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大学创建于1984年,在原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同志、名誉校长张承先同志关怀与指导下,原国家教委特批,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共同选派教学、科研、管理骨干来校直接援建,并要求两校把支援烟大纳入长期工作计划。
1990年成立了“北大、清华支援烟台大学建设委员会”,由山东省分管教育的副省长任主任。
“援建委员会”每两年召开一次会议,研究指导烟台大学教学、科研及改革发展。
1998年,获得硕士单位授予权。
进入21世纪,学校抓住机遇,实施二次创业,启动二期工程建设,提高办学水平,加快发展步伐,现已建成学科门类比较齐全、教学设施比较完善、具有相当办学规模与实力、独具特色、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地方综合性大学。
1995年,学校顺利通过原国家教委组织的本科教学水平合格评价。
2004年在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
学校占地面积14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1.98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18亿元,图书馆面积4.38万平方米,电子图书188万,馆藏印刷型图书201万余册。
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共2.9万余人,本科生源跨全国31个省(市、区)。
1984年春节,烟台市委书记王济夫在向在烟台考察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万里汇报工作时,提出建立烟台大学的 构想。万里同志说:”可以搞一个不要铁饭碗的大学,就叫烟台大学。凡是愿学本事的就来。你们烟台需要什么系就设什么系,你们烟台把这条路子闯开了,我给你们记一功“。
1984年2月19日,在烟台市委市政府向省政府写出的报告中,提出拟定烟台大学规模为3000人,总体规划占地1500亩,1984年7月建设,1985年9月招生。
1984年3月24日,山东省政府以鲁政发(1984)31号文件向国务院提出《关于建立烟台大学的请示报告》。
1984年5月24日,万里同志在人民大会堂约见张承先(全国,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何东昌(教育部长),梁步庭(山东省长),王济夫时讲到烟台大学,说“我给你们请了一个名誉校长,就是张承先同志”。
1984年6月5日,教育部以(84)教计字088号文件批准筹建烟台大学。
1984年6月27日至30日,张承先,梁步庭在烟台东山宾馆主持召开“烟台大学筹建工作会议”,会议有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育部,山东省政府,烟台市等有关方面的负责同志,约30余人。会上提出,“烟台大学要建成具有中国特色,富有创新精神,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学,既是教育中心,又是科研中心,面向全省,全国,并对海外华侨子弟开放。应文理结合,实行教育部,山东省双重领导,以省为主。请教育部组织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全国重点大学支援,配备烟台大学的骨干教师,并把这所学校当成教育部抓改革的试点学校。”筹建期间,万里同志说:学校起点要高一些,快一些,不是游击队升级,而是正规军下蛋。清华,北大要长期支援。
1984年11月10日,教育部以(84)教计字219号文件“同意烟台大学正式成立并开始招生”。
1985年9月20日,烟台大学在烟台市政府礼堂举行开学典礼。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鹏发来贺信,中共中央胡耀邦为烟台大学题写了校名。
1990年上半年,北大清华支援烟台大学建设六年已满,经过山东省委省政府协商,同意两校人员回京,同年成立了“北大、清华支援烟台大学建设委员会”,定期研究指导烟台大学的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及改革发展。
《升腾》雕塑1995年,学校通过原国家教委本科教学水平合格评价。
1998年,学校获得硕士单位授予权。
2004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
2007年,学校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批准为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依托培养单位。
2011年10月,烟台大学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在车辆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制药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能源与动力工程等专业试办“卓越工程师创新实验班”。
2012年9月,烟台大学法学院进入教育部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11月,进入教育部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在法学专业试办“卓越法律人才创新实验班”。
烟台大学2015年10月,烟台大学法学院被确定为第一批“地方立法研究服务基地”,与山东大学、山东政法学院等5所高等院校接受了授牌仪式。
截止2018年,学校现设22个学院(部),65个研究院所,64个本科专业,涵盖文、理、工、法、农、医、经济、管理、教育、艺术等10个学科门类。学校形成了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留学生教育和继续教育等多类型、多层次的办学格局。截止2018年,学校占地面积14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1.98万平方米。 目前,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共2.9万余人,本科生源跨全国31个省(市、区)。另有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和全日制自考助学班学生近6000人。
专业设置
学院专业法学院法学知识产权法学(中美合作办学)药学院药学制药工程化学化工学院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生物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新闻学外国语学院英语日语朝鲜语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市场营销投资学会计学(金融外包方向)工商管理(物流外包方向)市场营销(跨境电商方向)国际教育交流学院汉语国际教育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光电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应用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通信工程(移动通讯技术方向)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软件工程机电汽车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车辆工程(汽车商务方向)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海洋学院水产养殖学海洋科学航海技术轮机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环保设备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中韩合作办学)核装备与核工程学院 核工程与核技术 金属材料工程建筑学院建筑学城乡规划环境设计音乐舞蹈学院音乐学(声乐、器乐、键盘)舞蹈编导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休闲体育截至2018年1月,学校现有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2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拥有2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基地,1个国家知识产权培训基地。