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山东省 >>青岛市 >> >>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电话 : 0532-82032730,0532-82032426
地址 : 山东省青岛市鱼山路5号
中考网 : 山东省 | 青岛市 |
高考网 : 山东省 | 投票
学校简介 :   中国海洋大学是一所以海洋和水产学科为特色,包括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教育学、历史学等学科门类较为齐全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 985 工程”和“ 211 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
  校训是海纳百川,取则行远。
  
中国海洋大学的前身是私立青岛大学,始建于 1924 年。
  后经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等几个时期的变迁,于 1959 年发展成为山东海洋学院, 1960 年 10 月被中共中央确定为全国 13 所重点综合大学之一, 1988 年更名为青岛海洋大学,校名为邓小平同志题写。
   2002 年 10 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
  
学校现辖鱼山、浮山和崂山三个校区,设有22个学部及院(系),71个本科专业。
  有8个博士后流动站,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 44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1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31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1个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学位授予权点、1个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授予权点、13个领域具有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2个农业推广硕士学位授予权领域,15个授权点具有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资格、5个授权点具有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资格。
  学校有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9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7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7个山东省重点学科、2个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9个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青岛市重点实验室。
  国家海洋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海洋生物工程中心设在我校。
  还拥有2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1个“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和1个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学校拥有国家投资亿元,供教学、科研使用的3500吨级海上流动实验室——东方红2号海洋综合调查船。
  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2006年6月已被科技部批准正式筹建。
  2006年9月28日,由教育部和国家海洋局共建,设在中国海洋大学的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揭牌运行。
  由教育部主管、依托中国海洋大学等青岛海洋研究优势单位联合建设的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建设方案已于2007年9月通过论证,标志着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已进入实质建设阶段。
  
学校以培养“具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国际视野和合作竞争意识、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群体培养目标,以造就“国家海洋事业的领军人才和骨干力量”为学校的特殊使命。
  现有在册各类学生26700余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5555人、本科生13044人、留学生655人、继续教育生7315人。
  目前全国海洋、水产学科博士90%以上出自我校,毕业生中已有6位成为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第一次南极考察的75位科学家中一半以上是我校毕业生; 中国第一个登上南极的科学家是我校校友董兆乾;中国第一个徒步考察南极的科学家是我校校友蒋家伦;中国第一个南北两极都登上的科学家是我校校友赵进平。
  现有50余名海大毕业生工作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为“神舟”飞船成功发射做出了积极贡献,曾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相对合理、学科领域覆盖较全的师资队伍。
  现有教职工2537人,其中专任教师1298人,博士生导师252人,45岁以下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5.8%,50岁以下博士生导师占博导总数的80%以上, 88.3%的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 47.2%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重点学科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 83.5%,教师中有一年以上在校外学习和研究经历的占教师总数的70%,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学缘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名列部属高校前茅。
  有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在校治学执教: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11个 “长江学者”,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4人,“筑峰人才工程”、“绿卡人才工程”岗位教授13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9 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1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10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 8 人,入选教育部新(跨)世纪人才44人,中国青年科学家奖 1 人。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王蒙担任顾问、教授、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名誉院长,原国家海洋局局长王曙光受聘海大顾问、教授、海洋发展研究院院长,著名画家范曾担任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受聘为名誉教授,5位知名作家受聘为“驻校作家”,还有500多位国内外专家、学者组成的“客座教授团”以及来自十几个国家的40多位专家、学者组成的“海外教授团”。
  
“十五”以来,我校科技成果丰硕,国家三大科技计划项目数位居涉海单位之首: 主持“863”计划项目总经费2亿元,其中2006年学校“十一五”863计划项目合同总经费1亿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每年平均2000万,列全国高校约第25位;主持3项国家重大基础发展规划(973)项目,占已立项涉海项目的30%,主持项目数列全国高校第9位。
  “十五”以来,我校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22项、省部级二等奖34项、人文社会学科省部级以上奖励32项。
  被SCI、EI、ISTP等收录论文2800余篇,人均数列部属高校前列;申请发明专利592项,已授权的发明专利229项。
  
2006年4月,学校“十五”“211工程”建设顺利通过专家验收。
  2007年1月,学校获得教育部、国家海洋局、山东省、青岛市“985工程”二期共建支持。
  
21世纪是海洋世纪。
  学校的发展目标是:到2010年,基本实现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目标,构建起研究型大学的框架;到2025年或更长一段时间,建设成为世界知名、特色显著的综合性、研究型高水平大学。
  
