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方阵”正进入大学
“婴儿方阵”正进入大学
一年一度秋风劲,又是新生入学季。1995年的“婴儿方阵”正进入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是高校的年度重头戏。中国高校一直在问:高中毕业生们怎样适应大学生活?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是不是该换个思维:大学也应该适应学生。
因材施教是教育的基本理念,教育必须因学生不同而调整培养方案。社会人群变化最大是青年,时代进步最快的是现在,95后新生是高校今年面对的“新新人类”。了解新生,不是把几个潮词引入毕业演讲那么轻松,也不是把新生问题仅仅理解为心理辅导那么简单。你知道95后的世界观吗?知道95后的消费观吗?知道95后获取知识的方式吗?知道他们经历了怎样的社会巨变才来到贵校?
按研究结果比例推算,约124万农民工的孩子今年进入高校,其中约80万是“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军团正在大规模进入大学校园。贵校2013级新生有多少“留守儿童”?你了解“留守儿童”大学生的特殊需要吗?他们是不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孩子,研究发现,他们会产生更多的学习问题和心理问题。
今年约有295万独生子女进入高校,史上“最独”的一代新生。他们得到了较多的机会却缺乏兄弟姐妹间的分享;得到了较多的舒适生活却缺乏足够的艰苦锻炼;得到了太多的学习却缺乏足够的生活体验。你知道贵校今年有多少独一代新生吗?贵校为此做好准备了吗?
有研究发现,中国大学生精神问题检出率并不低,推算2013级新生中存有类似问题以及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者,将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另据调查,上届新生近七成遇到大学适应性问题,推算2013级新生有适应性问题的将高达295万,其中不会被大学缓解的为210万。贵校今年配备了多少心理咨询师?校医院是否准备好了合格的心理临床医师?
根据调查,上届新生的职业期待错位率高达三分之一,2013级新生职业错位人数预期会达到227万。贵校可能有多少?职业期待错位导致学习没动力,工作的专业相关度低,导致了毕业半年内三分之一的主动辞职。这影响了应届毕业生的职场声誉,也降低了中国的劳动生产率。贵校怎样做好职业前瞻教育,而不只是做个职业测评?
根据调查,上一年新生有46%遇到学习问题,其中没有缓解的占41%。本年遇到学习问题的新生预期有315万,不被缓解的130万。其中74万新生“缺乏学习动力”,40万“缺乏学习方法”。请问高校领导和老师们,贵校学习问题有多少?原因在哪里?干预措施有设计吗?
对于2013级新生,我们还可以提更多的问题,而真正的问题是:高校,你了解95后吗?你做了什么去了解他们?你是否对贵校的生源构成、入学教育和新生适应性问题做了全面的调查研究?开学后的校园,95后大军已经入住,请诸位走出大楼、走出过去的经验,走到95后新生群体中去,展开对95后新生的科学调查,这也是群众路线的大学实践。
留守儿童简介:
留守儿童是指外出务工连续三个月以上的农民托留在户籍所在地家乡,由父、母单方或其他亲属监护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
2013年,全国妇联根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推算,中国共有6102.55万农村留守儿童。而2016年多部门联合开展的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工作统计认为,全国不满16周岁、父母均外出务工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为902万人。留守儿童的数量从6102万到902万有以下原因:其一是留守儿童的年龄截止期限。过去的报告是以不满18周岁为口径的统计,而这次的统计口径却是不满16周岁。其二是统计范围上的差异,旧的报告是以父母一方外出即算留守儿童,而新的统计方式却是只有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的,才算是留守儿童。两相比较,数字大幅度缩水就不足为奇了。双亲留守儿童:父母双方都在外地打工,由其他亲属监护。单亲留守儿童:父母一方外出打工,另一方离异或死亡或无监护能力,由其他亲属监护的儿童。
2012年9月,教育部公布义务教育随迁子女超1260万,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2200万。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不好的“留守儿童”的事件,让人们对留守儿童问题心理的剖析深入,使得一部分留守儿童的成长压力增大。事实上,并非所有留守儿童都像报道的那样只有不好的一面。坚强乐观,自信懂事,天真活泼,爱玩爱闹也是大部分留守儿童真实生活的写照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