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东晋
鸠摩罗什(Kumārajīva,344-413),一译“鸠摩罗什(耆)婆”,略称“罗什”或“什”,意译“童寿”。祖籍天竺,混血,出生于西域龟兹国(今新疆库车),家世显赫,其祖上世代为相,倜傥不群,驰名遐迩。鸠摩罗什自幼天资超凡,半岁会说话,...查看全文
朝代:东晋
顾恺之(348年-409年),字长康,小字虎头,汉族,晋陵无锡人(今江苏省无锡市)。杰出画家、绘画理论家、诗人。顾恺之博学多才,擅诗赋、书法,尤善绘画。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谢安深重之,以为苍生以来...查看全文
朝代:东晋
陶潜一般指陶渊明(东晋诗人),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查看全文
朝代:东晋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查看全文
朝代:东晋
陶侃(259年-334年7月30日),字士行(一作士衡)。本为鄱阳郡枭阳县(今江西都昌)人,后徙居庐江寻阳(今江西九江西)。东晋时期名将。陶侃出身贫寒,初任县吏,后逐渐出任郡守。永嘉五年(311年),任武昌太守。建兴元年(313年),任荆州...查看全文
朝代:东晋
郗(xī)鉴(269年-339年),字道徽。高平金乡(今山东省金乡县)人。东晋书法家、将领,东汉御史大夫郗虑的玄孙。少年时孤贫,但博览经籍,躬耕吟咏,以清节儒雅著名,不应朝廷辟名。晋惠帝时曾为太子中舍人、中书侍郎。洛阳陷落后,聚集千余家,避...查看全文
朝代:东晋
郗超(336年-378年),字景兴,一字敬舆,小字嘉宾,高平金乡(今山东金乡)人,东晋官员、书法家、佛学家,太尉郗鉴之孙,会稽内史郗愔之子。郗超出身于高平郗氏,历任抚军掾、征西椽、大司马参军、散骑侍郎、中书侍郎、司徒左长史等职。他是桓温谋主...查看全文
朝代:东晋
道安,是东晋时代杰出的佛教学者,生于东晋怀帝永嘉六年(312),卒于孝武太元十年(385),年七十四(一说年七十二),出生于常山扶柳县(今河北省冀州境)的一个读书人家里。由于世乱,早丧父母,从小就受外兄孔氏的抚养,七岁开始读书,到十五岁的时...查看全文
朝代:东晋
谢道韫(生卒年不详),字令姜,东晋时女诗人,是宰相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也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的妻子。谢道韫留下来的事迹不多,其中最著名的故事,记载在《世说新语》中:谢安在一个雪天和子侄们讨论可用何物比喻飞雪。谢安的侄子...查看全文
朝代:东晋
谢石(327年-389年1月27日),字石奴,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晋朝大臣,太常谢裒第五子,太保谢安之弟。最大功勋是统领谢玄等人为东晋于淝水之战战胜前秦。...查看全文
朝代:东晋
谢玄(343年-388年),字幼度。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谢裒之孙,谢奕之子,谢安之侄。东晋时期军事家。谢玄有经国才略,善于治军。早年为大司马桓温部将。太元二年(377年)为抵御前秦袭扰,谢安荐谢玄为建武将军、兖州刺史,领广陵相,监江北...查看全文
朝代:东晋
谢安(320年-385年10月12日),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著名政治家,太常谢裒之子、镇西将军谢尚的从弟。少以清谈知名,最初屡辞辟命,隐居会稽郡山阴县之东山,与王羲之、许询等游山玩水,并教育谢家子弟,多次拒绝朝廷辟命。后谢...查看全文
朝代:东晋
褚裒(chǔpóu,303年-350年1月1日),字季野。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县)人。东晋时期名士、外戚,康献皇后褚蒜子之父。褚裒少有简贵之风,与杜乂齐名。被桓彝称赞有皮里《春秋》。历任西阳王掾、吴王文学。苏峻之乱时,被车骑将军...查看全文
