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秦武昭帝姚苌(330-394),字景茂,南安赤亭(今甘肃陇西西梁家营村红崖)人,羌族。十六国时期后秦政权的开国君主,384-393年在位。姚苌(cháng)是羌族首领姚弋仲的第二十四子,姚襄之弟。淝水之战后姚苌在关中羌人的推戴下自称万年秦王,建立后秦,并与苻坚领导下的前秦作战。后姚苌擒杀了苻坚,并乘西燕东返而进驻长安,不久称帝。前秦宗室苻登在关中氐族残余力量支持下继续与姚苌作战,姚苌一度处于不利形势,但终大败苻登,渐处优势,但在消灭前秦势力前去世,至其子姚兴即位后才完全消灭前秦势力。
朝代:十六国
拓跋什翼健一般指拓跋什翼犍(320年―377年),鲜卑族,平文帝拓跋郁律次子,烈帝拓跋翳槐的弟弟,十六国时期代国君主。建国元年(338年),拓跋什翼犍兄长烈帝拓跋翳槐去世,拓跋什翼犍继位,改元建国。建国二年(339年...查看全文
朝代:十六国
拓跋什翼犍(320年―377年),鲜卑族,平文帝拓跋郁律次子,烈帝拓跋翳槐的弟弟,十六国时期代国君主。建国元年(338年),拓跋什翼犍兄长烈帝拓跋翳槐去世,拓跋什翼犍继位,改元建国。建国二年(339年),设置百官,分掌众...查看全文
朝代:十六国
石袛一般指石祗(?351年),羯族,上党武乡(今属山西)人,后赵武帝石虎之子,十六国时期后赵皇帝。初封新兴王,太宁元年(349年),石鉴弑杀石遵,自立为帝。石祗在襄国,集结军队诛讨冉闵、李农,石鉴派石琨、张举等率军七万...查看全文
朝代:十六国
石祗(?351年),羯族,上党武乡(今属山西)人,后赵武帝石虎之子,十六国时期后赵皇帝。初封新兴王,太宁元年(349年),石鉴弑杀石遵,自立为帝。石祗在襄国,集结军队诛讨冉闵、李农,石鉴派石琨、张举等率军七万分兵几路讨...查看全文
朝代:十六国
慕容冲(359年-386年),小字凤皇,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人,鲜卑族,前燕景昭帝慕容俊之子,前燕幽帝慕容暐、西燕烈文帝慕容泓之弟,母皇后可足浑氏,十六国时期西燕第二位皇帝。慕容冲容貌俊美,骁勇善战。慕容俊在...查看全文
朝代:十六国
慕容德(336年-405年10月18日),后改名慕容备德,字玄明,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人,鲜卑族,前燕文明帝慕容皝幼子,母公孙氏,前燕景昭帝慕容儁、后燕成武帝慕容垂皆为其兄,五胡十六国时期南燕开国皇帝。太和四年(369...查看全文
朝代:十六国
段随(?―386年),十六国后期期西燕国君主,原为西燕国右将军。太元十一年(386年),西燕威帝慕容冲因喜欢住在长安,而且又畏惧后燕武成帝慕容垂的强盛,不敢东归,便督促农耕,建筑宫室,作长久安居的打算。鲜卑人全...查看全文
朝代:十六国
前凉文王张骏(307年346年),字公庭,西汉常山王张耳的十九世孙,前凉明王张寔之子,前凉成王张茂之侄,五胡十六国时期前凉君主,在位二十二年。幼而奇伟。建兴四年,封霸城侯。324年,张茂病死,张寔之子张骏在前凉...查看全文
朝代:十六国
慕容瑶(?386年),一作慕容望,鲜卑族,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人,西燕威帝慕容冲之子,十六国时期西燕君主。太元十一年(386年)二月,左将军韩延杀西燕威帝慕容冲,立慕容冲的将领段随为帝,改年号为昌平。年三月,仆射慕...查看全文
朝代:十六国
慕容忠(?―386年),十六国时期西燕国君主,鲜卑人。西燕烈文帝慕容泓的儿子,本无权力当皇帝,却处于西燕内乱中,被慕容永拥立为帝。太元十一年(386年)三月,慕容恒立西燕威帝慕容冲之子慕容瑶为帝,改年号为建平...查看全文
朝代:十六国
