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邮电大学
电话 : 023-62468661 62468662 62468663
地址 : 重庆市南岸区崇文路2号
学校简介 : 重庆邮电大学是国家布点设立并重点建设的几所邮电高校之一,是信息产业部和重庆市共建的一所以信息科学技术为优势,在邮电通信行业、在信息产业领域、在重庆乃至全国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力的高等学校。
学校创建于1950 年。
1959 年,国务院命名为重庆邮电学院开始本科教育;1965年,成为当时四川省有权招收硕士研究生的 10 所院校之一; 2000 年,由信息产业部划转重庆市,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重庆市管为主; 2006 年,学校更名为重庆邮电大学,信息产业部和重庆市签署了《共建重庆邮电大学》协议,实行部市共建。
学校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和建设,已经先后为国家培养输送了 4 万多名各类高级人才,为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信息产业的振兴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重庆邮电大学是一所特色鲜明,综合办学实力显著增强的高等学校。
学校现有各类在校学生近两万人,其中研究生 2000 余人;教职工 1600 余人,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的 140 余人,具有副高职称的 350 余人,外聘了 10 名中科院和工程院院士为我校兼职教授,我校校友、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院士为我校名誉校长。
学校现有 11 个省部级重点学科, 1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人文社科基地。
学校现有40个本科专业, 4 个一级学科、 20 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并在 8 个学科领域招收培养工程硕士,有在职人员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的授予权和推荐本科生免试直接攻读研究生资格。
学校招收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及华侨学生,与北京邮电大学、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联合培 养 博士研究生,与英国南岸大学、韩国仁荷大学、韩国鲜文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国外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
重庆邮电大学是一所坚持自主创新,不断开拓进取的高等学校。
学校以发展邮电通信事业、振兴民族信息产业为使命,是中国数字通信的发源地之一。
上世纪七十年代,为我国研制出第一套符合国际电联标准的 24 路、 30/32 路脉冲编码机和 120 路复接设备及其配套仪表,获得 1978 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八十年代承担了国家“七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TDM/FDM60 路复用转换设备研究”, 1992 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8 年起,作为主研单位参加了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的制定和终端产品的开发,制定出移动通信领域第一个中国标准 TD-SCDMA ,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5 年,成功研制出世界第一部 TD-SCDMA 3G 手机样机及世界上第一颗采用 0.13 微米工艺的 TD-SCDMA 手机核心芯片,荣获了 2005 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殊荣。
2006 年, 学校顺利通过了国防武器科研生产单位二级保密资格认证,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制定的《工业测量与控制系统的 EPA 通信标准》成为我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被 IEC 认可的工业自动化领域国际标准,解决了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实现了原创性技术创新。
TD-SCDMA 标准和 EPA 标准是我国相应领域的第一个国际标准,实现了重庆市国际标准零的突破。
2007年,“支持生产设备集成运行的网络化制造系统及支撑技术”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近 5 年,完成国家级、部(省)级科研项目近 400 余项,获得国家级、部(省)级科研成果奖 60 余项。
由于在信息产业领域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学校被评为全国“信息产业科技创新先进集体”。
重庆邮电大学是一所注重素质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较高的高等学校。
长期以来,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
学生参加全国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较高,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课外科技竞赛等全国性竞赛中成绩优秀。
近 5 年,学生共获得各类国家级奖励 100 余项、部省级奖励 500 余项,其中在2007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我校获得全国一等奖3个、全国二等奖7个、重庆市一等奖23个、重庆市二等奖18个,列重庆高校第一。
目前,学校已成为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之一,获得推荐本科生免试直读研究生的资格。
由于培养的人才质量高,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本科生就业率长期保持在 95 %以上,毕业研究生供不应求。
重庆邮电大学是一所重视对外交流,产学研合作不断扩大的高等学校。
学校与国内外许多著名院校、企业和科研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网通、中国邮政及其在西南、中南地区的分支机构等信息运营企业,与大唐电信、中兴通信、华为公司、普天集团等信息产品制造企业,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 24 所、第 26 所、第 44 所等信息行业的科研院所以及四联集团、中药研究院、重庆社科院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建立了长期和牢固的产学研合作办学关系。
学校 与美国、俄罗斯、法国、英国、加拿大、荷兰、德国、韩国、日本、新加坡、泰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部分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多次主办或承办大型国际学术会议,并多次接待国外政要、商界精英、著名专家学者来访。
重庆邮电大学是一所基础设施完善,校园环境优美的高等学校。
校园绿树成荫、花团锦簇,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一个学习生活、成长成才的好地方。
学校现占地 3800 亩,校舍建筑面积 55 万平方米, 10000 多台微机联网运行,图书馆藏纸质图书 100 余万册、电子图书 90 余万册,拥有宽敞的教室、标准的运动场、舒适的生活条件。
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重庆市最佳文明单位、重庆市园林式单位、全国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
