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唐庄宗李存勖(885年-926年),小字亚子,代北沙陀人,生于晋阳(今山西太原),五代时期后唐开国皇帝,晋王李克用之子。唐光启元年正月(885年12月)生于晋阳宫,天佑五年(908年)继晋国王位,之后经过多年的征战,北却契丹、南击朱梁、东灭桀燕、西服岐秦,一步一步使得晋国逐渐强盛起来,就是死敌梁太祖朱温都不得不感叹“生子当如李亚子”。同光元年(923年)四月在魏州(河北大名府)称帝,国号叫“大唐”,史称后唐。
朝代:五代
唐庄宗一般指李存勖(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开国皇帝),后唐庄宗李存勖(xù,一作“勗”)(885年-926年),小字亚子,代北沙陀人,生于晋阳(今山西太原),五代时期后唐开国皇帝,晋王李克用之子。唐光启元年正月(885年12月...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后唐庄宗李存勖(xù,一作“勗”)(885年-926年),小字亚子,代北沙陀人,生于晋阳(今山西太原),五代时期后唐开国皇帝,晋王李克用之子。唐光启元年正月(885年12月)生于晋阳宫,天佑五年(908年)继晋国王位,之后经过...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汉族,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出身京兆韦氏东眷逍遥公房,文昌右相韦待价七世孙、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早年屡试不第,直到乾宁元年(894年)年近六十时方考取进士,任校书郎。李询为两川宣瑜和协使时,召韦庄为判官,奉使入蜀...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李茂贞(856年-924年),原名宋文通,字正臣,深州博野(今河北蠡县)人。唐末至五代时期藩镇、军阀,官至凤翔、陇右节度使,封岐王。初入镇州博野军,以军功升任队长,之后所属军队击败了黄巢的部将尚让,宋文通以军功迁...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后梁庶人朱友圭,小字遥喜。他是后梁太祖朱温的一个小儿子。他的母亲的姓氏已经失去记载,她本来是亳州(今安徽亳州)的一个军妓。唐末僖宗光启年间(公元885年至888年),朱温在亳州作战期间,召见并宠幸了朱友...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朱全忠即朱温(852年-912年),汉族。五代梁朝第一位皇帝,又名朱全忠、朱晃,宋州砀山(今安徽砀山县)人,幼年随其父朱诚学习五经。咸通十一年(870年)他参加了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先后攻陷洛阳、长安等...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梁太祖朱温(852年-912年),汉族。五代梁朝第一位皇帝,又名朱全忠、朱晃,宋州砀山(今安徽砀山县)人,幼年随其父朱诚学习五经。咸通十一年(870年)他参加了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先后攻陷洛阳、长安等地...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朱温(852年-912年),汉族。五代梁朝第一位皇帝,又名朱全忠、朱晃,宋州砀山(今安徽砀山县)人,幼年随其父朱诚学习五经。咸通十一年(870年)他参加了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先后攻陷洛阳、长安等地,大大动...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刘龑一般指刘䶮(南汉高祖)(889年―942年),又名刘纻,初名刘岩、刘陟,封州刺史刘谦第三子,清海、靖海节度使、南海王刘隐之弟,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建立者。原籍上蔡(今属河南),一说彭城(今江苏徐州)。其祖因经商南海...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刘䶮(889年―942年),又名刘纻,初名刘岩、刘陟,封州刺史刘谦第三子,清海、靖海节度使、南海王刘隐之弟,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建立者。原籍上蔡(今属河南),一说彭城(今江苏徐州)。其祖因经商南海,迁居泉州(今属福建)。...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李克用(856年908年),神武川新城人。