苻融(340年―383年),字博休,略阳临渭(今甘肃天水东北)人,氐族,魏王苻雄之子,宣昭帝苻坚幼弟,十六国时期前秦宗室、将领。在前秦历任征南大将军、录尚书事,封阳平公。既是前秦王族,又有显赫声望,更兼随王猛学习...查看全文
朝代:十六国
慕容凯,亦作慕容觊,又名慕容顗,鲜卑族,前燕文明帝慕容皝之孙,前燕宜都王慕容桓之子,十六国时期西燕国君。太元十一年(386年),西燕威帝慕容冲因喜欢住在长安,而且又畏惧后燕武成帝慕容垂的强盛,不敢东归,便...查看全文
朝代:十六国
石世(339年349年),字符安,羯族,上党武乡(今属山西)人,后赵武帝石虎之子,母皇后刘氏,十六国时期后赵君主。石世的母亲刘氏本是前赵昭文帝刘曜幼女,受封安定公主,后赵太和二年(329年),前赵灭亡后赵,石虎将刘氏纳为...查看全文
朝代:十六国
李寿(300年-343年),字武考,李特之弟李骧的儿子,十六国时期成汉皇帝,338年―343年在位。李寿聪敏好学,雅量大度,从小崇尚礼仪容止,异于李氏诸子。其堂兄李雄认为他才能不凡,足以担重任,拜前将军、督巴西军事、...查看全文
朝代:十六国
慕容暐(wěi,350年-384年),字景茂,鲜卑族,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人,前燕景昭帝慕容俊第三子,母皇后可足浑氏,十六国时期前燕末代皇帝,360年―370年在位。慕容暐初封中山王,后被立为太子。光寿四年(360年),慕...查看全文
朝代:十六国
刘显(?―352年),十六国时期后赵将领。永和七年(351年),后赵皇帝石祗派刘显带领七万士众攻打冉魏政权的邺城,冉魏天王冉闵暗中回到邺城后,带领全部兵马去作战,大败刘显,追击到阳平,斩杀三万余人。刘显畏惧,秘...查看全文
朝代:十六国
前秦世祖宣昭皇帝苻坚(338年-385年10月16日),字永固,又字文玉,小名坚头,氐族,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人,十六国时期前秦的君主,公元357-385年在位。苻坚在位前期励精图治,重用汉人王猛,推行一系列政策与民休息,加强...查看全文
朝代:十六国
慕容皝(公元297年―公元348年),字元真,小字万年,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人,鲜卑族,西晋辽东公慕容廆第三子,十六国时期前燕的建立者。333年慕容皝以平东将军继其父慕容廆之位,统领辽东。337年,自称燕王,建立前燕...查看全文
朝代:十六国
邓羌(?―约379年),安定人,十六国时期前秦将领、官员。邓羌有勇有谋,升平元年(357年),进击羌族首领姚襄,献计激怒敌军,自己诈败,诱敌深入,击斩姚襄。之后随苻坚平定并州张平,与猛将张蚝交锋,以计擒之。受任御史中...查看全文
朝代:十六国
慕容儁(319年-360年),一名慕容俊,字宣英,小字贺赖跋,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人,鲜卑族,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第二子,十六国时期前燕第二位皇帝。慕容儁即位时名义上仍为东晋的燕王,然而于352年正式称帝独立。慕容儁...查看全文
朝代:十六国
石弘(314-335年),字大雅,上党郡武乡(今山西榆社北)人,羯族,后赵明帝石勒次子,五胡十六国时期后赵第二位皇帝。幼有孝行,以恭谨谦虚自守操节,随杜嘏学习经学,随续咸学诗赋律令,随刘征、任播学兵法,随王阳学刺杀之...查看全文
朝代:十六国
慕容廆(269年―333年),字奕落瑰,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人,鲜卑族,慕容部首领慕容涉归之子,前燕建立者慕容皝之父,吐谷浑第一代首领慕容吐谷浑是其庶兄。五胡乱始时期,慕容廆遂于西晋永嘉元年(307年),自称鲜卑大...查看全文
