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策略
2020年的高考即将开始,你准备好了吗?高考网上小编整理了一些高考复习方法,供大家参考阅读!
第一,归纳分类,加强记忆。
(字音、成语、著名句子)
对于音标、成语、名句等识记层次的考点,应加以归纳整理,以加强记忆。
对名句要记忆准确,还要在了解和欣赏的基础上,对其分类整理。
结合语境对文意进行辨析。
(实词,虚词,成语)
准确地运用实词,要注意准确地识别词义,区分词与词的搭配关系,明确具体语境,弄清语体,辨析重点和色彩。辨析近义词,重在区分不同语素,如"抑制"和"抑制",前者重在"抑制"和"抑制",后者重在"抑制"。从上下文中推断,在特定语境中决定所用的词。虚词要注意辨明语法关系,找出搭配组合,明确词序,注意成分完整。对熟语要注意感情色彩,不能褒贬不一,要准确理解词义,不能望文生义、有意曲解、谦虚失礼。
㈢记住的类型和掌握的方法。
(鉴别和修改病句)
记住六种主要的病句类型,掌握鉴别和修改病句的一般方法。识别病句为客观题,可采用语感知法、句子成分分析法、逻辑推理等方法确定病句类型。修改性病句是主观题,原则上不改变句子的本意,要对症下药,一般方法是“增”“删”“改”“调”四字。在语言表达题中,辨析和修改病句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题目,多年来得分率很低。学生应掌握规律,并能抓住典型题目和重点句子反复训练,以提高辨析和修改句子的能力。
捕捉形象,并善于用语言表达。
(诗歌欣赏)
学习欣赏诗歌中的人物、景物、物象等形象,可以体味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的语言风格,可以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尤其是诗歌的抒情手法、表现手法、体裁和风格。与此同时,还能评析诗歌的内容,分析诗歌的主题和诗人的思想感情。这一轮复习的重点应放在把握意象、体悟意境和文字表达上。尤其要注意表达训练,答题要有观点有材料,用观点突出材料,用材料阐述观点。
注重人才流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阅读文言文)
对文言实词,平时要结合教材认真积累,尤其要能根据具体语境确定词义,注重迁移训练。文言虚词18个字,要反复训练,掌握规律。资料筛选有分类和配对两种题目,要分别训练。文言文阅读中的难点是综合题,应重视解题技巧。本文认为,文言翻译是主观题,应熟悉评分标准,树立得分意识,加强对跑题的训练。应将文言实词、虚句、句式等相关知识运用到译文中,做到直译与意译相结合,力求信达雅。
第六,防患于未然,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社科文、科技文)
阅读应从宏观上把握文意,同时理清。
段落的重点转移到过渡阶段。就题型而言,除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宁夏、海南等题目为客观题外,其余题目均为客观题。作客观题要看题干,弄清楚说明或评语的对象,找出相应的阅读范围。应该对照题目研读原文,注意仔细核对。对命题人所设的“偷换概念”、“以偏概全”、“转移话题”、“无章可循”、“张冠李戴”、“因果倒置”、“强加因果”、“任意绝对”、“误用模式化”、“错题型”、“错题型”等陷阱要熟悉和熟练。
(七)分门别类,有针对性。
(阅读文学作品)
文献阅读以主观题为主,一般有关键词句理解、信息筛选与综合、内容要点归纳、主旨归纳、思辨推理与想像、表达技巧、审美欣赏等题型,考生要分清题型。掌握文章选材与作者情感,结合语境深入理解,注意语境的过渡与照应。主考人设题,有的是简答题,只要问什么就可以了;有的是论述题,也要到原文找材料,证明自己观点。应根据要求,有针对性地回答,不要挂一挂。
(八)明确题型,准备充分。
(表达和使用语言)
词语的表达和使用包括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选择、仿用和转换句子,词语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洁、连贯、得体,几个考点的正确运用,修辞手法的正确运用等,这些都是近年来考试的重点。题目新颖多样,每年都有新的题目出现。提案语言材料贴近实际生活,针对性、实用性较强。具体地说有写广告词、串台词、情景对话、添加段落、撰写评论等。此类题目多属于应用文,在本轮复习中要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题型进行必要的训练,做好准备。
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以身作则。
(构成)
作文在高考语文中占有半壁江山,平时要严格训练。六级基础要求,要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打好基础写作。这一轮复习,要按照文体训练,认真写几篇叙述文和议论文,适当训练说明文,熟练掌握这些文体的基本写法。与此同时,注重培养发展“深”、“富”、“文”、“新”四个层次的训练内容,力求在一个方面有所突破。此外,有两点需要特别注意。第一,积累材料,包括直接生活材料和间接阅读材料;第二,培养写作技能,如拟题、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训练可采用小作文相结合的方法,如等级训练,文体训练可采用大作文,技巧训练可采用小作文。总而言之,在这一轮复习中,要真正把作文的重要性体现出来。
就方法而言,要五结合。第一,“训练点”和“能力点”相结合。应以“能力点”为训练目标,注意总结“类题”的解题思路,在解题训练中注重提高一定的能力或某些综合能力,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摸索出更多的解题技巧。第二,“重点”与“检查点”相结合。做好每一道题,要清楚这道题与《考纲》哪个部分是相关的,弄清楚试卷结构,清楚每一部分的重点,以及每一道题的“考点”。第三,“常点”和“新特征”相结合。“考点”是重点,不要因为已经考了就忽略了。与此同时,每年的高考题也有创新的一面,应密切关注每一道题的“新特点”。第四,“得分点”和“失分点”相结合。通常我们训练时,注意力比较集中的往往是“得分点”,很少注意到失分点。以高考作文为例,很多考生往往只注重如何审题立意和语言表达,而忽略了减少“失分点”,导致已经获得的分数一点一点地流失。有些题目不拟题,导致失分;有些题目无视字数要求而失分;有些错别字多,卷面不整齐,结果扣分。这一轮复习,要建立自己的“错题本”,把错题分类记下来,经常针对薄弱环节进行训练,有的放矢,提高复习效率。第五,“问题解答”与“心理训练”相结合。考试复习训练不仅仅是解题,更重要的是心理训练。二轮复习时,尤其是语文课,有些学生可能会产生焦虑和烦躁的心理,觉得自己好像什么都不会做,到处是漏洞。有的考生不能建立知识网络,不能形成体系,总觉得自己掌握的知识是一盘散沙。事实上,语文学科的研究虽然涉及的面很广,但仍有一定的规律。只有重视、不断积累、反复训练、认真梳理,才能使语文知识系统化。
总而言之,二轮复习不只是积累知识,更重要的是形成知识网络,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能力。只有认识自己,有的放矢,用科学的方法复习,不断积累,语文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新的高考信息,高考政策,考前准备,高考预测,志愿填报,录取分数线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