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河南省 >>郑州市 >> >>郑州大学
郑州大学
电话 : 0371-67781111
地址 : 河南省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
中考网 : 河南省 | 郑州市 |
高考网 : 河南省 | 投票
学校简介 :

  新郑州大学由原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河南医科大学于2000年7月10日合并组建而成,是一所涵盖理学、工学、 医学、文学、历史学、哲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农学等11大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大学,是河南省唯一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 高校,是河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教育部共建高校。
   郑州大学办学资源充足。
  校本部包括新校区、南校区、工学院、医学院4个校区,总占地面积6493亩,其中坐落在郑 州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新校区占地面积4845亩,计划建设总投资19.7亿元,总规划建筑面积165万平方米。
   郑州大学办学规模宏大,师资力量雄厚。
  校本部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9423人,研究生6639人,外国留学生342人 。
  校本部现有在岗教职工5738人,其中专任教师3056人。
  在专任教师中,有两院院士16人(专职3人,双聘13人),教授518人,副教授1006人 ,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的总数达到960人。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7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 才工程”10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6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全国师德标兵1人,全国优秀师德教师5人,河南省教学名师7 人,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228人。
  形成了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层次较高的师资队伍。
   学校教学体系完备,科研条件坚实。
  设有43个院(系),5个附属医院,89个本科专业,3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23 个二级学科硕士点;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8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
  另有1个专业博士学位点,7个专业硕士学位点,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校 教学科研平台坚实,现有1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 57个省级重点学科。
  各级、各类科研机构169个,其中,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技术研究推广中心,2个教 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1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7个省高校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1个河南省实验动物中心, 1个省部共建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重点社会科学研究基地,9个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具有较强的基础研究、应用研 究和科技开发能力。
   郑州大学基础设施完善,办学条件优越。
  是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的“造林绿化400佳单位”。
  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 总值达5.05亿元。
  学校图书馆建筑面积8.4万平方米,馆藏图书530余万册。
  拥有1个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学术期刊13种。
  学校还合作兴办有升 达经贸管理学院、西亚斯国际学院、体育学院。
   郑州大学学术气氛活跃,对外交流广泛。
  先后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20余所国内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与美国、 英国、法国、日本、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芬兰、乌克兰等国家和我国的香港、台湾等地区的84所知名 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合格的人才,在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教学、科 研、医疗、管理、学生工作和后勤服务等方面多次获省级以上荣誉称号。
   郑州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得到了中央和地方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
  党和国家领导人贾庆林、李长春、罗干 、李岚清、中央政治局委员刘云山、国务委员陈至立等分别到校视察指导工作,教育部、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来郑大调研或现场办公。
   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学校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校园建设、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都取得了长 足进步,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势头。
   郑州大学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加快发展为中心,以学科建设和新校区建设为主线,优化结构,发展内涵,突出特色 ,扩大开放,立足中原,面向全国,走向世界,主动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跟踪世界科技、文化发展趋势,着力推进学 校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努力把郑州大学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具有区域示范作用的综合性大学。
   (注:以上数据截止到2007年6月)

历史沿革

建校背景

郑州大学老校区大门1952年,中国效法前苏联进行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拟将一批沿海及东部地区高校迁往中西部,计划将山东大学迁到郑州组建新的河南大学,由于种种原因,山东大学未能落户郑州,而是搬回到济南。考虑到河南高等教育的现状,1954年教育部决定由山东大学、北京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大学等院校负责并提供师资,于河南省会郑州市设立一所新的大学,此即郑州大学的开端。

