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 诗词 名句 阅读理解 作文 典籍 文字 词语 中考 学校
远古 夏朝 商朝 西周 春秋 战国 秦朝 西汉 东汉 三国 西晋 东晋 十六国 南北朝 隋朝 唐朝 五代 北宋 南宋 辽朝 西夏 金朝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现代
李 王 张 刘 陈 杨 赵 黄 周 吴
李白 杜甫 苏轼 白居易 王维 陶渊明 陆游 韩愈 王安石 欧阳修 李清照 曹雪芹 刘禹锡 辛弃疾 杜牧 李商隐 于谦 柳宗元 孟浩然 李煜 王国维 王勃 黄庭坚 柳永
三皇 五帝 春秋五霸 五虎上将 初唐四杰 竹林七贤 唐宋八大家 明代四大才子 建安七子 四大美女 历代帝王 十大帝王 十大后妃 十大名妓 十大谋略家 十大文豪 十大名将 十大枭雄 十大义军领袖 十大权臣 十大商贾 十大才女 十大奸臣 十大昏君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代
泰山 华山 黄山 庐山 天山 长江 黄河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清明 端午 七夕 中秋 重阳 春节 故乡 江南 西湖 中原 四海 关中 三秦 金陵 梅花 荷花 菊花 月亮 牡丹 竹子 桃花 母亲 星辰 北斗 北极 南极 腊月 【更多】
阅读理解
高考作文 高三 高二 高一 中考作文 初三 初二 初一 小升初 六年级 五年级 四年级 三年级 二年级 一年级
史记 汉书 后汉书 明史 宋史 新唐书 周书
孟子 庄子 老子 墨子 韩非子 列子 淮南子 鬼谷子
周易 尚书 左传 大学 中庸 礼记 仪礼 周礼 孝经
孙子兵法 三十六计 百家姓 四十二章经 水经注 徐霞客游记 弟子规 资治通鉴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幼儿园 小学 中学 大学 职业学校 培训学校
袁枚(1716-1797),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乾隆四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1742年)外调江苏,先后于,历任溧水、江宁、江...
诗人用笔求逋峭,何不看山到浙西?。
明秀渐多奇险少,分明山色近杭州。
久别天台路已迷,眼前尚觉白云低。
纵横丈馀,八窗明净,闭窗瀑闻,开窗瀑至。
正对南山,云树蓊郁,中隔长江,风帆往来,妙无一人肯泊岸来此寺者。
余年来观瀑屡矣,至峡江寺而意难决舍,则飞泉一亭为之也。
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
于是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并奏。
惟粤东峡山,高不过里许,而磴级纡曲,古松张覆,骄阳不炙。
天台之瀑,离寺百步,雁宕瀑旁无寺。
天籁人籁,合同而化。
他若匡庐,若罗浮,若青田之石门,瀑未尝不奇,而游者皆暴日中,踞危崖,不得从容以观,如倾盖交,虽欢易别。
僧告余曰:“峡江寺俗名飞来寺。
人可坐可卧,可箕踞,可偃仰,可放笔研,可瀹茗置饮,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
顷之,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则老僧怀远抱诗集尺许,来索余序。
瀑旁有室,即飞泉亭也。
过石桥,有三奇树鼎足立,忽至半空,凝结为一。
公爱之,何不记之!”余曰:“诺。
凡树皆根合而枝分,此独根分而枝合,奇已。
凡人之情,其目悦,其体不适,势不能久留。
登山大半,飞瀑雷震,从空而下。
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僧澄波善弈,余命霞裳与之对枰。
不图观瀑之娱,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坐久,日落,不得已下山,宿带玉堂。
余笑曰:“寺何能飞?惟他日余之魂梦或飞来耳!”僧曰:“无征不信。
已遂述数行,一以自存,一以与僧。
响遏碧云近,香传红藕深。
相逢清露下,流影湿衣襟。
秋夜访秋士,先闻水上音。
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
一变至南宋,佛行而儒名。
希哲学主静,人死不闻声。
呜呼孔与孟,九泉涕沾缨。
魏公败符离,自夸心学精,杀人三十万,於心不曾惊。
虽无补国家,尚未远人情。
似此称理学,何处托生灵。
其时凉州反,有人颁孝经;意欲口打贼,贼闻笑不胜。
东汉耻机权,君子多硁硁。
悲哉陈与窦,谋疎功不成。
倚马休夸速藻佳,相如终竟压邹枚。
须知极乐神仙境,修炼多从苦处来。
物须见少方为贵,诗到能迟转是才。
清角声高非易奏,优昙花好不轻开。
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呜呼!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虽命之所存,天实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
予幼从先生授经,汝差肩而坐,爱听古人节义事;一旦长成,遽躬蹈之。
呜呼!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
余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
今予殓汝葬汝,而当日之情形,憬然赴目。
予九岁,憩书斋,汝梳双髻,披单缣来,温《缁衣》一章;适先生奓户入,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觉莞尔,连呼“则则”,此七月望日事也。
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
予弱冠粤行,汝掎裳悲恸。
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一家瞠视而笑,不记语从何起,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
凡此琐琐,虽为陈迹,然我一日未死,则一日不能忘。
旧事填膺,思之凄梗,如影历历,逼取便逝。
悔当时不将嫛婗情状,罗缕记存;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
汝之义绝高氏而归也,堂上阿奶,仗汝扶持;家中文墨,眣汝办治。
尝谓女流中最少明经义、谙雅故者。
汝嫂非不婉嫕,而于此微缺然。
故自汝归后,虽为汝悲,实为予喜。
予又长汝四岁,或人间长者先亡,可将身后托汝;而不谓汝之先予以去也!前年予病,汝终宵刺探,减一分则喜,增一分则忧。
后虽小差,犹尚殗殜,无所娱遣;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资一欢。
历朝历代的名人
各大姓氏的名人
名人统称
中国十大
文人名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