朝代:十六国
乞伏国仁(?388年),陇西人,鲜卑族,鲜卑乞伏部首领乞伏司繁之子,十六国时期西秦政权建立者,385年―388年在位。公元376年(太元元年),乞伏司繁去世,乞伏国仁接替其父镇守勇士川。公元383年(太元八年),前秦苻坚任命...查看全文
朝代:十六国
苻崇(?―394年),氐族,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人,前秦高帝苻登之子,十六国时期前秦最后一位皇帝,在位仅四个月。太元十二年(387年),苻崇担任尚书左仆射,封爵东平王。太元十三年(388年),苻崇被立为皇太子。太元十九年...查看全文
朝代:十六国
前凉悼公张天锡(338年398年),小名独活,初字公纯嘏,后改字纯嘏,前凉文王张骏少子,前凉桓王张重华和前凉威王张祚的弟弟,十六国时期前凉政权最后一位君主。东晋安定乌氏(今宁夏固原东南)人。升平五年(公元361...查看全文
朝代:十六国
石鉴(?350年),字大郎,后赵武帝石虎第三子,石遵和石世的异母兄,十六国时期后赵君主。咸和八年(333年),后赵明帝石勒去世,石虎掌权,封石鉴为代王。咸康三年(337年),降封为义阳公。永和五年(349年)正月,石虎称帝,进封...查看全文
朝代:十六国
慕容恪(321年367年),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人,鲜卑族,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第四子,前燕景昭帝慕容儁之弟,十六国时期前燕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被后世誉为十六国十大名将之一。慕容恪“幼而谨厚,沈深有大度”,十五...查看全文
朝代:十六国
张耀灵(344年―355年),一作张曜灵、张灵曜,字元舒,安定乌氏(今甘肃泾川)人,前凉桓公张重华之子,十六国时期前凉政权君主,353年十一月―353年十二月在位。建兴十一年(353年)十月,张重华患病,将张耀灵立为太子。...查看全文
朝代:十六国
李势(?―361年),字子仁,成汉昭文帝李寿长子,母李氏,十六国时期成汉最后一位皇帝,343年―347年在位。公元343年,李寿去世,李势即位,改元太和。李势在位时,骄狂吝啬,贪财好色,杀人夺妻,不理国事,残害大臣,滥用刑法,当...查看全文
朝代:十六国
苻丕(354年―386年),字永叔(一作永叙),氐族,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人,前秦宣昭帝苻坚庶长子,十六国时期前秦皇帝。苻坚在位时,被封为长乐公,先后奉命镇守襄阳、邺城。为人无大略,但宽厚能笼络部下。太元十年(385...查看全文
朝代:十六国
苻生(335年-357年),字长生,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人,氐族,前秦景明帝苻健三子,十六国时期前秦君主,355年-357年在位。自幼独眼,曾狂言触忤苻洪,苻洪命苻健杀之,为苻雄谏止。成年后可力举千斤,手格猛兽,走及奔马,击刺...查看全文
朝代:十六国
慕容超(384年―410年),字祖明,南燕献武帝慕容德之侄,北海王慕容纳之子,十六国时期南燕最后一位皇帝。生于西羌,出身慕容氏破落贵族,曾在长安装疯行乞。东归南燕后被封为北海王,于其叔病逝前被封为太子。即...查看全文
朝代:十六国
刘卫辰(?391年),刘务桓第三子,刘悉勿祈之弟,胡夏武烈帝赫连勃勃的父亲,十六国时期匈奴支系铁弗部首领。升平三年(359年),刘悉勿祈去世,刘卫辰杀刘悉勿祈之子,夺位继任为铁弗部首领。周旋于前秦、代国、北魏...查看全文
朝代:十六国
