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浙江省 >>杭州市 >> >>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中医药大学
电话 : 0571-86613520
地址 : 杭州市滨江区滨文路548号
中考网 : 浙江省 | 杭州市 |
高考网 : 浙江省 | 投票
学校简介 :   浙江中医药大学是一所以中医药为主,医、理、工、管、文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高校。
  学校座落于历史文化名城浙江省杭州市钱塘江南岸,与国家级风景名胜“六和塔”隔江相望。
  其前身是创办于1953年的浙江省中医进修学校,1959年6月成立浙江中医学院。
  1978年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87年取得对港、澳、台地区招生权,1998年取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并成为开展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工作单位,2000年整体搬迁至现址办学,同年设置七年制中医学专业并成为开展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工作单位,2001年在教育部首批本科教学工作随机性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03年设立中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并被批准为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工作单位。
  2006年2月更名为浙江中医药大学。
  学校致力于培养口径宽、基础厚、能力强、创新型的一流中医药人才和具有中医药背景的复合型人才。
  设有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第三临床医学院、基础医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管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信息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生物工程学院、听力与言语科学学院、成人教育学院、滨江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15个学院;拥有直属附属医院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7所,教学及实习医院(基地)54所(个);设有21个本科专业,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博士点、23个硕士点。
  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0714人,其中本科生9514人、硕士生1075人、博士生125人。
  另有成教生1227人、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240人。
  全校教职工及医护人员2490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正高职称人员160人、副高职称人员398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5人,国家级名老中医32人,浙江省“新世纪人才工程”入选者17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1人。
  学校始终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不断提高科研学术水平。
  现有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1个,其中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2个,其中科技部中药现代化产业基地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科研实验室3个;拥有国家药品临床验证基地1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专病中心6个,省级重点专科、专病中心31个,浙江省中药制剂工程研究中心1个。
  学校还设有动物实验研究中心、分子医学研究所等研究所(中心)8个,其中动物实验研究中心已成为浙江省动物实验研究基地和新药创制技术服务平台。
  2000年以来学校承担了各级各类科研项目962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7项、省部级项目103项,年度科研经费已经超过2000万元。
  获得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励192项,其中国家级奖励1项、省部级奖励48项。
  开发了康莱特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等单品种年销售额超2亿元的中药新药。
  康莱特注射液作为中国第一个中药处方药被美国FDA批准进入临床试验,并通过了Ⅰ期临床试验。
  经俄罗斯临床试验后,俄卫生部已批准康莱特在俄上市应用,为中药制剂进入国际市场作出了突出贡献。
  2003年《Science》杂志还对“康莱特注射液”进行了专稿介绍。
  同时研究人员将世界尖端的超临界萃取技术成功应用于“康莱特注射液”原料药的提取,标志着我国中药高效提取分离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现在的校区) 学校办学条件优良,基础设施完备。
  建有面向整个高教园区开放的浙江省高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能中心、信息技术中心、浙江省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滨江高教园区网络图书馆等一系列条件完备、功能齐全的教学科研设施,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530万元。
  图书馆藏书119.78万册,中外文期刊2741种。
  图书馆实现文献采集、借阅及检索自动化、网络化。
  具有申报省部级医药卫生科研项目和成果查新检索权。
  以我校为中心的滨江高教园区网络图书馆,可查阅园区内6所院校160万册纸质文献和近60万种(册)电子全文文献。
   学校以推进中医药走向世界为己任,积极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
  2000年以来,学校先后与17个国家与地区的28个教育、科研、医疗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招收了29个国家与地区的境外学生1042人,有30多个国家与地区399批1761人次来校交流访问,选派了124批189人次赴20多个国家与地区参加学术会议、合作研究、医疗援外等。
  学校具有聘请外国文教专家资格,先后聘请了21位具有较大影响的外国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
  曾成功举办中医中药针灸诊治疑难杂病国际学术会议。
  学校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浙江临床医学》等两种学术期刊,其中《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是全国对外发行最早的中医学术刊物之一,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
   浙江中医药大学经过半个世纪的寒暑洗礼和几代人的薪火相传,尤其是经过近年来的积极探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被教育部评估专家誉为“开创了我国中医高等教育的新模式”。
  如今,学校正以创建高水平中医药大学为奋斗目标,全面推进学校由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变,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医药现代化作出积极贡
办学历史
校门

