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后蜀高祖时期
后蜀高祖时期

后蜀高祖孟知祥(874年-934年),字保胤,邢州龙冈(今河北邢台西南)人,五代十国时期后蜀开国皇帝。孟知祥是晋王李克用的侄婿,在后唐深受重用,历任中门使、马步军都虞候、北京留守等职,后出任西川节度使。后唐明宗年间,孟知祥逐渐产生据蜀自立之心,不听后唐朝廷诏令,甚至一度举兵反叛。他于长兴四年(933年)吞并东川,尽占两川之地,被拜为检校太尉兼中书令,剑南两川节度使,封蜀王。应顺元年(934年)正月,孟知祥在成都称帝,建立后蜀,并于四月改元明德。他在位仅七个月,终年六十一岁,庙号高祖,谥号文武圣德英烈明孝皇

唐庄宗

唐庄宗

朝代:五代

唐庄宗一般指李存勖(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开国皇帝),后唐庄宗李存勖(xù,一作“勗”)(885年-926年),小字亚子,代北沙陀人,生于晋阳(今山西太原),五代时期后唐开国皇帝,晋王李克用之子。唐光启元年正月(885年12月...查看全文

李存勖

李存勖

朝代:五代

后唐庄宗李存勖(xù,一作“勗”)(885年-926年),小字亚子,代北沙陀人,生于晋阳(今山西太原),五代时期后唐开国皇帝,晋王李克用之子。唐光启元年正月(885年12月)生于晋阳宫,天佑五年(908年)继晋国王位,之后经过...查看全文

韦庄

韦庄

朝代:五代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汉族,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出身京兆韦氏东眷逍遥公房,文昌右相韦待价七世孙、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早年屡试不第,直到乾宁元年(894年)年近六十时方考取进士,任校书郎。李询为两川宣瑜和协使时,召韦庄为判官,奉使入蜀...查看全文

李茂贞

李茂贞

朝代:五代

李茂贞(856年-924年),原名宋文通,字正臣,深州博野(今河北蠡县)人。唐末至五代时期藩镇、军阀,官至凤翔、陇右节度使,封岐王。初入镇州博野军,以军功升任队长,之后所属军队击败了黄巢的部将尚让,宋文通以军功迁...查看全文

朱友圭

朱友圭

朝代:五代

后梁庶人朱友圭,小字遥喜。他是后梁太祖朱温的一个小儿子。他的母亲的姓氏已经失去记载,她本来是亳州(今安徽亳州)的一个军妓。唐末僖宗光启年间(公元885年至888年),朱温在亳州作战期间,召见并宠幸了朱友...查看全文

朱全忠

朱全忠

朝代:五代

朱全忠即朱温(852年-912年),汉族。五代梁朝第一位皇帝,又名朱全忠、朱晃,宋州砀山(今安徽砀山县)人,幼年随其父朱诚学习五经。咸通十一年(870年)他参加了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先后攻陷洛阳、长安等...查看全文

梁太祖

梁太祖

朝代:五代

梁太祖朱温(852年-912年),汉族。五代梁朝第一位皇帝,又名朱全忠、朱晃,宋州砀山(今安徽砀山县)人,幼年随其父朱诚学习五经。咸通十一年(870年)他参加了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先后攻陷洛阳、长安等地...查看全文

朱温

朱温

朝代:五代

朱温(852年-912年),汉族。五代梁朝第一位皇帝,又名朱全忠、朱晃,宋州砀山(今安徽砀山县)人,幼年随其父朱诚学习五经。咸通十一年(870年)他参加了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先后攻陷洛阳、长安等地,大大动...查看全文

钱镠

钱镠

朝代:五代

钱镠(liú)(852年-932年),字具美(一作巨美),小字婆留,杭州临安人,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创建者。钱镠在唐末跟随董昌保护乡里,抵御乱军,累迁至镇海军节度使,后因董昌叛唐称帝,受诏讨平董昌,再加镇东军节度使...查看全文

刘龑

刘龑

朝代:五代

刘龑一般指刘䶮(南汉高祖)(889年―942年),又名刘纻,初名刘岩、刘陟,封州刺史刘谦第三子,清海、靖海节度使、南海王刘隐之弟,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建立者。原籍上蔡(今属河南),一说彭城(今江苏徐州)。其祖因经商南海...查看全文

刘?

