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状元刘丁宁回老家本溪高中复读
文科状元刘丁宁回老家本溪高中复读
选北大、清华还是香港大学?这是近年来高考状元们都曾经苦恼过的问题。但是近日,今年辽宁省文科状元刘丁宁却选择了人们最意想不到的路——她在港大就读一个月后,主动休学,回老家本溪高中复读,准备再考取北大。
怀揣北大梦却去了港大
消息最早出现在网络。10月7日下午3时41分,“私享love”在“本溪高中吧”发出帖子:“我这届文状元复读了?!求真相!”
随后,媒体记者先后从校方和刘丁宁的家人那里证实,刘丁宁国庆假期前已离开港大,回辽宁本溪市的高中复读。
2013年,香港大学录取了303名内地学生,其中有16位是各地状元。港大已连续3年获评为亚洲第一,该校还以优厚的奖学金和国际化的教育闻名。刘丁宁此次就读港大,就获得了72万元人民币的奖学金。那么,她为何毅然做出从港大休学,复读考北大的决定呢?
“这孩子的北大梦都做了五六年了。”刘丁宁的父亲刘兵近日接受采访时透露,女儿一直想读北大,但在报志愿时,在家长的一再规劝下,她最终动摇了。
去了香港之后,内心本来就抱着遗憾和憋屈的刘丁宁发现,一切都不如所愿。她跟网友聊天时说,“这里每一天都是煎熬”。“1不念1,念‘牙’,去了香港就听不懂话,像聋子一样,就听懂一两个字。”语言是刘丁宁在港大遇到的大问题,跟不上用粤语授课的课程,让要强的她很着急。
目前就读于香港中文大学的胡光明毕业自北大,他曾就语言问题给过刘丁宁帮助。他说,刘丁宁告诉他,港大的几门课程跟她想象的中国古典文学没有关系。刘丁宁就读于港大文学院,而港大文学院的强项在西方文艺理论。
据刘丁宁家人说,香港天气潮湿,让刘丁宁也不适应。
每一个内地孩子到境外上学,都要经历语言、生活和文化的水土不服。刘丁宁的不同之处在于,她本身怀揣着一个沉甸甸的梦,梦里的北大和古典文学,让她最终无法适应,并且放弃了港大。
网友呼吁给予尊重和祝福
“我也很脆弱。”刘兵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在刘丁宁回到本溪高中复读后,刘兵除了工作就是专心陪女儿。他还有一项特殊任务,为保证女儿不被外界打扰,他每天接送女儿上学放学,他担心女儿承载的东西太多了,特别是刚刚经过高考,体力和心力都透支了。他透露,丁宁现在特别难受,“孩子现在身心压力很大,不是一般的压力。”“一切都还是未知数,因此不想向外界多说什么。希望外界不要过多地关注她,给孩子一个平静的环境走自己的路。”刘丁宁的妈妈表示。
刘丁宁的事在网络上引发了许多讨论。许多人吃惊于她的决定,有人赞叹她的勇气,还有很多善意的声音提醒说,媒体和舆论不要给刘丁宁一家不必要的压力。
网名“魏新元”的网友表示,我是2013届文奥毕业的,同样就读于港大,刘丁宁是我的同学。我希望大家不要在此发表多余评论,路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我们对于刘丁宁自己的选择,可以不解,但必须给予足够的尊重。“魏新元”说,我们应该由衷祝福,希望她不后悔,祝福她未来更加璀璨。
本溪高中的学弟学妹们在网上支援学姐:“学姐觉得港大不适合,回来复读,没说为了面子一直在那里死撑下去,我觉得也挺勇敢的。”“现在重新认识了这个女生,才明白什么叫追梦……有梦在心中,她的笑容依然。”
香港中文大学简介:
香港中文大学(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简称港中大(CUHK),书院制大学建制,为世界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亚太国际教育协会、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京港大学联盟重要成员,亚洲首家AACSB认证成员,是一所以“中国研究”、“生物医学科学”、“信息科学”、“经济与金融”、“地球信息与地球科学”等为重点研究领域的公立研究型综合大学,并在这些领域堪称世界级学术重镇。
香港中文大学由新亚书院、崇基学院及联合书院于1963年合并组成;1966年,成立香港首所研究院;1976年,整合不同书院的学系,由大学统一负责;1986年,全面检讨课程结构,改用学分制,并加强通识教育;1998年,率全港之先录取内地本科生。
香港中文大学的创立打破了大英帝国殖民地近五百年来只允许一所高等学府存在的铁律,是20世纪亚洲地区“非殖民化”的表征之一。中大的出现掀起了香港七十年代的“中文运动”,成功终结了英文垄断官方语言地位的局面,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
作为香港乃至亚洲首屈一指的高等学府和当代新儒家的主要阵地,中大先后聚集了钱穆、杨汝梅、林语堂、胡秀英、高锟、饶宗颐、刘殿爵、莫里斯、杨振宁、蒙代尔、姚期智、白先勇等一大批学术巨匠,培养了以史学家余英时、数学家丘成桐、银行家郑海泉等为代表的各界杰出人才。
截至2017年,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37.3公顷,建筑面积711267平方米;辖9个书院、8个学院及研究院,共有58个学系和32个主要研究所,在校学生2027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