历史沿革

?私立青岛大学

私立青岛大学时期校门

1924年8月,直系要员高恩洪选用德国侵占青岛时所建俾斯麦兵营(现鱼山校区北半部分)为校址,创办了私立青岛大学。

1925年5月,直奉战争再起,直系败北,校长高恩洪被逼去职。1925年只招收了铁路管理科学生20人,1926至1927年未再招生,1928年5月停办,学生均按结业处理。

1928年8月,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批准由何思源、杨振声、赵太侔、杜光埙等11人组成筹备委员会,着手在济南筹建国立山东大学,但因"五三"惨案后日本拒不从济南撤兵,筹备工作无法进行。

1929年6月,国民政府教育部接指令将国立山东大学筹委会改为国立青岛大学筹委会,在青岛筹建国立青岛大学,校址就选在原私立青岛大学。

?国立青岛大学

1930年4月,正式成立国立青岛大学。国立青大设文、理两个学院,分设中国文学系、外国文学系、教育学系、物理学系、数学系、化学系、生物学系。

?国立山东大学

国立山东大学学生在校园内观看抗日宣传板报。

1932年9月,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议决,将国立青大改为国立山东大学,先后建成科学馆、工学馆、体育馆、水力实验室及实习工厂等。

1937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爆发,国立山大奉命迁往安徽安庆,不久又迁往四川万县,在青岛只留下校产保管委员会。

1946年春,经国民政府教育部批准,国立山大在青岛复校,新成立了水产、地质矿产、农艺、园艺、电机工程等5个系;并开国内高校之先河,创立了海洋研究所、水产研究所。

?山东大学

1951年3月,在济南的华东大学奉命迁至青岛,与国立山大合并,定名为山东大学。

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厦门大学海洋系理化组的部分师生北迁青岛,与学校的海洋研究所合并,成立了山东大学海洋系。

1953年,根据高教部指示,天津市河北水产专科学校停办,部分师生和仪器设备并入水产系。

?山东海洋学院

历史照片

1958年10月,山东大学主体迁往济南后,以留在青岛的海洋系、水产系、地质系、生物系的海洋生物专业、物理系和化学系的部分教研组,以及数学、外语等直属教研组部分人员等为基础,经中共中央批准,于1959年3月成立了山东海洋学院,并列为教育部直属的重点综合性大学。

1960年10月,学校被中共中央确定为全国13所重点综合大学之一。

1962年,教育部撤销山东地质学院建制,其人员和设备并入山东海洋学院,与海洋地质地貌系合并成立海洋地质系。

“文革”期间,学校被迫停止招生5年。

1965年,山东海洋学院划给国家海洋局建制。

1979年,重归教育部直属。

1971年,山东省对高校布局和专业进行调整,水产系并入烟台水产学校。

1978年初,归建到山东海洋学院。

?青岛海洋大学

1988年1月,学校更名为青岛海洋大学(邓小平题写校名)。

1994年,学校实现了国家教委与山东省共建体制,获得重点支持,首批进入“211工程”序列。

1989年,外国语学院的整体迁入浮山校区,学校形成了两处办学的格局。

2001年2月,国家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国家海洋局、青岛市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共同重点建设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2002年6月,由学校牵头,联合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青岛建工学院组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10月,学校获准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

鱼山校区

2003年12月,学校被教育部列入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985工程”)名单。

2004年,学校发起成立国际涉海大学联盟,成立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

2005年10月,学校加盟中国—加州大学系统“10+10”合作科研联盟。

2006年9月,继鱼山校区、浮山校区之后,中国海洋大学第三个校区??崂山校区于正式启用。

2007年,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国家海洋局、青岛市人民政府重点共建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校区的建成启用。学校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首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夏日校园

2008年,学校与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合作筹建德克萨斯 A&M大学孔子学院。

2009年10月,学校入选“中欧精英大学联盟”。

2010年6月,学校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联合发起成立“中澳海岸带管理研究中心”。

2011年2月,由中国教育部和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共同支持的中德海洋科学中心于学校成立。9月29日,学校正式获批进入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2013年6月,学校加入“北极大学”联盟。

鱼山风景

2014年10月,学校与澳大利亚科廷大学共同成立中 澳海洋工程联合研究中心,入选第一批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

2015年,学校与海南省人民政府签署省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12月,与国际南极学院签署合作备忘录,正式加盟国际南极学院。