刘?

朝代:五代

刘䶮(889年―942年),又名刘纻,初名刘岩、刘陟,封州刺史刘谦第三子,清海、靖海节度使、南海王刘隐之弟,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建立者。原籍上蔡(今属河南),一说彭城(今江苏徐州)。其祖因经商南海,迁居泉州(今属福建)。...查看全文

唐明宗

唐明宗

朝代:五代

唐明宗一般指李嗣源(五代后唐皇帝),后唐明宗李嗣源(867年-933年),代北沙陀人,生于应州金城(今山西应县),五代十国时期后唐第二位皇帝。原名邈吉烈,称帝后改名李亶。李嗣源是晋王李克用养子,以骁勇知名,后辅佐...查看全文

马殷

马殷

朝代:五代

马殷(852年-930年),字霸图,许州鄢陵(今河南鄢陵县)人,五代十国时期南楚开国君主。马殷早年以木匠为业,后投入秦宗权军中,隶属于孙儒部下。孙儒战死后,马殷作为刘建锋的先锋,南下湖南,攻占潭州等地,成为马步军...查看全文

李克用

李克用

朝代:五代

李克用(856年908年),神武川新城人。唐末将领、军阀,沙陀族人。别号“李鸦儿”(其军队主力亦称“鸦军”)。因一目失明,又号“独眼龙”。其父朱邪赤心,唐懿宗赐姓名李国昌,李克用早年随父出征,常冲锋陷阵,军中...查看全文

钱元瓘

钱元瓘

朝代:五代

钱元瓘(887年―941年),字明宝,原名传瓘。杭州临安(今属浙江)人,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第二任君主,武肃王钱镠第七子。钱元瓘早年曾历任盐铁发运巡官、尚书金部郎中、检校尚书左仆射、内牙将指挥使,在讨伐叛...查看全文

金飞山

金飞山

朝代:五代

金飞山(904年?-926年),前蜀后主王衍的第二位皇后,四川成都人。父亲务农,家境富有,传说她出生时有山飞至其家,因而取名飞山。十六岁时,姿容绝世,擅长绘画。乾德初年,选入后主的掖庭,高皇后被废,王衍立她为皇后。...查看全文

刘崇

刘崇

朝代:五代

刘崇(895年-954年),又名刘旻,太原沙陀人,五代十国时期北汉开国君主,后汉高祖刘知远之弟。刘崇早年嗜赌无赖,后入伍为军卒,因刘知远的缘故,累升为河东马步军都指挥使。后汉建立后,官至北京留守、河东节度使,...查看全文

李昊

李昊

朝代:五代

李昊,五代时后蜀大臣。字穹佐。后蜀后主朝宰相。唐末兵乱,他为蜀将刘知俊所得。他前后仕蜀五十年,掌管财、政大权,妓妾无数,十分奢侈。在前蜀后主王衍时,他时为翰林学士,为前蜀写投降后唐的降表。在后蜀...查看全文

梁震

梁震

朝代:五代

梁震,生卒年不详,邛州依政人。唐末五代时为荆南(后称南平)割据政权的头号智囊。大约在唐末时,梁震进士及第,后梁代唐后,梁震不愿为朱全忠效力,于是回归家乡,途经江陵时,荆南节度使高季兴爱其才华,强行把他留下,准备任命他为节度判官。因高季兴曾经为奴,因此梁震并不愿意作他的下属,极力推辞,但又怕惹来杀身之...查看全文