7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7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会地方立法研究服务基地,1个省理论建设工程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省民族问题研究中心,7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泰山学者种业人才团队支撑计划,1个省高校优秀科研创新团队,1个省国际(港澳台)科技合作平台,1个省级研究院,1个省软科学研究基地,1个省级大学科技园,1个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烟台大学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分子药理和药物评价实验室山东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新型制剂与生物技术药物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化学工程与过程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高校化工制造工程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高校光信息与光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高校结构工程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高校先进制造与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高校海产品质量与安全检测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高校分子药理和药物筛选与评价重点实验室山东省环境保护室内环境重点实验室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基地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中心烟台大学民族问题研究基地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天然药物技术转移中心国家制革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强化建设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应用法学研究中心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黄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功能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空气净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天然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石化轻烃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农产品物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国际(港澳台)科技合作平台山东省中匈黄金工业应用合作研究中心省级研究院山东省知识产权研究院省软科学研究基地山东省知识产权研究基地省级大学科技园烟台三校科技园截至2018年,学校近年来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以上奖励210余项,其中包括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973项目、863项目等国家级项目310项。主持省部级项目674项,其中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2项。主持横向课题1600余项。学校先后获得全国科技管理先进团队、全国普通高校科研管理先进集体、山东省社科先进管理单位、山东省高等学校科研管理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图书馆藏
烟台大学图书馆截至2016年底,馆藏印刷型图书194万余册、报刊合订本26万余册,每年订阅印刷型中外文报刊2100余种。引进电子图书174万余种,电子期刊1.9万余种,中外文数据库近百个。较为丰富的资源,为读者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截止2018年,学校占地面积14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1.98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18亿元。图书馆总面积4.38万平方米,截止到2017年底,馆藏印刷型图书201万余册、报刊合订本26.4万余册,每年订阅印刷型中外文报刊2100余种。引进电子图书188万余种,电子期刊1.9万种,中外文数据库近百个。
学术期刊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为CSSCI和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被确定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999、2002、2006年和2010年连续被评为“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入选“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2007年、2009年和2011年连续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CSSCI)来源期刊”。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中国数学文摘》、《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等国家级重要文摘刊物累期转摘,并已成为美国《化学文摘》、《数学评论》和俄罗斯《文摘杂志》、德国《数学文摘》四家权威检索机构的检索期刊。我刊1999年获教育部颁发的“全国优秀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及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2002年被评为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2010年,学校举办了第六届自然计算暨第七届模糊系统与知识发现国际学术会议、第三届图像与信号处理暨第三届生物医学与信息国际学术会议、第三十届中国控制会议。2012年11月,学校举办了第四期民法典青年沙龙。 2012年12月,学校举办了中韩友好交流历史与东北亚前景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3年,学校举办了第十次韩国和平研究学会国际学术研讨会。
烟台大学校徽主图案由”烟大“两字汉语拼音的首位大写字母“Y”、“D”构成。“Y”由“劲风”、“海豚”、“海浪”拼成,“D”由“海豚”、“海浪”拼成。“劲风”、“海豚”、“海浪”彰显烟大地处海滨之特色。三股“劲风”象征北大、清华、烟威人民援建烟大的历史渊源,亦象征学校的学术之风,创新之风,民主之风。“劲风”由上而下,由细到粗,寓意烟大谋高水平发展的追求。两股"海浪"象征烟大在改革和发展中诞生;“海浪”上滚寓意烟大着力营造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人文环境。
图形中央是一个海豚的变形,烟大以“海豚”为吉祥物,蕴意其勇敢、自信、聪明、好客、活跃、好学、团结、力行等形象,体现了烟台大学 "守信,求实,好学,力行"的校训,寓意着烟大师生“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勇于创新,争创一流”的烟大精神。
海豚图案又是阿拉伯数字“1”的变形,寓意烟大各项工作争创一流,体现了“把学校建成省内一流,优势学科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地方重点综合性大学”的办学宗旨。
守信 求实 好学 力行
烟台大学体育场重诚信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也是为人立身之本;求真务实是党的光荣传统,也是事业成功的保证。该校训强调崇尚诚信,注重实效,追求真理,开拓创新,以好学的精神求智,以力行的精神履践仁道。子曰:“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将此作为修身的根本,持志力行,勤勉进取,以求达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诚信求实畅行天下的理想人生境界。
《烟大之歌》
刘德敏 梁发勇 词
梁发勇 曲
黄海微风轻轻地吹来 ,吹动三元湖一池新梦,
湖畔钟声阵阵地响起,鼓舞我们抒写人生。
啊...亲爱的烟大,心中的明灯,
守信 求实 好学 力行,
烟大之歌啊...师生永难忘,母校不了情,
孜孜以求 载满我放飞的行程。
未名湖水清华园的风,根深叶茂开放包容,
几经磨砺乘风破浪,志存高远努力前行。
啊...亲爱的烟大,旭日在升腾,
守信 求实 好学 力行,
啊...中华崛起 民族复兴,
这是我们神圣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