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广东省 >>肇庆市 >> >>肇庆学院
肇庆学院
电话 : 86-0758-2716233
地址 : 中国广东省肇庆市
中考网 : 广东省 | 肇庆市 |
高考网 : 广东省 | 投票
学校简介 :   肇庆学院是在原西江大学和原肇庆教育学院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原西江大学的前身是肇庆地区师范学校,由广东教育行政学院于1970年下放到肇庆地区新兴县办学而得名。
  1977年,经国务院批准改名为肇庆师范专科学校,1979年,迁至现址办学。
  1985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提请国家教委备案,在肇庆师专的基础上成立西江大学。
  原肇庆教育学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77年的肇庆地区师范学校,1980年更名为肇庆地区教师进修学院,1983年更名成为肇庆教育学院。
  200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两校合并成立本科层次的肇庆学院。
  
肇庆学院是公办全日制综合性本科大学,距广州90公里,位于广东珠三角城市——肇庆。
  肇庆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肇庆的星湖风景名胜区是我国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十大文明风景区示范点之一。
  肇庆学院两个校区均坐落在星湖风景名胜区内,总占地面积1500亩,总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环境优美,校园建筑风格与优秀旅游城市建设要求相适应,先后被评为肇庆市花园式单位、广东省文明单位、全国部门绿化400佳单位,是读书治学的好地方。
  
全校现设有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等9个学科门类,43个专业,其中本科专业39个,面向广东 、广西、湖南、甘肃、湖北、河南、河北、江西、辽宁、山东、云南、山西、吉林、海南、贵州、陕西等16省市招生,同时还获得了招收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的资格。
  
肇庆学院现有全日制学生11142人,其中本科生10024人。
  全校现有专任教师688人,其中教授59人,副教授等207人,博士59人,硕士328人,并聘任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廷栋等一批兼职、客座教授。
  学校现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9054多万元,学校图书馆藏书120.6万册,开通了《中国期刊网》、综合性的科技文献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可提供400余种外文电子版学术期刊的数据库《Springer Link》、《EBSCOHost》等多种全文期刊数据库,并设有《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的相关连接。
  
学校治学严谨,教学管理严格规范,以党建促学风,坚持“以生为本、以质立校;学术并举,崇术为上”的办学理念, 以“团结、奋进、求实、创新”为校训,具有优良校风和学风。
  学校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注重教学质量,教授、博士在教学第一线为本科生上课。
  一直以来,学校将师范教育作为立校之本,在专业设置、学科队伍、师资配备、课程体系、师能培养、教育实习等方面发挥优势,形成了优良的师范特色。
  学校在原有非师范专业的基础上,又先后设置了10多个非师范专业,使学校向多科性、综合型院校方向发展,并形成较强的地方特色。
  学校强化开放办学意识,主动融入国际化的轨道,先后与英国的波尔顿大学、美国的莱蒙斯社区学院、日本的创价大学、澳大利亚的科文大学等开展密切的学术交流,初步形成校际交流、合作办学、委托培训等相对固定的合作项目,并从英国、美国、日本等国招收了留学生,具有良好的国际化特色。
  
学校坚持以培养知识面宽、基础扎实、具有较强适应性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定位,注重整合教育资源,调整学科结构,拓展专业平台,全面提升办学水平,2006年12月以良好成绩顺利通过教育本科教育工作水平评估。
  近年来,我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生源质量逐年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实现根本性变化,目前我校高职称、高学历教师所占比例数在全省同类高校中处于领先地位;科研成果在数量和质量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2003年以来,我校教师在国内外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732篇、出版教材专著77部,获市厅级以上科研立项53项;教学条件不断完善,多项工程的投入使用,从整体上优化了教学环境,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拥有省重点实验室——光电信息技术教学重点实验室、省扶持学科——基础数学学科;学校大力提倡并帮助本科生考研,取得显著成绩;学校构建了“党支部建在班上”的工作机制,设立了党员示范岗,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全面实施学校的固本强基工程;毕业生深受社会欢迎,2004年总体就业率为99.68%,2005年为98.7%,2006年为99.44%,位居全省本科院校前列。
  
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活动和比赛并屡获殊荣。
   近年来我校学生在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共获得全国及省级一、二、三等奖共25项,总成绩在全省高校中名列前茅;在2003年和2006年广东省第六届和第七界大学生运动会上,奖牌总数在全省本科院校中分别列第5名和第9名;在2005年“全国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大赛”中代表广东省参加比赛,团体总分在全国24支代表队中列第7名,创下了近三届比赛广东省代表队的最好成绩;在2005年参加“首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获全国及省级一、二、三等奖共28项;在2005年“广东省第七界‘星海之声’百歌颂中华合唱比赛”中获银奖;学校共10次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和全国学联评为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
  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6万多名本、专科学生,校友遍布国内外。
  
2003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在视察学校时指出:“肇庆学院近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提出了“突出特色,注重质量,建设名校”的殷切期望。
  肇庆学院正以此为目标,开拓创新,加快发展,为建设名校而奋斗!
历史沿革

肇庆学院,是在原西江大学和原肇庆教育学院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原西江大学的前身是肇庆地区师范学校。

1970年,由广东教育行政学院于下放到肇庆地区新兴县办学而得名。

1977年,经国务院批准改名为肇庆师范专科学校。

1979年,迁至肇庆办学。

1980年,学校更名为肇庆地区教师进修学院。

1983年,学校更名成为肇庆教育学院。

1985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提请国家教委备案,在肇庆师专的基础上成立西江大学。

