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辽宁省 >>沈阳市 >>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电话 : 024-86982243
地址 :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塔湾街83号
中考网 : 辽宁省 | 沈阳市 |
高考网 : 辽宁省 | 投票
学校简介 :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是公安部直属的普通高等学校。
  始建于1948年5月,前身是东北公安干部学校,后改为中央人民警察干部学校、公安部第一人民警察干部学校、公安部人民警察干部学校,1981年11月扩建为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半个多世纪以来,学院为全国政法机关培养输送了10万余名领导干部、业务骨干和专门技术人才,学院被誉为“东方福尔摩斯的摇篮”。
   在59年的发展历程中,学院艰苦创业,与时俱进,创建了符合我国国情、适应公安工作需要、具有鲜明公安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和教学、科研、办案相结合的办学模式,在学科专业、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特色。
  形成了“忠诚、求是、团结、奋进”的优良校风。
   如今,警院学子遍布全国各地,他们之中有的成为公安部门的领导干部,有的成为侦查和刑事科学技术专家骨干,为打击犯罪保卫国家公共安全做出了卓越贡献。
   学院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始终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毛泽东主席曾接见过我校领导,会委员长彭真同志为我院题写校名,2006年10月29日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公安部部长周永康同志视察了学院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学院设有侦查系、经济犯罪侦查系、计算机犯罪侦查系、刑事科学技术系、法医学系、警犬技术系、公安基础部、法律部、社会科学部、基础部、警体部。
  有侦查学、经济犯罪案件侦查、治安学、禁毒学、公安情报学、信息安全、刑事科学技术、公安视听技术、法医学、警犬技术10个本科专业。
  有刑事侦查、预审、行动技术、涉外警务、痕迹检验、文件检验、交通事故处理、公安图象技术、法化学、警犬技术10个专业方向。
   第二学士学位教育设有侦查学、刑事科学技术、法医学三个专业。
   1998年学院被国务院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并从1999年开始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和第二学士学位学生。
  研究生教育设有诉讼法学、刑法学、分析化学、计算机应用技术和法医学、军事教育训练学、法律硕士7个硕士学位专业。
   学院开展在职民警培训已有50多年的历史,现在仍保留公安部人民警察干部学校的牌子和编制。
  扩建为本科高校后一直开展在职警察培训教育,由国家下达计划的有在职民警大专班和专升本学历教育;由公安部下达计划的有刑警总队长(政委)班,市(县)公安局长(政委)班,刑事技术骨干人才培训班。
  由学院计划招生的有专业证书班,此外,还有各省市公安机关委托我院举办的各类专业培训班和岗位培训班。
   学院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和第二学士学位教育,稳步发展警察职业教育,形成研究生、本科生、第二学士学位和警察职业教育等多成次的稳定的办学格局 。
   目前学院共有在校生6278人,其中本科生4660人,研究生267人,在职警察培训学员1351人;在籍函授生7700人;教职工712人,其中教授66人、副教授106人,讲师94人,具有硕士学位以上教师158人,公安部特聘专家1人,享受国家政府特殊贡献津贴的专家16人,享受部级津贴的专家15人。
  另外还拥有一批理论造诣较高实践经验丰富的外聘教授教官,初步形成了专职教员与外聘教官相结合、适应公安教育规律特点的教师队伍。
   2007年2月,公安部正式批复中国刑警学院的办学规模为9000人。
   目前学院占地面积约27万平方米,去除家属区用地,学院教育用地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2万平方米。
  学院固定资产总值35806万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553万元,图书馆藏书95万册。
  建有模拟犯罪现场教学中心、查缉战术训练系统、刑事科学技术实验室和法医学等实验室,还建有计算机广场、语音室、校园网、图书馆、泅渡馆、田径体育场、室内射击场及篮、排、羽毛球综合训练馆等,并在全国建立了24个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
   在科研方面,学院始终坚持教学、科研、办案三结合。
  近三年,学院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5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5项,发表学术论文1400余篇。
  2006年学院协助地方公安机关办案1128起,出具鉴定书1088份。
   学院办有《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学报》和《中国刑事警察》两种刊物。
  其中,《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学报》是全国公安系统自然科学类核心期刊;《中国刑事警察》杂志已成为宣传公安工作方针政策、开展专项斗争、打击犯罪的社科类核心刊物,是广大公安民警喜闻乐见的期刊。
   为适应公安工作以及教学、科研发展的需要,学院积极引进国外智力,广泛开展国际间学术交流,与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俄罗斯、荷兰、丹麦、日本、韩国等国家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高等学校和警察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主办和参与国际学术研讨活动,每年聘请外籍专家和教师来校任教或讲学,派出人员到国外留学深造和访问交流,在国际警察教育和训练上的影响不断扩大。
   学院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规律,突出公安教育特色,坚持政治建校和从严治校,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形成人才培养的特色与品牌,把学院建成全国公安教育和科研的主要基地,侦查和刑事科学技术领域的最高学府,特色鲜明、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警察大学。
  
