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汉昭烈帝时期
汉昭烈帝时期

汉昭烈帝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少年与公孙瓒拜卢植为师求学,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与关羽、张飞先后救援过北海孔融、徐州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期颠沛流离,投靠过多个诸侯,后于赤壁之战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建立蜀汉政权。

何莲

何莲

朝代:东汉

何莲是汉灵帝刘宏的皇后,河南南阳人。何莲出身于屠户家庭,因貌美而入宫成为皇后,汉灵帝死后何莲临朝称制,其兄何进想依靠豪强董卓消灭宦官势力,结果宦官先发制人,杀死何进,董卓攻入洛阳后又杀死何莲,东汉...查看全文

蔡邕

蔡邕

朝代:东汉

蔡邕(yōng)(133年192年),字伯喈。陈留郡圉(yǔ)(今河南省开封市圉镇)人。东汉时期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著名才女蔡文姬之父。因官至左中郎将,后人称他为蔡中郎。最初拒征召之命,后为司徒桥玄所征辟,出任河平长。征召为郎中,参与续写《东观汉记》。迁任议郎,参与刻印熹平石经。因直言被宦官诬陷,流...查看全文

曹植

曹植

朝代:三国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生于东武阳(今山东莘县),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曹植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其代表作有...查看全文

胡广

胡广

朝代:东汉

胡广(91年172年4月17日),字伯始。南郡华容(今湖北监利)人,东汉时期名臣、学者。初举孝廉,后中策试第一,授尚书郎。历任尚书仆射、汝南太守、大司农、司徒、太尉等职,因拥立汉桓帝有功,被封为安乐乡侯。汉灵...查看全文

荀彧

荀彧

朝代:三国

荀彧(xún yù)(163年-212年),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战略家,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被称为“王佐之才”。荀彧早年被举孝廉,任守宫令,后弃官归乡。又率宗...查看全文

服虔

服虔

朝代:东汉

服虔,东汉经学家。字子慎,初名重,又名祇,后更名虔,河南荥阳人。少年清苦励志,尝入太学受业,举孝廉,官至尚书侍郎、高平令,中平末,迁九江太守,因故免官,遭世乱,病卒。虔少有雅才,善文论,所著赋、碑、诔、书记、连...查看全文

王符

王符

朝代:东汉

王符(约85年~约163年):字节信,汉族,安定临泾(今甘肃镇原)人,东汉政论家、文学家、进步思想家。一生未仕,隐居著述。他持以气为本的宇宙生成论,认为一切自然现象“莫不气之所为也”。在天人关系上,认为“...查看全文

赵歧

赵歧

朝代:东汉

赵岐(约108-201) 东汉经学家,初名嘉,字邠卿、台卿。京兆长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任并州刺史,因“党锢之祸”被免职。后任议郎、太常等职。去世时年九十四岁。(参见《后汉书·赵岐列传》)。京兆长陵...查看全文

鲁肃

鲁肃

朝代:三国

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汉族,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定远)人,中国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出生于一士族家庭;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长大。他体貌魁伟,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东汉末年,他眼见朝廷昏庸,官吏...查看全文

吕岱

吕岱

朝代:三国

吕岱(161年-256年),字定公,广陵海陵(今江苏如皋)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将领。吕岱本为郡县吏,因避乱而南渡。受孙权赏识,遂仕于孙氏政权。建安十六年(211年),以督军校尉之职,与蒋钦等领兵平定吕合、秦狼等叛...查看全文

孙权

孙权

朝代:三国

吴太祖大皇帝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生于下邳(今江苏徐州市邳州)。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查看全文

魏文帝

魏文帝

朝代:三国

魏文帝一般指曹丕(三国时期曹魏开国皇帝),魏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220年226年在位)。魏武帝曹操与卞夫人的长子。...查看全文