唐末将领、军阀,沙陀族人。别号“李鸦儿”(其军队主力亦称“鸦军”)。因一目失明,又号“独眼龙”。其父朱邪赤心,唐懿宗赐姓名李国昌,李克用早年随父出征,常冲锋陷阵,军中...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金飞山(904年?-926年),前蜀后主王衍的第二位皇后,四川成都人。父亲务农,家境富有,传说她出生时有山飞至其家,因而取名飞山。十六岁时,姿容绝世,擅长绘画。乾德初年,选入后主的掖庭,高皇后被废,王衍立她为皇后。...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刘崇(895年-954年),又名刘旻,太原沙陀人,五代十国时期北汉开国君主,后汉高祖刘知远之弟。刘崇早年嗜赌无赖,后入伍为军卒,因刘知远的缘故,累升为河东马步军都指挥使。后汉建立后,官至北京留守、河东节度使,...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李昊,五代时后蜀大臣。字穹佐。后蜀后主朝宰相。唐末兵乱,他为蜀将刘知俊所得。他前后仕蜀五十年,掌管财、政大权,妓妾无数,十分奢侈。在前蜀后主王衍时,他时为翰林学士,为前蜀写投降后唐的降表。在后蜀...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梁震,生卒年不详,邛州依政人。唐末五代时为荆南(后称南平)割据政权的头号智囊。大约在唐末时,梁震进士及第,后梁代唐后,梁震不愿为朱全忠效力,于是回归家乡,途经江陵时,荆南节度使高季兴爱其才华,强行把他留下,准备任命他为节度判官。因高季兴曾经为奴,因此梁震并不愿意作他的下属,极力推辞,但又怕惹来杀身之...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敬翔(?923年),字子振,同州冯翊人,唐朝侍中敬晖之后,五代时期后梁大臣。好读书,尤长刀笔,应用敏捷。人称少年英才。赶赴长安参加进士考试,未中。黄巢入长安,敬翔逃至汴州,投靠同乡王发。后为朱温所识,敬翔跟随...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王衍(899-926年5月2日),初名王宗衍,字化源,许州舞阳(今河南舞阳县)人。五代十国时期前蜀最后一位皇帝,前蜀高祖王建第十一子,母为徐贤妃。王衍即位后,荒淫无道,委政于宦官、狎客,好微服出游民间,日夜饮酒,爱好...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段思平(893年944年),即大理太祖,白族,大理喜睑(今喜洲)人,一说为剑川永旁人,大理国的缔造者、开国皇帝。段思平家族世代为南诏武将,父段保隆为南诏布燮。后晋天福二年(937年),任通海节度使,因受大义宁国主杨干...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杨渥(886年908年6月9日),字奉天,南吴太祖杨行密长子,五代十国时期南吴君主,905年908年在位。杨行密在位时任牙内诸军使,杨行密晚年,被任命为宣州观察使。905年,杨行密去世时,虽对他不满意,但因其他的儿子年...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刘仁瞻一般指刘仁赡(900-957年),字守惠,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五代时期南唐大将。仕南唐,累官武昌节度使,徙清淮军节度使,镇寿州。周师入淮,仁赡坚守不下。会病甚,其副使孙羽以城降,世宗命舁至帐前,赐以玉带御马,拜...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杨行密(852年―905年),字化源,原名行愍,庐州合肥(今安徽长丰)人,唐末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五代十国时期吴国奠基人。唐乾宁二年(895年),封弘农郡王。天复二年(902年),进封吴王。杨行密于江淮举起割据大旗,遏止朱温...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王审知(862年925年),字信通,又字详卿,唐淮南道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人,威武军节度使王潮之弟,五代十国时期闽国建立者。王审知初与兄王潮跟随王绪,后王潮废杀王绪,诸将便拥戴他为首领。公元897年(乾宁四年)王...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高从诲(891年948年),字遵圣,南平武信王高季兴长子,五代十国时期南平国第二任君主。高从诲初仕后梁。高季兴建立南平国后,任命其为马步军都指挥使、行军司马等。天成三年(929年),高季兴去世,高从诲继位。乾...