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立青岛大学
私立青岛大学时期校门1924年8月,直系要员高恩洪选用德国侵占青岛时所建俾斯麦兵营(现鱼山校区北半部分)为校址,创办了私立青岛大学。
1925年5月,直奉战争再起,直系败北,校长高恩洪被逼去职。1925年只招收了铁路管理科学生20人,1926至1927年未再招生,1928年5月停办,学生均按结业处理。
1928年8月,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批准由何思源、杨振声、赵太侔、杜光埙等11人组成筹备委员会,着手在济南筹建国立山东大学,但因"五三"惨案后日本拒不从济南撤兵,筹备工作无法进行。
1929年6月,国民政府教育部接指令将国立山东大学筹委会改为国立青岛大学筹委会,在青岛筹建国立青岛大学,校址就选在原私立青岛大学。
?国立青岛大学
1930年4月,正式成立国立青岛大学。国立青大设文、理两个学院,分设中国文学系、外国文学系、教育学系、物理学系、数学系、化学系、生物学系。
?国立山东大学
国立山东大学学生在校园内观看抗日宣传板报。1932年9月,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议决,将国立青大改为国立山东大学,先后建成科学馆、工学馆、体育馆、水力实验室及实习工厂等。
1937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爆发,国立山大奉命迁往安徽安庆,不久又迁往四川万县,在青岛只留下校产保管委员会。
1946年春,经国民政府教育部批准,国立山大在青岛复校,新成立了水产、地质矿产、农艺、园艺、电机工程等5个系;并开国内高校之先河,创立了海洋研究所、水产研究所。
?山东大学
1951年3月,在济南的华东大学奉命迁至青岛,与国立山大合并,定名为山东大学。
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厦门大学海洋系理化组的部分师生北迁青岛,与学校的海洋研究所合并,成立了山东大学海洋系。
1953年,根据高教部指示,天津市河北水产专科学校停办,部分师生和仪器设备并入水产系。
?山东海洋学院
历史照片1958年10月,山东大学主体迁往济南后,以留在青岛的海洋系、水产系、地质系、生物系的海洋生物专业、物理系和化学系的部分教研组,以及数学、外语等直属教研组部分人员等为基础,经中共中央批准,于1959年3月成立了山东海洋学院,并列为教育部直属的重点综合性大学。
1960年10月,学校被中共中央确定为全国13所重点综合大学之一。
1962年,教育部撤销山东地质学院建制,其人员和设备并入山东海洋学院,与海洋地质地貌系合并成立海洋地质系。
“文革”期间,学校被迫停止招生5年。
1965年,山东海洋学院划给国家海洋局建制。
1979年,重归教育部直属。
1971年,山东省对高校布局和专业进行调整,水产系并入烟台水产学校。
1978年初,归建到山东海洋学院。
?青岛海洋大学
1988年1月,学校更名为青岛海洋大学(邓小平题写校名)。
1994年,学校实现了国家教委与山东省共建体制,获得重点支持,首批进入“211工程”序列。
1989年,外国语学院的整体迁入浮山校区,学校形成了两处办学的格局。
2001年2月,国家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国家海洋局、青岛市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共同重点建设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2002年6月,由学校牵头,联合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青岛建工学院组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10月,学校获准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
鱼山校区2003年12月,学校被教育部列入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985工程”)名单。
2004年,学校发起成立国际涉海大学联盟,成立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
2005年10月,学校加盟中国—加州大学系统“10+10”合作科研联盟。
2006年9月,继鱼山校区、浮山校区之后,中国海洋大学第三个校区??崂山校区于正式启用。
2007年,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国家海洋局、青岛市人民政府重点共建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校区的建成启用。学校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首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夏日校园2008年,学校与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合作筹建德克萨斯 A&M大学孔子学院。
2009年10月,学校入选“中欧精英大学联盟”。
2010年6月,学校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联合发起成立“中澳海岸带管理研究中心”。
2011年2月,由中国教育部和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共同支持的中德海洋科学中心于学校成立。9月29日,学校正式获批进入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2013年6月,学校加入“北极大学”联盟。
鱼山风景2014年10月,学校与澳大利亚科廷大学共同成立中 澳海洋工程联合研究中心,入选第一批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
2015年,学校与海南省人民政府签署省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12月,与国际南极学院签署合作备忘录,正式加盟国际南极学院。
2016年10月,学校与东盟水产教育网络签署合作备忘录,成为“东盟水产教育网络+”(ASEAN-FEN+)成员校。 11月1日,青岛市人民政府与中国海洋大学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共建中国海洋大学黄岛校区(海洋科教创新园区)。
2017年9月,学校入选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被列入36所世界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11月,学校与泰国农业大学共同建立中泰海洋和水产中心。
中国海洋大学鱼山校区校门2018年1月22日,学校入选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7月,教育部批复同意中国海洋大学建设海洋科教创新园区。8月,学校加入国际海洋科普联盟。9月,学校撤销法政学院,成立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中国海洋大学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学院数量增加至19所。
截至2017年12月,学校有教职工3405人,其中专任教师1683人,博士生导师455人、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530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646人,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8人,“万人计划”入选者1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20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9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4人,山东省“泰山学者”41人,“泰山学者攀登计划”特聘教授3人,“筑峰人才工程”特聘教授49人、“繁荣人才工程”特聘教授10人,“青年英才工程”教师105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9人,973计划和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10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8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才11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7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07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12人。