2016年10月,学校与东盟水产教育网络签署合作备忘录,成为“东盟水产教育网络+”(ASEAN-FEN+)成员校。 11月1日,青岛市人民政府与中国海洋大学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共建中国海洋大学黄岛校区(海洋科教创新园区)。

2017年9月,学校入选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被列入36所世界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11月,学校与泰国农业大学共同建立中泰海洋和水产中心。

中国海洋大学鱼山校区校门

2018年1月22日,学校入选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7月,教育部批复同意中国海洋大学建设海洋科教创新园区。8月,学校加入国际海洋科普联盟。9月,学校撤销法政学院,成立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中国海洋大学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学院数量增加至19所。

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

截至2017年12月,学校有教职工3405人,其中专任教师1683人,博士生导师455人、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530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646人,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8人,“万人计划”入选者1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20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9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4人,山东省“泰山学者”41人,“泰山学者攀登计划”特聘教授3人,“筑峰人才工程”特聘教授49人、“繁荣人才工程”特聘教授10人,“青年英才工程”教师105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9人,973计划和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10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8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才11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7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07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12人。

作家王蒙担任学校顾问、教授、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名誉院长,国家海洋局原局长王曙光受聘学校顾问、教授、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院长,物理学家钱致榕受聘学校顾问、特聘讲席教授、行远书院院长,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受聘为名誉教授,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茅盾文学奖得主贾平凹、迟子建、张炜,及毕淑敏、余华、郑愁予、尤凤伟、王海、严力、邓刚、刘西鸿等12位作家受聘为“驻校作家”,汉学家沃尔夫冈?顾彬担任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主任,有500多位中国国内外专家、学者组成的“客座教授团”以及来自十几个国家的40多位专家、学者组成的“海外教授团”。

两院院士姓名备注姓名备注文圣常(专职)中国科学院院士麦康森(专职)中国工程院院士管华诗(专职)中国工程院院士吴立新(专职)中国科学院院士冯士?(专职)中国科学院院士宋微波(专职)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庆忠(专职)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国伟(专职)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华军(专职)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鸿亮(双聘)中国工程院院士包振民(专职)中国工程院院士高从?(双聘)中国工程院院士金翔龙(专职)中国工程院院士资料来源: 国家级教学团队 团队名称带头人入选时间海洋学教学团队冯士?2007年细胞生物学教学团队樊廷俊2008年海洋无脊椎动物养殖学课程教学团队王昭萍2009年海洋化学课程教学团队杨桂朋2010年资料来源: 专家人才  何梁何利奖获得者:高从?、文圣常、管华诗、李华军 国家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陈国华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张经、宋微波、翟世奎、麦康森、田纪伟、赵进平、李华军、陈戈、杨桂朋、于良民、薛长湖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宋微波、张经、翟世奎、董双林、麦康森、陈戈、李华军、罗德海、杨桂朋、吴立新、耿美玉、王伟、刘素美、李三忠、王震宇、艾庆辉、王厚杰 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郑西来、战文斌、李华军、尹衍升 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田纪伟、王修林、麦康森、李华军 国家级教学名师:张正斌 全国模范教师:宋微波、李元峰、刘秦玉、张士璀 全国优秀教师:汪人俊、张正斌、孙文心、李风岐、文圣常、王建国、刘玉霞 “泰山学者攀登计划”特聘教授:于良民、李华军、薛长湖 山东省教学名师:郑荣儿、王昕、汪东风、郭佩芳、赵广涛、樊廷俊、李志清、李华军、曾名?、徐祥民、王昭萍、高会旺、王竹泉、温海深、王萍 山东省教学团队 团队名称带头人获批时间海洋学课程教学团队冯士?2007年法语教学团队李志清2007年细胞生物学教学团队樊廷俊2008年食品保藏原理与技术系列课程教学团队曾名?2008年海洋无脊椎动物养殖学课程教学团队王昭萍2009年海洋气象学教学团队刘秦玉2010年海洋化学课程教学团队杨桂朋2010年港口及海岸工程专业教学团队李华军2010年环境海洋学教学团队高会旺2011年大学物理教学团队马君2012年食品化学教学团队汪东风2012年资料来源:

院系专业

截至2017年12月,学校设有18个学院,1个基础教学中心,有本科专业73个,招生专业66个,含海洋科学类(中外合作办学)、法学类(中外合作办学),覆盖理学、工学、农(水产)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

