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辛亥革命历史背景
高中历史辛亥革命历史背景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辛亥革命》知识点。升入高中之后学科内容增加,学习压力增大,趁着这个暑假先来预习一下历史必修一课本的内容吧。老师整理了必修一辛亥革命,一起来学习。
辛亥革命
一、辛亥革命(武昌起义)
1、背景:
(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清政府的“新政”、“预备立宪”,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
(3)组织上:兴中会等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纷纷建立。同盟会的成立,标志资产阶级革命进入到一个新阶段。
(3)实践上:同盟会成立后,发动了一系列的武装起义,加速了革命的进程。
(4)契机:四川保路运动的兴起。
2、起义(过程):略
3、结果(影响):
(1)各省纷纷独立。(2)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二、中华民民国成立。
1、时间、地点、国旗、纪元。
2、性质:是一个以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
3、巩固政权的措施:
(1)政治上:颁布《临时约法》
①目的:根本是维护民主共和;直接是限制袁世凯专权。
②内容:国家主权、人民的基本权利;政治体制的原则(三权分立);政体形式是内阁制。
③评价:
性质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意义:法律上宣告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建立,是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里程碑。
(2)经济上:颁布保护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法令或措施。
(3)社会风俗:颁布了一系列的移风易俗的法令。
(4)外交上:《告各友邦书》等。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1、清政府覆亡与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2、历史功绩:
(1)性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
(2)意义:
①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②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权利,提高了人民参政议政的意识。
③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地里程碑。
四、知识拓展与补充
1、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进入到一个新阶段:
(1)有了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政党。(2)有了一个统一的革命纲领和奋斗目标。
2、清政府的覆亡主要是三股势力共同努力的结果:资产阶级革命派;资产阶级立宪派;袁世凯北洋军等。
3、袁世凯能够就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原因:
(1)袁世凯自身的实力、政治野心和心计。
(2)帝国主义的支持。
(3)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等。
辛亥革命简介: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广义上辛亥革命指自十九世纪末(一般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开始,但也有学者认为从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算起)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清朝统治在中国出现的连场革命运动。
1911年夏天,湘、鄂、粤、川等省爆发保路运动,运动在四川省尤其激烈。9月25日,荣县独立,成为全中国第一个脱离清王朝的政权。把保路运动推向高潮。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汉阳、汉口的革命党人分别于10月11日夜、10月12日攻占汉阳和汉口。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武昌起义胜利后短短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十五个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宣布独立 [1-4] 。1912年2月12日,清朝发布退位诏书。至此,2132年的帝制历史告终结。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结束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