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孙光宪(901-968),字孟文,自号葆光子,属鸡,出生在陵州贵平(今属四川省仁寿县东北的向家乡贵坪村)。仕南平三世,累官荆南节度副使、朝议郎、检校秘书少监,试御史中丞。入宋,为黄州刺史。太祖乾德六年卒。《宋史》卷四八三、《十国春秋》卷一○二有传。孙光宪性嗜经籍,聚书凡数千卷。或手自钞写,孜孜校雠,...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李舜弦(约公元910年前后在世)生卒年、字均不详,据《茅亭客话》中记载,其先世为波斯人。有以她为唐代中国第一位西亚女诗人。家于梓州,五代十国前蜀词人李珣之妹,亦和李珣同著钓鱼题材的诗。有文才,工为诗,善七律,现查有三首,可见诗风略显忧愁,意义曲折,难悟透。五代十国时前蜀第二主王衍在位时(919925...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罗绍威(《旧唐书》作罗威,877年-910年),字端已,魏州贵乡(今河北大名)人,唐末五代军阀、将领,魏博节度使罗弘信之子。888年,罗绍威被任命为魏博节度副使。898年,继任节度使。后升为检校太傅、兼侍中、长沙郡王。904年,罗绍威因营建洛阳太庙有功,加检校太尉、进封邺王。905年,罗绍威在宣武节...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康君立(847-894年) 唐末五代间将领。蔚州兴唐(今河北省行唐县,位石家庄市北)人。《新、旧五代史》、《新五代史》有传。世为边豪,唐末,僖宗李儇乾符年间,为云州(今山西省大同市)牙校,后与薛铁山、程怀信、...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鹿虔扆(yǐ)五代词人,生卒年、籍贯、字号均不详。早年读书古诗,看到画壁有周公辅成王图,即以此立志。后蜀进士。累官学士,广政间曾任永泰军节度使、进检校太尉、加太保,人称鹿太保。与欧阳炯、韩琮、阎选、毛文锡等俱以工小词供奉后主孟昶,忌者号之为五鬼。蜀亡不仕。其词今存6首,收于《花间集》,其词含思凄惋,...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黄崇嘏,临邛(今四川邛崃)人,父亲曾在蜀中任使君,她自幼受到良好教育,工诗善文,琴棋书画,无一不精。12岁父母亡故后,家境清寒,与老保姆相依为生。成年后常女扮男装,四处游历。公元888年,因故被诬为纵火人,写诗向知州周庠辩冤,得其赏识。获释后,经周庠推举,代理司户参军一职。周庠又欲将其女嫁予黄崇嘏为...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徐知诰一般指李昪(南唐烈祖)(889年1月7日-943年3月30日),字正伦,小字彭奴,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建立者。李昪原名徐知诰,是南吴大将徐温养子,曾任升州刺史、润州团练使,后掌握南吴朝政,累加...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后汉高祖一般指刘知远(895-948年),河东太原人,沙陀族。五代十国时期后汉开国皇帝,称帝后改名为刘暠。幼时不好嬉戏,个性厚重寡言。及长,面有特象,为时人所咋异。雄武过人,勇猛善战,事后唐明宗及后晋高祖时...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王朴(906年959年4月13日),字文伯,东平(今山东东平)人。五代后汉、后周大臣。幼颖悟,好学擅文。后汉乾祐三年(950年),擢进士第,拜秘书郎,依附枢密使杨邠。其后见政局日乱,便审势东归,避乱免难。广顺元年(951年),担...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后汉高祖刘知远(895-948年),河东太原人,沙陀族。五代十国时期后汉开国皇帝,称帝后改名为刘暠。幼时不好嬉戏,个性厚重寡言。及长,面有特象,为时人所咋异。雄武过人,勇猛善战,事后唐明宗及后晋高祖时颇得战...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徐温(862年927年11月20日),字敦美,海州胊山(今江苏东海)人,五代十国时期吴国大臣,南唐烈祖徐知诰(李昪)的养父。少以贩盐为业,隶属杨行密帐下,将他列为“三十六英雄”之一。908年(后梁朱全忠开平二年)杀杨行密...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李昪(889年1月7日-943年3月30日),字正伦,小字彭奴,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建立者。李昪原名徐知诰,是南吴大将徐温养子,曾任升州刺史、润州团练使,后掌握南吴朝政,累加至太师、大元帅,封齐王...