凉文王张骏第二子,十六国时期前凉政权的君主。永和二年(346年),张骏去世,张重华继位,自称持节大都督、太尉、护羌校尉、凉州牧、西平公,假凉王,仍奉晋愍帝年号,在...查看全文
朝代:十六国
张轨(255年-314年),字士彦,安定乌氏人。西汉常山王张耳的十七世孙。晋朝时任凉州牧,是前凉政权实质上建立者,张寔、张茂皆为其子。314年去世,晋谥曰武公。至其曾孙张祚时,被追谥为武王,庙号太祖。...查看全文
朝代:十六国
张耀灵(344年―355年),一作张曜灵、张灵曜,字元舒,安定乌氏(今甘肃泾川)人,前凉桓公张重华之子,十六国时期前凉政权君主,353年十一月―353年十二月在位。建兴十一年(353年)十月,张重华患病,将张耀灵立为太子。十一月,张重华去世...查看全文
朝代:十六国
张祚(?―355年),字太伯,小字螽斯,安定乌氏(今甘肃平凉西北)人,前凉文王张骏庶长子,十六国时期前凉君主。353年,废哀公张曜灵,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凉州牧、凉公。354年,张祚称王,废弃晋愍帝年号,改建兴四十二年为和平元年。355年,...查看全文
朝代:十六国
张玄靓(350年-363年),一作张玄靖,字元安,前凉桓王张重华之子,前凉哀公张耀灵之弟,十六国时期前凉君主。永和十年(354年),被封为凉武侯。永和十一年(355年),张玄靓即位,自称大都督、大将军、校尉、凉州牧、西平公。兴宁元年(363...查看全文
朝代:十六国
张寔(271年-320年),一作张实,字安逊,安定(今甘肃泾川)人,十六国时期前凉政权的建立者。西汉常山王张耳的十八世孙,他是前凉武王张轨之子,张轨死后继任凉州刺史。公元316年十一月,西晋灭亡后,张寔于公元317年建立前凉,在位7年,被部...查看全文
朝代:十六国
张宾(?-322年),字孟孙,十六国时期后赵赵郡南和(今邢台南和)张相人(乾隆十四年《南和县志》),一说邢台内丘人。十六国时期后赵大臣、著名谋士和政治家。张宾胸怀大志,谋略过人,辅助石勒建立后赵,并订立各种国家制度,被石勒任命为大执法,专总...查看全文
朝代:十六国
张大豫(?-386),安定乌氏(今甘肃平凉)人,前凉世子,在淝水战前秦瓦解后在河西地区的独立势力里具有一定的政治威望,但最终没有像慕容垂、拓跋珪一样完成复“国”(前凉没有建国国号,沿用十六国说法而已)的愿望。张大豫割据属于前凉势力的历史延续...查看全文
朝代:十六国
崔宏(?~418年),字玄伯,晋十六国时期,清河东武城(今德州武城)人。出身关东名门士族。少号冀州神童。初仕前秦苻坚,坚亡,为翟钊及晋叛将张愿所留。继仕后燕慕容垂,任吏部郎、尚书左丞、高阳内史。北魏道武帝访得之,任黄门侍郎,与张衮执掌机要,...查看全文
朝代:十六国
姚襄(331年-357年),字景国,南安赤亭(今甘肃陇西西)人,后秦景元帝姚弋仲第五子,后秦武昭帝姚苌之兄。原随其父归后赵,身高八尺五寸,垂臂过膝,雄健威武多才多艺,明察善于安抚笼络人,因此被立为继承人。父亲死后归晋,受到殷浩排挤,帅部北归...查看全文
朝代:十六国
姚泓(388年-417年),字元子,羌族,南安赤亭(今甘肃陇西西)人,后秦文桓帝姚兴长子,十六国时期后秦最后一位皇帝。义熙十二年(416年)即位,改元永和。义熙十三年(417年),东晋刘裕率军北伐后秦,姚泓投降,后秦灭亡。后被押解到东晋都城...查看全文