专业设置  院系名称专业名称学科门类 海洋与大气学院 海洋科学 理学 海洋科学类(中外合作办学) 理学 军事海洋学 理学 大气科学 理学 应用气象学 理学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物理学 理学 海洋技术 理学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工学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工学 电子信息工程 工学 通信工程 工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工学 保密管理 管理学 化学化工学院 化学 理学 化学工程与工艺 工学 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地质学 理学 勘查技术与工程 工学 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 工学 海洋生命学院 生物科学 理学 生物技术 理学 生态学 理学 水产学院 水产养殖学 农学 海洋资源与环境 理学 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 农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 工学 生物工程 工学 海洋资源开发技术 工学 医药学院 药学 理学 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 工学 工程管理 工学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工学 船舶与海洋工程 工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工学 工业设计 工学 自动化 工学 轮机工程 工学 航海技术 工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环境科学 理学 环境工程 工学 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 管理学 会计学 管理学 财务管理 管理学 市场营销 管理学 电子商务 管理学 旅游管理 管理学 经济学院 金融学 经济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经济学 物流管理 管理学 经济学(海洋经济方向) 经济学 外国语学院 英语 文学 日语 文学 朝鲜语 文学 法语 文学 德语 文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汉语言文学 文学 文化产业管理 管理学 新闻学 文学 编辑出版学 文学 网络与新媒体 文学 法政学院 法学 法学 法学类(中外合作办学) 法学 社会学 法学 政治学与行政学 法学 公共事业管理 管理学 行政管理 管理学 数学科学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 理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 理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 工学 材料化学 工学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工学 教育系 教育技术学 教育学 体育系 运动训练 教育学 艺术系 音乐表演 艺术学 资料来源: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17年12月,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27个;国家精品课程11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7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个;有2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校外实践基地4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会计学、水产养殖、海洋技术、生物科学类、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海洋科学、药学、法学、食品科学、工程、化学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食品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

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水产养殖学、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海洋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海洋学实验教学中心、水产科学实验教学中心、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海洋生命科学与技术跨学科人才培养实验区、水产养殖学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海洋学、海洋化学

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国家级校外实践基地:中国海洋大学--海信集团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中国海洋大学--泰祥集团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中国海洋大学?海尔集团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海洋科学野外综合实践教育基地

山东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法语、英语(成人高教)

山东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船舶与海洋工程、 经济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大气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渔业科学与技术、勘查技术与工程

精品课程  类别课程名称负责人批准时间国家级精品课程海洋学冯士?2004海洋化学张正斌2004食品化学汪东风2004物理海洋学吴德星2006食品保藏原理与技术曾名?2007卫星海洋学刘玉光2007贝类增养殖学王昭萍2007大学法语李志清2007海洋调查方法鲍献文2008环境海洋学高会旺2008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麦康森2010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大学生人生发展与素养建构王萍2011海洋学--认识海洋的科学王秀芹2012贝类增养殖学王昭萍2012海洋学王秀芹2012海洋科学导论赵进平2013水产学导论温海深2013海洋权益与中国干焱平2013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环境海洋学高会旺2013食品化学汪东风2013食品保藏原理与技术曾名?2013海洋调查方法周良明2013海洋化学李铁2013卫星海洋学刘玉光2013物理海洋学兰健2013资料来源:

?教学成果

2009年,学校18项教学成果获第六届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 ,《创建“评估?督导?支持”三位一体的教学质量保障新模式的探索》成果荣获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2014年,3项教学成果获山东省第七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0项教学成果获二等奖,5项教学成果获三等奖。

学科建设

截至2018年12月,学校是国家首批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具有招收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资格,有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含重点培育学科1个)10个,21个山东省“十二五”重点学科,1个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 “十二五”重点学科,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 85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类别(工程博士) 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33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 19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类别14个。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海洋科学、大气科学、水产、环境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水利工程、药学、生态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法学、应用经济学

?学位授予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应用经济学、法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生物学、生态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水产、药学、工商管理、水利工程、外国语言文学、地质学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应用经济学、统计学、法学、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海洋科学、地质学、生物学、生态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水产、药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船舶与海洋工程