姚襄(331年-357年),字景国,南安赤亭(今甘肃陇西西)人,后秦景元帝姚弋仲第五子,后秦武昭帝姚苌之兄。原随其父归后赵,身高八尺五寸,垂臂过膝,雄健威武多才多艺,明察善于安抚笼络人,因此被立为继承人。父亲死后归...查看全文
朝代:十六国
慕容泓(?―384年),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人,鲜卑族,前燕景昭帝慕容俊之子,前燕幽帝慕容暐之弟,十六国时期西燕政权建立者。慕容俊在位时期,慕容泓被封为济北王。太和五年(370年),前燕被前秦所灭,慕容泓仕前秦,担任...查看全文
朝代:十六国
张重华(327年―353年),字泰临,一作字太林,安定乌氏(今甘肃泾川)人,前凉文王张骏第二子,十六国时期前凉政权的君主。永和二年(346年),张骏去世,张重华继位,自称持节大都督、太尉、护羌校尉、凉州牧、西平公,假凉...查看全文
朝代:十六国
冉闵(?-352年),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内黄(今河南内黄西北)人,十六国时期冉魏政权建立者,350年-352年在位。以勇猛著称。350年称帝,国号大魏,史称冉魏。352年冉闵突围不遂,为前燕皇帝慕容儁所擒,斩于遏陉山,后被追...查看全文
朝代:十六国
裴嶷,字文冀,生卒年不详,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司隶校尉裴昶之子,十六国时期官员。裴嶷初仕晋朝,历任中书侍郎、给事黄门郎、荣阳太守。裴嶷的兄长玄菟太守裴武死后,裴嶷与侄子裴开一同送丧到南方,因道路...查看全文
朝代:十六国
张祚(?―355年),字太伯,小字螽斯,安定乌氏(今甘肃平凉西北)人,前凉文王张骏庶长子,十六国时期前凉君主。353年,废哀公张曜灵,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凉州牧、凉公。354年,张祚称王,废弃晋愍帝年号,改建兴四十二年...查看全文
朝代:十六国
张玄靓(350年363年),一作张玄靖,字元安,前凉桓王张重华之子,前凉哀公张耀灵之弟,十六国时期前凉君主。永和十年(354年),被封为凉武侯。永和十一年(355年),张玄靓即位,自称大都督、大将军、校尉、凉州牧、西平公...查看全文
朝代:十六国
张大豫(?-386),安定乌氏(今甘肃平凉)人,前凉世子,在淝水战前秦瓦解后在河西地区的独立势力里具有一定的政治威望,但最终没有像慕容垂、拓跋珪一样完成复“国”(前凉没有建国国号,沿用十六国说法而已)...查看全文
朝代:十六国
冉智(334年12月3日354年),冉魏武悼天王冉闵幼子,冉魏太子,母亲皇后董氏。公元350年,冉闵称帝,立冉智为太子。在其父领兵征战时坐镇邺城。廉台之战后,前燕攻破邺城,冉智与其母董太后都被俘,被前燕封为海宾侯...查看全文
朝代:十六国
李班(288年334年),字世文,成汉武帝李雄的侄子,李雄之兄李荡第四子,十六国时期成汉国君主。334年在位。李班深得李雄的信任,并被立为太子。李雄死后,李班即位。不久,在殡宫被李雄之子李越所杀,时年四十七岁,...查看全文
朝代:十六国
石遵(?349年),字大祗,后赵武帝石虎第九子,石世异母兄,母郑樱桃,十六国时期后赵君主。石弘在位时封齐王。石虎继位,封彭城王。349年,石世继位,以石遵为左丞相,不久石遵废杀石世,自立为帝,改元青龙,在位一百八十三...查看全文
朝代:十六国
王猛(325年375年),字景略,东晋北海郡剧县(今山东潍坊寿光东南)人,后移家魏郡。十六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在前秦官至丞相、大将军,辅佐苻坚扫平群雄,统一北方,被称作“功盖诸葛第一人”。中文名王猛别...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