朝代:十六国
姚弋仲(280年―352年),南安赤亭(今甘肃陇西县首阳镇梁家营村红崖山)人,西晋末期至五胡十六国前期人物,南安羌族酋长,先后降于前赵、后赵及东晋。姚弋仲亦是后秦开国君主姚苌之父。...查看全文
朝代:十六国
吕隆(?-416年),字永基,略阳(今甘肃天水)人,后凉武懿帝吕光之弟吕宝的儿子,十六国时期后凉国君主。公元401年,吕隆的弟弟吕超杀天王吕纂,拥立吕隆,改元神鼎。吕隆即位后,诛杀豪族,树名立威,内外扰攘不宁,人人不能自保。公元403年,在...查看全文
朝代:十六国
吕绍(?-399年),略阳(今甘肃天水)人,氐族,后凉武懿帝吕光之子,十六国时期后凉第二位君主。龙飞元年(396年),吕光即天王位,建立后凉政权,立吕绍为太子。龙飞四年(399年)五月,吕绍与兄太原公吕纂率军讨伐北凉,北凉按兵不动,不与后凉...查看全文
朝代:十六国
吕纂(?-401年),字永绪,氐族,略阳(今甘肃天水)人,后凉武懿帝吕光庶长子,后凉隐王吕绍异母兄,母淑媛赵氏(赵淑媛),十六国时期后凉君主。隆安三年(399年),其父吕光病重,以吕纂为太尉、统率六军来辅佐吕绍。吕绍继位不久,吕纂篡位自立,...查看全文
朝代:十六国
吕婆楼,略阳(今甘肃天水)人,氐族,十六国时期前秦官员,后凉政权建立者吕光的父亲,官至司隶校尉、尚书、太尉。辅助苻坚杀苻生夺位。后向苻坚推荐王猛,并邀其出山。在王猛的辅佐下,前秦统一了北方。淝水之战后,吕婆楼的儿子吕光正在西征西域,于是割据...查看全文
朝代:十六国
吕光(337年―399年),字世明,氐族,略阳(今甘肃天水)人,前秦太尉吕婆楼之子,十六国时期后凉(在今甘肃武威)建立者,386年-399年在位。原为前秦将领,战功赫赫。淝水之战前夕,受命征讨西域,降焉耆、破龟兹,威震西域,诸国尽皆归附。3...查看全文
朝代:十六国
后赵武帝石虎(295年-349年),字季龙,羯族,上党武乡(今山西榆社)人,后赵明帝石勒堂侄,十六国时期后赵君主,334年-349年在位。337年,石虎自称天王,349年,称帝。石虎在位期间,生活十分荒淫奢侈,极为残暴,表现出种种残暴的一面...查看全文
朝代:十六国
后秦武昭帝姚苌(330-394),字景茂,南安赤亭(今甘肃陇西西梁家营村红崖)人,羌族。十六国时期后秦政权的开国君主,384-393年在位。姚苌(cháng)是羌族首领姚弋仲的第二十四子,姚襄之弟。淝水之战后姚苌在关中羌人的推...查看全文
朝代:十六国
后秦文桓帝姚兴(366年-416年),字子略,羌族,赤亭(今甘肃陇西西)人,后秦第二位皇帝(394-416年在位),后秦武昭帝姚苌长子。姚兴在前秦时任太子舍人。后秦建国后立为皇太子。姚苌每次出征都留姚兴守常安。393年姚苌死时正值苻登攻打后...查看全文
朝代:十六国
前赵昭文帝刘曜(?-329年),匈奴人,字永明,前汉光文帝刘渊养子,前赵最后一位皇帝。善属文,工草书隶,新兴(今山西忻州市)人。刘曜由前赵建国开始就已经为国征战,参与覆灭西晋的战争,并于西晋亡后驻镇长安。后于靳准之乱中登上帝位,迁都长安,3...查看全文
朝代:十六国
前秦世祖宣昭皇帝苻坚(338年-385年10月16日),字永固,又字文玉,小名坚头,氐族,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人,十六国时期前秦的君主,公元357-385年在位。苻坚在位前期励精图治,重用汉人王猛,推行一系列政策与民休息,加强生产,终令国...查看全文
