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第六单元必背知识点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必背知识点
新中国成立初期,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三大民主政治制度,构成了现代中国政治制度体系的基本框架;“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民主政治制度得到恢复并逐渐健全与完善,走上了制度化、法律化的健康轨道。
在祖国统一问题上,“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从提出到成功实践,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并继续保持繁荣稳定;20世纪 80 年代以来,海峡两岸的关系不断取得进展,困难虽仍然存在,但和平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祖国统一大业终将实现。
“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必背知识点
“一国两制”的构想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1.“一国两制”作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既体现了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又充分尊重香港、澳门及台湾地区长期以来习惯了资本主义制度这一现实,体现了高度的灵活性,促进了香港和澳门的顺利回归。
2.“一国两制”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创造了中国特色的国家结构新形式,突破了一个国家只能实行一种社会制度的观点。
3.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高考历史复习要点汇总
二、我国封建社会的中央行政制度
1、三公九卿制:
(1)、形成和演变:A、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后,在确立皇权至上的基础上,建立起三公九卿制,在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B、汉承秦制,汉朝继续沿用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只是在某些官职在名称上有所变化,职权范围变化不大。
(2)、影响:秦汉时期的三公九卿制的确立和完善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开创了新的局面,对以后历代王朝的政治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
2、三省六部制
(1)、形成和演变:三省六部制是隋朝在继承魏晋以来中央行政制度的基础上创立的,唐朝延用并完善。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他们相互牵制和制约,都由皇帝直接任免。宋元明清时期在沿用的基础上稍有变化,但变化了只是局限于形式。(2)、影响:以三省六部制为核心的中央行政制度的建立,表明我国古代封建国家的官僚制度完全趋于成熟。该制度有效地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使****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这一制度对后世影响巨大,唐朝以后的中央行政机构的格局一直没有发生重大变化。
3、上述两种制度的主要区别:
(1)、确立和盛行的时代不同:三公九卿制确立于秦朝,盛行于汉;三省六部制确立于隋朝,盛行于唐。(2)、内部结构不同:三公九卿制是综合性的中央行政机构,其中行政、军事和监察等权力融为一体,皇帝的家政与国政混为一谈;三省六部制则是集决策、审议、行政为一体的中央行政机构。(3)、丞相的组成和地位不同:三公九卿制中,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有相对独立的决策权、审议权和行政权;三省六部制中,由于三者长官都是宰相,使相权一分为三,从而加强的皇权。(4)、作用和地位不同:三公九卿制的确立,使****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并趋向巩固;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则使****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三、我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制度
1、分封制:①、经济基础:井田制;②、受封的诸侯王在自己的领地内具有行政、军事、经济上的相对独立性;③、作用:
2、郡县制:
(1)、起源于春秋初期。秦统一全国后,这种制度在全国推广,并被后世所沿用,对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郡县制是****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份,是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与分封制不同,郡守与县令不是世袭,而是由皇帝直接任免,各郡县在政治、经济上没有独立性,也没有自己的军队。所以郡县制的实施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社会秩序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 3、郡县制与封国制并行制汉初在地方推行。封国分王国和侯国两级。王国名义上受朝廷节制,实际上与割据无异。形成了王国问题。侯国相当于县,受所在郡监督。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和“附益法”,解决了王国问题。
4、行省制度开始于元朝。行省制度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统治需要,巩固和发展了****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行省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