发展演变

郑州大学

郑州大学校门1954年9月15日,郑州大学第一届新生及教职员工、省市党政军领导、高教部代表及兄弟院校领导共千余人,共庆郑州大学诞生。1956年2月,中央高等学校规划会议上正式确定,在郑州新建的大学命名为“郑州大学”,设数学、物理、化学3系,由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嵇文甫任主任,龚依群、王岳为副主任等成员组成筹建委员会。1956年4月,山东大学总务长、化学系主任刘椽教授先期赴郑州考察,得到省、市两级政府的支持,确定在郑州市建设区的菜王、焦家门、蜜蜂张和兑周四个村征地922亩作为郑大首期建校用地。一年后大学路西侧数、理、化三系的办公教学楼和大学路的东生活区建成。1956年8月,报教育部批准,郑州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大学,数理化三系向全国招生,并由原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先生题写了校名。1958年,经省政府要求,由教育部直属的郑州大学划归河南省,划归河南省管理后,开始不断进行院系调整。1958年,增设了政治、历史、中文3个系。1959年,在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学院、武汉大学等兄弟院校的支援下,郑州大学增设了土建、机械、水利和电机4个系。1960年,增设了外语系。1961年,原郑州师范学院并入,郑州师范学院最早可追溯到1902年在开封前营门原游击衙署成立的河南大学堂中等教育部分以及河南优级师范学堂(后改名开封师范学校)。1962年,河南省应用物理所并入郑州大学,郑州大学地理系并入开封师范学院。1963年,以郑州大学土建、水利、机械、电机四系为基础,组建郑州工学院。1991年,黄河大学并入。1992年,河南体育专科学校并入。1996年,郑州大学通过国家“211工程”部门预审,同年6月正式列入国家“211工程”项目院校进行重点建设。郑州工业大学原郑州工业大学校门1963年,以郑州大学土建、水利、机械、电机四系为基础,与河南化工学院合并组建国家化工部直属的重点院校郑州工学院,文革期间曾停办6年。1973年,河南农业大学粮油工业系(原郑州粮食学院)并入郑州工学院。1978年,郑州工学院粮油工业系析出,复校为郑州粮食学院,现发展为河南工业大学。1996年4月,更名为郑州工业大学。河南医科大学原河南医科大学校门河南医科大学可以追溯到1928年,创建时为国立第五中山大学医科。1952年10月,全国院系调整,从河南大学分出,更名为河南医学院,隶属于中央卫生部,是中国27所首批医学博士学位授权单位之一。1958年秋,河南大学医学院及其第一附属医院迁至郑州新址,其间曾接收郑州康复五院,改称第二附属医院,后又在其旧址成立儿童医院,1962年撤销。1962年7月,洛阳医学院撤销,一部分师生并入。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遭受严重损失和破坏,停止招生达6年之久。1978年,增设预防医学系。1981年,成为首批拥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教学科研单位之一。1983年,增设儿科系。1984年,定名为河南医科大学。1985年,增设口腔系。1988年,增设医学检验系和卫生管理专业。1990年,增设药学系。

合并重组

2000年7月10日,新郑州大学成立2000年7月10日,原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河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郑州大学,时任河南省省长李克强出席大会并宣布新的郑州大学成立。2004年2月27日,教育部部长周济与河南省省长李成玉在省部共建郑州大学协议书上签字,郑州大学正式成为国家教育部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重点大学,也由此成为全国第一所省部共建大学。2007年5月30日,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评估工作,成为教育部本科评估“优秀”高校。2010年6月,入选首批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名单高校,首批入选专业为土木工程,第二批入选专业为机械工程、软件工程。2011年,郑州大学成为24所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扩大高校之一,并正式成立研究生院,翌年本科生免试推荐硕士研究生比例达到15%。2012年11月,郑州大学入选“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首批国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16年10月10日,在原郑州大学创建60周年和嵇文甫先生逝世53周年之际,郑州大学举行郑州大学首任校长嵇文甫先生塑像揭幕仪式。郑大首任校长嵇文甫塑像揭幕2017年9月,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双一流)”名单。2017年11月,学校获评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荣誉称号。2018年3月,郑州大学由“省部共建高校”升格为首批“部省合作共建高校”,并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序列。2018年7月7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与郑州大学合作共建郑州大学农学院。2018年8月,郑州大学“轻量化及功能化高分子成型与模具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2018年11月,郑州大学入选2018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2018年11月,被教育部公示为第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18年3月,学校下设46个院系,114个本科专业。[2]

二级学院/直属系开设专业郑州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金融数学郑州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化学、应用化学郑州大学物理工程学院物理学、应用物理学 、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郑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 、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郑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生物医学工程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化学、包装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中日合办)郑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工业设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交通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地理信息系统、水文与水资源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郑州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热能与动力工程、环境科学、安全工程郑州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方向)郑州大学管理工程学院工业工程、工程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郑州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工程力学、安全工程郑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生物信息郑州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统计学 、会计学郑州大学旅游管理学院旅游管理、市场营销、音乐表演(空乘方向)、酒店管理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社会工作、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郑州大学法学院法学郑州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学、广告学、广播电视新闻学(播音与主持艺术方向)郑州大学外语学院英语、日语、俄语、德语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学郑州大学教育系教育学、应用心理学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考古学、历史学郑州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图书馆学、档案学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校本部)体育教育郑州大学音乐学院音乐表演、音乐学郑州大学美术学院绘画、艺术设计、雕塑、书法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基础医学郑州大学临床医学系临床医学(五年制)、临床医学(七年制)、医学影像学 、麻醉学郑州大学医学检验系医学检验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郑州大学护理学院护理学郑州大学药学院药学、药物制剂郑州大学第一临床学院/郑州大学第二临床学院/郑州大学第三临床学院/郑州大学第五临床学院/郑州大学口腔医学院/郑州大学软件与应用科技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郑州大学远程教育学院/郑州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郑州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郑州大学国际学院/郑州大学体育学院(中外合作)/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中外合作)/