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周德威(?-919年),字镇远,小字阳五,朔州马邑(今山西朔州东)人,唐末五代时期前晋名将。周德威早年便在河东从军,辅佐李克用、李存勖两代晋王,历任骑督、铁林军使、代州刺史、振武节度使、卢龙节度使等职,领蕃汉...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高保融(920年―960年),字德长,南平文献王高从诲第三子,五代十国时期南平国第三任君主,948年―960年在位。乾祐元年(948年),高从诲去世,高保融继位。高保融性情迂腐缓慢,无才智能力,因此事无大小,皆委任其弟高...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后梁末帝朱友贞(888年10月20日―923年11月18日),汉族。初名友贞,即帝位,改名为锽,后再改名为瑱,后梁太祖朱温的第四子,五代十国时期后梁最后一位皇帝,913年923年在位。开平元年(907)年朱温称帝后被封为均...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守温,中国唐末、五代时期和尚。敦煌石窟曾经发现一个署有“南梁汉比丘守温述”的韵学写本残卷。据此推知,守温可能是后汉梁县(今河南省临汝县西)居民。仿照梵文创制古汉语声类30字母,为宋人“三十六字...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杨师厚(?915年),颍州斤沟(今安徽太和县倪邱镇斤沟集)人,五代时期后梁名将,勇猛善骑射,原为李罕之部将,后降朱温,被委以重任,累迁检校右仆射,兼任曹州刺史。唐朝天复三年,击破李茂贞于岐下,迫降王师范,败赵匡凝于...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王贞白,字有道(875958),号灵溪。信州永丰(今江西广丰)人。唐末五代十国著名诗人。唐乾宁二年(895)登进士,七年后(902)授职校书郎,尝与罗隐、方干、贯休同倡和。在登第授职之间的七年中,他随军出塞抵御外敌,写下了许多边塞诗,有不少反映边塞生活,激励士气的佳作。征戍之情,深切动人。对军旅之劳...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石重贵(914年―964年),后晋皇帝,石敬瑭养子,942年-946年在位。天福七年(942年),后晋高祖石敬瑭去世,石重贵继位,沿用高祖天福年号,天福九年(944年)七月改元开运。石重贵不肯向契丹称臣,契丹攻后晋,开运三年十二月...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刘守光(?―914年),深州乐寿(今属河北)人,卢龙节度使刘仁恭之子,五代时期桀燕政权建立者。因与庶母罗氏通奸被刘仁恭棍打后,断绝父子关系。唐朝天祐四年,宣武军节度使李思安攻打幽州。刘仁恭驻军大安山享乐,...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恒超,五代高僧-恒超,后梁龙德二年(922年)来到山东无棣县开元寺(疑大觉寺另名。开元二十六年,即738年,唐玄宗敕令各州具代表性之佛寺与道观改称开元寺或开元观,而新建立者亦以开元命名,作为国家统制佛、道二教之机关。),挂锡开元寺,在寺东北隅另创一院,弘讲经论。一住20余年,宣讲经、论各30多遍。后...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马希范(899年947年),字宝规,许州鄢陵(今河南鄢陵)人,楚武穆王马殷第四子,衡阳王马希声异母弟,母陈氏,五代十国时期南楚君主,在位16年(932-947年)。马希范初任镇南节度使。长兴三年(932年),马希声去世,马希范继位...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桑维翰(898年947年),字国侨,中国五代十国时期后晋大臣,石敬瑭卖国的帮凶。唐朝河南府洛阳人。后唐同光年间进士及第,后投奔河阳节度使石敬瑭为幕僚。石敬瑭勾结契丹篡国,他极力赞成,并由他办理具体事宜,以...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欧阳彬(OuyangBin,894951)字齐美,五代十国衡州衡山县(今衡阳市衡山县)人。后蜀词人,出身县吏之家,特好学,博学能文,工于辞赋,有名于时,为文词切而理真,闻之虽不读书也能听懂,以此颇为人所称赏。以所著求见楚王马殷,因掌客吏索贿,愤恨而去。歌伎瑞卿于宴会时奏他所撰《九州歌》,马殷亦不问。...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豆卢革,籍贯、字号均不详。唐末战乱不已,乃避居中山(今河北省定县,位安国县西北)等地。他曾为太原王王处直之下属。李存勖建立后唐,他以出身名门高第征拜行台左丞相。但无实学,引用韦说为相,说亦属庸才...