?重点学科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海洋科学、水产

国家重点学科类别学科名称一级学科 海洋科学 水产科学 二级学科海洋化学水产养殖海洋生物学捕捞学海洋地质渔业资源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培育)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物理海洋学环境科学资料来源: 山东省“十二五”重点学科一级学科二级学科 应用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金融学 生物学 水生生物学(特色重点)遗传学船舶与海洋工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特色重点)轮机工程(特色重点)水声工程(特色重点) 工商管理 会计学(特色重点) 环境科学与工程 环境工程(特色重点) 药学 药物化学(特色重点) 社会学 社会学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中国语言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地理学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大气科学 气象学 海洋科学 海洋物理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应用技术 化学工程与技术 应用化学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数学 计算数学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资料来源: 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 “十二五”重点学科海洋与生态文化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中国海洋大学3500吨级“东方红2”号海洋综合科学考察实习船

截至2017年12月,学校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6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4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1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3个,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9个,青岛市重点实验室5个,青岛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海洋生物工程中心1个,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教育部、国家海洋局共建)1个,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111创新引智基地”5个, “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1个,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4个,山东省“十二五”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2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4个,海洋发展研究院、日本研究中心和中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中心3家智库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首批来源智库。

截至2017年12月,学校有教学和科学考察船舶3艘,包括3500吨级的“东方红2号”海洋综合科学考察实习船、300吨级的“天使1号”科考交通补给船、2600吨级的“海大号”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船(与企业合作共建共管),另有一艘在建的5000吨级新型深远海综合科考实习船“东方红3号”。

国家实验室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海洋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985工程” 海洋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111创新引智基地海-气作用动力学创新引智基地水产健康养殖理论与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海洋化学创新引智基地海洋工程与海洋再生能源创新引智基地海洋生物基因组学与分子遗传育种创新引智基地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洋药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水养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与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洋生物遗传学与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海水养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海洋材料与防护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海洋油气开发与安全保障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海洋信息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山东省糖科学与糖工程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海洋工程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海洋环境地质工程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海洋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十二五”高校重点实验室 海洋-大气相互作用与气候实验室 海洋物理化学实验室海洋生态环境实验室应用水生生物技术实验室海洋生物遗传学与种质工程实验室海洋生物工程实验室现代管理信息化实验室海岸及近海工程实验室糖科学与糖工程实验室????山东省“十二五”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海洋经济研究中心外国语言文学研究基地青岛市重点实验室青岛市混合现实与虚拟海洋重点实验室青岛市海洋药物重点实验室青岛市光学光电子重点实验室青岛市海洋精细化工重点实验室青岛市海洋可再生能源重点实验室青岛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青岛市海洋食品生物制造工程研究中心青岛市海洋大数据工程实验室青岛组织工程角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青岛现代服务业数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青岛市海洋仪器与装备工程研究中心资料来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海洋有机生物地球化学”创新研究群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海洋动力过程演变机理及其气候效应”创新研究群体资料来源: 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海洋动力过程与气候”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资料来源: 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研究方向带头人入选时间可持续海水养殖中的重要生物学前沿问题研究麦康森2005年海洋创新药物的研究与开发于广利2009年海洋生物资源高效利用研究与开发薛长湖2011年环境友好型海洋功能材料与防护技术于良民2012年资料来源:

科研成果

?综述

截至2017年12月,学校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9项;“十二五”以来,主持国家级各类项目110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34项、人文社科奖励51项,被SCI、EI、ISTP等三大收录系统收录论文1700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704项,授权发明专利918项,其中国际发明专利26项。

?项目承担

2018年,学校共有140项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较去年同期增长18.6%,其中获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3项(全国第30位)、重点基金5项(全国第28位)、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自由申请)1项、面上项目80项、青年科学基金47项。获批项目直接经费8791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4.7%。

?科研获奖

2004年,学校宋微波研究的“纤毛虫原生动物的分类学、发生与系统学以及生态学研究”课题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完成的“浅海导管架式海洋平台浪致过度振动控制技术的研究及工程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2年,学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董双林等研究的“海水池塘高效清洁养殖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5年,学校地球科学学院李三忠作为第三获奖人获得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18年,在2017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中,学校为第一完成单位共获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

截至2017年底,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报刊文献约250万册、中外文电子书刊500余万册、数据库303个,图书馆以中国海洋大学突出的海洋、水产学科传统馆藏文献资源为基础,建设了实体海洋文库,纸本馆藏图书6万余册,面向读者开放。