朝代:十六国
前凉文王张骏(307年-346年),字公庭,西汉常山王张耳的十九世孙,前凉明王张寔之子,前凉成王张茂之侄,五胡十六国时期前凉君主,在位二十二年。幼而奇伟。建兴四年,封霸城侯。324年,张茂病死,张寔之子张骏在前凉都城武威继位,先是,晋愍帝使...查看全文
朝代:十六国
前凉成王张茂(278年―325年6月22日),字成逊,晋安定乌氏(今甘肃平凉西北)人,西汉常山王张耳的十八世孙,前凉武王张轨之子,前凉明王张寔同母弟,十六国时期前凉君主。初任平西将军、秦州刺史。太兴三年(320年),其兄张寔被杀,张茂继位。...查看全文
朝代:十六国
前凉悼公张天锡(338年-398年),小名独活,初字公纯嘏,后改字纯嘏,前凉文王张骏少子,前凉桓王张重华和前凉威王张祚的弟弟,十六国时期前凉政权最后一位君主。东晋安定乌氏(今宁夏固原东南)人。升平五年(公元361年),主前凉国政,始用东晋年...查看全文
朝代:十六国
刘聪(?-318年8月31日),一名刘载,字玄明,匈奴族,新兴(今山西忻州)人,汉赵(前赵)光文帝刘渊第四子,母张夫人,十六国时期汉赵君主,310年―318年在位。刘聪骁勇超人,博览经史典籍,善于写文章,在位期间,先后派兵攻破洛阳和长安,俘...查看全文
朝代:十六国
刘粲(?-318年),字士光,匈奴族,新兴(今山西忻州)人,汉昭武帝刘聪之子,十六国时期汉国(后改称前赵)君主。刘粲初封河内王。建武元年(317年)被立为皇太子。太兴元年(318年)刘聪去世。刘粲即位,改年号为汉昌。刘粲即位后沉湎酒色,甚至...查看全文
朝代:十六国
刘渊(249年至253年之间-310年),字元海,新兴(今山西忻州北)人,匈奴族,匈奴首领冒顿单于之后,南匈奴单于于夫罗之孙,左贤王刘豹之子,母呼延氏,十六国时期前赵政权开国皇帝,304年-310年在位。刘渊在父亲死后接掌其部属,八王之乱时...查看全文
朝代:十六国
刘显(?―352年),十六国时期后赵将领。永和七年(351年),后赵皇帝石祗派刘显带领七万士众攻打冉魏政权的邺城,冉魏天王冉闵暗中回到邺城后,带领全部兵马去作战,大败刘显,追击到阳平,斩杀三万余人。刘显畏惧,秘密派出使者请求投降,并请求杀死...查看全文
朝代:十六国
刘和(?―310年),字玄泰,匈奴族,新兴(今山西忻州)人,前赵光文帝刘渊长子,母皇后呼延氏(呼延皇后),十六国时期汉国(后改称前赵)君主。永嘉四年(309年)正月,刘和被立为太子。永嘉四年(310年)七月,刘渊去世,刘和即位。刘和即位后不...查看全文
朝代:十六国
刘卫辰(?-391年),刘务桓第三子,刘悉勿祈之弟,胡夏武烈帝赫连勃勃的父亲,十六国时期匈奴支系铁弗部首领。升平三年(359年),刘悉勿祈去世,刘卫辰杀刘悉勿祈之子,夺位继任为铁弗部首领。周旋于前秦、代国、北魏之间,叛降无常。占据朔方之地,...查看全文
朝代:十六国
冯跋(?―430年),字文起,小字乞直伐,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州)人,十六国时期北燕君主。冯和之孙,其父冯安曾任西燕将军。西燕亡,冯安东徙龙城(今辽宁朝阳),居于长谷。慕容宝时,署中卫将军,慕容熙继位后,提升冯跋为殿中左监,后又升为卫中郎将。...查看全文
朝代:十六国