1953年6月,创办浙江省中医进修学校。

1955年10月,学校独立办学。

1956年,初学校迁至杭州市四宜亭。

1956年,下半年学校迁至杭州市庆春路原浙江大学旧址。

1959年6月,成立浙江中医学院,正式开展全日制本科教育。

1960年、1970年,学校两度并入浙江医科大学。

1974年9月,恢复浙江中医学院。

2000年3月,整体迁至杭州市滨江高教园区办学。

2006年2月,更名为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5年9月,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迁建工程(富春校区)竣工并投入使用。

2006年2月,更名为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5年9月,滨江学院迁建工程(富春校区)竣工并投入使用。

2017年8月,成为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

2017年10月30日,接到《浙江省人民政府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教育部关于共建浙江中医药大学的意见》(浙政发〔2017〕42号),标志着学校正式跨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成为中国第一所由省人民政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育部三方共建的教育部非直属高等中医药院校。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18年5月,学校下设12个学院,举办1所独立学院(滨江学院)。有28个本科专业。

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听力与言语科学学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信息技术学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口腔医学院

直属附属医院

附属第一医院 (浙江省中医院 、浙江省东方医院 )

附属第二医院 (浙江省新华医院)

附属第三医院 (浙江省中山医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专业    学科门类 专业名称 开办时间 学制 授予学位 医学 中医学☆◇◆ 1959 5 医学 2000 7 针灸推拿学☆◇◆ 1986 5 医学 中西医临床医学 2005 5 医学 临床医学 2000 5 医学 口腔医学 2004 5 医学 预防医学 2013 5 医学 中药学☆◇◆ 1994 4 理学 药学 2001 4 理学 药物制剂◇ 2000 4 理学 中草药栽培与鉴定 2011 4 理学 护理学☆◇◆ 2000 4 理学 医学检验技术 2002 4 理学 康复治疗学 2003 4 理学 卫生检验与检疫 2013 4 理学 听力与言语康复学☆◇◆ 2002 4 理学 理学 生物科学◇ 2000 4 理学 生物技术 2004 4 理学 工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001 4 理学 制药工程 2004 4 工学 化学工程与工艺 2012 4 工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2003 4 工学 生物工程◇◆ 2003 4 工学 医学信息工程 2012 4 工学 管理学 市场营销 2002 4 管理学 公共事业管理 2000 4 管理学 文学 英语 2003 4 文学

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

截至2018年5月,建有以血液病为重点研究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3个、国家中医药科研重点实验室10个、浙江省重点实验室4个、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浙江省公共科技条件平台2个、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4支。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