伴随着西部大开发、信息产业大发展进程的加快,学校将按照 “ 坚持方向、科学发展,深化改革、着力创新,注重效益、提高质量 ” 的工作方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在我国信息通信领域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历史沿革
重庆邮电大学1950年3月,在抗战时期交通部邮政总局原址上开办东川邮政管理局邮政人员培训班;
1951年1月,西南邮电分校;
1953年3月,重庆邮电学校;
1955年5月,重庆电信学校;
1959年3月,重庆邮电学院;
1965年8月,经过批准重庆邮电学院获得研究生招生资格;
1970年4月,电信总局529厂;
1973年7月,邮电部第九研究所;但仍担任着研究生的培养任务,期间中国工程院院长邬贺铨院士在所学习工作;
1979年5月,教育部恢复重庆邮电学院,恢复重庆邮电学院本科和研究生招生、教学;
1990年,教育部第四批设立研究生单位,研究生招生改革后重庆邮电学院第一次通过新的招生培养方式招生;
2006年年初,重庆邮电学院在教育部“升大”会议排名全国第一通过申请更名为重庆邮电大学;
2006年3月,重庆邮电大学与工信部签署共建协议;
2007年,重庆邮电大学通过国防武器科研生产单位二级保密资格认证资格,正式成为一所以“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研高校;
2008年,获得5个一级博士点涵盖15个二级博士点建设指标立项,建设期2008至2015年;
2010年,重邮信科公司获得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招生资格;
2010年,获准南部校区建设立项;
2010年10月,重庆邮电大学和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分别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11年07月,重庆邮电大学作为渝川地区唯一地方属大学入选中国政府奖学金计划;
2011年10月,重庆邮电大学入选第二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2011年11月,重庆邮电大学在原有5个1级省部级重点学科基础上,获批11个1级省部级重点学科;
2012年5月15日,重庆邮电大学入选2011-2012年度五十所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并成为了全国仅有的四所高校代表之一在经验交流大会上发言;
2012年8月28日,该校发起成立两个协同创新中心建设;
2012年8月,重庆邮电大学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成为中西部地区重点建设高校,获批建设资金超过1亿元。
2013年8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重庆邮电大学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授权学科为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013年10月,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正式下发通知,批准重庆重邮信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升格设立“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015年3月,学校获批重庆首个“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培养5G人才,成为重庆市首个国际合作与高端人才联合培养国家级项目。
2016年1月,为配合“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建设,重庆邮电大学与南洋理工大学拟共同设立重邮-NTU联合ICT工程研究院。
2016年5月,中国联通合作建设的“中国联通学院重庆分院”在重庆邮电大学揭牌。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14年3月,重庆邮电大学共有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院、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自动化学院、先进制造工程学院、光电工程学院、生物信息学院、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传媒艺术学院、外国语学院、国际学院、体育学院、软件工程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5个二级学院以及研究生院、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独立学院),开设有47个本科专业。
下属学院 | 招生大类 | 开设专业 | 重庆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通信类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工程、广播电视工程与数字媒体重庆邮电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与智能科学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网络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地理信息科学、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重庆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自动化与电气工程类自动化、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物联网工程、智能电网信息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重庆邮电大学先进制造工程学院先进制造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专业重庆邮电大学光电工程学院/重庆国际半导体学院电子工程类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电磁场与无线技术集成电路工程类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重庆邮电大学生物信息学院生物技术与制药类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制药工程生物医学工程重庆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类会计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工程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经济学(信息经济与网络金融方向)、物流管理重庆邮电大学理学院数理科学与信息技术类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学重庆邮电大学法学院法学类法学、知识产权重庆邮电大学传媒艺术学院艺术设计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广播电视编导、动画重庆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类英语、翻译重庆邮电大学体育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重庆邮电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工程(含数字媒体技术、通信软件、软件测试方向)重庆邮电大学国际学院英语(中加)、电子信息工程(中美)重庆邮电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
师资力量
