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校前身为国家级重点中专重庆电力学校。重庆电力学校于1952年经中央燃料工业部批准筹建,1953年9月14日正式开学。
重庆电机工业学校1952年12月4日中央燃料工业部以(52)5241号文批准建立重庆电机工业学校(1952年12月?1953年5月);
重庆电气工业学校1953年5月4日中央燃料工业部电业管理总局以(53)电人字第1650号文明确为重庆电气工业学校(1953年5月4日?1953年5月22日);
1953-1955年8月,隶属于中央燃料工业部,1953-1954年由西南电业管理局代管。
1953年5月22日以(53)人字第2196号文通知改名为重庆电力工业学校。重庆电力工业学校隶属于中央燃料工业部领导,是全国最早建立的七所电力中等专业学校。
重庆动力学校1953年9月更名为重庆动力学校(1953年9月?1958年5月)。
1953年下半年,在全国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进行院校调整中,原重庆高级工业学校机械科并入到学校。重庆高级机械工业学校建于1917年。
1955年8月-1958年8月,隶属电力工业部。
重庆电力学校1958年5月由电力工业部决定更名为重庆电力学校(1958年8月?1995年6月);
1958年8月-1962年5月,水利电力部将学校下放给四川水电厅领导。
1962年5月-1978年隶属水利电力部。
1979年-1980年,隶属电力工业部,由四川省电力工业局主管。
1981年-1988年4月,隶属水利电力部,由西南电业管理局主管。
1988年5月-1997年3月,隶属能源部后电力部,由四川省电力工业局主管。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95年4月由国家教委正式批准在重庆电力学校基础上建立[1] (《关于同意建立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的通知》教计245号)。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95年6月至今)。
1997年3月-2002年12月,隶属国家电力公司,由重庆市电力公司(原重庆电力工业局)主管。
2002年12月至今,隶属国家电网公司,由重庆市电力公司主管。
根据2015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专任教师中,教授29人,具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占40%;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占38%;“双师型”教师占64.5%;企业兼职教师是专任教师总数的94%;有重庆市市级教学团队4个。
(资料来源: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院系专业根据2015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下设6个教学系部,开办23个专科专业, 涵盖材料与能源、电子信息、财经、旅游、土建、制造、水利等7个专业大类;与重庆交通大学联合开办2个全日制应用本科专业。
(资料来源:2015年1月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官网)
教学建设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根据2015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中央财政支持专业提升产业发展项目2个;有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市级精品课程8门。2009-2014年,学校承担省部级教研项目40项,其中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16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部级教育教学成果奖31项。
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供用电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电厂热能动力装置、工业热工控制技术
省级特色专业(3个):火电厂集控运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物流管理
中央财政支持专业提升产业发展项目(2个):电子商务、市场营销
(资料来源:2015年1月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
1965年-1996年电镀吴德修半工半读生产项目,后支援街道工业
1971年-1973年再生灯泡 吴德修等人
1974年-1975年惠斯登电桥 叶竹青