朝代:东晋
褚蒜子(324年-384年),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州)人,晋康帝司马岳的皇后。褚蒜子出身于官宦世家,祖父褚洽是武昌太守,父亲褚裒官拜卫将军、徐兖二州刺史。褚蒜子天生丽质,加上家庭良好的文化修养,从小就见识开阔,气度宽宏。十余岁便被选为琅琊王司...查看全文
朝代:东晋
袁宏(约328年--约376年),字彦伯,小字虎,时称袁虎。东晋玄学家、文学家、史学家。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最初的时候他是做谢安的参军,后来担任了桓温的记室,并出任东阳太守。因为不满当时已出的几种《后汉书》,继荀悦编著《汉纪》后,他编...查看全文
朝代:东晋
虞喜(公元281--356年),字仲宁,会稽余姚(今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人,东晋天文学家,东吴经学大师虞翻的后人,东晋散骑常侍虞预的胞弟。宣夜说的继承和发展者。...查看全文
朝代:东晋
葛洪(公元284~364年)为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汉族,晋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世称小仙翁。他曾受封为关内侯,后隐居罗浮山炼丹。著有《肘后方》等。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葛玄三...查看全文
朝代:东晋
苏峻(?-328年),字子高,长广郡掖县(今属山东)人,安乐相苏模之子,晋朝将领、叛臣。初任郡主簿。永嘉之乱,他结垒于本县,后率所部数百家泛海南行,至于广陵(今江苏扬州)。王敦叛乱前夕,苏峻先后为东晋淮陵内史和兰陵相。苏峻既是朝廷命官,又是...查看全文
朝代:东晋
纪瞻(253年-324年),字思远。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东晋初年名士、重臣。出身世宦家族,为江南士族代表之一。与顾荣、贺循、闵鸿、薛兼并称“五俊”。西晋时历任大司马东阁祭酒、鄢陵相等职,后弃官返乡。307年(永嘉元年),纪瞻与顾荣等共...查看全文
朝代:东晋
祖逖(266年-321年),字士稚,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人,东晋军事家。祖逖出身于范阳祖氏,曾任司州主簿、大司马掾、骠骑祭酒、太子中舍人等职,后率亲党避乱于江淮,被授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他在建武元年(317年)率部北伐,得到各地人民的响...查看全文
朝代:东晋
祖约(?-330年),字士少,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人,镇西将军、豫州刺史祖逖之弟,东晋将领、叛臣。初任成皋县县令,后转任从事中郎,不久升任侍中。在兄长祖逖死后任豫州刺史,并接掌其部众,但不仅不能延续兄长北伐事业,更无法抵抗后赵石勒的进攻,...查看全文
朝代:东晋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今属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查看全文
朝代:东晋
王献之(344年-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汉族,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生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东晋著名书法家、诗人、画家,为书圣王羲之第七子、晋简文帝司马昱之婿。官至中书令,为与族弟王珉区分,人称“大令”,与其父王...查看全文