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

据2015年12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郑州大学共有各级、各类科研机构169个,其中有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技术研究推广中心,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9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河南省高校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1个河南省实验动物中心,1个省部共建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河南省重点社会科学研究基地,9个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机构级别机构名称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橡塑模具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3个)互联网医疗系统与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重大基础设施检测修复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移动医疗技术与服务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技术研究推广中心(1个)国家钙镁磷复合肥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化工安全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微纳成型技术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2个)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医药科学研究院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材料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材料成形过程与模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中心(1个)公民教育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中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纤维复合建筑材料结构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药物关键制备技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南省重点实验室(9个)河南省激光与光电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河南省肿瘤病理重点实验室河南省高温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离子束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材料物理重点实验室河南省肝病药理重点实验室河南省过程传热与节能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化学生物与有机化学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工程材料与水工结构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河南省道路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电磁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高校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8个)河南省高等学校分子医学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高等学校离子束诱变育种与生物效应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高等学校信息网络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高校临床医学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高校食管癌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高等学校高分子材料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高等学校磨具、材料工程及装备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高等学校应用化学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生物质资源化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9个)郑州大学中原文化资源与发展研究中心郑州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郑州大学私法研究中心郑州大学英美文学研究中心郑州大学公共管理研究中心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心郑州大学系统经济研究所郑州大学近现代河南与中国研究中心郑州大学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据2015年12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郑州大学在近年来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9000多项,其中国家科技攻关、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60余项,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基金、教育部科技攻关、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等省(部)级重点项目400多项,获科研经费近2亿元,产出科研成果8500余项,其中700多项成果通过国家和省(部)级鉴定,800多项成果获厅(局)级以上科研奖励,589项成果获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奖励。“十一五”期间,郑州大学争取到的科研经费达12亿元,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425项,横向科研项目1316项目,获得国家级奖励4项,在国际知名期刊Science和Nature上发表文章5篇,2005年被SCI收录论文位居全国高校第28位,被EI收录论文138篇,发表SCI和EI文章3330篇,申请发明专利698项,与企业签订合同1400份,获得成果转化费4亿多元。全校教师共发表论文1万多篇,出版著作900多部,被SCI收录论文数居全国高校第39位,被EI收录论文数居全国高校第55位。重大成果举例申长雨:主持完成的“橡塑制品成型模具设计中的关键力学问题和计算方法”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申长雨:2007年因研制出特殊环境下的高抗冲击性、防辐射和高光谱透过率的宇航员出仓面窗制品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奖励。刘敏珊、董其伍:主持完成的“新型高效纵流壳程换热设备现代设计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赵清香:主持完成的“十二碳二元酸合成尼龙1212工业生产研究”获杜邦科技创新奖。高丹盈:申报的《钢纤维混凝土特定结构计算理论和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成果获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刘炯天:主持完成的《多流态梯级强化浮选技术开发及应用》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图书馆据2015年12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郑州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956年,由原郑州大学图书馆、原郑州工业大学图书馆、原河南医科大学图书馆合并组建而成,共拥有一个新校区中心馆和三个老校区分馆,总藏书量为713.9万册,中外文报刊18325种,其中纸质报刊3325种,另有音像资料11119件,已形成了理学、工学、医学、文学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馆藏资源体系;另外可以检索、利用的中外电子图书约249万册,中外文电子期刊共计1.5万种;还有Dialog国际联机检索系统,可提供600多个大型专业数据库的使用。学术期刊《郑州大学学报(哲学与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60年,为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发哲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社会学、史学、图书情报学、文学、语言学、新闻学等方面的学术性文章,设有“人学研究”、“环境资源法研究”、“书简学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等栏目。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是由河南省教育厅主管、郑州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学术期刊,创刊于1957年,设有“特约述评”、“食管癌研究”、“系列研究”、“论著”、“应用研究”和“研究快报”等栏目,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进入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引文分析数据库(CSTPC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CSTJ)、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数据库等多种重要数据库,被美国化学文摘、哥白尼索引等多种权威性文摘期刊摘录。《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创刊于1962年,原刊名为《郑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自然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主要刊登理、工科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及综合评述方面的学术论文;被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系统”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并被美国《数学评论》、美国《化学文摘》、德国《数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和波兰《哥白尼索引(IC)》等国际性文摘杂志收录或评论。《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创刊于1980年,原名《郑州工业大学学报》,是郑州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双月刊,该刊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主要刊登工学各学科基础理论、应用科学及工程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已经被美国《化学文摘》、《数学评论》、《剑桥科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波兰《哥白尼索引》、英国《科学文摘》等重要数据库和文摘固定收录。《磷肥与复肥》创刊于1985年,由郑州大学与中国磷肥工业协会主办,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首批认定学术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CA)摘录。《美与时代》是由郑州大学主管、河南美学学会和郑大美学研究所主办的美学和艺术学学术期刊,被出版署列为“双效期刊”,进入中国“期刊方阵”(骨干期刊)。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校徽郑州大学校徽郑州大学校徽由“Z”、“大“、”人“和山峰共同构成,又形象英文第一个字母“A”,顶天立地的巨人形象,蕴函人杰地灵、人才辈出之意,象征郑州大学培养出的栋梁之材,山峰象征学子勇攀高峰的进取精神,第一个字母“A”代表永争第一。校旗郑州大学校旗采用大红色和明黄色,这两种颜色是中国国旗的颜色,用这两种颜色作为校旗的标准色;红色代表着积极与活力,黄色代表着高贵的气质和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