1974年-1975年电接点数字式水位计(DSY-17型 叶竹青鲁松国等 解决无泵水位计问题 获1973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1977年-1980年聚脂感光树脂印刷版 吴德修(与新华印刷厂合作) 解决照相制版材料 获1978年四川重大科技奖
1980年-1983年从煤灰中分选空心微珠及物化性能测试与应用技术研究 吴德修张国英王浩元等 用于塑料、尼龙等化工产品的填充剂 获1988年四川省电力局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2年-1983年凝汽式气轮机热力特性试验通用计算 杨育轩、何宗琦 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6年人才预测运用计算机统计(中专部份)贾洪钓、何宗琦等
1985年通用学籍管理系统万承勋等3人 获四川省电力局1989年企业管理优秀成果奖
1986年川江牌EF系列燃气自控沸水器刘华等4人 重庆市经委鉴定
1986年ZW系列组合式微机控制,常规控制燃气热水器 刘华等4人 获国家专利
1987年RQD型连续脉冲电子点火器 刘华等4人 重庆市科委鉴定
1987年EH-1型争催化剂 吴德修(与重庆合成化工厂合作) 日产甲醛40T的化工厂,可提高产量25%多,年节约材料费90万元 1991年通过能源部组织技术鉴定
1992年微机电能监测仪 钱戈、申也健 四川省电力局科技进步奖
1993年SL-1型数据录入器及上位微机管理系统张建成、李申友等7人 通过四川电力工业局鉴定
1997年500KV变电站/电力网仿真培训系统 获97/98年度电力科学技术进步奖,“应用类技术成果”三等奖
1994年EH-1银催化剂生产线 杨育轩、吴德修等5人
2001年2月CISA-2400微机电动机保护装置 通过重庆市电力公司鉴定
2001年2月FWX-1型户外电能表计量装置 通过重庆市电力公司鉴定
2001年3月供电系统工作危险点分析及控制系统 通过重庆市电力公司鉴定
专利申请1985年双面牙刷黄永铭 获发明专利,中央电视台家家乐发明大奖
1985年新型台磅秤 黄永铭 获实用新型专利3 电动转换沙发 1985 黄永铭 获实用新型专利
1986年旋转电势异步电机 黄永铭 获发明专利
1987年磁致断路器 黄永铭 获发明专利
1987年风扇摇头装置 黄永铭 获实用新型专利
1990年数字计时器周新获实用新型专利
科研平台学校教学设施完备,功能齐全,建有500 kV变电站/电网仿真中心、计算机中心、电化教学中心、语音实验室、多媒体教室、校园网络和管理信息系统等先进的教学设施及校内实训基地,有标准运动场、 体育馆等体育设施。学校以教学为中心,不断推动专业建设和科研工作,共取得省地、市和国家级科研成果23项。2004年12月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高职高专 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评估结论为“优秀”。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建立了电机电气、继电保护、热能动力、高压技术、电能计量、电子技术、物流管理、网络技术、控制技术等类别的55个实验室,电子工艺、热工检修、电气检修与安装、变电仿真、计算机组装等30个实训室与实训场地。能满足主要专业学生专业课程实验与专业综合技能实训的需要。
国家级精品课程
课程名称
所在系部
课程负责人
批准年度
热力发电厂 动力工程系 丁力 2009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电力工程系 郭光荣 2007 电机学 电力工程系 黄永铭 2006市级精品课程
课程名称
所在系部
课程负责人
批准年度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 电力工程系 王显平 2011 电站锅炉 , 运行 动力工程系 陈, 曲进 2011 高电压技术 电力工程系 伍家洁 2010 热工控制系统 ,运行与维护 动力工程系 曾蓉 2010 配电设备运行与维护 电力工程系 黄益华 2009 电厂 , 热工基础 动力工程系 宋长华 2008 C语言程序设计 计算机科学系 李泽中 2008 微机原理与接口 计算机科学系 李泽中 2007校级精品课程
课程名称
所在系部
课程负责人
批准年度
市场分析与营销实务 经济管理系 金晓严 2012 计算机组装及维护 实训部 蒋承延 2010 金属工艺实训 实训部 孙跃民 2010 水轮机 动力工程系 杨启军 2010 网页设计 计算机科学系 胡勇 2010 中国旅游文化 经济管理系 李虎 2010 计算机应用基础 计算机科学系 肖贵元 2008 电路与磁路 , 精品课程 电力工程系 邱兴云 2008 电子工艺实训 实训部 谭世海 2008 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 素质教学部 曹坚 2008 物流管理基础 经济管理系 刘小红 2008 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科学系 吴永斌 2006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素质教学部 刘珍杰 2006 电工工艺 实训部 杨洪 2006 英语 经济管理系 林晓琴 2004 电子技术 电力工程系 唐敬权 2004 硬件设施实训基地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建立的通用技能实训基地包括金工实训中心,电工实训中心、电子实训中心、计算机中心、科技制作中心,这类实训中心主要承担学校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实验、通用技能实训等实践教学任务,以及学生开展素质拓展活动。