风湿脏痹证治研究室

骨痹研究室

再生障碍性贫血益气养血研究室

省级工程研究中心:中药炮制规范化及标准化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

?重点实验室

类别 名称 批准部门 浙江省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单位 浙江省中医风湿免疫病省级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科技厅 国家局级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 免疫实验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国家局级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 脂代谢实验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国家局级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 血液细胞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国家局级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 骨重建技术实验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国家局级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 临床病理实验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国家局级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 中药药理实验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国家局级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 实验动物实验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国家局级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 中药炮制实验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国家局级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 中药制剂实验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国家局级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 神经生物学(针灸)实验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省级专项建设实验室 蛋白组学实验室 省财政厅 省级专项建设实验室 中药药效毒理实验室 省财政厅 省级专项建设实验室 中医免疫风湿病实验室 省财政厅 省级专项建设实验室 中药资源工程学实验室 省财政厅 省级专项建设实验室 血液细胞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省财政厅 省级专项建设实验室 中药制剂实验室 省财政厅 省级专项建设实验室 针灸神经生物学实验室 省财政厅 省级专项建设实验室 医学动物实验室 省财政厅 省级专项建设实验室 中药体外代谢实验室 省财政厅 省级专项建设实验室 中药标准化研究实验室建设实验室 省财政厅 省级专项建设实验室 分析测试中心实验室 省财政厅 省级专项建设实验室 中药材种质资源与评价实验室 省财政厅 省级专项建设实验室 中医脑病实验室 省财政厅 省级专项建设实验室 新型药物传递系统实验室 省财政厅 省级专项建设实验室 中药炮制实验室 省财政厅 省中医药重点实验室 中医骨伤实验室 省中医药管理局 省中医药重点实验室 中医免疫风湿病实验室 省中医药管理局 省中医药重点实验室 中药药效毒理实验室 省中医药管理局 省中医药重点实验室 针灸神经生物学实验室 省中医药管理局 省中医药重点实验室 中医药实验动物学实验室 省中医药管理局 省中医药重点实验室 中医心血管病实验室 省中医药管理局 省中医药重点实验室 血液细胞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省中医药管理局 省中医药重点实验室 呼吸功能实验室 省中医药管理局

?研究所

何任中医研究所

浙江省中医骨伤研究所

分子医学研究所

针灸推拿研究所

中医临床基础研究所

耳聋康复研究所

心脑血管病研究所

药物研究所

中西医结合血液病研究所

动物实验研究中心

分析测试中心

中药炮制研究中心

浙江省名中医研究院

科研成果

截至2018年5月,学校承担了国家科技部重点攻关项目(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级各类项目1000余项,获得包括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在内的各级各类科技成果奖励200余项。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8年5月,学校图书馆已藏有纸质文献60余万册、数字资源容量近40TB。形成了以中医药学为主,兼收本校各学科专业教学科研所需相关学科文献的藏书体系。

学术期刊

办有《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浙江临床医学》2种学术期刊,其中《学报》是全国对外发行最早的中医学术刊物之一,是全国一类中医学术性期刊,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被美国《化学文摘》、波兰《哥白尼索引》等国际著名检索系统收录。1990年获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学报质量三等奖。

文化传统

校训

求本远志

浙江中医药大学

求本,源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治病必求于本”。原意为治病应透过表面现象,抓住并针对疾病内在的本质进行治疗。远志,原为中药名,意为志当存高远,寓锐意创新之义。 求本远志校训具体体现为求实、求真、求是的学风;不畏难、不退缩、不浮躁的作风;艰苦奋斗、奋发图强、锐意创新的精神。

校徽

新校标以国际流行的盾形为基本形,寓意走向世界,符合建设具有特色优势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奋斗目标。

盾牌中心

浙江中医药大学

盾牌中心的“中”字体现了学校办学的中医药特色;“中”字外延的双手爱心图案,体现学校“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围绕“中”字周围的“C、M、U”字是“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的首字母。

盾牌顶端

盾牌顶端图形像翻开的书本,体现了学校的属性,又像是一双展开的翅膀,象征放飞梦想,蓄势腾飞,体现学校“学术至上”的办学理念。

盾牌外围

盾牌外围“远志叶”、下方为“本”字,寓意“求本远志”校训,也寓意美好愿望的实现。标志以蓝色为基调,象征钱塘潮,代表学校的地域属性。

现任领导

学校党委

党委书记:孙秋华

浙江中医药大学

党委副书记:陈刚、熊耀康

纪委书记:章建生

党委委员:孙秋华、李俊伟、吴承亮、张光霁、陈刚、陈烈荣、郭清、章建生、熊耀康(按姓氏笔画为序)

党委委员、副校长:赵峰

学校行政

校 长:方剑乔

副校长:郭清、李俊伟、张光霁

杭州中考信息

杭州学校大全

浙江理工大学

杭州成人科技大学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自考

中国美术学院(国立艺术院)

浙江省电力职工大学

浙江经济管理职工大学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财经学院

中国计量学院

浙江农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浙江华川专修学院

2015 语文360网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