作家王蒙担任学校顾问、教授、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名誉院长,国家海洋局原局长王曙光受聘学校顾问、教授、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院长,物理学家钱致榕受聘学校顾问、特聘讲席教授、行远书院院长,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受聘为名誉教授,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茅盾文学奖得主贾平凹、迟子建、张炜,及毕淑敏、余华、郑愁予、尤凤伟、王海、严力、邓刚、刘西鸿等12位作家受聘为“驻校作家”,汉学家沃尔夫冈?顾彬担任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主任,有500多位中国国内外专家、学者组成的“客座教授团”以及来自十几个国家的40多位专家、学者组成的“海外教授团”。
截至2017年12月,学校设有18个学院,1个基础教学中心,有本科专业73个,招生专业66个,含海洋科学类(中外合作办学)、法学类(中外合作办学),覆盖理学、工学、农(水产)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
?质量工程
截至2017年12月,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27个;国家精品课程11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7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个;有2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校外实践基地4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会计学、水产养殖、海洋技术、生物科学类、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海洋科学、药学、法学、食品科学、工程、化学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食品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
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水产养殖学、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海洋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海洋学实验教学中心、水产科学实验教学中心、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海洋生命科学与技术跨学科人才培养实验区、水产养殖学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海洋学、海洋化学
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国家级校外实践基地:中国海洋大学--海信集团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中国海洋大学--泰祥集团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中国海洋大学?海尔集团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海洋科学野外综合实践教育基地
山东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法语、英语(成人高教)
山东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船舶与海洋工程、 经济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大气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渔业科学与技术、勘查技术与工程
?教学成果
2009年,学校18项教学成果获第六届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 ,《创建“评估?督导?支持”三位一体的教学质量保障新模式的探索》成果荣获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2014年,3项教学成果获山东省第七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0项教学成果获二等奖,5项教学成果获三等奖。
截至2018年12月,学校是国家首批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具有招收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资格,有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含重点培育学科1个)10个,21个山东省“十二五”重点学科,1个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 “十二五”重点学科,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 85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类别(工程博士) 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33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 19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类别14个。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海洋科学、大气科学、水产、环境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水利工程、药学、生态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法学、应用经济学
?学位授予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应用经济学、法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生物学、生态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水产、药学、工商管理、水利工程、外国语言文学、地质学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应用经济学、统计学、法学、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海洋科学、地质学、生物学、生态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水产、药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船舶与海洋工程
?重点学科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海洋科学、水产