重庆邮电大学据2015年12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重庆邮电大学共有在职教职工1600余人,具有正高级职称160余人、副高级职称近400人;具有博士学位200余人、硕士学位620余人;博士生导师24人、硕士生导师400余人;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6人;教育部“动漫(游戏)原创技术团队扶持计划”人选2人;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等国家级荣誉称号8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30人;重庆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重庆市322重点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8人;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33人;获得“重庆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人;受聘“重庆市高校巴渝学者特聘教授”4人;入选“重庆市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人;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1人;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重庆市教学团队15个,重庆市高校科技创新团队8个。“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王国胤“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王国胤、王平、张治中、林金朝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6人,不全):李伟生、张天骐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王国胤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计算机软件教学部教学团队(王国胤)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移动信息终端与测试技术团队(郑建宏)重庆市高校科技创新团队(8个):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网络化控制系统理论,技术及其应用、汽车电子与嵌入式系统理论、技术及应用、智能信息处理、理论物理、网络完全与管控、智慧医疗系统与核心技术、通信网测试技术
重庆市教学团队(15个)序号 | 名称 | 带头人 | 获批时间 | 1测控技术与仪器教学部教学团队胡向东20072通信与网络技术教学部教学团队张德民20073软件教学部教学团队王国胤20084通信与信息教学教学团队陈前斌20085大学物理教学团队龚云贵20086计算机控制课程群教学团队王平20097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团队蒋青20098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教学团队安世全20099移动通信教学团队201010测控技术实验中心教学团队201011数字系统设计课程群教学团队王汝言201112网络与信息安全教学团队陈龙201113动画教学团队李益201214先进制造技术工程实训教学团队吕霞付201215电路与电子基础课程群教学团队何丰2012
学科建设
截至2014年11月,重庆邮电大学共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覆盖3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3个专业学位类别;有11个一级学科、11个二级学科被遴选为重庆市重点学科。重点学科重庆市重点学科(11个):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物理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位点
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简表学科门类 | 一级学科代码 | 一级学科名称 | 二级学科代码 | 二级学科名称 | 03法学0301法学30106诉讼法学0305*马克思主义理论305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0502马克思主义发展史3050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30504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30505思想政治教育07理学0702*物理学70201理论物理70202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70203原子与分子物理70204等离子体物理70205凝聚态物理70206声学70207光学70208无线电物理0711*系统科学71101系统理论71102系统分析与集成08工学802机械工程80202机械电子工程0803*光学工程80300光学工程0804*仪器科学与技术80401精密仪器及机械80402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808电气工程80805电工理论与新技术0809*电子科学与技术80901物理电子学80902电路与系统809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80904电磁场与微波技术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81100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81102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81103系统工程81104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81105导航、制导与控制08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81201计算机系统结构81202计算机软件与理论81203计算机应用技术0831*生物医学工程83100生物医学工程0835*软件工程83500软件工程12管理学1201*管理科学与工程120100管理科学与工程注:代码带“*”的一级学科为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
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及领域类别 | 领域代码 | 领域名称 | 工程硕士085208电子与通信工程085209集成电路工程085210控制工程085211计算机技术085212软件工程085236工业工程085239项目管理085240物流工程艺术硕士135100翻译硕士055100
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教学建设
截至2014年3月,重庆邮电大学共有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1个重庆市特色专业,5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重庆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9门重庆市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4门重庆市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质量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微电子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重庆市特色专业(11个):通信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广播电视编导、电子信息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微电子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移动通信接入网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信息通信技术与