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高校。
中国石油大学是教育部和五大能源企业集团公司、教育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的高校,是石油、石化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被誉为“石油科技人才的摇篮”,已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石油石化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大学。
学校始建于1953年,1988年,更名为石油大学,逐步形成山东、北京两地办学的格局,1997年,石油大学正式进入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高等学校行列;2005年1月,学校更名为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学校成为国家首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61所试点高校之一 。
学校有青岛、东营两个校区,校园总面积4751亩,建筑面积110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总量675.8万册。
学校设有17个教学院部,设置60个本科专业,10个博士后流动站,1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的建设和发展,学校现已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形成了以本科生、研究生培养为主,同时开展成人教育、网络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多形式、多层次的教育体系。学校现有5个国家重点学科,4个博士后流动站,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2个博士点,99个硕士点,10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57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覆盖石油、石化工业的各个领域,石油主干学科总体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建校以来,学校为石油石化工业和国民经济建设输送了10多万名各类毕业生,涌现出了吴仪、周永康等一大批杰出校友,走出了10多位两院院士,还涌现出了“新时期铁人”王启民、“当代青年的楷模”秦文贵等全国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知名的英模人学院组织活动(18张)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是石油、石化行业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具有良好的科研条件和稳固而又广阔的科研市场,在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等方面具有较强实力,已初步建立起有我校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在10多个研究领域居国内领先水平,某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学校现有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油气加工新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25个国家及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研究机构。2005年到位科研经费超过1.1亿元。学校重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我校骨干企业山东石大科技集团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也是石油石化行业重要的科研中试及工业试验基地。
学校非常重视对外合作与交流,目前与11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个学术机构和高等院校建立了密切的学术联系,每年都承办高层次的国际学术会议。近年来,国际合作办学项目逐步增加,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建校53年来,学校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在学校发展新的历史时期,学校按照“高层次,宽领域,外向型”的发展方向,制定了新的发展规划。学校的中期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建成国内著名、石油学科国际一流的高水平特色大学。
1953年新中国成立之初,国民经济建设急需石油资源,石油工业发展急需专业人才。在这种形势下,以清华大学石油工程系为基础,汇聚北京大学、天津大学、大连工学院等著名高校的相关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组建成立了新中国第一所石油高等学府??北京石油学院,隶属燃料工业部,是当时北京著名的八大学院之一。
中国石油大1960年10月,学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1969年,学校迁至胜利油田所在地??山东东营,更名为华东石油学院。1981年6月,在北京石油学院原校址内成立研究生部。1988年,学校更名为石油大学,逐步形成山东、北京两地办学的格局。1997年,石油大学正式进入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高等学校行列。中国石油大2000年,石油大学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划归教育部管理。2000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成立研究生院。2003年10月,教育部与四大石油公司签署了共建石油大学的协议。2004年8月,教育部批准石油大学(华东)立项建设青岛校区。2005年1月,学校更名为中国石油大学。2005年8月,教育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签署共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协议。2006年10月,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0年,学校成为国家首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61所试点高校之一。中国石油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学校于1953年建校,时称北京石油学院,1969年迁校山东,改称华东石油学院。1988年,学校更名为石油大学,逐步形成山东、北京两地办学的格局。2005年1月,学校更名为中国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有东营、青岛两个校区。两校区校园占地总计4500多亩,建筑面积近100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90余万册。建有研究生院、13个教学院部,以及后备军官学院、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和网络教育学院。现有教职工30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200余人,专家教师队伍中有两院院士4人,教授、副教授500多人,博士生导师71人,硕士生导师457人。2005年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达到2.1万余人,各类在读研究生5000余人,成人(网络)在册学生3万余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是石油、石化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被誉为“石油科技人才的摇篮”。经过半个世纪的建设和发展,学校现已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形成了以本科生、研究生培养为主,同时开展成人教育、网络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多形式、多层次的教育体系。学校现有5个国家重点学科,4个博士后流动站,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2个博士点,99个硕士点,10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57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覆盖石油、石化工业的各个领域,石油主干学科总体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建校以来,学校为石油石化工业和国民经济建设输送了10多万名各类毕业生,涌现出了吴仪、周永康等一大批杰出校友,走出了10多位两院院士,还涌现出了“新时期铁人”王启民、“当代青年的楷模”秦文贵等全国知名的英模人物。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是石油、石化行业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具有良好的科研条件和稳固而又广阔的科研市场,在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等方面具有较强实力,已初步建立起有我校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在10多个研究领域居国内领先水平,某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学校现有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油气加工新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25个国家及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研究机构。2005年到位科研经费超过1.1亿元。学校重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我校骨干企业山东石大科技集团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也是石油石化行业重要的科研中试及工业试验基地。学校非常重视对外合作与交流,目前与11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个学术机构和高等院校建立了密切的学术联系,每年都承办高层次的国际学术会议。近年来,国际合作办学项目逐步增加,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建校53年来,学校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在学校发展新的历史时期,学校按照“高层次,宽领域,外向型”的发展方向,制定了新的发展规划。学校的中期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建成国内著名、石油学科国际一流的高水平特色大学。
