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到底该怎样预习,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高中历史到底该怎样预习,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许多时候,课堂上“认真预习”是教师的口头禅,但不论教师怎么说,一些学生就是不喜欢预习。不仅如此,他们私下还会这样说:“老师为何不说怎么预习呢?”“预习就是看书吗?”对于一些成绩不好的学生而言,教师还会经常说这样一句话:“基础不好,要好好补基础。只有预习,才能解决基础不好的问题。”对于这样的要求,学生照样不以为然。
那么,到底是学生真的不想学好呢?还是学生不会预习?到底该怎样预习,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关于高质量预习,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思考,我认为以下四点非常重要。
第一,每节课前设置预备知识的学习和练习。所谓预备知识,就是与将要学习的知识有关、学生以前学过的内容。对每一节具体的课堂学习内容而言,预备知识一般有两三个相关内容,并不是很多。这样一来,学生预习起来量不会太大,难度也不会太高,减少了预习的阻力。而预习了预备知识,解决了相关问题,学生学习本节课的“拦路虎”就被消灭了,畏难情绪就会烟消云散,“断裂”的学习链条也就“接”上了。这里,可能有教师会问,以前教师讲解学生都没有学好,现在学生自己预习,能解决这些预备知识有关的问题吗?其实,学生以前没有学好,是由于那个时候学生理解能力没有跟上,或者是由于学生当时没有用心学习那些内容,并非是学生的能力较差所致。
第二,设计几个与本节课有关的关键问题。许多时候,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带着问题,学生边读书边思考,就能使预习聚焦于本节课的关键问题,从而激发阅读课文相关内容的兴趣。在读书、思考的过程中,学生会自觉通过查阅各种工具书和资料,弄清相关基础知识,解决遇到的基本问题。即便有少量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或者新生成的问题,还可以带到课堂上,寻求同学和教师的帮助,为课堂学习做好充分准备,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第三,选择学习基础较差的科目进行预习。除了上课外,学生每天都要整理、消化课堂学习内容,还要完成各科教师布置的作业,所剩时间无几。因此,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教师不能对每个学生布置千篇一律的预习任务,而是要把选择预习科目和时间的权利还给学生。原则上,每天认真预习的科目不超过两门,其他科目的预习可以由学生酌情确定,或花费不超过10分钟的时间做粗略预习,或在时间不够的情况下允许学生不预习。
第四,深度预习时,要能够画出本节课的思维导图。如此一来,既可以有效节约上课记笔记的时间,又可以形成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整体认知。节约出来的时间,教师还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更多地进行思考而不是记录,同时也梳理了知识关系的思路,完善课前画的思维导图。
同时实践表明,优秀的学生学习时,不仅有课前预习,还有学期整体预习、周预习两种非常重要的预习方式。因此,只抓课前预习显然是不够的。
所谓学期整体预习,是指每学期前的假期,教师安排时间对下学期的各科知识进行系统、整体预习,这种预习是初步的,并不一定要学生把所有内容都完全弄懂,而是让学生通过这样的预习,了解下学期学习的基本内容,初步了解各学科知识的结构以及自己难以理解的问题,并对疑难问题做出标记,以便上课时认真思考解决办法。
周预习是指每周末对下一周的学习内容进行预习,重点是相对薄弱的学科,任务是扫清下周本学科学习的“拦路虎”,逐渐让薄弱学科不再“薄弱”,甚至变成优势学科。对于各科学习都比较薄弱的学生,可以选择相对有优势的科目进行预习,逐渐提高这些学科的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并在此基础上全面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
预习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有效方式,更是落实新课程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理念的关键举措。从提高学习力的角度看,高质量的预习能够解决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力问题,实现“会有效预习,就会自主学习;会自主学习,就等于学会了学习”的目标。
思维导图简介: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 ,它简单却又很有效,是一种实用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因此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思维形象化的方法。我们知道放射性思考是人类大脑的自然思考方式,每一种进入大脑的资料,不论是感觉、记忆或是想法——包括文字、数字、符码、香气、食物、线条、颜色、意象、节奏、音符等,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每一个关节点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结,而每一个连结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呈现出放射性立体结构,而这些关节的连结可以视为您的记忆,就如同大脑中的神经元一样互相连接,也就是您的个人数据库。
思维导图又称脑图、心智地图、脑力激荡图、灵感触发图、概念地图、树状图、树枝图或思维地图,是一种图像式思维的工具以及一种利用图像式思考辅助工具。思维导图是使用一个中央关键词或想法引起形象化的构造和分类的想法;它用一个中央关键词或想法以辐射线形连接所有的代表字词、想法、任务或其它关联项目的图解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