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晋出帝石重贵(914年―964年),后晋皇帝,石敬瑭养子,942年-946年在位。天福七年(942年),后晋高祖石敬瑭去世,石重贵继位,沿用高祖天福年号,天福九年(944年)七月改元开运。石重贵不肯向契丹称臣,契丹攻后晋,开运三年十二月(947年1月)占开封,后晋灭亡。石重贵是一位能力一般,但很有骨气的皇帝,他敢于同契丹开战,可惜他身边却无可用之人。他在位只有4年,国破后被俘送往契丹,北宋乾德二年(964年)病死,终年51岁,葬于今辽宁省朝阳县。
朝代:五代
花见羞(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妃子)一般指王淑妃(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妃子)(?-947年),王氏,邠州人,五代十国时期后唐第二位皇帝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宠妃,也是五代第一美女。 花见羞姓王,人们却叫她“花见羞”。花见羞...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钱镠(liú)(852年-932年),字具美(一作巨美),小字婆留,杭州临安人,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创建者。钱镠在唐末跟随董昌保护乡里,抵御乱军,累迁至镇海军节度使,后因董昌叛唐称帝,受诏讨平董昌,再加镇东军节度使...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刘龑一般指刘䶮(南汉高祖)(889年―942年),又名刘纻,初名刘岩、刘陟,封州刺史刘谦第三子,清海、靖海节度使、南海王刘隐之弟,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建立者。原籍上蔡(今属河南),一说彭城(今江苏徐州)。其祖因经商南海...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刘䶮(889年―942年),又名刘纻,初名刘岩、刘陟,封州刺史刘谦第三子,清海、靖海节度使、南海王刘隐之弟,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建立者。原籍上蔡(今属河南),一说彭城(今江苏徐州)。其祖因经商南海,迁居泉州(今属福建)。...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唐明宗一般指李嗣源(五代后唐皇帝),后唐明宗李嗣源(867年-933年),代北沙陀人,生于应州金城(今山西应县),五代十国时期后唐第二位皇帝。原名邈吉烈,称帝后改名李亶。李嗣源是晋王李克用养子,以骁勇知名,后辅佐...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周世宗一般指后周世宗柴荣(921年10月27日-959年7月27日),是五代时期后周皇帝,在位六年。邢州尧山柴家庄(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人,祖父柴翁、父柴守礼是当地望族。柴荣从小在姑丈郭威家长大,因谨慎笃厚被...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刘旻(北汉开国君主)一般指刘崇(北汉开国君主)(895年-954年),又名刘旻,太原沙陀人,五代十国时期北汉开国君主,后汉高祖刘知远之弟。刘崇早年嗜赌无赖,后入伍为军卒,因刘知远的缘故,累升为河东马步军都指挥使。...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后周世宗柴荣(921年10月27日-959年7月27日),是五代时期后周皇帝,在位六年。邢州尧山柴家庄(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人,祖父柴翁、父柴守礼是当地望族。柴荣从小在姑丈郭威家长大,因谨慎笃厚被郭威收为养子,...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马殷(852年-930年),字霸图,许州鄢陵(今河南鄢陵县)人,五代十国时期南楚开国君主。马殷早年以木匠为业,后投入秦宗权军中,隶属于孙儒部下。孙儒战死后,马殷作为刘建锋的先锋,南下湖南,攻占潭州等地,成为马步军...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钱元瓘(887年―941年),字明宝,原名传瓘。杭州临安(今属浙江)人,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第二任君主,武肃王钱镠第七子。钱元瓘早年曾历任盐铁发运巡官、尚书金部郎中、检校尚书左仆射、内牙将指挥使,在讨伐叛...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王延羲(?