精神文化

校训明时风,达治体,文而不弱,武而不暴,蹈厉奋进,竭忠尽智,扶危邦,振贫民。所谓“明时风”,就是洞悉天下大势,把握社会发展潮流;所谓“达治体”,是指要有全局眼光,从整个统治利益出发的考虑问题。文而不弱,武而不暴,表明纯粹的文弱书生也是没用的,但莽撞更不可取。蹈厉奋进,竭忠尽智,扶危邦,振贫民,就是最大可能发挥个人对国家人民的智慧和忠诚,扶危济困。三风校风:笃信仁厚,慎思勤勉教风:博学明德,求实善教学风:励学明礼,求真善为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职务姓名党委书记牛书成党委副书记、校长刘炯天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李兴成党委副书记贾少鑫纪委书记许东升副校长屈凌波、张倩红、谷振清、关绍康、韩国河、吴宏阳、赵明?

历任校长

郑州大学首任校长--嵇文甫嵇文甫(1959年?1963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郑州大学首任校长,历史学系的创始人,中共早期党员,曾任河南省副省长、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是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史学家、哲学家。樊道远(1979年?1983年)曾任河南日报社副总编辑、河南省出版局副局长、郑州大学校长和河南省顾问委员会委员等职。车得基(1983年?1994年)化学专家,中共河南省第四届委员会委员,省管优秀专家,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曹策问(1994年?2002年9月)政协河南省第九届委员会副主席,第六、七、八、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校兼职教授。申长雨(2002年10月?2012年8月)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塑料成型及模具优化设计专家,“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获得者。
知名校友