截至2017年12月,学校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6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4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1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3个,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9个,青岛市重点实验室5个,青岛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海洋生物工程中心1个,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教育部、国家海洋局共建)1个,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111创新引智基地”5个, “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1个,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4个,山东省“十二五”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2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4个,海洋发展研究院、日本研究中心和中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中心3家智库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首批来源智库。
截至2017年12月,学校有教学和科学考察船舶3艘,包括3500吨级的“东方红2号”海洋综合科学考察实习船、300吨级的“天使1号”科考交通补给船、2600吨级的“海大号”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船(与企业合作共建共管),另有一艘在建的5000吨级新型深远海综合科考实习船“东方红3号”。
国家实验室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海洋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985工程” 海洋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111创新引智基地海-气作用动力学创新引智基地水产健康养殖理论与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海洋化学创新引智基地海洋工程与海洋再生能源创新引智基地海洋生物基因组学与分子遗传育种创新引智基地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洋药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水养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与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洋生物遗传学与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海水养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海洋材料与防护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海洋油气开发与安全保障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海洋信息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山东省糖科学与糖工程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海洋工程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海洋环境地质工程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海洋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十二五”高校重点实验室 海洋-大气相互作用与气候实验室 海洋物理化学实验室海洋生态环境实验室应用水生生物技术实验室海洋生物遗传学与种质工程实验室海洋生物工程实验室现代管理信息化实验室海岸及近海工程实验室糖科学与糖工程实验室????山东省“十二五”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海洋经济研究中心外国语言文学研究基地青岛市重点实验室青岛市混合现实与虚拟海洋重点实验室青岛市海洋药物重点实验室青岛市光学光电子重点实验室青岛市海洋精细化工重点实验室青岛市海洋可再生能源重点实验室青岛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青岛市海洋食品生物制造工程研究中心青岛市海洋大数据工程实验室青岛组织工程角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青岛现代服务业数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青岛市海洋仪器与装备工程研究中心资料来源:?综述
截至2017年12月,学校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9项;“十二五”以来,主持国家级各类项目110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34项、人文社科奖励51项,被SCI、EI、ISTP等三大收录系统收录论文1700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704项,授权发明专利918项,其中国际发明专利26项。
?项目承担
2018年,学校共有140项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较去年同期增长18.6%,其中获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3项(全国第30位)、重点基金5项(全国第28位)、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自由申请)1项、面上项目80项、青年科学基金47项。获批项目直接经费8791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4.7%。
?科研获奖
2004年,学校宋微波研究的“纤毛虫原生动物的分类学、发生与系统学以及生态学研究”课题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完成的“浅海导管架式海洋平台浪致过度振动控制技术的研究及工程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2年,学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董双林等研究的“海水池塘高效清洁养殖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5年,学校地球科学学院李三忠作为第三获奖人获得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18年,在2017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中,学校为第一完成单位共获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
?馆藏资源
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截至2017年底,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报刊文献约250万册、中外文电子书刊500余万册、数据库303个,图书馆以中国海洋大学突出的海洋、水产学科传统馆藏文献资源为基础,建设了实体海洋文库,纸本馆藏图书6万余册,面向读者开放。
?学术期刊