―944年),本名王延义,后改名王延羲、王曦(又作王羲),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人,闽太祖王审知少子,闽嗣主王延翰和闽太宗王延钧之弟,闽康宗王继鹏的叔叔,五代十国时期闽国君主,939年944年在位。王延羲于王...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金飞山(904年?-926年),前蜀后主王衍的第二位皇后,四川成都人。父亲务农,家境富有,传说她出生时有山飞至其家,因而取名飞山。十六岁时,姿容绝世,擅长绘画。乾德初年,选入后主的掖庭,高皇后被废,王衍立她为皇后。...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刘赟(yūn)(公元?~951年2月24日),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养子,未即位就被废黜后毒死,且葬处不明。刘承佑于公元950年11月被郭允明杀死后,群臣决定立刘知远子、前开封尹刘承勋为帝。这时,刘承勋正重病卧床不起,又改...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敬翔(?923年),字子振,同州冯翊人,唐朝侍中敬晖之后,五代时期后梁大臣。好读书,尤长刀笔,应用敏捷。人称少年英才。赶赴长安参加进士考试,未中。黄巢入长安,敬翔逃至汴州,投靠同乡王发。后为朱温所识,敬翔跟随...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晋高祖一般指石敬瑭(892年4月20日942年9月11日),即后晋高祖,五代十国时期后晋开国皇帝,是为(后)晋高祖。年轻时朴实稳重,寡言笑,喜兵书,重李牧、周亚夫之行事,隶属李克用义子李嗣源帐下,时后梁朱温与李克用...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石敬瑭(892年4月20日942年9月11日),即后晋高祖,五代十国时期后晋开国皇帝,是为(后)晋高祖。年轻时朴实稳重,寡言笑,喜兵书,重李牧、周亚夫之行事,隶属李克用义子李嗣源帐下,时后梁朱温与李克用、李存勖父子...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石敬瑭(892年4月20日942年9月11日),即后晋高祖,五代十国时期后晋开国皇帝,是为(后)晋高祖。年轻时朴实稳重,寡言笑,喜兵书,重李牧、周亚夫之行事,隶属李克用义子李嗣源帐下,时后梁朱温与李克用、李存勖父子...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王衍(899-926年5月2日),初名王宗衍,字化源,许州舞阳(今河南舞阳县)人。五代十国时期前蜀最后一位皇帝,前蜀高祖王建第十一子,母为徐贤妃。王衍即位后,荒淫无道,委政于宦官、狎客,好微服出游民间,日夜饮酒,爱好...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钱倧(929年975年),原名钱弘倧,字隆道,吴越文穆王钱元瓘第七子,吴越忠献王钱佐异母弟,母鲁国夫人鄜氏,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第四任君主,947年三月―947年十二月在位。钱倧初任内衙指挥使、检校司空、丞相等...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冯道(882年-954年),字可道,号长乐老,瀛州景城(今河北沧州西北)人,五代宰相。冯道早年曾效力于燕王刘守光,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先后效力于后唐庄宗、后唐明宗、后唐闵帝、后唐末帝、后晋高祖、...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孟昶(chǎng)(919年―965年7月12日),初名孟仁赞,字保元,祖籍邢州龙岗(今河北邢台沙河孟石岗),生于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后蜀高祖孟知祥第三子,五代十国时期后蜀末代皇帝(934年965年)。明德元年(934年),孟知祥去世...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周太祖(后周皇帝)一般指郭威(后周太祖)(904年-954年),字文仲,别名郭雀儿。邢州尧山(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人。五代时期后周建立者(951年954年在位)。曾为后汉的邺都留守,后汉隐帝刘承祐“厌为大臣所制”,派人前...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董源(943-约962年),五代南唐画家,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一作董元,字叔达,江西钟陵(今江西进贤县)人,董源、李成、范宽史上并称北宋三大家,南唐主李璟时任北苑副使,故又称“董北苑”。