历史沿革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1948年5月,创建东北公安技术训练大队。1949年,改建东北公安干部学校。

1954年,更名中央人民警察干部学校。1954年,公安部重庆化验训练班、上海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等并入。

1956年,更名公安部第一人民警察干部学校。1966年,撤销公安部第一人民警察干部学校。

1972年,复校,更名公安部人民警察干部学校。

1981年11月25日,批准创建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和公安部人民警察干部学校合署办公。

1983年,消防专业分出,并入武警部队学院。

1998年,学院被国务院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99年,开始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

2011年,升格为重点本科,开始学院扩建计划,承担本科生,第二学位以及硕士研究生,在职警察,军队保卫部门,外警和港澳台培训等任务。

办学规模
院系设置

根据2016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该校设有16个二级系(部),开办11个本科专业、8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

二级系部 刑事犯罪侦查系 公安情报学系 禁毒学系 经济犯罪侦查系 网络犯罪侦查系 治安学系 痕迹检验技术系 文件检验技术系 声像资料检验技术系 法医学系 法化学系 公安基础教研部 思政教研部 法律教研部 基础教研部 警察技能战术训练部

本科专业设置

专业名称 学制 学位 研究方向 侦查学 四年 法学学士学位 刑事侦查、技术侦查、反恐 经济犯罪侦查 四年 法学学士学位  -- 治安学 四年 法学学士学位 治安管理、公共安全应急管理 禁毒学 四年 法学学士学位  -- 公安情报学 四年 法学学士学位  -- 网络安全执法 四年 理学学士学位 网络犯罪侦查、电子物证 信息安全 四年 理学学士学位 -- 刑事科学技术 四年 工学学士学位 痕迹检验、文件检验、公安图像技术、法化学 公安视听技术 四年 工学学士学位 声像资料检验、视频侦查技术 法医学 四年 医学学士学位 -- 警犬技术 四年 法学学士学位 --

第二学士学位专业设置

专业名称 学制 学位 研究方向 侦查学 四年 法学学士学位 刑事侦查、技术侦查 经济犯罪侦查 四年 法学学士学位 --- 禁毒学 四年 法学学士学位 -- 公安情报学 四年 法学学士学位 -- 网络安全执法 四年 理学学士学位 网络犯罪侦查、电子物证 刑事科学技术 四年 工学学士学位 痕迹检验、文件检验、公安图像技术、法化学、交通事故处理 公安视听技术 四年 工学学士学位 -- 法医学 四年 医学学士学位 -- 师资力量

根据2016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该校正高职称91人、副高职称129人,中级职称112人。教师队伍中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5人,享受公安部级津贴的专家15人;有公安部特聘刑侦专家1人,全国公安科技先进个人5人,全国公安机关刑事技术特长专家9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1人,公安部教学名师2人,全国公安教育系统优秀教师5人,辽宁省教学名师6人,辽宁省教学团队4个,辽宁省专业带头人4名。有3名教师获得“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荣誉称号,2名教师获得“全国公安科技英才”荣誉称号,另外还拥有一批来自公安司法机关的外聘教官,形成了专职教师与外聘教官相结合的教师队伍。

辽宁省优秀教学团队

团队名称
   带头人 预审与侦查理论教学团队 许昆 文件检验教学团队 王相臣 犯罪现场勘查学教学团队 沙贵君 足迹学教学团队 史立民 教学建设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截至2015年底,该校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示范(特色)专业3个,辽宁省高校示范实训基地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公安部精品课程14门、省级精品课程11门。

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

刑事科学技术、侦查学、信息安全;

省级示范(特色)专业

刑事科学技术、经济犯罪侦查、禁毒学;