敬翔

敬翔

朝代:五代

敬翔(?923年),字子振,同州冯翊人,唐朝侍中敬晖之后,五代时期后梁大臣。好读书,尤长刀笔,应用敏捷。人称少年英才。赶赴长安参加进士考试,未中。黄巢入长安,敬翔逃至汴州,投靠同乡王发。后为朱温所识,敬翔跟随...查看全文

王衍

王衍

朝代:五代

王衍(899-926年5月2日),初名王宗衍,字化源,许州舞阳(今河南舞阳县)人。五代十国时期前蜀最后一位皇帝,前蜀高祖王建第十一子,母为徐贤妃。王衍即位后,荒淫无道,委政于宦官、狎客,好微服出游民间,日夜饮酒,爱好...查看全文

钱倧

钱倧

朝代:五代

钱倧(929年975年),原名钱弘倧,字隆道,吴越文穆王钱元瓘第七子,吴越忠献王钱佐异母弟,母鲁国夫人鄜氏,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第四任君主,947年三月―947年十二月在位。钱倧初任内衙指挥使、检校司空、丞相等...查看全文

段思平

段思平

朝代:五代

段思平(893年944年),即大理太祖,白族,大理喜睑(今喜洲)人,一说为剑川永旁人,大理国的缔造者、开国皇帝。段思平家族世代为南诏武将,父段保隆为南诏布燮。后晋天福二年(937年),任通海节度使,因受大义宁国主杨干...查看全文

杨渥

杨渥

朝代:五代

杨渥(886年908年6月9日),字奉天,南吴太祖杨行密长子,五代十国时期南吴君主,905年908年在位。杨行密在位时任牙内诸军使,杨行密晚年,被任命为宣州观察使。905年,杨行密去世时,虽对他不满意,但因其他的儿子年...查看全文

刘仁瞻

刘仁瞻

朝代:五代

刘仁瞻一般指刘仁赡(900-957年),字守惠,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五代时期南唐大将。仕南唐,累官武昌节度使,徙清淮军节度使,镇寿州。周师入淮,仁赡坚守不下。会病甚,其副使孙羽以城降,世宗命舁至帐前,赐以玉带御马,拜...查看全文

杨行密

杨行密

朝代:五代

杨行密(852年―905年),字化源,原名行愍,庐州合肥(今安徽长丰)人,唐末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五代十国时期吴国奠基人。唐乾宁二年(895年),封弘农郡王。天复二年(902年),进封吴王。杨行密于江淮举起割据大旗,遏止朱温...查看全文

赵在礼

赵在礼

朝代:五代

赵在礼(882年-947年),字干臣,涿州(今河北省涿州市)人。五代时期将领。初事刘仁恭家族。后投李存勖,为效节指挥使。926年魏州兵变,被推为首领,自称兵马留后。旋与李嗣源合兵南下入洛阳。李嗣源即位,拜邺都留...查看全文

王审知

王审知

朝代:五代

王审知(862年925年),字信通,又字详卿,唐淮南道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人,威武军节度使王潮之弟,五代十国时期闽国建立者。王审知初与兄王潮跟随王绪,后王潮废杀王绪,诸将便拥戴他为首领。公元897年(乾宁四年)王...查看全文

高从诲

高从诲

朝代:五代

高从诲(891年948年),字遵圣,南平武信王高季兴长子,五代十国时期南平国第二任君主。高从诲初仕后梁。高季兴建立南平国后,任命其为马步军都指挥使、行军司马等。天成三年(929年),高季兴去世,高从诲继位。乾...查看全文

孙光宪

孙光宪

朝代:五代

孙光宪(901-968),字孟文,自号葆光子,属鸡,出生在陵州贵平(今属四川省仁寿县东北的向家乡贵坪村)。仕南平三世,累官荆南节度副使、朝议郎、检校秘书少监,试御史中丞。入宋,为黄州刺史。太祖乾德六年卒。《宋史》卷四八三、《十国春秋》卷一○二有传。孙光宪性嗜经籍,聚书凡数千卷。或手自钞写,孜孜校雠,...查看全文

