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林业大学,简称“西林”,坐落于春城--云南省会昆明市,是一所以林学学科为主,生物环境类学科为特色,农、理、工、文、法、管、教等学科交叉发展的省部共建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学校起始于1939年云南大学森林系,历经昆明农林学院、云南林业学院、云南林学院、西南林学院,西南林业大学。
于1978年独立建校,原属林业部直属院校,1983年更名为西南林学院,为原林业部直属的六所区域性林业高等院校之一;2000年调整为“省部共建、以省为主管理”的高等学校,2010年更名为西南林业大学。
学校现有白龙、石林、楸木园3个校区,占地 2703 亩,学校教学实验林场693余亩。
,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6451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230人、外国留学生40余人;校舍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23亿元;学校下设30个教学单位,本科专业及方向72个;有教职工1219人,其中正高职人数为107人。
学校起源于1939年云南大学森林系。
校园集锦1958年8月,农学系与林学系从云南大学分出 ,成立昆明农林学院,校址在昆明北郊黑龙潭。
历经几次分合,以搬迁到云南的北京林学院为基础,于1973年组建云南林业学院,属原林业部直接领导,面向全国招生,校址在安宁市温泉镇。
北京林学院于1978年确定迁回北京,原国家教委和国家林业局批准云南林学院在原校址独立建校,继续办学。
经原林业部批准,云南林学院于1983年10月改名为西南林学院。
1981年,成为国务院批准的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原林业部于1985年批复同意西南林学院搬迁,1990年迁至现校址(云南省昆明市白龙寺300号)。
自2000年9月起,西南林学院实行以云南省为主管理,纳入云南省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总体规划,与省属地方高校享受同等政策和有关待遇。
2008年,国家林业局发文支持西南林学院更名为西南林业大学;
2009年,国家教育部同意在西南林学院基础上筹建西南林业大学;
2010年3月18日,国家教育部正式同意西南林学院更名为西南林业大学;
2010年5月18日,西南林业大学正式成立。
2011年,昆明理工大学白龙校区正式移交西南林业大学。
2013年,获批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据学校2016年8月官网显示, 学校设有林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园林学院、机械与交通学院等18个教学单位,开设本科专业及方向72个。
?专业设置
学院开设专业林学院林学、林学(经济林)、林学(双外语)、植物保护、森林保护、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地理信息科学、农学(药用植物)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动物科学、应用生物科学、化学生物学园林学院园林、园艺、城乡规划、建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机械与交通学院车辆工程、交通运输、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机械电子工程、汽车服务工程材料工程学院包装工程、木材科学与工程(材料工程)、木材科学与工程(家具工程)、林产化工(生物质化学工程)、林产化工(精细化工)生态旅游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旅游管理、旅游管理(旅游地产)、地理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工商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农村区域发展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环境工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农业资源与环境、土地资源管理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测绘工程、森林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消防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艺术学院环境设计、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动画计算机与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技术和应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人文学院法学、公共事业管理、汉语言文学理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化学、通信工程外国语学院英语、法语、泰语、越南语体育部体育教育国际学院汉语国际教育据学校2014年9月官网显示,学校先后建成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1个,云南生物多样性研究院1个,云南森林资源培育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1个;并拥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8个,国家林业局生态定位站2个,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国家林业局木材与木竹制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1个,云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5个。此外,还拥有省级科技创新团队3个,云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4个,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2个。
科研机构一览表
序号机构名称批准年度批准机构 1 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 2008年 国家林业局 2 云南生物多样性研究院 2011年 云南省政府 3 教育部省部共建西南山地森林资源保育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2008年 国家教育部 4 国家林业局西南地区生物多样性保育重点实验室 2005年 国家林业局 5 云南省森林灾害预警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2010年 云南省科技厅 6 云南省木材胶黏剂及胶合制品重点实验室 2013年 云南省科技厅 7 国家林业局风景园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2年 国家林业局 8 云南省木质材料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1年 云南省科技厅 9 云南省木质复合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2012年 云南省发改委 10 云南省保护地生态文明建设工程中心 2013年 云南省发改委 11 云南森林资源培育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 2012年 云南省教育厅 12 国家林业局云南玉溪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2012年 国家林业局 13 国家林业局云南昆明滇池湿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2012年 国家林业局 14 国家林业局木材与木竹制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 2012年 国家林业局 15 云南森林资源资产管理及林权制度研究基地 2009年 云南省委宣传部 16 云南省高校森林灾害预警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2007年 云南省教育厅 17 云南省高校西南山地森林培育重点实验室 2007年 云南省教育厅 18 云南省高校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重点实验室 2007年 云南省教育厅 19 云南省高校林业3S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2007年 云南省教育厅 20 云南省高校生物质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2007年 云南省教育厅创新团队一览表