朝代:东晋
王敦(266年-324年),字处仲,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北)人。为东晋丞相王导的堂兄。王敦出身琅琊王氏,曾与王导一同协助司马睿建立东晋政权,成为当时权臣,但一直有夺权之心,最后亦因而发动政变,史称王敦之乱。后来病逝,终年五十九岁。...查看全文
朝代:东晋
王恭(?-398年),字孝伯,小字阿宁,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东晋大臣、外戚。司徒左长史王濛之孙,会稽内史王蕴之子,孝武定皇后王法慧之兄。官至前将军、青兖二州刺史,曾先后两度起兵讨伐朝臣,但在第二次起兵时因刘牢之叛变而兵败,后被捕并被处...查看全文
朝代:东晋
王导(276年-339年9月7日),字茂弘,小字赤龙、阿龙。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时期著名政治家、书法家,历仕晋元帝、明帝和成帝三朝,是东晋政权的奠基人之一。王导出身于魏晋名门琅玡王氏,早年便与琅玡王司马睿(晋元帝)友善,后建议...查看全文
朝代:东晋
王国宝(约330年-397年5月29日),字国宝,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中书令王坦之第三子,太保谢安之婿。东晋后期大臣。王国宝虽然是谢安的女婿,但是因为品行不端,谢安并未予以重任。琅琊王司马道子的王妃是王国宝的堂妹,王国宝便投靠司马道子...查看全文
朝代:东晋
温峤(288-329),字泰真,一作太真,东晋名将,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人,曹魏名臣温恢的曾孙,西晋司徒温羡之侄。东汉护羌校尉温序之后。温峤17岁出仕,由司隶都官从事累迁至潞县县令。后任刘琨的参军,积功至司空府左长史。317年,温峤作为刘...查看全文
朝代:东晋
法显(334年-420年),东晋司州平阳郡武阳(今山西临汾地区)人,一说是并州上党郡襄垣(今山西襄垣)人。他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位名僧,一位卓越的佛教革新人物,是中国第一位到海外取经求法的大师,杰出的旅行家和翻译家。早在399年,法显等从长安...查看全文
朝代:东晋
殷浩(303年―356年),字渊源(因《晋书》避唐高祖李渊之讳,故改为深源),陈郡长平(今河南西华)人,豫章太守、光禄勋殷羡之子,东晋时期大臣、将领。早年以见识度量、清明高远而富有美名,酷爱《老子》,隐居十年不曾出仕做官,后受召会稽王司马昱...查看全文
朝代:东晋
殷仲堪(?-399年),陈郡长平(今河南西华)人,东晋太常殷融之孙,晋陵太守殷师之子。东晋末年重要将领、大臣。官至荆州刺史,曾两度响应王恭讨伐朝臣的起事,在王恭死后与桓玄及杨佺期结盟对抗朝廷,逼令朝廷屈服。后来却被桓玄袭击,逼令自杀。...查看全文
朝代:东晋
段匹磾(?~321)(《北史》作疋磾),辽西鲜卑人,鲜卑段部的部族大人,晋朝官员,官至幽州刺史、假抚军大将军。段务勿尘之子,段疾陆眷之弟。307年,晋怀帝以段匹磾为辽西鲜卑左贤王,假抚军大将军。314年,汉赵幽州刺史刘翰归附匹磾,匹磾势力进...查看全文
朝代:东晋
桓玄(369年-404年),字敬道,一名灵宝,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人,大司马桓温之子。东晋将领、权臣,桓楚武悼帝,谯国桓氏代表人物。历任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丞相、录尚书事、扬州牧、徐州刺史、相国、大将军等职,封楚王。曾消灭殷仲堪和杨佺期...查看全文
朝代:东晋