李舜弦

李舜弦

朝代:五代

李舜弦(约公元910年前后在世)生卒年、字均不详,据《茅亭客话》中记载,其先世为波斯人。有以她为唐代中国第一位西亚女诗人。家于梓州,五代十国前蜀词人李珣之妹,亦和李珣同著钓鱼题材的诗。有文才,工为诗,善七律,现查有三首,可见诗风略显忧愁,意义曲折,难悟透。五代十国时前蜀第二主王衍在位时(919925...查看全文

罗绍威

罗绍威

朝代:五代

罗绍威(《旧唐书》作罗威,877年-910年),字端已,魏州贵乡(今河北大名)人,唐末五代军阀、将领,魏博节度使罗弘信之子。888年,罗绍威被任命为魏博节度副使。898年,继任节度使。后升为检校太傅、兼侍中、长沙郡王。904年,罗绍威因营建洛阳太庙有功,加检校太尉、进封邺王。905年,罗绍威在宣武节...查看全文

康君立

康君立

朝代:五代

康君立(847-894年) 唐末五代间将领。蔚州兴唐(今河北省行唐县,位石家庄市北)人。《新、旧五代史》、《新五代史》有传。世为边豪,唐末,僖宗李儇乾符年间,为云州(今山西省大同市)牙校,后与薛铁山、程怀信、...查看全文

孟知祥

孟知祥

朝代:五代

孟知祥(874年-934年),字保胤,邢州龙冈(今河北邢台西南)人,五代十国时期后蜀开国皇帝。孟知祥是晋王李克用的侄婿,在后唐深受重用,历任中门使、马步军都虞候、北京留守等职,后出任西川节度使。后唐明宗年间,...查看全文

鹿虔扆

鹿虔扆

朝代:五代

鹿虔扆(yǐ)五代词人,生卒年、籍贯、字号均不详。早年读书古诗,看到画壁有周公辅成王图,即以此立志。后蜀进士。累官学士,广政间曾任永泰军节度使、进检校太尉、加太保,人称鹿太保。与欧阳炯、韩琮、阎选、毛文锡等俱以工小词供奉后主孟昶,忌者号之为五鬼。蜀亡不仕。其词今存6首,收于《花间集》,其词含思凄惋,...查看全文

黄崇嘏

黄崇嘏

朝代:五代

黄崇嘏,临邛(今四川邛崃)人,父亲曾在蜀中任使君,她自幼受到良好教育,工诗善文,琴棋书画,无一不精。12岁父母亡故后,家境清寒,与老保姆相依为生。成年后常女扮男装,四处游历。公元888年,因故被诬为纵火人,写诗向知州周庠辩冤,得其赏识。获释后,经周庠推举,代理司户参军一职。周庠又欲将其女嫁予黄崇嘏为...查看全文

卢士衡

卢士衡

朝代:五代

卢士衡(?~?),字号不详,疑为江南人。五代后唐天成二年(927)丁亥科黄仁颖榜进士第三人(即探花)。卢士衡曾游天台、钟陵。在《全唐诗》中有卢士衡诗七首。其中有《寄天台道友》:曾隔晓窗闻法鼓,几同寒榻听疏钟。别来知子长餐柏,吟处将谁对倚松。另有《灵溪老松歌》、《游灵溪观》、《花落》、《钟陵铁柱》、《...查看全文

徐知诰

徐知诰

朝代:五代

徐知诰一般指李昪(南唐烈祖)(889年1月7日-943年3月30日),字正伦,小字彭奴,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建立者。李昪原名徐知诰,是南吴大将徐温养子,曾任升州刺史、润州团练使,后掌握南吴朝政,累加...查看全文

王延翰

王延翰

朝代:五代

王延翰(?―927年),字子逸,唐淮南道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人,闽太祖王审知长子,五代十国时期闽国第二任君主,926年927年在位。王延翰初任节度副使。王审知病重时,命其暂管军府事务。925年,王审知去世,王延翰即...查看全文