网络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重庆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验中心、经济管理实验中心、微电子专业实验中心、制造技术工程实训中心、电路实验中心、通信技术与网络实验中心、高等学校传媒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5个):重邮-惠普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重邮-四联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重邮-移动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重邮-中兴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重邮-渝德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现代交换原理重庆市精品课程(19门,不全):数学建模、大学物理、高等数学、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VC++与面向对象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高级英语、大学英语、通信组织与运营管理、电信传输原理、信息论基础、通信原理、移动通信、通信经济学、电信组织与运营管理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数据库原理重庆市双语教学示范课程(4门):大学物理、数学建模、物理与生活、管理沟通
教学成果据学校官网2014年3月数据信息显示,重庆邮电大学在近年来承担国家及部省级教改项目100余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8项;建成校外实习实训和就业基地200余个,学生参加第十一届“挑战杯”成绩位列中国高校第21位,参加数模竞赛成绩连续两年排名中国高校第二,参加第八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获中国金奖,参加2012年“中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捧得该项赛事最高荣誉“TI杯”,参加中国电子设计、数学建模、外语竞赛等获国家级奖励300余项,部省级奖励1000余项。
对外交流
截至2014年3月,重庆邮电大学开展大类培养,实施“IT精英人才培养计划”、“外语+专业”中加合作人才培养项目及“1+2+1”、“2+2”、“4+1”等国际化人才培养计划,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意大利、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和港澳台地区高校合作开展人才培养、短期学生交换、带薪实习等项目,组建了“重邮?惠普软件学院”、“重庆国际半导体学院”、“微软重庆软件外包服务人才培训基地”。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12年12月,重庆邮电大学共有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级科技动员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4个,重庆市重点实验室2个,重庆市高校重点实验室6个,重庆市工程实验室1个,重庆市工程研究中心16个,重庆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创新平台2个。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无线通信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主要协同)、重庆自主品牌汽车协同创新中心(主要协调)重庆市重点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新一代信息网络与终端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工业物联网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工业物联网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国家级科技动员中心(1个):国家3G军民结合终端设备动员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移动通信终端与网络控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移动通信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工业物联网与网络化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4个):移动通信技术信产部重点实验室、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信产部重点实验室、光纤通信技术信产部重点实验室、邮政自动化控制技术信产部重点实验室重庆市重点实验室(2个):移动通信技术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信号与信息处理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市高校重点实验室(6个):重庆高校市级移动通信技术重点实验室、重庆高校市级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重点实验室、重庆高校市级光纤通信技术重点实验室、重庆高校市级微电子工程重点实验室、重庆高校市级网络控制技术与智能仪器仪表重点实验室、重庆高校市级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重点实验室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网络社会发展问题研究中心重庆市工程实验室(1个):工业自动化技术重庆市工程实验室重庆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创新平台(2个):重庆移动通信工程研究中心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创新平台、工业自动化技术重庆工程实验室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创新平台
重庆市工程研究中心(16个)序号 | 科研基地名称 | 批准单位 | 负责人 | 批准时间 | 1重庆移动通信工程研究中心重庆市计划委员会李方伟1999.062重庆市智能仪表及控制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第二单位)重庆市科委2004.113重庆市嵌入式软件测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市科委李银国2007.014重庆高校通信网测试技术工程研究中心重庆市教委张治中2007.045重庆高校汽车电子与嵌入式系统工程研究中心重庆市教委李银国2007.046重庆市地理空间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第三单位)重庆市科委夏英2009.017重庆市智能手术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共建、第二单位)重庆市发改委2009.098重庆市血液净化医疗工程研究中心(共建、第二单位)重庆市发改委2009.099重庆市智能电网通信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市科委王平2011.0310重庆市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市科委王平2011.1111重庆市信科设计通信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市科委文凯201112重庆市软件评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市科委胡敏201113重庆市平伟LED光电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市科委201114重庆市药品电子商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市科委201115重庆市汽车电子控制嵌入式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市科委李银国2012.1216重庆市移动智能终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市科委陈前斌2012.12