国家级精品课程

痕迹检验学、印刷文件检验、笔迹检验、预审学、刑事摄影;

辽宁省高校示范实训基地

侦查训练实验中心

公安部精品课程

预审学、印刷文件检验、经济犯罪案件侦查、刑事诉讼法、犯罪现场勘查、刑法学、侦查措施、毒品化学、法理学、网络安全技术与防范、治安部门管辖刑事案件侦查、足迹学、刑事案件侦查、工具痕迹学;

省级精品课程

刑事摄影、痕迹检验学、印刷文件检验、笔迹检验、预审学、微量物证与毒物检验、法医学、禁毒学、普通化学、污损文件检验、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

学院还建有装备现代化的查缉战术训练系统、刑事科学技术中心和法医中心等国内领先的实验室,配备了多波段光源、文件检验仪、语图仪、图像处理系统、扫描电子显微镜、气?质联用仪、毛细管电泳仪和DNA分析系统等先进的高科技检测设备。此外,还建有犯罪现场模拟教学中心、计算机广场、语音室、校园网以及电化教学中心。拥有现代化的图书馆、泅渡训练馆、田径体育场、室内射击场、机动车驾驶训练场及大型篮、排、网球综合训练场等。

学科建设

根据2016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建有省级重点培育学科2个、专业硕士授权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5个。

一级学科硕士点:公安学、公安技术、法学。

二级学科硕士点:刑法学、诉讼法学、分析化学、计算机应用技术、法医学。

专业硕士授权点:法律硕士、警务硕士、应用心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

辽宁省重点培育学 科:法医学、分析化学。

国际交流 合作交流

根据2016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中国刑事警察学院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荷兰、俄罗斯、塞尔维亚、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等10多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高等学校和警察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每年举办大型的国际学术会议。学院与英国奥斯特大学、澳大利亚查尔斯特大学联合开展了双学士学位的校际交流项目,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从2007年起,受商务部和公安部的委托,学院开始承办发展中国家警察培训工作,为70个国家培养了近千名刑侦技术人才。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根据2016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该校设有辽宁省重点实验室(筹)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部级重点实验室2个、沈阳市重点实验室1个、与公安部刑侦局共建研究中心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校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

科研机构(平台)
   名称 辽宁省重点实验室(筹) 网络安全执法与视频侦查实验室 公安部重点实验室 文件检验鉴定实验室、痕迹检验鉴定技术实验室 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 刑事科学技术实验室 沈阳市重点实验室 法医学实验室 与公安部刑侦局共建研究中心 犯罪对策研究中心 省级协同创新中心 辽宁网络安全执法协同创新中心 校级协同创新中心 网络安全执法与公安技术信息化协同创新中心、社会安全应急管理协同创新中心 科研成果 校园风光

根据2016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该校承担了17项国家级项目,以及28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1项成果获国家发明三等奖,1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成果获得公安部科学技术一等奖,41项成果获得公安部及教育部的科学技术奖励。有30项科研成果被列为公安部科技成果推广计划项目。

学院在科研工作中不断加大经费投入,每年学院审批的院级科研项目近20项。还设立了博士学历教师科研启动资金和教学研究项目资助经费。有16项科研成果被列为公安部科技成果推广计划项目。学院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物理检测在法庭科学中的应用》,国家“九五”攻关项目《麻醉抢劫案中新毒物检测技术研究》、《痕迹显现剂》,国家“十五”攻关项目《毒品及易制毒品快速检验技术研究》,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书写文件相对形成时间的综合检测技术研究》,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电子设备中物证采集与检验关键技术研究》、《禁毒效果评估技术研究》以及《爆炸现场分析支持系统研究》、《爆炸装置及爆炸遗留物分析技术研究》等9项国家级项目的研究工作,以及公安部重点研究项目《字迹色痕形成时间鉴定的研究》、《重点人口视听资料信息管理系统研制及检验鉴定方法的研究》等128项省部级科研项目的研究。其中,《脑皮质损伤时间推断的法医病理学研究》、《国产圆珠笔油墨字迹书写时间鉴别》等31项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政府部门的科技奖励。张晓东教授主持研究的《脑皮质损伤时间推断的法医病理学研究》获国家发明三等奖。