科教界

李朝军: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国际绿色化学首席科学家。戴程鹏:现任美国Tennesse大学教授,获得全球优秀青年科学家奖。赵秉志:北京师范大学刑法科学研究院院长,国际刑法学会中国分会副主席。丁奎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秦元勋:近现代数学家、两院院士、两弹功勋科学家,原黄河大学校长。吴承业:数量经济学家,原华侨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全国政协委员。霍秉权: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首批研究宇宙射线、高能物理和核物理研究的杰出物理学家之一。霍裕平: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所所长,中国理论物理界的权威之一。嵇文甫: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史学家、哲学家。申长雨:现任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孙国梁:近代土木工程学家,中国钢?混凝土组合结构领域创始人、奠基人之一。聂建国: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吴养洁: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州大学教授,河南省高等学校应用化学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王振民: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彭宗超: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清华大学中国应急管理研究基地主任。海棠花开王楠林:美国物理学会会士,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极端条件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彬: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育部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钟香崇:中国科学院院士,无机材料学家,中国耐火材料学科的带头人之一。李杰:同济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李庆斌:清华大学水电系教授,曾获教育部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席振峰:北京大学化学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万有: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副院长、教育部和卫生部神经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雷兴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党委副书记,著名夏商周考古学家吴潜涛: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党委书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编写课题组首席专家。张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博士生导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马建标:天津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曾任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笑盈: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国际新闻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周鸿铎:中国传媒大学传媒经济研究所所长、网络经济研究所所长,是中国研究传媒经济最早的学者之一。陈耀: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秘书长;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张友坤: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书记、副所长、研究员,兼任张学良暨东北军研究会副会长。潘知常:美学家,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传媒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刘怀玉: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研究生导师,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教授。刘培德:武汉大学数学研究所所长,全国泛函分析空间理论组召集人。陈继会:深圳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深圳大学研究生部主任。孙予罕:曾任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所长,国际学术刊物《FULL》编委,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现任上海高等研究院副院长。靳德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一级注册建筑师,曾任北京城市开发设计研究院(甲级)院长兼总建筑师。杨培增: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车得基:郑州大学教授、国内著名化学专家,曾任郑州大学校长。常俊标:郑州大学副校长、河南省化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津大学兼职教授。宋毛平:郑州大学副校长,河南省高校应用化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化学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化学会副理事长。田均良: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所长兼党委书记。校园雪景阎锡蕴: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黎占亭: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物理有机研究室主任、课题组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入选国家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宋延林: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新材料实验室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张玮:美国外科学院院士,美国华盛顿州维基尼亚梅森医学中心外科博士。韩新强:美国心脏病学院院士,曾获得美国心脏学会76届研讨会优秀科研奖,在美国印第安纳州瑞德医院任教授。校园夜景陈永胜: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国家实验室高级研究员。南开大学特聘教授,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杜百廉:解剖学家,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副会长。杨佳: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委员会副主席。赵保佑: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正院级干部、研究员、中国社科信息学会常务理事。李维明:现任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中国殷商文化学会理事。阚全程:郑州大学副校长,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马保根:河南省人民医院院长,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郭学德:中共河南省委党校副校长、河南行政学院副院长、河南省优秀青年社科专家、兼任河南省法学会副会长,河南省宪法学会会长,郑州大学法理学专业硕士生导师。张秉义:河南大学党委书记。刘鹏:河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朱海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党委书记。张元:河南工业大学校长。俞海洛:中原工学院院长。邢莹:新乡医学院党委书记。卫世文: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张国臣:河南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宁金成:河南政法干部管理学院院长。李少兰:河南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窦效民:郑州轻工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郭正让:中原工学院党委副书记。胡大白:黄河科技大学校长。

党政界

人民公仆正部及以上校友陈全国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政委,原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吉炳轩十二届全国会副委员长,原黑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主任南振中原新华社总编辑,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宋照肃原甘肃省委书记,十届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直机关刘贵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副部级专职委员、第一巡回法庭庭长刘曙光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刘光源外交部涉外安全司司长张宏喜原中国驻纽约大使衔总领事石春先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投资计划司司长苏茂林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副主任王金龙中央党校信息管理部副主任史卫忠最高人民检察院公诉厅副厅长杨金海中央编译局秘书长万永祥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党组书记、副会长教师姜建初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教师)申长雨国家知识产权局党组书记、局长(教师)张文彬原国家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教师)宋璇涛贵州省委常委、纪委书记安东原陕西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省黄海嵩原安徽省副省长郭迎光山西省副省长王田海原云南省检察院检察长刘俊臣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副局长,原锡林郭勒盟盟长河南省王文超原河南省,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李亚河南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李新民原河南省会副主任,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铁河南省副省长蒋笃运河南省会副主任袁家新原河南省军区司令员丁巍河南省人大秘书长,原安阳市委书记郭洪昌原河南省政府秘书长余保江原河南省政协秘书长黄兴维河南省政协社会法制委主任,原南阳市委书记化有勋河南省政协民族宗教委主任,原驻马店市委书记、济源市长乔新江河南信阳市委书记梁铁虎原河南濮阳市市长,开封市市长曹存正原河南漯河市市长申振君河南省国资委党委书记苏福功原河南省旅游局局、信息产业厅厅长王照平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原林业厅厅长,平顶山市市长郭俊峰原河南省司法厅厅长朱长青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原食药监局局长郭锦洲原河南省银监局局长李庚香河南省社科联主席王建武河南省水利厅副厅长侯红河南省开封市委书记周建原河南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其他省份朱学庆广西梧州市市长李勤德广州市政协副主席赵中社海南省海洋与渔业厅厅长舒葳韧贵州省法制办副主任在郑省直属机关的郑州大学校友中有正厅级干部500余人,副厅级干部1800余人,副高以上职称600余人。