朱儁

朱儁

朝代:东汉

朱儁(jùn)(?195年),字公伟。会稽郡上虞县(今浙江上虞)人。东汉末年名将。朱儁出身寒门,少年时因赡养母亲而闻名。其为人好义轻财,乡里都敬重他。后被太守徐珪举为孝廉。迁任兰陵令,颇著政绩,获上表举...查看全文

关羽

关羽

朝代:三国

关羽(?-220年),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名将,早期跟随刘备辗转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马坡斩杀袁绍大将颜良,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赤壁之战后,刘备助东吴周瑜攻打南郡曹仁,别...查看全文

王朗

王朗

朝代:三国

王朗(?-228年11月),本名王严,字景兴。东海郯(今山东郯城西北)人。汉末至三国曹魏时期重臣、经学家。王朗早年师从太尉杨赐,因通晓经籍而被拜为郎中。后因杨赐去世而弃官为其服丧,后来被举孝廉,但王朗不应命...查看全文

郭泰

郭泰

朝代:东汉

郭泰(128年169年)(范晔为避父范泰讳于《后汉书》作郭太),字林宗。太原郡介休县(今属山西)人。东汉时期名士,与许劭并称“许郭”,被誉为“介休三贤”之一。郭泰出身寒微,年轻时师从屈伯彦,博通群书,擅长说词,口...查看全文

安世高

安世高

朝代:东汉

安世高,佛教学者。到中国传播说一切有部阿毗昙学说和禅法的第一位外籍僧人。本名清,原为安息国太子。自幼信奉佛教,当其将即位时,出家修道,而让位于其叔。他精研阿毗昙,修习禅定。于东汉建和元年(147)...查看全文

贾诩

贾诩

朝代:三国

贾诩(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人。东汉末年至三国初年著名谋士、军事战略家,曹魏开国功臣。原为董卓部将,董卓死后,献计李傕、郭汜反攻长安。李傕等人失败后,辗转成为张绣...查看全文

刘辩

刘辩

朝代:东汉

刘辩(176年-190年3月6日)东汉第十三位皇帝,是汉灵帝刘宏与何皇后的嫡长子。光熹元年四月十三戊午日至昭宁元年九月初一甲戌日,即公元189年5月15日-189年9月28日在位。刘辩在灵帝驾崩后继位为帝,史称少...查看全文

钟繇

钟繇

朝代:三国

钟繇(yáo,一作yóu)(151年-230年),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许昌长葛东)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钟繇早年相貌不凡,聪慧过人。历任尚书郎、黄门侍郎等职,助汉献帝东归有功,封东武亭...查看全文

魏武帝

魏武帝

朝代:三国

魏武帝一般指曹操(东汉末年魏王、曹魏奠基人),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东汉末...查看全文

张昭

张昭

朝代:三国

张昭(156年-236年),字子布。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三国时期孙吴重臣。东汉末年,张昭为避战乱而南渡至扬州。孙策创业时,任命其为长史、抚军中郎将,将文武之事都委任于张昭。孙策临死前,将其弟孙权托付给...查看全文

张辽

张辽

朝代:三国

张辽(169年-222年),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将领。曾从属丁原、董卓、吕布。下邳之战后,归顺曹操。此后随曹操征讨,战功累累。与关羽同解白马围,降昌豨于东海,攻袁尚于邺城,率先锋在...查看全文

刘备

刘备

朝代:三国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少年与公孙瓒拜卢植为师求学,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查看全文

曹仁

曹仁

朝代:三国

曹仁(168年-223年),字子孝,汉族,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曹操从弟(从祖弟)。三国曹魏名将。曹仁好弓马骑射,少时不修行检,及至长成为大将,则变得严整,奉法守令。从曹操多年,为魏朝立下汗马功劳。破袁术,曹仁所斩获颇...查看全文

栗嵩

栗嵩

朝代:东汉

十常侍指中国古代东汉(公元25年220年)灵帝时操纵政权的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珪、高望、张恭、韩悝、宋典等十二个宦官。他们都任职中常侍。汉灵帝时的宦官集团,人称“十常...查看全文