?学术期刊

学术期刊

根据2018年1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设有中国海洋大学期刊社,负责编辑、出版、管理《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英文版)》、《海洋生命科学与技术(英文)》。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数学评论、俄罗斯文摘杂志、英国动物学记录、德国数学文摘以及美国剑桥科学社网站等多家国际著名检索机构收录,连续四届获教育部科学技术司授予的精品期刊奖。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CSSCI核心源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主要栏目有海洋发展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政治学与法学研究、语言与文学研究、学术专题等,其中海洋发展研究为特色栏目。学报获得“全国百强社科期刊,全国社科期刊特色栏目,全国理工农医院校优秀人文社会科学学报等称号。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英文版)》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已被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 Expanded)、美国《化学文摘:光盘版》(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美国《剑桥科学文摘(自然科学)》、英国《动物学记录》(ZR)、美国《生物学文摘:预评》(BP)、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收录。

《中国海洋大学高教研究》(季刊)是由中国海洋大学主办的高等教育学术期刊,为内部定期刊物,每年3、6、9、12月出版,主要在校内发行,并与中国国内数百家高教研究单位同行进行交流。

合作交流

中国海洋大学自1960年开始接收国际学生,2017年,共有来自82个国家的国际学生1221名。学生主要来自韩国、美国、俄罗斯、巴基斯坦、津巴布韦、德国、法国、日本、印度尼西亚、印度等国家。中美法学、中澳海洋科学两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分别有学生174人和164人。HND项目在校生人数共计200人。

根据2018年1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经教育部批准,学校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合作开办海洋科学专业的本科教育项目,与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合作开办法学专业的本科教育项目,与得克萨斯州A&M大学合作建立得克萨斯州A&M大学孔子学院。

本科生联合培养项目 项目性质学院合作院校 联合培养2+2 外国语学院 札幌大学 联合培养2+2 外国语学院 山梨英和大学 联合培养2+2 外国语学院 武藏野大学 联合培养2+2 外国语学院 大阪产业大学 联合培养2+2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东英吉利大学 联合培养3+1+2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法国南特大学 联合培养2+2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英国赫瑞瓦特大学 联合培养3+1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英国赫瑞瓦特大学 联合培养3+2 法政学院 亚利桑那大学 联合培养4+0 法政学院 亚利桑那大学 联合培养3+1 教务处 加州大学滨河分校 联合培养2+2 国际处 滑铁卢大学 联合培养4+0 海洋与大气学院 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 资料来源: 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 项目性质合作院校专业 博士、硕士联合培养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堪培拉分校 海洋学、数学、电子工程、计算机、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经济、管理等 硕士联合培养 法国昂热大学 法语语言文学、英语语言文学 博士、硕士联合培养 加拿大魁北克大学里穆斯基校区 海洋科学或涉海专业 博士联合培养 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 无限制 博士、硕士联合培养 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 海洋科学、地球科学 博士联合培养 英国利物浦大学 工程 博士、硕士联合培养 德国不莱梅大学 海洋科学类 博士、硕士联合培养 美国奥本大学 水产 硕士联合培养 法国南特大学 嵌入式无线技术 电子工程 可视化计算 数据科学 热能科学与能源 微藻生物工程 硕士联合培养 英国赫瑞瓦特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专业 资料来源:
文化传统

学院标识

?校徽

校徽

中国海洋大学校徽主要构图为蓝天和海浪,上方写有学校的建校时间1924年。校徽采用蓝色为主色调,与海洋颜色相符。中英文校名在外圆内上下呼应。

图案核心以汉字“山”、“大”为设计基本元素,运用现代变形手法进行变化,具有易于识别的特征。

学校徽标为环状圆形,外部环状部分底色为白色,上部环绕红色的黑体字体“中国海洋大学”,下部环绕蓝色的黑体字体“OCEANUNIVERSITYOFCHINA”;内部圆形部分上部天蓝色代表天空,下部海蓝色和三条白色波浪线代表海洋;天蓝色部分上部为白色的横排华文新魏体字体“1924”,表示学校创立的年份。

学校校徽为写有“中国海洋大学”的长方形金属证章,字形为邓小平书写,红底白字、白底红字和蓝底红字样式分别供教职员工、本科生和研究生佩戴。

?吉祥物

吉祥物-“海之子”,以水滴为基本元素,其创意于“汪洋大海由水滴汇聚而成”和成语“水滴石穿”。它既是中国海洋大学万千学子的象征,又反映海大人谋发展、求腾达的不懈追求和持恒精神。

