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2020高三地理二轮复习的几点建议
2020年的高考即将开始,你准备好了吗?高考网上小编整理了一些高考复习方法,供大家参考阅读!
到了年末,高三一轮复习将在2019年结束,而第二轮复习也将在2020年到来。正当本学科备考“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阶段来临时,笔者针对地理学科二轮复习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对广大高三学生有所启发和帮助。
要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加工,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通过一轮较为细致、全面的复习,学生的基础知识虽然得到了较大的巩固和充实,但在一些同学中,却不免感到自己的知识有些零散、不够系统。正如计算机的各种文件没有进行系统的分类就被一股脑儿地塞进了各个文件中,要用的东西不容易在短时间内调出来。所以在第二轮复习阶段,我们要把整个中学阶段的地理知识进行分解,重新组织,形成一个有主线、有内在联系的知识体系,就像计算机里建立各个层次的文档目录一样。
比如等值线的知识,地图部分有等高线,气候部分有等温线,等压线,降水线,工业部分有等值线等等。尽管各等高线所代表的地理意义不同,但其绘图原则是一致的,所具有的特征也是一致的。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可以对等值线进行专题整理,归纳出等值线的一般规律,然后利用这些规律来解决问题,这样,等值线的知识、规律和应用,就形成了统一的知识体系。
建设系统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进步的过程。在系统建设的同时,我们的认知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在无意识中得到了提升。就这样,分析或者解决这个问题,即使是遇到了以前从未遇到过的问题,只要是在我们所掌握的体系内,我们也不至于心慌意乱,找不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勤读图文并茂、图文并茂的方式学习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理学中地图是第二语言,地理学考试几乎“无图不成题”。近些年来,高考制图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所以在第二轮复习阶段,对于地图,我们必须始终高度重视。我们建议做到以下三点:
学习读图,归纳规律;读图,思考图,形成“思维图谱”。举例来说,在看长江、黄河水系图时,可以把有关河流概况、水文特征等知识附在图上,边看边想,反过来说,如果我们看到了描述长江、黄河的文字,一幅幅关于长江、黄河的地图就会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它是图文结合学习法。
三、你不妨选一些试卷,做一些题目,试着做一定数量(当然数量要足够)的图文转换训练,以使自己在这方面趋于熟练,直到得心应手。“地理高考”离不开地图,你如果做了充分的准备,能够用地图来解决问题,可谓一举成名,一举成名。
第三,要注意一些方面,纠正一些偏颇。
为了避免影响复习的效率,在第二轮复习阶段应注意以下几点:
二轮复习阶段,一些学生以为高考真题已经做完了,只是做模拟题而已。那是个偏见。其正确方法是模拟历年经典高考题,模拟题的数量要足够,以巩固、提高。
二是第二轮复习阶段,有些同学一味追求新题、难题、怪题,结果在“新、难、怪”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也越走越乱。那是一种偏好。近几年高考材料、图表几乎“新”的成分确实更多,但“难”、“怪”的东西并不多。
所以我们在训练的时候,不能一味追求“新”,要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最基础的地理知识和原则的学习中,而不必在“难”、“怪”问题上花费太多的精力。陈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二轮复习阶段,一些同学沉迷于“题海”之中,不能自拔,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还有另一种倾向。怎样改正呢?
第一,练习次数过多(当然也不能太少),要以达到训练效果为标准,讲究适度。其次,要定时,即要有时间表,即要求自己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任务,提高做题效率。例如,一般而言,高考文综卷中,地理部分的11道选择题,一般要保证在22分钟内完成,两道综合题,保证在20分钟内完成,其他的选择题,在5分钟内完成。第三,多总结,总结知识点,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总结错误的问题,从中吸取教训。
比如,当题目问到某一地区的农业发展位置时,有些考生立刻简单地套用自然条件下的热、光、水、地、土和社会经济条件下的技术、市场、交通、政策等问题来回答,而忽略了该地区特有的地理环境,结果就是能分而不能分,分而不能高。因此,在第二轮复习训练中,尽量套用已掌握的模版,但绝不能“机械”套用模版。
同学们,好好复习的同时,还要注意身体哦!身临其境,学习就会更加省心,更加专注。来吧!坚信你会创造辉煌!
新的高考信息,高考政策,考前准备,高考预测,志愿填报,录取分数线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