周瑜

周瑜

朝代:三国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东汉末年名将,安徽庐江舒县人。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查看全文

孟获

孟获

朝代:三国

孟获是中国三国时期南中地区少数民族的首领,公元225年起兵反叛蜀汉,被诸葛亮率领大军七擒七纵后降服,此后不再叛乱。《三国志》本传中未记载孟获事迹,史书《汉晋春秋》和《襄阳记》有记载;小说《三国...查看全文

郑玄

郑玄

朝代:东汉

郑玄(127年8月29日-200年),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东省潍坊市)人,东汉末年儒家学者、经学大师。他遍注儒家经典,以毕生精力整理古代文化遗产,使经学进入了一个“小统一时代”。曾入太学攻《京氏易》、《公羊...查看全文

汉钟离

汉钟离

朝代:东汉

汉钟离一般指钟离权,姓钟离,生卒年约(公元168.农历7月27日-256)东汉、魏晋时期人物,中国民间及道教传说中的神仙。天下道教主流全真道祖师,名权,字云房,一字寂道,号正阳子,又号和谷子,汉咸阳人。因为原型为...查看全文

逢纪

逢纪

朝代:东汉

逢纪(?-202年,逢音páng,古同“逄”),字元图,南阳人。东汉末年袁绍部下谋臣。袁绍逃离董卓势力范围时,与逢纪、许攸同到冀州。袁绍甚为赏识逢纪的智谋而重用。袁绍初到冀州,依赖韩馥提供粮食。初...查看全文

马融

马融

朝代:东汉

马融(79年166年),字季长。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东汉时期著名经学家,东汉名将马援的从孙。历任校书郎、郡功曹、议郎、大将军从事中郎及武都、南郡太守等职,后因得罪大将军梁冀而被剃发流放,途中...查看全文

钟离权

钟离权

朝代:东汉

钟离权,姓钟离,生卒年约(公元168.农历7月27日-256)东汉、魏晋时期人物,中国民间及道教传说中的神仙。天下道教主流全真道祖师,名权,字云房,一字寂道,号正阳子,又号和谷子,汉咸阳人。因为原型为东汉大将,故又被称做汉钟离。少工文学,尤喜草圣,身长八尺,官至大将军。后因兵败入终南山,遇东华帝君引...查看全文

马腾

马腾

朝代:东汉

马腾(?-212年),字寿成。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东汉末年割据凉州一带的军阀,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代,马超、马休、马铁之父。马腾身长八尺馀,身体洪大,面鼻雄异,性格贤良忠厚,受众人尊敬。汉灵帝末年,被州郡署为军...查看全文

曹丕

曹丕

朝代:三国

魏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的开国皇帝,公元220-226年在位。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魏武帝曹操与卞夫人的长子。曹丕文武双全,八岁能提笔为文,善骑射,好击剑,博览古今经传,通晓诸子百家学说。220年正月,曹操逝世,曹丕继任丞相、魏王...查看全文

李膺

李膺

朝代:东汉

李膺(lǐ yīng,110年169年),字元礼,颍川郡襄城县(今属河南襄城县)人。东汉时期名士、官员。太尉李修之孙、赵国相李益之子。李膺最初被举为孝廉,又被司徒胡广征辟,举高第。后升任青州刺史,青州的郡守县长...查看全文

许褚

许褚

朝代:三国

许褚(chǔ,见《辞海》)字仲康,谯国谯人(今安徽亳州)。长八尺馀,腰大十围,容貌雄毅,勇力绝人。年轻时在家乡聚集了数千户人家,共同抵御贼寇。曾有一次因缺粮与贼寇用牛交换粮食,牛到了对方手中后又跑了回来,结...查看全文

轲比能

轲比能

朝代:三国

轲比能(?235年),汉末三国时期的鲜卑民族的杰出首领。轲比能出身鲜卑支部,因他作战勇敢,执法公平,不贪财物,所以被鲜卑民众推举为大人。轲比能因其部落近塞,所以他抓住有利条件积极学习汉族先进技术和文化,...查看全文