学校建立的校外实训基地有:重庆发电厂、国电重庆恒泰发电有限公司、华能珞璜电厂、九龙发电厂、杨家坪供电局、重庆泰格电气有限责任公司、重庆电力公司试验所、重庆科源电气公司、网通重庆分公司、重庆蓝牙公司、渝洲宾馆、中集重庆分公司、民生物流公司等。
体育设施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室外有田径运动场、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排球场、乒乓球场,单、双扛场等,室内设施有体育馆,内设羽毛球场、排球场,篮球赛场,乒乓室,健身房等,总占地面积达22800平方米。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有良好的体育活动场地及健身场所,不但完全能满足学校各类体育活动及健身活动的开展,而且可承接一定规模的校外运动会。
教学理念学校建立了“以就业为导向、素质为本位、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严、细、实、新”的教育教学管理,培养学生“会学习、会做事、会合作、会发 展、会服务、会生活”。
(资料来源:2015年1月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官网)
厚德 强技 乐业
厚德:语出《周易》“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厚”即推崇、重视,意为以广厚之德承载万物,以深厚之德育人利物。其延伸义为“厚德以济世”,体现了中华民族顺应自然,与时俱进,以博大宽容的道德胸怀包举万物,承载理想的民族精神。期望师生以高尚的道德立身,以素质为本位,培养崇高的思想境界、高尚的道德规范、高雅的文化修养,建功企业、服务社会、报效祖国。乃是我校师生为人为学之本。
强技:语出《庄子》“道也,进乎技矣”, 意为所有技艺的获得和培养,都必须通过长期的、艰苦的具体实践,达到一种精诚之境。倡导“强技”,要求师生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掌握技术、提高技艺、增强技能。强技应该以能力为核心,在专业技术方面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勇于探索创新。以一技之长求生存与发展,以一技之优在竞争中保持优势,以一技之能服务社会与国家。
乐业:语出《礼记》“敬业乐群”与《老子》“安其居,乐其业”。梁启超先生倡导“敬业与乐业”,黄炎培先生主张“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敬业重在责任心,乐业重在兴趣。强调“乐业”,希望学生在就业的基础上不仅要达到敬业的台阶,还要进一步升华到乐业的境界。以就业为导向,要求师生具有强烈的责任心,脚踏实地、恪尽职守,爱岗敬业,开拓创新,从自己职业中领略人生的快乐,从而达到理想的人生境界。
校风严、细、实、新
严:严谨治学、严格管理、严明治校,以“严”求“质”,严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细:注重细节、规范细化、管理细致,以“细”求“谐”,追求和谐学校之发展。
实:倡导实用、注重实际、着重实效,以“实”为“基”,形成求真务实之风气。
新:创新思维、创新教育、创新管理,以“新”创“效”,着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教风行胜于言
孔子说:“古者言之不出,耻于行之不建也。”教师以其言传身教影响和教育学生,而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行”,即以身作则、脚踏实地、精益求精的行为,对知识、技能严谨、恭敬的态度,对教师职业的责任感、使命感与自豪感,胜过知识技能的传授本身。学高为师,行为示范,教师高尚的师德师风、高超的实践能力、勇敢的创新精神,引领学生不断提升职业素质与职业技术技能。
学风一直努力 每天进步
“一直努力” 提炼了学生自强不息,勇于攀登的精神。
“每天进步” 表达了完善自我好比愚公移山,不可一蹴而就,但只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就会天天有进步。“一直努力,每天进步” 以每天进步一点点,激励学生一直努力,不断进取,充满了生活的激情。而只有一直努力与每天进步,才能求得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才能不辱时代赋予大学生的光荣使命。
重庆中考信息
重庆学校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