学术期刊根据2018年1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设有中国海洋大学期刊社,负责编辑、出版、管理《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英文版)》、《海洋生命科学与技术(英文)》。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数学评论、俄罗斯文摘杂志、英国动物学记录、德国数学文摘以及美国剑桥科学社网站等多家国际著名检索机构收录,连续四届获教育部科学技术司授予的精品期刊奖。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CSSCI核心源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主要栏目有海洋发展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政治学与法学研究、语言与文学研究、学术专题等,其中海洋发展研究为特色栏目。学报获得“全国百强社科期刊,全国社科期刊特色栏目,全国理工农医院校优秀人文社会科学学报等称号。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英文版)》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已被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 Expanded)、美国《化学文摘:光盘版》(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美国《剑桥科学文摘(自然科学)》、英国《动物学记录》(ZR)、美国《生物学文摘:预评》(BP)、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收录。
《中国海洋大学高教研究》(季刊)是由中国海洋大学主办的高等教育学术期刊,为内部定期刊物,每年3、6、9、12月出版,主要在校内发行,并与中国国内数百家高教研究单位同行进行交流。
中国海洋大学自1960年开始接收国际学生,2017年,共有来自82个国家的国际学生1221名。学生主要来自韩国、美国、俄罗斯、巴基斯坦、津巴布韦、德国、法国、日本、印度尼西亚、印度等国家。中美法学、中澳海洋科学两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分别有学生174人和164人。HND项目在校生人数共计200人。
根据2018年1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经教育部批准,学校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合作开办海洋科学专业的本科教育项目,与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合作开办法学专业的本科教育项目,与得克萨斯州A&M大学合作建立得克萨斯州A&M大学孔子学院。
?校徽
校徽中国海洋大学校徽主要构图为蓝天和海浪,上方写有学校的建校时间1924年。校徽采用蓝色为主色调,与海洋颜色相符。中英文校名在外圆内上下呼应。
图案核心以汉字“山”、“大”为设计基本元素,运用现代变形手法进行变化,具有易于识别的特征。
学校徽标为环状圆形,外部环状部分底色为白色,上部环绕红色的黑体字体“中国海洋大学”,下部环绕蓝色的黑体字体“OCEANUNIVERSITYOFCHINA”;内部圆形部分上部天蓝色代表天空,下部海蓝色和三条白色波浪线代表海洋;天蓝色部分上部为白色的横排华文新魏体字体“1924”,表示学校创立的年份。
学校校徽为写有“中国海洋大学”的长方形金属证章,字形为邓小平书写,红底白字、白底红字和蓝底红字样式分别供教职员工、本科生和研究生佩戴。
?吉祥物
吉祥物-“海之子”,以水滴为基本元素,其创意于“汪洋大海由水滴汇聚而成”和成语“水滴石穿”。它既是中国海洋大学万千学子的象征,又反映海大人谋发展、求腾达的不懈追求和持恒精神。
?校旗
校旗校旗面为矩形,高、长比为1:1.5,通过规格为六种:分别为1920×2280、1600×2400、1280×1920、960×140、640×960、440×660;旗面海大海蓝色(C100 M80),旗杆为白色;旗面图案和文字为海大标志徽和小平体校名。
?校训
海纳百川,取则行远
崂山一隅海纳百川出处有三:(1)《庄子?秋水篇》:“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纳之。”(2)东汉许慎之《说文解字》:“海,天池也,此纳百川者。”(3)林则徐堂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海纳百川”意指:海之大,能容纳一切河流之水。形容度量、气度、胸怀之宽广。喻指海大培育之人应虚怀若谷,有大海般的胸襟;海大园应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能容纳各种学术思想;海大能容纳包括大师级人才在内的各路群英,能采纳来自各界的有益之言行、有益之成果。
“取则”出自晋陆机之《文赋?序》:“操斧伐柯,取则不远。”其字面意义是说,拿着斧子去砍斧柄,所要砍的斧柄的样子(如长短、粗细、木质等)已在心中有数,不会没有标准。朱熹之《中庸章句集注》注:“柯,斧柄。则,法也……言人执柯伐木为柯者,彼柯长短之法,在此柯耳。”取,这里用其选择、探求之意;则,这里指法则、规则、规律。取则,是指干事情、做学问要有所分析、综合,探求科学规律,既要遵循法则、规则,又不因循守旧,拘泥于条规之中。
“行远”典出《中庸》:“君子之道,譬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说的是君子求学之道:欲达远大目标,必定从近处出发;要想攀登高峰,就得从低处起步。
“取则行远”意指:海大人既能够遵循科学精神,又能够眼界高远、目标远大,且脚踏实地、身体力行地朝着既定的目标奋进,体现了海大人志存高远、探索不已、勇攀高峰的精神和追求。
?校歌
《海大之歌》 词:王蒙,曲:康建东 啊,海洋,你是多么富饶! 啊,海洋,你是多么宽广! 造就宏伟事业,勾勒缤纷梦想! 你是生命的起源,你是物产的宝藏! 你是文明的摇篮,你是决定胜负的战场! 面向海洋,开发海洋,保护海洋,献身海洋! 中国海洋大学,显示着海洋的气象! 啊,海大,你是金秋鼎盛! 啊,海大,你是历练辉煌! 涌动大海气魄,锤炼大海栋梁! 响应世纪的召唤,追求辉煌的翱翔! 营造青春的乐园,博大精深的科学殿堂! 海纳百川,取则行长,美丽青岛,美丽海疆! 中国海洋大学,培植着海洋的希望! 啊,海洋,你是情思千种! 啊,海洋,你是仪态万方! 综合学科汇粹,发展创造弘扬! 辐射知识的魅力,展现生命的激荡! 你是悠远的回声,又挑战着新奇的想象! 如海如洋,无限风光,中国海大,大方光芒! 中国海洋大学,通向辉煌未来的桥梁!学校设有崂山校区、鱼山校区和浮山校区,地址分别为青岛市松岭路238号、青岛市鱼山路5号和青岛市香港东路23号。2018年7月,教育部批复同意中国海洋大学建设海洋科教创新园区(黄岛校区)。
?崂山校区
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校区截至2018年11月,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校区位于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238号,坐落于崂山风景区脚下,是海大的主校区,建成于2005年,整制学院有海洋与大气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管理学院、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法政学院、数学科学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基础教育中心(体育系、教育系)、社会科学部。
?鱼山校区
截至2018年11月,中国海洋大学鱼山校区位于青岛市市南区鱼山路5号,是海大的老校区,校园树木参天,建筑优美,可以眺望远处沙滩,被评为中国十大最美校园之一。毗邻青岛美术馆、栈桥、信号山、老舍故居、第一海水浴场等青岛市著名景点。其中,整制学院有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中国海洋大学医药学院、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中国海洋大学基础教学中心(艺术系)。
中国海洋大学鱼山校区?浮山校区
中国海洋大学截至2018年11月,中国海洋大学浮山校区位于香港东路23号,为国际教育学院所在地,无本科教育机构。
?黄岛校区
中国海洋大学西海岸校区总体规划图中国海洋大学黄岛校区(海洋科教创新园区)位于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占地2800余亩,规划总建筑面积约180万平方米,在校生总体规模20000人,教职工2000人。
青岛中考信息
青岛学校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