2012-2014年,平均每年办理各种案件1000多起。这些案件大都是当地公检法机关无法解决的重特大疑难案件或影响较大、争议较大的案件,学院及时地为地方公检法机关解决了技术难题,使这些案件得以侦破。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根据2014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该校图书馆纸质藏书63万册,电子资源折合58万册。

学术刊物

该校办有《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学报》和《中国刑事警察》两种刊物。

学生风采

《中国刑警学院学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主管,中国刑警学院主办的学术期刊。经公安部批准,1983年7月创刊。1993年1月由国家科委批准(〔93〕国科发信字015号),属自然科学版,季刊,16开本,64页。在公、检、法、保卫系统内部发行。 该刊是以反映和介绍侦查、刑事科学技术最新研究成果,推广交流刑事侦查、刑事技术科研信息为特色的学术理论刊物。

《中国刑事警察》是1989年由公安部刑侦局和中国刑警学院联合创办的侦查类工作指导性期刊。双月刊,彩色印刷,国际标准16开本,编辑部自办发行(仅面向政法系统)。

文化传统
院徽 学院院徽

中国刑警学院院徽主体为圆形,圆边处标有中英文的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字样,圆内由国际刑警标志和书本组合而成。

国际刑警标志经中国刑事警察杂志几年的推介,已被全国刑警和公安机关所认同并普遍使用。例如,上海、北京等市公安局、黑龙江、山东、山西等绝大多数省公安机关刑侦部门将此图案确定为本地区刑警徽章,或以各种形式使用本徽章。客观地说,该徽章事实上已经成为中国刑警的共同标志,全国各地的刑警普遍习惯地将这个徽记称为“刑警标志”。

中国刑警学院作为中国刑侦系统的一部分,应与全国刑侦部门保持标志主体特征的一致性。

该“刑警标志”具有公认的关于“执法”、“警察”等概念的国际性审美特质和警察职业性特点。将其作为中国刑警学院校徽的主要构成因素,更有利于国际警察部门、院校以及警察个人之间交往的认同。

中国刑警学院院徽中的书本,寓意汲取知识、教书育人、培养人才;1949为学院建校时间。

该徽章采用各国警察以及刑警通用的深蓝色为基本色调,以象征公正严明的天蓝色为背景色,既有时代感,又给人以大气、沉稳、庄重的印象。

院旗 学院警旗

院旗以红色为背景,上面附有院徽标志和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的字样。

院训

忠诚、求是、团结、奋进

院歌

《盾牌的光荣》

童年的偶像,是除暴安良的好汉。

少年的迷恋,是英雄虎胆的神探。

今天长大了,我选择了橄榄绿,

当一名共和国的刑事警官。

知识的光芒燃亮我们的智慧,

实践的风雨培育我们的勇敢。

为了破获狡猾与凶残,我们磨砺刀锋千锤百炼。

啊!警院??人民卫士的摇篮。

我们是吉祥之星,照耀天下长治久安。

童年的偶像,是除暴安良的好汉。

少年的迷恋,是英雄虎胆的神探。

今天长大了,我选择了橄榄绿,

当一名共和国的刑事警官。

盾牌的光荣闪烁我们的忠诚,

国徽的嘱托担在我们的双肩。

征途何惧危难与艰险,我们抛洒血汗无悔无怨。

啊!警院??人民卫士的摇篮。

我们是吉祥之星,照耀天下长治久安。

现任领导
姓名 警衔 职位 职称/学术职务 余新民 行政一级警监 党委书记 -- 郝宏奎 专业技术一级警监 院长、党委副书记 教授、博士生导师 杨鸣 行政二级警监 副院长、党委委员 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单大国 二级警监 副院长、党委委员 教授 孟宪国 行政三级警监 副院长、党委委员 教授 肇恒伟 专业技术二级警监 党委副书记 教授、硕士生导师 秦锐 行政三级警监 总会计师、党委委员 教授、研究员级高级会计师 袁广林 专业技术二级警监 副院长、党委委员 教授 王册 二级警监 副院长、党委委员 教授、硕士生导师

(资料来源:2016年6月学校官网)

沈阳中考信息

沈阳学校大全

沈阳音乐学院艺术学院

辽宁大学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

沈阳大学

沈阳理工大学

辽宁省金融职工大学

沈阳农业大学

沈阳师范大学

沈阳工业大学

中国医科大学

沈阳体育学院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东北大学

沈阳药科大学

沈阳工程学院

2015 语文360网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