?校旗

校旗

校旗面为矩形,高、长比为1:1.5,通过规格为六种:分别为1920×2280、1600×2400、1280×1920、960×140、640×960、440×660;旗面海大海蓝色(C100 M80),旗杆为白色;旗面图案和文字为海大标志徽和小平体校名。

精神文化

?校训

海纳百川,取则行远

崂山一隅

海纳百川出处有三:(1)《庄子?秋水篇》:“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纳之。”(2)东汉许慎之《说文解字》:“海,天池也,此纳百川者。”(3)林则徐堂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海纳百川”意指:海之大,能容纳一切河流之水。形容度量、气度、胸怀之宽广。喻指海大培育之人应虚怀若谷,有大海般的胸襟;海大园应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能容纳各种学术思想;海大能容纳包括大师级人才在内的各路群英,能采纳来自各界的有益之言行、有益之成果。

“取则”出自晋陆机之《文赋?序》:“操斧伐柯,取则不远。”其字面意义是说,拿着斧子去砍斧柄,所要砍的斧柄的样子(如长短、粗细、木质等)已在心中有数,不会没有标准。朱熹之《中庸章句集注》注:“柯,斧柄。则,法也……言人执柯伐木为柯者,彼柯长短之法,在此柯耳。”取,这里用其选择、探求之意;则,这里指法则、规则、规律。取则,是指干事情、做学问要有所分析、综合,探求科学规律,既要遵循法则、规则,又不因循守旧,拘泥于条规之中。

“行远”典出《中庸》:“君子之道,譬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说的是君子求学之道:欲达远大目标,必定从近处出发;要想攀登高峰,就得从低处起步。

“取则行远”意指:海大人既能够遵循科学精神,又能够眼界高远、目标远大,且脚踏实地、身体力行地朝着既定的目标奋进,体现了海大人志存高远、探索不已、勇攀高峰的精神和追求。

?校歌

《海大之歌》 词:王蒙,曲:康建东 啊,海洋,你是多么富饶! 啊,海洋,你是多么宽广! 造就宏伟事业,勾勒缤纷梦想! 你是生命的起源,你是物产的宝藏! 你是文明的摇篮,你是决定胜负的战场! 面向海洋,开发海洋,保护海洋,献身海洋! 中国海洋大学,显示着海洋的气象! 啊,海大,你是金秋鼎盛! 啊,海大,你是历练辉煌! 涌动大海气魄,锤炼大海栋梁! 响应世纪的召唤,追求辉煌的翱翔! 营造青春的乐园,博大精深的科学殿堂! 海纳百川,取则行长,美丽青岛,美丽海疆! 中国海洋大学,培植着海洋的希望! 啊,海洋,你是情思千种! 啊,海洋,你是仪态万方! 综合学科汇粹,发展创造弘扬! 辐射知识的魅力,展现生命的激荡! 你是悠远的回声,又挑战着新奇的想象! 如海如洋,无限风光,中国海大,大方光芒! 中国海洋大学,通向辉煌未来的桥梁!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职务姓名党委书记鞠传进校长于志刚党委常务副书记张静副校长董双林副校长李巍然副校长闫菊副校长李华军总会计师王剑敏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卢光志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陈锐资料来源:

历任领导

时期姓名职务任职时间私立青岛大学高恩洪校长1924年8月-1924年11月宋传典校长1925年1月-1928年5月国立青岛大学杨振声校长1930年4月-1932年9月国立山东大学赵太侔校长1932年9月-1936年6月1946年2月-1949年8月林济青代理校长1936年8月-1938年6月山东大学丁西林校务委员会主任1949年8月-1950年4月华岗校务委员会主任1950年4月-1951年2月校长、党委书记1951年2月-1955年8月晁哲甫校长、党委书记1956年7月-1958年9月成仿吾校长、党委书记1958年8月-1959年3月山东海洋学院曲相升院长、党委书记1959年7月-1966年7月张国中革委会主任1974年11月-1979年9月院长、党委书记1979年9月-1980年10月华山党委书记1981年8月-1984年4月文圣常院长1984年4月-1987年4月施正铿党委书记1984年9月-1987年4月院长1987年4月-1988年1月冉祥熙党委书记1987年4月-1988年1月青岛海洋大学冉祥熙党委书记1988年2月-1992年7月曾繁仁党委书记1992年7月-1994年6月施正铿校长1988年1月-1993年7月管华诗校长1993年7月-2002年10月党委书记(兼)1994年6月-1999年9月冯瑞龙党委书记1999年9月-2002年10月中国海洋大学冯瑞龙党委书记2002年10月-2009年2月管华诗校长2002年10月-2005年7月孙也刚党委书记2014年7月-2015年7月资料来源:
杰出校友