桓温(312年-373年),字元子(一作符子),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龙亢镇)人。东晋政治家、军事家、权臣,谯国桓氏代表人物,东汉名儒桓荣之后,宣城内史桓彝长子。桓温是晋明帝的驸马,因溯江而上灭亡成汉政权而声名大奋,又三次出兵北伐(北伐前秦、...查看全文
朝代:东晋
桓彝(276-328年),字茂伦,谯国龙亢(今安徽省怀远县龙亢镇)人。晋朝大臣,汉朝桓荣之九世孙晋惠帝时,为州主簿,拜骑都尉;晋元帝为丞相,以为安东将军、丞相中兵参军。及即位,累迁中书侍郎、尚书吏部郎。晋明帝时,拜散骑常侍,封万宁县男,补宣...查看全文
朝代:东晋
桓冲(公元328-384年),东晋名将,字幼子,小字买德郎,谯国龙亢(今安徽还远)人,宣城内史桓彝第五子,大司马桓温之弟,桓楚武悼帝桓玄之叔。历征虏将军、振威将军、江州刺史,丰城公等。桓温死,他历中军将军、都督江扬豫州军事、扬豫二州刺史,徐...查看全文
朝代:东晋
杨佺期(?-399年),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人,东汉太尉杨震之后,东晋将领。官至龙骧将军、雍州刺史,曾参与王恭举兵讨伐朝臣的行动,又与荆州刺史殷仲堪一同对抗桓玄,但因殷仲堪对其的畏惧而不信任,终被桓玄先发制人,杨佺期兵败,被擒后遇害。...查看全文
朝代:东晋
李陵容(?-400年),籍贯不详,晋简文帝司马昱的妃子,晋孝武帝司马曜的母亲。司马昱为会稽王时,李陵容是其王宫中的宫女。司马昱当时生有五子,四子夭折,一子遭废,诸姬绝孕将近十年。司马昱数次令人占卜,但终无子。司马昱后令相面人看其爱妾,相面人...查看全文
朝代:东晋
朱序(?-393年),字次伦,义阳郡平氏县(今河南省桐柏县)人,西蛮校尉、益州刺史朱焘之子,东晋名将。朱序为当世名将,累迁至鹰扬将军、江夏相。太和元年(366年),平定司马勋之乱,因功升任征虏将军,封爵襄平子。太和四年(369年),大败前燕...查看全文
朝代:东晋
晋穆帝司马聃(dān)(343年―361年),字彭子,东晋第五代国君,晋康帝司马岳之子,母褚蒜子。344年司马岳死,司马聃即位;由于年幼而由母太后褚蒜子掌政,并由何充辅政。何充过世后改由蔡谟与司马昱辅政。司马聃在位期间东晋虽然北伐失败,但是...查看全文
朝代:东晋
晋明帝司马绍(299年-325年10月18日),字道畿,晋元帝司马睿长子,晋简文帝司马昱异母兄,母宫人荀氏,东晋第二位皇帝,322年-325年间在位。司马绍于322年即位,太宁二年(324年)平定王敦的叛乱,停止对于王敦党羽的追究,为安定皇...查看全文
朝代:东晋
晋成帝司马衍(321年―342年7月26日),字世根,晋明帝司马绍长子,晋康帝司马岳同母兄,母明穆皇后庾文君,东晋第三位皇帝,公元325年-342年在位。晋成帝于325年即位,因其年幼故由母亲庾太后辅政;庾太后死后由王导与庾亮辅政。司马衍在...查看全文
朝代:东晋
晋康帝司马岳(322年―344年),字世同,晋明帝司马绍次子,晋成帝司马衍同母弟,母明穆皇后庾文君,东晋第四位皇帝,342年―344年在位。司马岳在其兄晋成帝继位后,受封吴王。后改封琅邪王,历任散骑常侍、骠骑将军、侍中、司徒。咸康八年(34...查看全文
朝代:东晋
晋安帝司马德宗(382年―419年1月28日),字安德,晋孝武帝司马曜长子,晋恭帝司马德文同母兄。东晋的第十位皇帝,397年―419年在位。司马德宗即位后,内乱频发,国势日衰,419年驾崩。时年37岁。...查看全文
朝代:东晋
晋太宗简文皇帝司马昱(320年―372年9月12日),字道万。晋元帝司马睿幼子,东晋第八位皇帝。历仕元、明、成、康、穆、哀、废帝七朝,先封琅玡王,后徙封会稽王,历任散骑常侍、右将军、抚军将军等职。穆帝即位后,由太后褚蒜子临朝听政,司马昱升任...查看全文
朝代:东晋
晋元帝司马睿(276年-323年),字景文,东晋的开国皇帝(318年-323年在位)。司马懿的曾孙,琅邪武王司马伷之孙,琅邪恭王司马觐之子,晋武帝司马炎从子。司马睿于290年袭封琅邪王,曾经参与讨伐成都王司马颖的战役;但是由于作战失利,司马...查看全文
朝代:东晋
