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6月,创办浙江省中医进修学校。
1955年10月,学校独立办学。
1956年,初学校迁至杭州市四宜亭。
1956年,下半年学校迁至杭州市庆春路原浙江大学旧址。
1959年6月,成立浙江中医学院,正式开展全日制本科教育。
1960年、1970年,学校两度并入浙江医科大学。
1974年9月,恢复浙江中医学院。
2000年3月,整体迁至杭州市滨江高教园区办学。
2006年2月,更名为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5年9月,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迁建工程(富春校区)竣工并投入使用。
2006年2月,更名为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5年9月,滨江学院迁建工程(富春校区)竣工并投入使用。
2017年8月,成为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
2017年10月30日,接到《浙江省人民政府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教育部关于共建浙江中医药大学的意见》(浙政发〔2017〕42号),标志着学校正式跨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成为中国第一所由省人民政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育部三方共建的教育部非直属高等中医药院校。
截至2018年5月,学校下设12个学院,举办1所独立学院(滨江学院)。有28个本科专业。
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听力与言语科学学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信息技术学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口腔医学院
直属附属医院
附属第一医院 (浙江省中医院 、浙江省东方医院 )
附属第二医院 (浙江省新华医院)
附属第三医院 (浙江省中山医院)
截至2018年5月,建有以血液病为重点研究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3个、国家中医药科研重点实验室10个、浙江省重点实验室4个、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浙江省公共科技条件平台2个、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4支。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
风湿脏痹证治研究室
骨痹研究室
再生障碍性贫血益气养血研究室
省级工程研究中心:中药炮制规范化及标准化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
?重点实验室
类别 名称 批准部门 浙江省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单位 浙江省中医风湿免疫病省级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科技厅 国家局级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 免疫实验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国家局级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 脂代谢实验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国家局级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 血液细胞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国家局级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 骨重建技术实验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国家局级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 临床病理实验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国家局级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 中药药理实验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国家局级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 实验动物实验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国家局级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 中药炮制实验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国家局级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 中药制剂实验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国家局级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 神经生物学(针灸)实验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省级专项建设实验室 蛋白组学实验室 省财政厅 省级专项建设实验室 中药药效毒理实验室 省财政厅 省级专项建设实验室 中医免疫风湿病实验室 省财政厅 省级专项建设实验室 中药资源工程学实验室 省财政厅 省级专项建设实验室 血液细胞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省财政厅 省级专项建设实验室 中药制剂实验室 省财政厅 省级专项建设实验室 针灸神经生物学实验室 省财政厅 省级专项建设实验室 医学动物实验室 省财政厅 省级专项建设实验室 中药体外代谢实验室 省财政厅 省级专项建设实验室 中药标准化研究实验室建设实验室 省财政厅 省级专项建设实验室 分析测试中心实验室 省财政厅 省级专项建设实验室 中药材种质资源与评价实验室 省财政厅 省级专项建设实验室 中医脑病实验室 省财政厅 省级专项建设实验室 新型药物传递系统实验室 省财政厅 省级专项建设实验室 中药炮制实验室 省财政厅 省中医药重点实验室 中医骨伤实验室 省中医药管理局 省中医药重点实验室 中医免疫风湿病实验室 省中医药管理局 省中医药重点实验室 中药药效毒理实验室 省中医药管理局 省中医药重点实验室 针灸神经生物学实验室 省中医药管理局 省中医药重点实验室 中医药实验动物学实验室 省中医药管理局 省中医药重点实验室 中医心血管病实验室 省中医药管理局 省中医药重点实验室 血液细胞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省中医药管理局 省中医药重点实验室 呼吸功能实验室 省中医药管理局?研究所
何任中医研究所
浙江省中医骨伤研究所
分子医学研究所
针灸推拿研究所
中医临床基础研究所
耳聋康复研究所
心脑血管病研究所
药物研究所
中西医结合血液病研究所
动物实验研究中心
分析测试中心
中药炮制研究中心
浙江省名中医研究院
截至2018年5月,学校承担了国家科技部重点攻关项目(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级各类项目1000余项,获得包括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在内的各级各类科技成果奖励200余项。
馆藏资源
截至2018年5月,学校图书馆已藏有纸质文献60余万册、数字资源容量近40TB。形成了以中医药学为主,兼收本校各学科专业教学科研所需相关学科文献的藏书体系。
学术期刊
办有《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浙江临床医学》2种学术期刊,其中《学报》是全国对外发行最早的中医学术刊物之一,是全国一类中医学术性期刊,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被美国《化学文摘》、波兰《哥白尼索引》等国际著名检索系统收录。1990年获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学报质量三等奖。
求本远志
浙江中医药大学求本,源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治病必求于本”。原意为治病应透过表面现象,抓住并针对疾病内在的本质进行治疗。远志,原为中药名,意为志当存高远,寓锐意创新之义。 求本远志校训具体体现为求实、求真、求是的学风;不畏难、不退缩、不浮躁的作风;艰苦奋斗、奋发图强、锐意创新的精神。
新校标以国际流行的盾形为基本形,寓意走向世界,符合建设具有特色优势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奋斗目标。
盾牌中心
浙江中医药大学盾牌中心的“中”字体现了学校办学的中医药特色;“中”字外延的双手爱心图案,体现学校“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围绕“中”字周围的“C、M、U”字是“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的首字母。
盾牌顶端
盾牌顶端图形像翻开的书本,体现了学校的属性,又像是一双展开的翅膀,象征放飞梦想,蓄势腾飞,体现学校“学术至上”的办学理念。
盾牌外围
盾牌外围“远志叶”、下方为“本”字,寓意“求本远志”校训,也寓意美好愿望的实现。标志以蓝色为基调,象征钱塘潮,代表学校的地域属性。
学校党委
党委书记:孙秋华
浙江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陈刚、熊耀康
纪委书记:章建生
党委委员:孙秋华、李俊伟、吴承亮、张光霁、陈刚、陈烈荣、郭清、章建生、熊耀康(按姓氏笔画为序)
党委委员、副校长:赵峰
学校行政
校 长:方剑乔
副校长:郭清、李俊伟、张光霁
杭州中考信息
杭州学校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