200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两校合并成立本科层次的肇庆学院。

2017年06月,广东省学位委员会公布了2017年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名单,肇庆学院入选。

学术研究

研究机构

截止到2014年3月,学校拥有1个省级教学重点实验室,市级研究所4所,市级研究中心2个,市级研究院1个。

省级教学重点实验室1个:光电信息技术教学重点实验室。

市级研究所4所:高等教育研究所,音乐研究所,池田大作研究所,果树研究所。

市级研究中心2个:生物医药工程中心,福慧佛学研究中心。

市级研究院1个:西江历史文化研究院。

科研成果

截止到2013年,学校教师在核心期刊共发表文章1768篇,其中,被SCI等收录218篇,出版教材及专著275部,获市厅级以上科研立项342项 。其中,201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国家社科基金1项。

学术资源

图书馆

截止2013年3月,学校图书馆纸质藏书144.3万册,电子图书2335GB,纸质报刊1500多种,拥有音像、光盘等资料20000多种(件),开通了《中国数字图书馆》、《中国期刊网》、《SpringerLink》等10多个全文数据库。

学术期刊

《肇庆学院学报》1998年9月,经广东省新闻出版局审核,并报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正式转为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收录期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第二届全国地方高校优秀学报。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肇庆学院二级院系    序号 学院 序号 学院 1 经济与管理学院 2 政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 3 教育科学学院 4 文学院 5 外国语学院 6 音乐学院 7 美术学院 8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9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10 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 11 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学院、大数据学院 12 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 13 食品与制药工程学院 14 马克思主义学院 15 教师教育学院 16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17 中德设计学院 18 生命科学学院 19 体育与健康学院

师资力量

截止2017年6月,学校有教职工1425人,其中专任教师898人,“双聘”院士1人,教授等正高职称人员134人,副教授等副高以上职称人员401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257人,具有硕士学位人员629人。

学科建设

截止到2014年3月,学校有省级重点扶持学科2个,校级重点学科4个,校级重点扶持学科6个。

省级重点扶持学科2个:基础数学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

校级重点学科4个:体育教育训练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有机化学,企业管理。

校级重点扶持学科6个: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国古代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基础数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计算机应用技术。

合作交流

截止2013年3月,学校先后与英国的波尔顿大学、美国的莱蒙斯社区学院、爱治伍德学院、北伊利诺斯大学、普渡大学、日本的创价大学、长野大学、澳大利亚的科文大学、蒙古国伊和扎萨克大学、印尼亚洲国际友好学院、意大利那不勒斯帕斯诺普大学等开展密切的学术交流,并面向英国、美国、日本等国招收留学生,与这些学校努力探索合作项目,在远程教育、中医疗法教育、合作举办课程班、扩招留学生等领域进行新的合作。

学校按照项目协议每年肇庆学院将派出一定数量的学生、教师及管理干部到波尔顿大学交流学习或合作研究。与此对应,波尔顿大学也将派出教师、学生到肇庆学院交流学习,教授英语,合作研究。

教学成果

截止到2014年3月,学校有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国家特色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光机电一体化综合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教师教育综合技能训练中心、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物实验教育示范中心。

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市场营销学、卓越幼儿教师培养计划、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国家特色专业1个:体育教育专业。

省级特色专业3个:汉语言文学、化学、音乐学、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物联网工程专业。

学校领导
姓名 职务 职称 校长、党委副书记 教授、博士 叶峥嵘 党委副书记 副教授 胡宝坚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副教授 曾桓松 副校长、党委书记 副教授 副校长 王 忠 副校长 教授、博士 黄劲松 党委副书记
知名校友
姓名 职责 吴穗章 肇庆学院附属中学校长 周碧库 现任职于东莞市凤岗镇宣传教育文体局,任东莞美术家协会凤岗分会会长。 李水华 广东省委副秘书长 刘兴强 大连商品交易所党委书记、总经理 张森才 四会市玉鼎记珠宝有限公司董事长 吴伟明 现为深圳市顺安物业管理有限公司、高要市顺安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文化传统

校训

“厚德、明智、博学、力行”

厚德出自《周易》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指,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心胸宽广,重公轻私,不以个人得失为主。

明智出自《墨子?耕柱》:“鬼神孰与圣人明智”。意指超出常人的智能,有非凡的见识,能洞察人间一切,做出符合事实和规律的决策。

博学出自《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意为学识渊博,知道的多,了解的广,学问丰富。

力行出自《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力行强调实践的重要性,揭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实践的重要性,也是对我校办学特色的表述。

校歌

肇庆学院校歌《明天更加辉煌》 歌词第一部分 歌词第二部分 我们大家一起 大家一起来 一起纵情把歌唱 啊亲朋好友 相聚一堂多呀多欢畅 大地啊洒满春光 啊幸福在你我身旁 美丽的青春在荡漾 唱吧朋友跳吧朋友 我们大家一起共同祝愿 啊祝愿亲爱的朋友 前程多么宽广 ]啦啦啦 我们相聚难忘 珍重青春好时光 我们举杯放声歌唱 祝福明天的世界更辉煌

肇庆中考信息

肇庆学校大全

肇庆学院

2015 语文360网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