晋元帝一般指司马睿,晋元帝司马睿(276年-323年),字景文,东晋的开国皇帝(318年-323年在位)。司马懿的曾孙,琅邪武王司马伷之孙,琅邪恭王司马觐之子,晋武帝司马炎从子。司马睿于290年袭封琅邪王,曾经参与讨伐成都王司马颖的战役;但...查看全文
朝代:东晋
支遁(314-366),字道林,世称支公,也称林公,别称支硎,本姓关。陈留(今河南开封市)人,或说河东林虑(今河南林县)人。东晋高僧、佛学家、文学家。他初隐余杭山,25岁出家,曾居支硎山,后于剡县(今浙江省嵊县)沃洲小岭立寺行道,僧众百余。...查看全文
朝代:东晋
戴逵(326-396年),东晋著名美术家、雕塑家。字安道,谯郡铚县(今安徽濉溪)人,居会稽剡县(今浙江绍兴嵊州市)。他是顾恺之时代另一有名画家,南渡的北方士族。晚年长期住在会稽一带。戴逵终生不仕,初就学于名儒范宣,博学多才,善鼓琴,工人物、...查看全文
朝代:东晋
戴渊(269年-322年),字若思(《晋书》避唐高祖李渊讳作戴若思)。广陵郡(今江苏扬州)人。东晋大臣、名士。年轻时受陆机推荐,在东海王司马越幕府任职,累官散骑侍郎,封秣陵侯。后渡江归附琅玡王司马睿,任镇东将军右司马,后历任前将军、尚书、中...查看全文
朝代:东晋
慧远大师(334-416),俗姓贾,中国东晋时人,雁门郡楼烦县人(今山西宁武附近),出生于世代书香之家。居庐山,与刘遗民等同修净土,为净土宗之始祖。远公从小资质聪颖,勤思敏学,十三岁时便随舅父令狐氏游学许昌、洛阳等地。精通儒学,旁通老庄。二...查看全文
朝代:东晋
徐广(352年-425年)字野民,东莞姑幕人(今山东省莒县),徐邈之弟。东晋著作家。字野民,邈弟,谢玄为兖州,辟从事西曹,谯王恬为镇北,补参军,入为秘书郎,典校秘书省,转员外散骑侍郎,隆安中迁祠部郎,元显录尚书事,引为中军参军,迁领军长史,...查看全文
朝代:东晋
庾翼(305年-345年8月16日),字稚恭。颍川鄢陵(今河南鄢陵)人。世称小庾、庾征西、庾小征西。东晋中期将领、外戚、书法家,庾亮之弟。庾翼外表风仪秀伟,年轻时便有经世大略。苏峻之乱时以白衣身份守备石头城,又随庾亮逃奔温峤。事后,受太尉陶...查看全文
朝代:东晋
庾冰(296年-344年),字季坚,颍川鄢陵(今河南鄢陵)人。东晋大臣、将领,中书令庾亮之弟。王导死后以中书监身份在内朝掌权,亦促成晋成帝传位给弟弟晋康帝,以巩固庾氏势力。及康帝即位,进车骑将军,出镇江州,假节、镇武昌,卒,赠侍中、司空,谥...查看全文
朝代:东晋
庾亮(289年-340年2月18日),字元规。颍川鄢陵(今河南鄢陵北)人。东晋时期外戚、名士。他姿容俊美,善谈玄理,又遵守礼法,为人严肃庄重。晋元帝司马睿为镇东大将军时,被召任西曹掾,颇受器重。其妹庾文君为世子(司马绍)妃。庾亮先后任丞相参...查看全文
朝代:东晋
干宝(?―351年),字令升,新蔡(今河南省新蔡县)人,东晋文学家、史学家。著述颇丰,主要有《周易注》、《五气变化论》、《论妖怪》、《论山徙》、《司徒仪》、《周官礼注》、《晋纪》、《干子》、《春秋序论》、《百志诗》、《搜神记》等。其干宝自小...查看全文
朝代:东晋
常璩(约291--361),字道将,蜀郡江原(今四川成都崇州)人,东晋史学家。常璩出生于西晋末年。成汉时期,常璩曾担任散骑常侍。公元347年,成东晋大将桓温伐蜀,常璩劝汉皇帝李势降晋。成汉灭亡后,常璩入晋,却受到东晋士族的歧视、轻藐,因此专...查看全文
朝代:东晋
孙恩(?―公元402年),字灵秀,琅琊郡(今属山东)人,东晋五斗米道道士和起义军首领。家族世奉五斗米道,是永嘉南渡世族。东晋隆安三年(公元399年)起兵反晋,余众由孙恩妹夫卢循领导,史称“孙恩卢循之乱”。元兴元年(402年)三月,孙恩进攻临...查看全文
朝代:东晋
子夜,晋朝有一个叫做子夜的女子,很有才却多愁善感,后来被迫与爱人分离。子夜创作了在东晋南朝的著名乐府《子夜歌》(乐府诗集卷四十四清商曲辞一)。歌曲的风格极其悲哀,乃至东晋豪门王轲府中的鬼魂也为之感动而唱起了这首歌。《唐书·乐志》曰:“《子夜...查看全文
朝代:东晋
吴隐之(?-414),字处默,东晋濮阳鄄城人,生当东晋后期。曾任中书侍郎,左卫将军,广州刺史等职,官至度支尚书,著名廉吏。...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