科研成果
重庆邮电大学在通信网及测试技术、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智能信息处理、工业以太网(EPA)与传感器网络、先进制造与信息化技术、微电子技术与专用芯片设计等领域,承担了一大批重大科研项目,曾先后成功研制第一套符合国际电联标准的24路、30/32路脉冲编码机和120路复接设备及其配套仪表,参与制定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并设计出世界上第一颗采取0.13微米工艺的TD-SCDMA基带芯片,制定了中国工业自动化领域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EPA国际标准,研制出中国安全领域信息隔离与交换的关键设备,先后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等殊荣。据2015年11月学校网站信息显示,重庆邮电大学在近五年承担了包括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73前期专项、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在内的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500余项;荣获国家及省部级科研成果奖80余项,其中,连续5年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7项,连续5年获重庆市科学技术一等奖7项。
科技奖励
国家级科技奖励(9项)序号 | 成果名称 | 奖项 | 获奖单位 | 获奖时间 | 1通信网络测试与优化平台关键技术及其应用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通信学院2011年2血液净化系统监测与控制系列关键技术及整机设备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生物信息学院2011年3跨安全域隔离与信息交换技术及应用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10年4一代控制系统高性能现场总线??EPA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自动化学院2009年5流程工业现场总线核心芯片、互操作技术及集成控制系统开发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自动化学院2009年6TD-SCDMA终端核心芯片平台关键技术及应用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通信学院2008年7支持生产设备集成运行的网络化制造系统及支撑技术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自动化学院2007年8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2003年9TDM/FDM 60路复用转换设备(S/P型)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3年
其他国家级成果奖成果名称 | 奖项 | 获奖时间 | 获奖单位 | 备注以及获奖意义 | 超声兰姆波二次谐波发生效应的理论、实验及应用研究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4年自动化学院工业无线标准“IEC62601:2011用于工程自动化的WIA通信网络与通信规范”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一等奖2013年自动化学院集成电路设计科技创新团队中国侨界贡献奖2012年光电学院CMOS摄像芯片兰克奖2008年光电学院光电界和营养学界世界最高奖项、光电诺贝尔奖TD-SCDMA手机基带芯片的研究与实现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奖2005年通信学院世界第一台TD-scdma手机、军民结合国防项目民兵网络战训练系统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2001年计算机学院国防项目24路脉冲编码通信设备、30/32路脉码通信系统、30/32路全国科学大会奖1978年现通信学院新中国数字通信鼻祖
重庆市科技奖励(2011至2012年度,共12项)序号 | 获奖项目名称 | 获奖等级 | 获奖时间 | 1面向工业测控领域的无线网络关键技术重庆市技术发明一等奖20122高抗毁光网络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23数字城市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其应用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24复杂机动环境下的宽带无线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125政府财政科技投入项目监管重大问题研究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126煤矿安全管理与定位救援系统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127面向服务体系结构的通信业运营数据仓储平台研发及应用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118社区医疗家庭健康远程监护技术与系列设备研究重庆市技术发明二等奖20119基于无线通信的目标探测与搜寻技术重庆市技术发明二等奖201110基于蓝牙技术的手机网络综合接入系统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1111智能目标识别中的关键技术研究重庆市自然科学三等奖201112脉冲时滞系统的定性分析与混合控制重庆市自然科学三等奖2011
创造发明
名称 | 时间 | 意义 | 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TD-SCDMA标准1999年中国第一个移动通信自主标准世界第一台TD-SCDMA手机2003年世界上第一个TD-SCDMA实验网2005年世界第一个TD网络世界第一块TD?SCDMA基带芯片-“通芯一号”2005年新一代控制系统高性能现场总线?EPA2009年中国第一个自主研发的国际通用工业无线通信标准世界第一块工业物联网芯片-“渝芯一号”2012年世界第一块工业物联网芯片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据重庆邮电大学图书馆网站2015年11月信息显示,重庆邮电大学图书馆共有馆藏文献230万册,中外文电子期刊25234种,纸质期刊1193种,数据库53种,在通信与信息系统、计算机与自动化、ITU(电联)标准、IEEE方面资源较为齐全。图书馆数字资源存储磁盘阵列45TB,并可以通过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重庆科技资源共享平台、重庆大学城高校数字图书馆共享平台等获取其他资源。学术期刊《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86年,是由重庆市教委主管、重庆邮电大学主办的社会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被《新华文摘》、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等多家文摘或数据库收录。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获得中国人文社会科学优秀学报、重庆市一级期刊、中国理工农医院校优秀学报。《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88年,是由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管、重庆邮电大学主办的以信息学科为特色的专业性学术期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无线电电子学文献数据库核心期刊、全国优秀自然科学学报、重庆市优质期刊、重庆市“十佳”科技期刊、重庆市一级期刊。