"安全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测绘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车辆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地理信息系统、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电子商务、俄语、法学、工程力学、工商管理、财务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工业设计、光信息科学与技术、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汉语言文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建筑学、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勘查技术与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软件工程、石油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土木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英语、应用化学、应用物理学、油气储运工程、资源勘查工程、自动化、电子信息、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通信工程等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构造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工程力学、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材料学、热能工程、化工过程机械、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应用化学、工业催化、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地质工程、安全技术与工程、油气井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油气储运工程化工装备与过程控制、环境化工、化工材料、计算机技术与资源信息工程、能源资源与环境地球化学、油气工程力学、石油工程管理
据2014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5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8个山东省“十一五”重点学科,7个山东省“十二五”重点学科,1个学科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人才团队支持计划”。10个博士后流动站,1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5个博士点,3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0个硕士点,另有工商管理硕士、翻译硕士、会计硕士和20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国家重点学科矿产普查与勘探、油气井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化学工艺、油气储运工程。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工业催化。山东省“十一五”重点学科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构造地质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应用化学、机械电子工程、化工过程机械。山东省“十二五”重点学科安全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工程力学、物理化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山东省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人才团队支持计划学科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化学、地质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化学、地质学、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哲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体育学、外国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统计学、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
质量工程据2014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精品课程70门,国家级特色专业13个,省级特色专业19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石油工业训练中心、石油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石油工业训练中心、石油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地球探测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特色专业石油工程、安全工程、油气储运工程、资源勘查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勘查技术与工程、应用物理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环保设备工程。省级特色专业石油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勘查技术与工程、应用物理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油气储运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材料物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测绘工程、环境工程。 国家级精品课程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钻井工程、电工电子学、油藏工程。省级精品课程有机化学、电工电子学、大学英语、大学物理、工程图学、沉积学、程序设计语言、高等数学、工程力学、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构造地质学、钻井工程、工程流体力学、无机及分析化学、机械原理与设计、工程材料、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计算机文化基础、油气田地下地质学、油藏工程、物理化学、金工实习、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财务会计学、矿物岩石学、采油工程、大学物理实验、大学体育、化工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电子技术基础、油层物理、油气集输、数值计算方法、油田化学、运筹学、经济学、理论物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机械CAD基础、微机原理、油库设计与管理、石油化学、渗流力学、石油工业概论、化工过程流体机械、机械设计制造工程基础联合课程(机械制造工程基础、机械制造实习、机械创新设计实践)、电路分析、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普通物理学、石油炼制工程、信号与系统、近代物理实验、工业安全信息化技术基础联合课程(安全工程信息化技术、机电信息检测与处理技术、计算机测控技术综合实践)、建筑材料与施工管理联合课程(工程监理概论、建筑材料、建筑施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石油化工容器与设备设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基础联合课程(分离工程、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气藏工程(双语)、市场营销学、英语精读。合作交流据2014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与国内60多家地方政府、大型企事业单位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学校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已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俄罗斯等2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80个高等院校和学术机构建立了实质合作交流关系。聘请了近百名著名专家、知名人士为学校兼职教授、名誉教授和客座教授。
图书馆藏据2014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图书馆藏书总量675.8万册,其中印刷型图书263.8万册、电子型图书412万册,拥有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外文文献数据库、畅想非书资源库、中国石油文献数据库、国研网数据库、皮书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国际教育全文专题数据库、世界名校精品课教育视频资源库、Calis高校教学参考书全文数据库、PQDT博硕士论文文摘数据库、PQDT学位论文全文库、HKMO(港澳博硕)优秀学术全文资源库、中科UMajor大学专业课学习数据库等多种类型的数据库系统。学术期刊《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连续被评为“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山东省优秀期刊”,在第三届国家期刊奖评选中被评为“百种重点期刊”,是“中文核心期刊”和美国《工程索引》(EI)收录期刊。《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连续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期刊”、“全国理工农医院校优秀社科学报”,在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组织的第四届全国高校社科期刊评优活动中被评为“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石油与能源”栏目被评为“特色栏目”。
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油气储层重点实验室、石油测井重点实验室、石油物探重点实验室、钻井工程重点实验室、CNPC催化重点实验室、油藏地质重点实验室、石油机械工程重点实验室、油气井工程重点实验室、储运工程重点实验室、检测技术与控制工程重点实验室、化工装备工程重点实验室等招生章程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主要领导
两院院士1953年建校以来,走出了何国钟、沙国河、汪燮卿、杨启业、王德民、时铭显、郑颖人、王铁冠、袁士义、高德利等25位两院院士。党政领导人吴仪、俞泽猷、王彦、朱家甄、张轰、杨兴富、尹克升、蒋金楚、李毅中、孙晓群、纪明波、吴耀文、卫留成、马富才、周原、孙崇仁、刘玉祥、匡兴华、许立全、李国梁、周海成、陈新发国企高管陈炳骞、牟书令、刘海燕、曹云石、蒋龙生、郑虎、周吉平、肖国庆、曹耀峰、张喜文、王宜林、杨华、王志刚、袁光宇、吴孟飞、王永健、苟三权、王家祥、朱平、张瑞生、宋力航、蔺爱国、石林、黄立功、凌霄、孙龙德、孙波、王治卿、吴恩来、周勇、张召平、薄启亮、钱建华、张国珍、李丕龙、雷典武、王仲林、徐文荣、汪东进、赵平起、李飞龙、桑运超、田军、梁永智、孙焕泉、蒋庆哲、张来斌、山红红、仝兴华、罗维东企业家石秦岭、黄鸣、罗慧来、唐万新、吴建发、谷玉洪、邱武、李建齐、于顺科、刘洪亮、郭希田、郭玉成、陈怀荣、宋国然模范人物王启民:“新时期铁人”。曾任大庆石油管理局局长助理。北京石油学院61届。秦文贵:“当代青年的榜样”,“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华东石油学院钻井82届。苏永地:“石油科技楷模”,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劳动模范”,国资委“中央企业劳动模范”。华东石油学院物探85届。李阳:中石化股份公司副总工程师。华东石油学院石油地质82届。
东营校区: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北一路739号 邮编:257061
青岛校区: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邮编:266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