擅画山水,兼工人物、禽兽。...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南唐中主一般指李璟(南唐中主)(916-961年8月12日),初名景通,曾更名瑶,字伯玉。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第二位皇帝,943年嗣位。后因受到后周威胁,削去帝号,改称国主,史称南唐中主。李璟即位后开始大规模对外用兵,消...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后周太祖郭威(904年-954年),字文仲,别名郭雀儿。邢州尧山(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人。五代时期后周建立者(951年954年在位)。曾为后汉的邺都留守,后汉隐帝刘承祐“厌为大臣所制”,派人前往邺都去谋杀郭威,从而...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李璟(916-961年8月12日),初名景通,曾更名为瑶,字伯玉。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第二位皇帝,943年嗣位。后因受到后周威胁,削去帝号,改称国主,史称南唐中主。李璟即位后开始大规模对外用兵,消灭楚、闽二国。他在位时,南唐疆土最大。不过李璟奢侈无度,导致政治腐败,国力下降。李璟好读书,多才艺。常与宠臣...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周娥皇(936年-965年),南唐司徒周宗长女,十九岁时,入宫为妃,得到后主李煜恩宠。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继位,册封周娥皇为国后。乾德二年(964年),周娥皇因病逝于瑶光殿,时年二十九岁,谥昭惠,葬于懿陵,史称大周后。周...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李守贞(?949年),五代时后晋大臣。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位洛阳市东北、黄河北岸)人。初为本郡牙将,后晋高祖石敬塘即位,拜客省使,升宣徽使。出帝石重贵时,杨光远叛乱,以平叛为名,导契丹入侵平乱,而他则以义成军节...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卢士衡(?~?),字号不详,疑为江南人。五代后唐天成二年(927)丁亥科黄仁颖榜进士第三人(即探花)。卢士衡曾游天台、钟陵。在《全唐诗》中有卢士衡诗七首。其中有《寄天台道友》:曾隔晓窗闻法鼓,几同寒榻听疏钟。别来知子长餐柏,吟处将谁对倚松。另有《灵溪老松歌》、《游灵溪观》、《花落》、《钟陵铁柱》、《...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王继鹏朝代:五代王继鹏(?―939年8月29日),后改名王昶,闽太宗王延钧长子,母南汉清远公主刘德秀,五代十国时期闽国君主。原封福王。宠妾李春燕本为王延钧的宫女,王继鹏与之私通,因此向继母陈金凤求助,说服王延钧将其赐给王继鹏。闽永和元年(935年),与李仿政变,杀王延钧,继位称帝,封李春燕为贤妃。次...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王峻(902年-953年),字秀峰,相州人。父王丰,官乐营使。 王峻善歌唱,镇州节度使张筠很欣赏他的才能,后归赵岩。赵岩被杀,王峻投靠后唐三司使张延朗。不久,张延朗被杀,王峻归刘知远。刘知远称帝后,拜王峻为客将...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周行逢(916年―962年),朗州武陵(今湖南常德)人,出生于农家。五代时期曾任武平节度使。应募为楚主马希萼部静江军卒,与王进逵、潘叔嗣、张文表等人结为“十兄弟”,在十人中最有计谋。行逢积功成为的军校,后...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杨溥(900年938年12月23日),南吴太祖杨行密四子,南吴烈祖杨渥、南吴高祖杨隆演之弟,五代十国时期南吴君主。920年(武义二年)杨隆演去世,杨溥为徐温所迎继吴王位,921年,改元顺义。927年(顺义七年),即皇帝位,改元...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王延翰(?―927年),字子逸,唐淮南道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人,闽太祖王审知长子,五代十国时期闽国第二任君主,926年927年在位。王延翰初任节度副使。王审知病重时,命其暂管军府事务。925年,王审知去世,王延翰即...