学术界

姓名备注庄孝?中国科学院院士张致一中国科学院院士文圣常中国科学院院士管华诗中国工程院院士麦康森中国工程院院士宋微波中国科学院院士高从?中国工程院院士胡敦欣中国科学院院士张?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阳中国工程院院士焦念志中国科学院院士雷霁霖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经中国科学院院士蒋兴伟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法箴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阳 中国工程院院士、胜利油田总经理 孟伟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 李乃胜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包振民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尚平 气象学领域世界最高学术奖?斯维尔德鲁普金质奖章获得者 董兆乾中国南极科考第一人蒋家伦中国首位徒步考察南极的科学家赵进平 中国首位登上南极、北极的科学家 王凡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李文波 南海舰队南沙守备部队高级工程师(大校军衔)、2012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杨红生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所长王东晓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副所长、中共十七大代表 李杰人中国农科院纪检组组长、党组成员霍伟东北京吉利学院校长陈锐海南热带海洋学院院长孙松中国科学院大学海洋学院院长尹洁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气象室主任资料来源:

政界

姓名备注罗荣桓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十大元帅之一俞启威 冀鲁豫边区主要创建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天津市长 王宏自然资源部党组成员、国家海洋局局长王曙光 国家海洋局原局长、第十一届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 孙志辉国家海洋局原局长、党委书记马世忠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王曙光 国家海洋局原局长、第十一届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 石青峰 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纪委书记 武广齐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党组副书记孙书贤国家海洋局副局长吕彩霞 国家海洋局总工程师、致公党中央专职副主席 王路 海南省副省长、农工党中央副主席 王忠林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陈泽浦东营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李航国家海洋局宣传中心副主任张惠荣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局长

文体商界

姓名备注魏梅吉利控股集团副总裁张文林华为集团战略部总裁姚劲波58同城CEO、总裁邢军礼来公司中国副总裁李小勇 华成峰集团董事长、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孙善勤维多利亚加中教育集团总裁孙焱泰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徐达北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李卫东 海都水产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娟娟 中国女子射箭队领军人物,北京奥运会射箭女团银牌、个人冠军 徐晶 中国女子射箭队队员,全国锦标赛个人冠军、伦敦奥运会射箭女子团体第二名 李倩 仁川亚运会拳击女子75公斤级银牌、里约奥运会女子拳击69-75公斤级铜牌 秦建2008年女子拳击世界锦标赛冠军
校园建设

综述

学校设有崂山校区、鱼山校区和浮山校区,地址分别为青岛市松岭路238号、青岛市鱼山路5号和青岛市香港东路23号。2018年7月,教育部批复同意中国海洋大学建设海洋科教创新园区(黄岛校区)。

校区

?崂山校区

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校区

截至2018年11月,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校区位于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238号,坐落于崂山风景区脚下,是海大的主校区,建成于2005年,整制学院有海洋与大气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管理学院、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法政学院、数学科学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基础教育中心(体育系、教育系)、社会科学部。

?鱼山校区

截至2018年11月,中国海洋大学鱼山校区位于青岛市市南区鱼山路5号,是海大的老校区,校园树木参天,建筑优美,可以眺望远处沙滩,被评为中国十大最美校园之一。毗邻青岛美术馆、栈桥、信号山、老舍故居、第一海水浴场等青岛市著名景点。其中,整制学院有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中国海洋大学医药学院、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中国海洋大学基础教学中心(艺术系)。

中国海洋大学鱼山校区

?浮山校区

中国海洋大学

截至2018年11月,中国海洋大学浮山校区位于香港东路23号,为国际教育学院所在地,无本科教育机构。

?黄岛校区

中国海洋大学西海岸校区总体规划图

中国海洋大学黄岛校区(海洋科教创新园区)位于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占地2800余亩,规划总建筑面积约180万平方米,在校生总体规模20000人,教职工2000人。

青岛中考信息

青岛学校大全

四川大学网络教育学院青岛学习中心

青岛大学

青岛大学

山东科技大学

青岛市科技大学

青岛农业大学

青岛市海军潜艇学院

青岛市冶金矿山职工大学(青岛理工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青岛社区大学

青岛海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

青岛黄海职业学院

青岛市军政人文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

青岛滨海学院培训学院

2015 语文360网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