姜维

姜维

朝代:三国

姜维(202年-264年),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南)人。三国时蜀汉名将,官至大将军。少年时和母亲住在一起,喜欢儒家大师郑玄的学说。因为父亲姜冏战死,姜维被郡里任命为中郎。诸葛亮北伐时,姜维被怀疑有异...查看全文

王粲

王粲

朝代:东汉

王粲(177年217年2月17日),字仲宣。山阳郡高平县(今山东微山两城镇)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少有才名,为著名学者蔡邕所赏识。初平二年(192年),因关中骚乱,前往荆州依靠刘表,客居荆州十余年,有志不伸,心怀颇郁郁。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南征荆州,不久,刘表病逝,其子刘琮举州投...查看全文

徐幹

徐幹

朝代:东汉

徐幹即徐干(170年-217年),字伟长,汉末文学家、哲学家、诗人。“建安七子”之一。以诗、辞赋、政论著称。代表作:《中论》《答刘桢》《玄猿赋》。其著作《中论》,对历代统治者和文学者影响深远。此幅画...查看全文

甘宁

甘宁

朝代:三国

甘宁(?220年),字兴霸,巴郡临江(今重庆忠县)人,三国时期孙吴名将,官至西陵太守,折冲将军。少年时好游侠,纠集人马,持弓弩,在地方上为非作歹,组成渠师抢夺船只财物,身佩铃铛,衣着华丽,人称锦帆贼。当地人闻铃响,即知...查看全文

皇甫嵩

皇甫嵩

朝代:东汉

皇甫嵩(?195年),字义真。安定郡朝那县(今宁夏彭阳)人。东汉末期名将,雁门太守皇甫节之子,度辽将军皇甫规之侄,出身于将门世家。最初举孝廉、茂才,汉灵帝时被征为侍郎,迁任北地太守。光和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查看全文

赵云

赵云

朝代:三国

赵云(?-229年),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汉末军阀混战,赵云受本郡推举,率领义从加入白马将军公孙瓒。期间结识了汉室皇亲刘备,但不久之后,赵云因为兄长去世而离...查看全文

段颎

段颎

朝代:东汉

段颎(jiǒng)(?179年),字纪明。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段会宗从曾孙,东汉时期名将。与皇甫规(字威明)、张奂(字然明)并称“凉州三明”。段颎少时学习骑射,有文武智略,最初被举为孝廉,为宪陵园丞、阳陵令,有治理之...查看全文

王叔和

王叔和

朝代:东汉

王叔和,古代医家名。晋代医学家。名熙,以字行,高平(今属山东)人。生于东汉建安十五年,即公元210年。他学识渊博,为人诚实,做了当时的太医令。在中医学发展史上,他做出了两大重要贡献,一是整理《伤寒论》,...查看全文

王肃

王肃

朝代:三国

王肃(195年256年),字子雍。东海郡郯县 (今山东郯城西南) 人。三国时曹魏著名经学家,王朗之子、司马昭岳父。早年任散骑黄门侍郎,世袭父亲兰陵侯爵位,任散骑常侍,又兼秘书监及崇文观祭酒,屡次对时政提出建议...查看全文

朱铄

朱铄

朝代:三国

朱铄朝代:三国朱铄(?227年),字彦才。三国曹魏将领。沛国谯县(治今安徽濉溪)人,建安后期入为曹丕僚属,与陈群、司马懿、吴质并称魏太子四友。为曹丕重要智囊之一。后期被忽视。为人削瘦,性急。曹丕称帝后,朱铄于黄初二年接替夏侯楙担任军中要职的中领军将军,执掌曹魏禁军。黄初五年,镇守河北的吴质回京城洛阳...查看全文

董昭

董昭

朝代:东汉

董昭(156年-236年7月4日),字公仁,济阴定陶(今山东定陶)人。东汉末至三国曹魏初年谋士,重臣。曹魏的开国元勋。董昭年轻时被举为孝廉,后担任袁绍帐下参军。多有战功,但是袁绍听信谗言,董昭不得已离开袁绍投奔...查看全文