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李从厚(914年-934年),小字菩萨奴,五代十国时期后唐第三位皇帝,明宗李嗣源第三子,生母为昭懿皇后夏氏。李从厚自幼便深得李嗣源的宠爱,历任河南尹、宣武节度使、河东节度使、成德节度使、天雄节度使等职,...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安重诲(?-931年),河东应州(今山西应县)人,沙陀族人。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大臣。其父安福迁,事晋王李克用为将。安重诲少事后唐明宗李嗣源,随从征战,颇见亲信,为人明敏谨恪。明宗即位,以拥戴功充任左领军卫大将...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周德威(?-919年),字镇远,小字阳五,朔州马邑(今山西朔州东)人,唐末五代时期前晋名将。周德威早年便在河东从军,辅佐李克用、李存勖两代晋王,历任骑督、铁林军使、代州刺史、振武节度使、卢龙节度使等职,领蕃汉...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高保融(920年―960年),字德长,南平文献王高从诲第三子,五代十国时期南平国第三任君主,948年―960年在位。乾祐元年(948年),高从诲去世,高保融继位。高保融性情迂腐缓慢,无才智能力,因此事无大小,皆委任其弟高...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李从珂(公元885936年),本姓王,小字二十三,母魏氏,镇州平山(今河北石家庄市平山县王子村)人。后唐明宗李嗣源养子,五代十国时期后唐末代皇帝,史称后唐末帝或后唐废帝。长兴二年(931年),安重诲死后,李从珂出任左...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杨师厚(?915年),颍州斤沟(今安徽太和县倪邱镇斤沟集)人,五代时期后梁名将,勇猛善骑射,原为李罕之部将,后降朱温,被委以重任,累迁检校右仆射,兼任曹州刺史。唐朝天复三年,击破李茂贞于岐下,迫降王师范,败赵匡凝于...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石重贵(914年―964年),后晋皇帝,石敬瑭养子,942年-946年在位。天福七年(942年),后晋高祖石敬瑭去世,石重贵继位,沿用高祖天福年号,天福九年(944年)七月改元开运。石重贵不肯向契丹称臣,契丹攻后晋,开运三年十二月...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刘守光(?―914年),深州乐寿(今属河北)人,卢龙节度使刘仁恭之子,五代时期桀燕政权建立者。因与庶母罗氏通奸被刘仁恭棍打后,断绝父子关系。唐朝天祐四年,宣武军节度使李思安攻打幽州。刘仁恭驻军大安山享乐,...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伍彬,五代楚诗人。邳阳(今邳县)人。五代时仕楚马氏。楚亡,入宋授安邑主簿。秩满,归隐全义分水岭。与廖融、路振友善。廖融《题伍彬宣》诗谓其要路贫无力,深村老退耕。路振则赠诗称其已绝劳生念,虔心向竺乾。伍彬工诗,诗人中穉子出长沙经没,渔翁未报竹桥流、《辞官》中踪跻未辞鸳鹭侣,梦魂先到鹧鸪村为人传诵。《全...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恒超,五代高僧-恒超,后梁龙德二年(922年)来到山东无棣县开元寺(疑大觉寺另名。开元二十六年,即738年,唐玄宗敕令各州具代表性之佛寺与道观改称开元寺或开元观,而新建立者亦以开元命名,作为国家统制佛、道二教之机关。),挂锡开元寺,在寺东北隅另创一院,弘讲经论。一住20余年,宣讲经、论各30多遍。后...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徐昌图(约公元965年前后在世)莆田市城厢区延寿人,一作莆阳人。生卒年、字号均不详,约宋太祖乾德年中前后在世。徐寅曾孙,与兄徐昌嗣并有才名。五代末以明经及第,初仕闽陈洪进(仙游人,时任清源军节度使)归宋,陈遣其奉《纳地表》入宋进贡。太祖留之汴京,命为国子博士,迁殿中丞。昌图好作词,风格隽美,为五代词...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后周恭帝柴宗训(953年9月14日―973年4月6日),后周世宗柴荣第四子,五代时期后周最后一位皇帝。广顺三年八月初四日(953年9月14日),出生于澶州府第。显德六年(959年)六月癸未日,制授特进左卫上将军,封梁王,食邑...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张遇贤(?-943年),博罗(广东)人。五代时南汉农民起义军领袖。初为小吏。出生在博罗一巫家,自称是第十六罗汉。公元942年,在循州(广东龙川)杀刺史刘传,被推为首领,称中天大国王(一作中天八国王),年号永乐。署...