朱友珪

朱友珪

朝代:五代

朱友珪(884年―913年3月27日),又名朱友球,小字遥喜,后梁太祖朱温第三子,母亳州营妓,五代十国时期后梁第二位皇帝。朱友珪初封郢王,历任左右控鹤都指挥使、莱州刺史。乾化二年(912年),朱友珪弑父登基,改年号...查看全文

后汉高祖

后汉高祖

朝代:五代

后汉高祖一般指刘知远(895-948年),河东太原人,沙陀族。五代十国时期后汉开国皇帝,称帝后改名为刘暠。幼时不好嬉戏,个性厚重寡言。及长,面有特象,为时人所咋异。雄武过人,勇猛善战,事后唐明宗及后晋高祖时...查看全文

王朴

王朴

朝代:五代

王朴(906年959年4月13日),字文伯,东平(今山东东平)人。五代后汉、后周大臣。幼颖悟,好学擅文。后汉乾祐三年(950年),擢进士第,拜秘书郎,依附枢密使杨邠。其后见政局日乱,便审势东归,避乱免难。广顺元年(951年),担...查看全文

刘知远

刘知远

朝代:五代

后汉高祖刘知远(895-948年),河东太原人,沙陀族。五代十国时期后汉开国皇帝,称帝后改名为刘暠。幼时不好嬉戏,个性厚重寡言。及长,面有特象,为时人所咋异。雄武过人,勇猛善战,事后唐明宗及后晋高祖时颇得战...查看全文

李从厚

李从厚

朝代:五代

李从厚(914年-934年),小字菩萨奴,五代十国时期后唐第三位皇帝,明宗李嗣源第三子,生母为昭懿皇后夏氏。李从厚自幼便深得李嗣源的宠爱,历任河南尹、宣武节度使、河东节度使、成德节度使、天雄节度使等职,...查看全文

徐温

徐温

朝代:五代

徐温(862年927年11月20日),字敦美,海州胊山(今江苏东海)人,五代十国时期吴国大臣,南唐烈祖徐知诰(李昪)的养父。少以贩盐为业,隶属杨行密帐下,将他列为“三十六英雄”之一。908年(后梁朱全忠开平二年)杀杨行密...查看全文

安重诲

安重诲

朝代:五代

安重诲(?-931年),河东应州(今山西应县)人,沙陀族人。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大臣。其父安福迁,事晋王李克用为将。安重诲少事后唐明宗李嗣源,随从征战,颇见亲信,为人明敏谨恪。明宗即位,以拥戴功充任左领军卫大将...查看全文

李昪

李昪

朝代:五代

李昪(889年1月7日-943年3月30日),字正伦,小字彭奴,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建立者。李昪原名徐知诰,是南吴大将徐温养子,曾任升州刺史、润州团练使,后掌握南吴朝政,累加至太师、大元帅,封齐王...查看全文

周德威

周德威

朝代:五代

周德威(?-919年),字镇远,小字阳五,朔州马邑(今山西朔州东)人,唐末五代时期前晋名将。周德威早年便在河东从军,辅佐李克用、李存勖两代晋王,历任骑督、铁林军使、代州刺史、振武节度使、卢龙节度使等职,领蕃汉...查看全文

高保融

高保融

朝代:五代

高保融(920年―960年),字德长,南平文献王高从诲第三子,五代十国时期南平国第三任君主,948年―960年在位。乾祐元年(948年),高从诲去世,高保融继位。高保融性情迂腐缓慢,无才智能力,因此事无大小,皆委任其弟高...查看全文

李从珂

李从珂

朝代:五代

李从珂(公元885936年),本姓王,小字二十三,母魏氏,镇州平山(今河北石家庄市平山县王子村)人。后唐明宗李嗣源养子,五代十国时期后唐末代皇帝,史称后唐末帝或后唐废帝。长兴二年(931年),安重诲死后,李从珂出任左...查看全文