冯弘(?―438年),字文通,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州)人,北燕文成帝冯跋之弟,十六国时期北燕君主。冯跋在位时,冯弘被封中山公、司徒、录尚书事,辅政。冯跋死后,冯弘逼令冯跋子冯翼自杀,自立为君,年号太兴,在位六年。公元436年,北魏攻打北燕兵临...查看全文
朝代:十六国
冯安,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州)人,冯和的儿子,冯跋的父亲。自称是毕万的后代,毕万的子孙有在冯乡采邑的,就以冯为氏。311年,永嘉之乱,其父冯和避地上党。冯安雄武有力,有器量,西燕皇帝慕容永以他为将军。慕容永的西燕灭亡后,举家东徙和龙(今辽宁朝...查看全文
朝代:十六国
冯和,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州)人,冯安的父亲,冯跋的祖父。五胡.十六国时期,冯和,自称是毕万的后代,毕万的子孙有在冯乡采邑的,就以冯为氏。311年,永嘉之乱,冯和从信都迁居上党。他儿子冯安做过西燕的将军。西燕灭亡后,举家东徙和龙(今辽宁朝阳)...查看全文
朝代:十六国
冉闵(?-352年),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内黄(今河南内黄西北)人,十六国时期冉魏政权建立者,350年-352年在位。以勇猛著称。350年称帝,国号大魏,史称冉魏。352年冉闵突围不遂,为前燕皇帝慕容儁所擒,斩于遏陉山,后被追谥为武悼天王...查看全文
朝代:十六国
冉智(334年12月3日-354年),冉魏武悼天王冉闵幼子,冉魏太子,母亲皇后董氏。公元350年,冉闵称帝,立冉智为太子。在其父领兵征战时坐镇邺城。廉台之战后,前燕攻破邺城,冉智与其母董太后都被俘,被前燕封为海宾侯,不久旧臣欲拥其复位,失败...查看全文
朝代:十六国
乞伏炽磐(?-428年),河西鲜卑人,西秦武元王乞伏乾归长子,十六国时期西秦国君主。乞伏炽磐生性勇敢果断坚毅,临机善决断,权略过人。400年,西秦第一次亡国后,被送往南凉为人质。402年,乞伏炽磐自南凉奔后秦与乞伏乾归会合。乞伏炽磐于后秦期...查看全文
朝代:十六国
乞伏暮末(?―431年),一名乞伏慕末,字安石跋,河西鲜卑人,西秦文昭王乞伏炽磐第二子,十六国时期西秦国君主。元熙元年(419年),被立为太子,领抚军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元嘉五年(428年),乞伏炽磐去世,乞伏暮末即位,大赦境内,改元永...查看全文
朝代:十六国
乞伏国仁(?-388年),陇西人,鲜卑族,鲜卑乞伏部首领乞伏司繁之子,十六国时期西秦政权建立者,385年―388年在位。公元376年(太元元年),乞伏司繁去世,乞伏国仁接替其父镇守勇士川。公元383年(太元八年),前秦苻坚任命乞伏国仁为前将...查看全文
朝代:十六国
乞伏乾归(?-412年),陇西鲜卑人,西秦烈祖乞伏国仁之弟,十六国时期西秦国君主,388年-400年、409年-412年在位。乞伏国仁死后,乞伏乾归被推举为主,改年号为太初,迁都金城。前秦苻登先后封他为河南王,金城王,西秦王。后投降南凉康王...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