荀攸

荀攸

朝代:三国

荀攸(157年-214年),表字公达,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荀彧之侄,东汉末年谋士,被称为曹操的“谋主”,擅长灵活多变的克敌战术和军事策略。荀攸在何进掌权时期任黄门侍郎,在董卓进京时曾因密谋刺杀董卓而入狱...查看全文

庞德

庞德

朝代:东汉

庞德(?-219年),字令明,东汉末年雍州南安郡狟道县(今甘肃天水市武山县四门镇)人,约在初平年间,投奔马腾帐下,在平定羌民的征伐中屡立战功。建安年间,庞德跟随马超征战平阳,抵御袁将郭援、高干,在马上亲斩郭援首...查看全文

刘桢

刘桢

朝代:东汉

刘桢(186年―217年),字公干,东平宁阳(今山东宁阳县)人,东汉名士,建安七子之一。其祖父刘梁,官至尚书令,其人博学有才,警悟辩捷,以文学见贵。建安中,刘桢被曹操召为丞相掾属,与魏文帝兄弟几人颇相友善,后因在曹丕席上平视丕妻甄氏,以不敬之罪服劳役,后又免罪署为小吏。建安二十二年(217),与陈琳...查看全文

张郃

张郃

朝代:东汉

张郃(?-231年),字儁乂,河间鄚人。东汉末年,应募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后属冀州牧韩馥为军司马。191年,袁绍取冀州,张郃率兵投归,任校尉。因破公孙瓒有功,迁为宁国中郎将。后在官渡之战中投降曹操。此后,随曹操攻乌...查看全文

钟会

钟会

朝代:三国

钟会(225年-264年1月),字士季,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人。三国时期魏国名将、谋士、书法家,太傅钟繇之幼子、青州刺史钟毓之弟。自幼才华横溢,上至皇帝、下至群臣都对他非常赏识。在随司马师征讨毌丘俭期...查看全文

黄盖

黄盖

朝代:三国

黄盖(生卒年不详),字公覆,零陵泉陵(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人。东汉末年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早年为郡吏,后追随孙坚走南闯北。孙权即位,诸山越不宾,黄盖活跃在镇抚山越的一线,前后九县,所在悉平,迁...查看全文

吕蒙

吕蒙

朝代:三国

吕蒙(179年220年),字子明,东汉末年名将,汝南富陂人(今安徽阜南吕家岗)。少年时依附姊夫邓当,随孙策为将。以胆气称,累封别部司马。孙权统事后,渐受重用,从破黄祖作先登,封横野中郎将。从围曹仁于南郡,破朱光于...查看全文

陆逊

陆逊

朝代:三国

陆逊(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军事家。建安八年(203年),入孙权幕府,历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陆逊参与袭取荆...查看全文

曹彰

曹彰

朝代:三国

曹彰(?-223年8月1日),字子文。沛国谯县(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曹魏宗室、将领,魏武帝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二子、魏文帝曹丕之弟、陈王曹植之兄。曹彰武艺过人,曹操问诸子志向时自言“好为将”,因此得到...查看全文

曹爽

曹爽

朝代:三国

曹爽(?-249年),字昭伯,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大司马曹真长子,三国时期曹魏宗室、权臣。自少以宗室身份出入宫廷,谨慎持重,曹叡即位后任散骑侍郎,累迁城门校尉,加散骑常侍,转任武卫将军,公元231年(太和五年),其父曹...查看全文

公孙瓒

公孙瓒

朝代:东汉

公孙瓒(?199年),字伯珪,辽西令支(今河北迁安)人,出身贵族。因母地位卑贱,只当了郡中小吏。他貌美,声音洪亮,机智善辩。涿郡刘太守很赏识,将女儿许配给他。后逐步做到中郎将,以强硬的态度对抗北方游牧民族,作战...查看全文

 229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历朝历代名人大全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