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杨干贞(?-937年),男,白族先民,云南东川郡杨家大山人,今云南省会泽县者海镇杨家大山人,大义宁国皇帝。公元929-937年在位。大长和国国主郑隆亶时为东川节度使。五代后唐天成三年(928年),杨干贞杀郑隆亶,...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刘承祐一般指刘承佑,后汉隐帝刘承祐(公元930年3月28日―公元951年1月2日),沙陀族,后汉最后一位皇帝,高祖刘知远和李皇后之子。公元948年―公元950年在位,后汉高祖乾祐元年(公元948年),刘知远死后,刘承祐即位...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和凝(898-955年),五代时文学家、法医学家。字成绩。郓州须昌(今山东东平)人。幼时颖敏好学,十七岁举明经,梁贞明二年(916)十九岁登进士第。好文学,长于短歌艳曲。梁贞明二年(916)进士。后唐时官至中书舍人,工部侍郎。后晋天福五年(940)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入后汉,封鲁国公。后周时...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欧阳彬(OuyangBin,894951)字齐美,五代十国衡州衡山县(今衡阳市衡山县)人。后蜀词人,出身县吏之家,特好学,博学能文,工于辞赋,有名于时,为文词切而理真,闻之虽不读书也能听懂,以此颇为人所称赏。以所著求见楚王马殷,因掌客吏索贿,愤恨而去。歌伎瑞卿于宴会时奏他所撰《九州歌》,马殷亦不问。...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杜重威(?-948年),因避后晋出帝讳,又名杜威,朔州(今山西省朔县)人,五代后晋大臣。晋高祖石敬瑭的妹婿,封舒州刺史。先后率军讨伐张从宾、范延光、安重荣,以功被拜为潞州节度使,加平章事,后升为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后汉隐帝刘承祐(公元930年3月28日―公元951年1月2日),沙陀族,后汉最后一位皇帝,高祖刘知远和李皇后之子。公元948年―公元950年在位,后汉高祖乾祐元年(公元948年),刘知远死后,刘承祐即位,沿用后汉高祖年号乾...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顾敻(xing)(约公元九二八年前后在世)五代词人。字、里、生卒年均无考,约后唐明宗天成中前后在世前蜀王建通正时,(公元九一六年)以小臣给事内庭。有见秃鹫翔摩诃池上,作诗刺之,几遭不测之祸,擢茂州刺史。后蜀建国,敻又事孟知祥,累官至太尉。性好诙谐,仁前蜀时,见武官多拳勇之夫,遂作武举谍以讥刺他们,一...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钱俶一般指钱吴越忠懿王钱俶(929年-988年)公元948-978 年在位。初名弘俶,小字虎子,改字文德,钱鏐孙,钱元瓘第九子。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的最后一位国王。后晋开元中,为台州刺史,胡进思立他为吴越国王。宋太...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邓洵美(?─?),字号不详。连州(今属广东省)人。五代后晋天福八年(943)癸卯科或五代后汉乾祐元年(948)戊申科王溥榜进士第三人。同榜有李昉、孟宾于等。及第后邓洵美任湖南节度使周行逢幕府巡官。他只是看重邓洵美的名气,一直都没有重用过他。李昉曾私下南来与洵美相会,同年好友数年不见,感慨万千。两人相...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韩煕载(902-970年)五代十国时南唐官吏。字叔言,潍州北海(今山东潍坊)人。后唐同光进士。父李光嗣,为平卢军节度副使,被后唐明宗所杀,他逃奔江南。及李昪即位,授秘书郎。李璟即位,迁虞部员外郎、史馆修...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魏仁浦(911969年)字道济,卫州汲(今河南卫辉市)人。五代后周至北宋初年宰相。历官后晋小吏、后周枢密都承旨、中书侍郎、平章事,居高位而不念私怨,宋初,进位右仆射,从征太原中途病死。他为人清静俭朴、宽容...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钱佐(928年947年),原名钱弘佐,字元佑(一作字祐),吴越文穆王钱元瓘第六子,母许氏,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君主,941年―947年在位。天福六年(941年),钱元瓘去世,钱佐继位。钱佐温和谦恭,喜好读书,礼贤下士,勤理政务。曾...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