工商界

牡丹盛开张宏江??现任金山软件CEO,曾任惠普中央研究室主任,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微软亚洲工程院院长。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协会(IEEE)院士。竺稼??贝恩资本董事总经理,曾任摩根士丹利投资银行部的董事总经理及中国业务的首席执行官。徐明阳??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党组成员。李晓鹏??原中国工商银行总行副行长,现任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监事长。魏克亮??恒大地产集团副总裁王莎莉??现任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高级副总经理,同时兼任该公司总法律顾问。刘啸东??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美国华尔街上的成功华人金融家。鲍臣礼??计算机技术艺术家,软件开发测试专家,微软西雅图总部的高级开发测试工程师。陈向东??北京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执行总裁。计承江??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行长。孙工声??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江苏省分局局长。焦瑾璞??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副局长,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负责人。蔡治建??中国工商银行青岛市分行行长。王礼平??甘肃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主任。杨伟强??TCL信息产业集团副总经理,TCL电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胡葆森??河南建业集团董事长,入选中国富豪排行榜。刘杰??国际著名反病毒专家,金山集团技术顾问,北京日月光华软件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献冰??国内知名网络安全专家。韩家玮??世界数据库专家。何公道??高级系统分析员,国际著名反病毒专家,江民科技技术研发中心总经理。宁红涛??原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现广东金发(循环经济产业园)董事长侯伟??福建榕基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常务副总裁。郭戈平??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李伟??思念食品集团董事长,入选中国富豪排行榜。李长杰??全国人大代表,金龙精密铜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李海峰??陶瓷艺术大师,金堂钧窑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松山??华邦制药董事长。邹源??民营企业家、岳华会计师事务所董事长。皇甫立志??大商集团郑州地区集团总裁。李亚平??东方网神的作者,VTTE超级可视磁盘刊物生成器。赵长升??河南金鹏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大学生创业网总裁。王勇??中联信融北京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爱君??深圳航空城董事长,2003年度深圳地产风云人物,桃源居公益事业发展基金会创始人。

传媒界

学生生活园区南振中??原新华社总编辑,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王保纯??光明日报总编室常务副主任、高级编辑。解国记??《新华每日电讯》总编辑、中国十大报业创新领军人物。郭曰方??中国科学报社总编辑,中国科学院机关党委书记,中科院文联主席朱夏炎??河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社长。贾文皋??河南广播电视报社总编。段传敏??现任南方企业家杂志社总策划兼主编、中国营销资源在线董事长。周绍成??原河南电视台台长。冯冠军??郑州电视台台长。左光瀚??东方今报社长。黄十庆??人民日报社理论部副主任李长虹??人民日报评论员,高级编辑张宗堂??新华社国内部记者。随中国第22次南极考察队赴南极采访报道,考察结束后,被评为“优秀南极考察队员”。谢登科??新华社中央新闻采访中心高级记者、经济采访室副主任。张晓华??新华社浙江分社社长。陈思禹??新华社宁夏分社社长。著名摄影家。郅振璞??人民日报青海分社社长。庞新智??大河报总编辑。仇勇??现供职于《中国新时代》杂志,副主编。李颖生??《销售与市场》杂志社社长。刘德璋??河南漫画研究会会长。何向阳??河南女作家、文学批评家,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副所长,研究员。孙甜甜??中国国家队网球队员,网球世界冠军。雅典奥运会上女双金牌。贾占波??雅典奥运会中射击男子3×40金牌得主。李雪英??2012伦敦奥运会58公斤级举重冠军。庞晓戈??河南卫视《梨园春》栏目主持人。陈薇薇??首届英雄联盟中国区冠军。郭秋霞??中国厨王。郑华???歌手,演员游捷??第八届《中国魅力型男》冠军。陈星??中国思乡文化流行歌手陈枭??演员李东学??演员
获得荣誉
2018年10月,《中国高校新媒体影响力榜单》发布,郑州大学排名第九。

郑州中考信息

郑州学校大全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河南农业大学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

郑州轻工业学院易斯顿美术学院

河南工业大学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郑州铁路警官学院

河南省建筑职工大学

黄河科技学院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

清华IT河南科技专修学院软件学院

郑州理工专修学校

郑州科技学院

郑州大学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