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物理磁场、电池感应复习攻略
2020年的高考即将开始,你准备好了吗?高考网上小编整理了一些高考复习方法,供大家参考阅读!
在高中物理知识体系中,磁场、电磁感应、交变电流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磁场、电磁感应又是高考考试的核心内容和热点,原子原子核早已从选考内容变成了必考内容,从“新贵”变成了“新常态”。
通过调研,发现2019年高考物理全国卷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试卷中的考试内容不偏、不怪、不新,物理情境不复杂。
粗略地看几乎所有的考试题目都是似曾相识的,仔细地研究一下就能看到每个题目的细微变化。
(2)考查物理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2019高考物理全国卷.有近半数试题均为基础题,基本题和中等难度题占物理总分的80%,是广大师生常见的基础题。
3.注重学习和应用。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物理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物理问题,关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培养学生运用课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考试题目很全面。
2019高考物理全国卷中很少有单纯考查某一知识点的物理试题,大多是几个知识点有机结合在一起组成综合试题,从而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为了达到精确高效的备考复习,需要对近三年高考试题进行深入研究,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抓住重点,精准出题.下面,我们针对磁场、电磁感应、交流电、原子及原子核等4个方面的知识内容,分别提炼出主要的复习策略,供同学们参考借鉴。
通过电场和磁场的综合,对磁场的内涵有了深刻的认识。
磁学部分的核心知识点有3个:匀强磁场中的安培力,洛伦兹力公式,匀强磁场中带电粒子的运动。这3个知识点是高考的必考内容。
通过对历年高考磁场知识的考查,发现以下两类问题考查较多:
一、在安培力和其他力的共同作用下,通电导体的平衡或运动问题。
2.在磁场、组合场、叠加场中带电粒子(或带电粒子、小球)的运动问题。
为达此目的,在磁场知识专题复习中,我们一定要在明确基本概念和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各种磁场综合题的练习,将磁场的各个部分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这里仅列举一例,供同学复习时参考。
解决带电体在电场、磁场、组合场和叠加场中的运动问题,应在确定洛伦兹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基础上,灵活地运用带电体在电场、磁场中的运动规律(例如,带电体在匀强电场中作直线运动或匀变曲线运动,带电体垂直射入匀强磁场作匀速圆运动),并注意带电体运动过程中的几何关系条件限制等。
重点讨论了电磁感应的综合问题。
电感部分的核心考点有2个——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近年来高考上,电感部分的考试内容几乎涵盖了该部分的所有知识点。理论上,这一部分可用于命制高考难度较大的综合题——导体棒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如果导体棒与线框构成闭合回路,则几乎涵盖了电路的所有知识点,导体受电容力而移动时,所产生的电感又与力学有关,因此习题,这一部分不仅题量大,题型新颖,而且多与力学、能量、电路相结合,组成综合题型。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对电磁感应知识专题复习时,要善于将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感应电流方向(右手定则及楞次定律)的判断方法、感应电动势的计算方法等与电磁感应综合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这里列举一个例子,供同学们复习时参考。
根据高考考试内容,全面掌握有关交流电的知识。
大学入学考试中交流电知识主要考查:交流电的产生和变化规律(包括交变电流的图象、正弦交变电流的函数表达式)、交流电的“四值”(最大值、有效值、均值、瞬时值)、理想变压器(变压器工作原理、电压比值、电流比值)和远距离输电等知识。
因此,复习交流电知识,就可以在正确认识交流电规律和交流电“四值”的基础上进行。
建立了基于基础的知识框架,结合变压器工作原理和计算公式,以及远距离传输和电路参数的动态变化。
以物理学史为主线,理清原子知识的脉络。
近年来高考对原子和原子核知识的考查,题型以选择题为主,命题点多集中于氢级结构式与公式、核反应方程、核能计算等,试题难度较小,以识记型为主.原子和原子核部分的最大特点是知识点较多,一些概念容易混淆,复习很容易出缺知识.因此,复习备考时理清知识脉络尤为重要。
复习复习:汤姆孙发现电子,卢瑟福%粒子散射实验,玻尔原子理论等知识为主线,建立原子结构复习网络;贝可勒尔发现自然辐射现象,卢瑟福发现质子,查德威克发现中子,约里奥-居里夫妇发现放射性同位素,重核裂变,轻核聚变等知识为主线,原子核知识复习网络(见下图)。这样复习知识点,不仅不会现成知识漏掉,而且能相互融合,融为一体。
总而言之,在高三物理复习中.我们一定要注重基础,加强综合,学以致用,选好习题,特别是专项训练.不要搞偏、难、怪,不要搞题海战术.只要我们按这种思路复习.到2020年高考时,就一定能考出好成绩.
新的高考信息,高考政策,考前准备,高考预测,志愿填报,录取分数线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