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持接收当地干部来校挂职学习锻炼
西安交通大学持接收当地干部来校挂职学习锻炼
西安交通大学以教育、科技与医疗扶贫为切入点,扎实推进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和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定点精准扶贫工作。
重点实施教育扶贫。
在一期投入60余万元帮扶援建施甸中小学校园网络项目的基础上,追加投入近50万元开发建设县域教育资源共享平台。
从附属中小学选派优秀教师对平利县中小学教师进行专题辅导,建立师资进修培训平台,每年接收一定数量骨干教师来校培训进修,接收当地干部来校挂职学习锻炼。
选派学校干部赴滇西边境地区挂职,深入调研、积极联络,在教育硬件设施捐助、定向招录毕业生、落实爱心资助资金等方面发挥桥梁作用。
深入开展科技扶贫。
组织研究生开发农产品网上交易平台,解决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推广问题。
为施甸县雷打树村提出生猪养殖和火腿制作等产业化发展思路;针对该期干旱缺水问题,选派专家教授实地考察,制定安全饮水、蓄水与节水方案。
经学校牵线,学生自主创业的科技公司帮助施甸县建立特色农产品电商平台,对蔬菜项目进行技术支援和运营指导,开发移动手机端APP和微信公众平台。
大力推进医疗扶贫。
组织学校一附院、二附院、口腔医院知名专家赴贫困地区实地考察,开展义诊活动,与定点帮扶的县医院和中医院进行项目对接。
组织医疗队赴施甸县为近200名基层医务人员进行临床“三基三严”专业培训,手把手开展内、外科业务帮扶带教。
二附院多次赴对口扶贫村进行调研,开展了大型诊疗设备捐赠、健康知识宣教、医务人员培训、健康查体义诊、通村公路修建捐款、争取省级帮扶项目立项等扶贫活动。
教育扶贫就是通过在农村普及教育,使农民有机会得到他们所要的教育,通过提高思想道德意识和掌握先进的科技文化知识来实现征服自然界、改造并保护自然界的目的,同时以较高的质量生存。
2016年1月22日,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54所高校代表聚集北京,共同商议教育助力扶贫攻坚。
54所高校宣读《高校参与脱贫攻坚倡议书》,倡议动员更多高校和社会力量深度介入教育扶贫工作,努力打造教育扶贫培训平台、互动平台、交流平台、公益平台。
倡议各高校开展贫困地区教师培训,提高当地教学水平;开展贫困地区民众技能培训,提升当地民众脱贫致富的技能和本领;开展贫困地区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助力提高基层干部能力;开展贫困地区乡村医生培训,助力提高医疗卫生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