朱友贞

朱友贞

朝代:五代

后梁末帝朱友贞(888年10月20日―923年11月18日),汉族。初名友贞,即帝位,改名为锽,后再改名为瑱,后梁太祖朱温的第四子,五代十国时期后梁最后一位皇帝,913年923年在位。开平元年(907)年朱温称帝后被封为均...查看全文

守温

守温

朝代:五代

守温,中国唐末、五代时期和尚。敦煌石窟曾经发现一个署有“南梁汉比丘守温述”的韵学写本残卷。据此推知,守温可能是后汉梁县(今河南省临汝县西)居民。仿照梵文创制古汉语声类30字母,为宋人“三十六字...查看全文

杨师厚

杨师厚

朝代:五代

杨师厚(?915年),颍州斤沟(今安徽太和县倪邱镇斤沟集)人,五代时期后梁名将,勇猛善骑射,原为李罕之部将,后降朱温,被委以重任,累迁检校右仆射,兼任曹州刺史。唐朝天复三年,击破李茂贞于岐下,迫降王师范,败赵匡凝于...查看全文

王贞白

王贞白

朝代:五代

王贞白,字有道(875958),号灵溪。信州永丰(今江西广丰)人。唐末五代十国著名诗人。唐乾宁二年(895)登进士,七年后(902)授职校书郎,尝与罗隐、方干、贯休同倡和。在登第授职之间的七年中,他随军出塞抵御外敌,写下了许多边塞诗,有不少反映边塞生活,激励士气的佳作。征戍之情,深切动人。对军旅之劳...查看全文

石重贵

石重贵

朝代:五代

石重贵(914年―964年),后晋皇帝,石敬瑭养子,942年-946年在位。天福七年(942年),后晋高祖石敬瑭去世,石重贵继位,沿用高祖天福年号,天福九年(944年)七月改元开运。石重贵不肯向契丹称臣,契丹攻后晋,开运三年十二月...查看全文

刘守光

刘守光

朝代:五代

刘守光(?―914年),深州乐寿(今属河北)人,卢龙节度使刘仁恭之子,五代时期桀燕政权建立者。因与庶母罗氏通奸被刘仁恭棍打后,断绝父子关系。唐朝天祐四年,宣武军节度使李思安攻打幽州。刘仁恭驻军大安山享乐,...查看全文

恒超

恒超

朝代:五代

恒超,五代高僧-恒超,后梁龙德二年(922年)来到山东无棣县开元寺(疑大觉寺另名。开元二十六年,即738年,唐玄宗敕令各州具代表性之佛寺与道观改称开元寺或开元观,而新建立者亦以开元命名,作为国家统制佛、道二教之机关。),挂锡开元寺,在寺东北隅另创一院,弘讲经论。一住20余年,宣讲经、论各30多遍。后...查看全文

杨干贞

杨干贞

朝代:五代

杨干贞(?-937年),男,白族先民,云南东川郡杨家大山人,今云南省会泽县者海镇杨家大山人,大义宁国皇帝。公元929-937年在位。大长和国国主郑隆亶时为东川节度使。五代后唐天成三年(928年),杨干贞杀郑隆亶,...查看全文

马希范

马希范

朝代:五代

马希范(899年947年),字宝规,许州鄢陵(今河南鄢陵)人,楚武穆王马殷第四子,衡阳王马希声异母弟,母陈氏,五代十国时期南楚君主,在位16年(932-947年)。马希范初任镇南节度使。长兴三年(932年),马希声去世,马希范继位...查看全文

桑维翰

桑维翰

朝代:五代

桑维翰(898年947年),字国侨,中国五代十国时期后晋大臣,石敬瑭卖国的帮凶。唐朝河南府洛阳人。后唐同光年间进士及第,后投奔河阳节度使石敬瑭为幕僚。石敬瑭勾结契丹篡国,他极力赞成,并由他办理具体事宜,以...查看全文

 122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历朝历代名人大全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