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杨隆演(897年920年6月17日),字鸿源,初名杨瀛,又名杨渭,南吴太祖杨行密次子,南吴烈祖杨渥同母弟,母夫人史氏,五代十国时期南吴君主。908年,徐温、张颢弑杀杨渥,拥立杨隆演继位。919年,杨隆演即吴王位,改元武义...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马希声(898―932年8月15日),字若讷,许州鄢陵(今河南鄢陵)人,楚武穆王马殷次子,五代十国时期南楚第二任君主,930年―932年在位。马殷在位时任武安节度副使。后唐长兴元年(930年),马殷去世,马希声继立,不称王,只...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刘玢(920年943年),原名刘洪度,一作刘弘度,南汉高祖刘龑第三子,母昭仪赵氏,五代十国时期南汉第二位皇帝,942年943年在位。刘玢初封宾王,后改封秦王。刘玢继位后,骄傲奢侈,荒淫无度、政事废弛。使得其弟晋王...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查文徽(885954)五代南唐大臣。字光慎,歙州休宁(今安徽休宁)人。南唐休宁人。侍中主李璟,官至枢密副使。讨伐平建州王延政的时候立了大功,于是升迁为建州留侯。文徽的三代都是做官的,他的儿子元方是建州的观察判官,他的孙子查道,是宋真宗的龙图阁侍制。历仕李升监察御史、李璟谏议大夫、中书舍人、枢密副使、...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蒋贻恭,五代后蜀诗人。一作诒恭,又作诏恭,江淮间人。唐末入蜀,因慷慨敢言,无媚世态,数遭流遣。后值蜀高祖孟知详搜访遗材,起为大井县令。贻恭能诗,诙谐俚俗,多寓讥讽。高祖末年,臣僚多尚权势,侈敖无节,贻恭作诗讽之,高祖赞为敢言之士也。《咏安仁宰捣蒜、《咏虾蟆》、《咏王给事》等,讥刺缙绅及轻薄之徒,为彼...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李徵古,袁州宜春人。少贫贱,尝宿司郡潘长史家。潘妻梦门前衙仪甚盛,云太守在此,既见,乃寓宿秀才也。觉而言于潘,遂厚待之。李至京,既及第,不二十年,自枢密副使除本州刺史。离阙日,元宗赐内酒二百瓶。既入宜春界,赐耆旧亲知。为政公严,壁立千仞。惟驰车迎潘妪,延晋数月,以银五百两赠报,亦一代之奇异也。南唐升...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郑璠,五代十国时吴国将领。汝南(今河南省汝南县,位于驻马店市东)人。唐末,初事秦宗权,后隶孙儒,寻归杨行密。因功屡迁至检校司徒,饶州(今江西省鄱阳县,位于景德镇市西、鄱阳湖东岸)刺使、镇南(今云南省...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刘昫(xu)(887-946年)五代时期政治家、史学家,字耀远,涿州归义人。后唐庄宗时,太常博士、翰林学士。明宗即位时,加兵部侍郎,迁端明殿学士。长兴三年,拜中书侍郎兼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唐废帝入立,迁吏部尚书、门下侍郎,监修国史。后晋高祖时,以为东都留守,判盐铁。开运中,超拜司空、同中书...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敬新磨,生卒年不详。五代后唐人,庄宗宠爱的优伶之一。庄宗尝与群优戏于庭,四顾而呼曰:“李天下,李天下何在?”新磨遽前以手批其颊。庄宗失色,左右皆恐,群伶亦大惊骇,共持新磨诘曰:“汝奈何批天子颊?”新磨对...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毋乙(?920年)五代时后梁农民起义军领袖。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位周口市东北)人。其名一作母乙。与董乙等人以宗教形式(摩尼教)组织群众,夜聚明散,进行武装反梁,屡败官军。陈、颍、蔡(即今河南省淮阳县、安徽...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约公元九三O年前后在世字、里、生年不详死于925年五代时许州人,约后唐明宗长兴初前后在世,据当代学者考证,死于前蜀败亡之际。父魏宏夫,为蜀王建养子,赐姓名王宗弼,封齐王。承班为驸马都尉,官至太尉。国亡,与其父同时被杀。承班工词,艳丽似温庭筠,今存二十一首(见《唐五代词》)。元遗山曰:魏承班词,俱为言...查看全文
朝代:五代
苏寓(?~?),字适之,苏振之子。是个正直之士,他多次上书后蜀主孟昶,吁请革除弊政。孟昶打算加以重用,但因遭到大臣的中伤,苏寓仅任剑州(治今四川剑阁)司马。剑州刺史贪赃枉法并且不听苏寓的劝告,苏寓便愤然挂冠而...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