英国《科学文摘》(SA,INSPEC)、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俄罗斯《文摘杂志》(AJ,NIVITI)、波兰《哥白尼索引》(IC)、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lrichIPD)、中国无线电电子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中国万方数据库、中国物理文摘、中国数学文摘、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中国高等学校学术文摘?电气与电子工程等20余个数据库或文摘收录。《数字通信与网络(英)》(DigitalCommunications&Networks)是重庆邮电大学和Elsevier联合主办发行的国际英文期刊,季刊,旨在为通信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一个报道其最新学术研究成果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中国邮电高校学报》(英文版)创刊于1994年,由北京邮电大学、重庆邮电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原长春邮电学院、石家庄邮政高等学校联合主办,编辑部设在北京邮电大学,是美国《工程索引》(EI)、英国《科学文摘》(SA,INSPEC)、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收录期刊。
文化传统
校徽
重庆邮电大学校徽形象地表明了重庆邮电大学办学特点,紧握知识经济、网络社会的脉搏,与当今社会的信息化浪潮密切相连。学校位于山城重庆南山文峰塔下,在学校对面的山上耸立着一座七层塔,这便是文峰塔。标志中间的三角形寓意山城重庆的地理形态,三角形边上的齿轮一方面代表了邮票的齿孔,另一方面也寓意了我们求学路上不断向上攀登的征程,此外还代表了文峰塔的七层塔高,象征着佛家的七级浮屠。标志上的1950代表重庆邮电大学的过去和未来,1950是学校创建时间。标志由黄、绿、黑三色组合而成,黄色三原色中最耀眼最明亮的颜色象征光明、丰收,绿色象征生命、安全、快速,黑色象征庄严、高贵,轻松明快的色彩则表明了学校充满希望的未来。 校训
修德、博学、求实、创新 校歌
腾飞梦想作词:王西春作曲:陈流汀南山峰高,长江水长,莘莘学子,笃行八方。南山峰高,长江水长,巍巍学府,蔚然一方。南山峰高,长江水长,莘莘学子,助兴八方。邮电通信,科教殿堂,修德博学,放飞梦想。应时代英才,做祖国栋梁,应时代英才,做祖国栋梁。应时代英才,做祖国栋梁,应时代英才,做祖国栋梁。南山峰高,长江水长,莘莘学子,筑兴八方。南山峰高,长江水长,巍巍学府,蔚然一方。南山峰高,长江水长,巍巍学府,蔚然一方。信息科技,蒸蒸日上,求实创新,立志兴邦。带领新世纪,创民族辉煌,带领新世纪,创民族辉煌。带领新世纪,创民族辉煌,带领新世纪,创民族辉煌。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党委书记方海洋校长李林党委副书记李林、游敏惠副校长陈前斌、颜虹、林金朝、符明秋、吕翊、刘宴兵纪委书记郑白玲
知名校友
杨小伟:2001年毕业于管理工程系,现任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党组副书记、总经理。杨廉斯:1963年毕业,中国通信行业专家,北京首信集团原总裁,原邮电部北京通信设备厂厂长。周泽和:1964年毕业,原中国广播卫星总公司总经理,中国卫星通信集团首任总经理,高级工程师。唐刚斗:1981年重庆邮电学院硕士毕业,航天部第二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长峰科技集团副总裁、总经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黄成芳:1963年毕业,原信息产业部电子第十研究所副总工程师、研究员,参与中国第一颗弹道导弹、第一颗同步卫星、第一颗洲际导弹的研制与开发。刘有虞:1963年毕业,原信息产业部电子第十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参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研发,1999年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次飞行试验突出贡献奖。杨志文:1970年毕业,原贵州省邮政局党委书记、局长。邢海英:1984年毕业,重庆市通信管理局局长,国家高级工程师。许楚国:1987年毕业,中国通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吴国平:成都市副市长,市副主任徐正宪:1988年毕业,湖南省长株潭两型办常务副主任(正厅级)、党组成员李林:1992年毕业于管理工程系,现任重庆邮电大学校长。何锁柱:毕业于重庆邮电学院,任西安邮电学院院长。杨胜万:1965年毕业,空军指挥学院原副政委,空军少将。1988年被授予空军大校军衔,1996年晋升为少将,成为毕业生中迄今为止唯一的将军。陈德泽:1965年毕业,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原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陈复东:1964年毕业,邮电部第七研究所所长,浙江邮电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高级工程师。李关树:1970年毕业,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高级工程师,教育技术中心主任,享受副军级待遇。杨汉超:1991年硕士毕业,曾任华为集团常务副总裁,现吉大正元集团总经理。代小权:赛龙通信技术(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长。侯唯一:1968年毕业,中铁电气化集团原董事长,高级工程师。周毅:1984年毕业,中国移动江西公司总经理。王志:1985年毕业,中国联通贵州公司总经理王宏:1988年毕业,中国电信海南公司总经理秦大斌:1987年毕业,中国移动重庆公司总经理李晓华:1988年毕业,中国电信西藏自治区公司总经理戴忠:1991年毕业,中国移动西藏自治区公司总经理赵麦庆:中国电信河北公司总经理张续农:1986年毕业,中国邮电器材西南公司党委书记叶海峰:1988年毕业,广西区邮政储汇局局长周亚平: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西藏分行行长刘向荣:重庆邮电大学无线电工程专业毕业,三级警监,现任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邬贺铨:重庆邮电大学荣誉校长,第一届董事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李德明:2002年毕业于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在职研究生),现任贵州省通信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何华杰: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联通宽带在线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力: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青海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组成员李红五: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产品创新部、信息安全部总经理何士友: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芈大伟: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贵州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总经理谢林岩:中国民用航空西北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党委书记魏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