序号团队名称批准年度批准机构负责人 1 竹藤科学云南省创新团队 2008年 云南省科技厅 杨宇明 2 西南林业大学木材胶粘剂创新团队 2011年 云南省科技厅 杜官本 3 云南省高原湿地科学创新团队 2012年 云南省科技厅 田昆 4 云南省高校生物质材料科技创新团队 2010年 云南省教育厅 本官本 5 西南林业大学高原湿地生态学科研究创新团队 2010年 云南省教育厅 王娟 6 云南省高校风景园林科技创新团队 2011年 云南省教育厅 樊国盛 7 云南省高校干旱河谷植被恢复科技创新团队 2011年 云南省教育厅 马焕成 8 云南林业经济与林业碳汇创新团队 2011年 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 赵乐静 9 云南生态旅游本土化与创新研究创新团队 2012年 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 叶文2006年-2014年,学校共新增科研项目170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1项、社会科学基金9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级科学技术奖33项,科研到位经费达2.535亿元。
学校近五年科研经费1.6亿元;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62项,其中,教育部科技成果一、二等奖各1项、国家工程咨询一等奖1项、美国芝加哥菲尔德博物馆“环境保护杰出创新奖”1项、省级自然科学一等奖4项;承担各类科研项目477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7项,省部级项目90项;发表学术论文2423篇,出版学术专(编)著64部,获知识产权成果28项。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倍体毛白杨”(段安安)、“防潮型刨花板研发及工业化生产技术”(杜官本教授项目组)
云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珍稀竹种巨龙竹生态生物学特性和开发利用基础性研究(2006年,杜凡)
云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2005年,杜凡)
?馆藏资源
图书馆据学校2014年9月官网显示,学校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120万册,报刊1700多种,电子图书35.6万册,中文电子资源包括清华同方(CNKI)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清华同方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科技信息子系统、律典通-中国法律应用系统、金国道数据库,爱迪科森网上报告厅、超星中文电子图书等;外文电子资源有国际知名学术数据库BP、CAB、Agricola Plus Text(农林全文期刊)数据库、Academy Research Library(学术研究图书馆)数据库、金图外文电子图书数据库、Asian Business全文数据库《New York Time》、《USA Today》、《Barron’s》、《Wall Street Journals》等20余个中外文数据库。
学校标本馆被英国皇家植物园注册为我国十个世界大标本馆之一,被国家林业局和云南省遴选为科普教育基地,拥有植物、木材、林木病理和森林昆虫等标本60余万份,在实践教学、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和对外合作交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学术期刊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是由西南林业大学主办的林业类综合性学术期刊,1981年创刊,主要刊登森林生物学、林木遗传育种、森林培育、森林保护、森林经理、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园林植物与风景园林、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木材科学与技术及林产化学等方面具有创新性的原始科研成果。读者对象为国内外农林科技工作者及高等院校师生。被认定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作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全文收录,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并确定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中国农业文摘》、英国《动物学记录》(ZR)。美国《化学文摘》(CA)、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CABI)、波兰《哥白尼索引》(IC)寄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收录。1989?2010年,在全国和云南省评比中,本刊已11次获奖;1999年荣获教育部“全国优秀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及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
信息来源:2018年8月信息
历任党委书记
王 棋 1983年11月至1986年8月任西南林学院党委书记
李荣久 1987年2月至1993年12月任西南林学院党委书记
刘万堂 1993年12月至1997年11月任西南林学院党委书记
陈宝昆 1997年11月至2015年10月任西南林学院党委书记
吴松 2015年10月至2018年8月任西南林学院党委书记
张昌山 2018年8月至今任西南林学院党委书记
历任党委副书记
张伯林 1979年1月任云南学院党委副书记
郭绍仪 1979年2月任云南林学院党委副书记
袁用之 1979年9月至1983年10月任云南林学院党委副书记
张贡臣 1980年1月至1981年10月任云南林学院党委副书记
伍聚奎 1984年8月至1987年2月任西南林学院党委副书记
段柏芳 1986年8月任西南林学院党委副书记
李品贵 1990年7月至2009年2月任西南林学院党委副书记
李永和 2009年10月至2018年7月任西南林业大学(原西南林学院)党委副书记
历任校(院)长
徐永椿 1979年6月至1980年10月任云南林学院副院长
1980年10月至1983年8月任云南林学院院长
1983年8月至1984年8月任顾问
王 棋 1983年8月至1984年8月任西南林学院院长
王春林 1983年8月至1984年8月任西南林学院副院长
1984年8月至1990年3月任西南林学院院长
李荣久 1990年3月至1993年12月任西南林学院院长
杨福成 1984年8月至1995年6月任西南林学院副院长
1995年6月至1999年3月任西南林学院院长
1999年7月任正院级调研员
刘惠民 1999年3月至2016年3月任西南林业大学校长
历任副校(院)长
张贡臣 1978年6月至1981年10月任云南林学院副院长
张伯林 1979年1月任云南林学院副院长
郭绍仪 1979年2月任云南林学院副院长
杨 志 1979年6月任云南林学院副院长
任 玮 1979年6月至1984年8月任云南林学院副院长
袁用之 1979年9月至1983年10月任云南林学院副院长
程志民 1983年8月至1986年8月任西南林学院副院长
伍聚奎 1987年1月至1995年12月任西南林学院副院长
张玉光 1999年3月至2009年2月任西南林学院副院长
杨宇明 1997年11月至2011年6月任西南林学院副院长、西南林业大学副校长
?校训
树木树人、至真至善
“树木树人”集中体现了学校作为林业高等院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树木树人”,出自《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树木”是林业教育的特殊性和学科特色,“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普遍性和根本任务。无论是“树木”还是“树人”,都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树木”要经得起风吹雨打的考验,“树人”要经得住社会实践的检验。“树木”是西林孕育成长的根基,没有1938年成立的云南大学森林学系,就没有现在的西南林业大学。“树人”是西林发展壮大的体现,没有1978年独立建校以来几代西林人“自强不息、励精图治、拼搏奉献、团结进取”的艰苦创业,就没有今天学科多样、设施完善、环境优美、人才辈出的西南林业大学。“树木树人”,既能较好地体现林业高等教育个性与共性的统一,突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还蕴含着学校孕育生成、几经分合,从立校、迁校、建校到强校的发展历程。
“至真至善”集中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方法。学理在于求真,事理在于求善。“至真”就是要追求真理、学做真人,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至善”是指一种最高的道德境界和道德追求,旨在要我们善待万物、追求和谐,出自《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至真至善”就是把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与善待自然、追求和谐的人文精神相结合,是做学问与做人的最高境界。“至真至善”,既是一种价值追求,又是一种行为规范。只有博学笃行,锲而不舍,才能最终达到至真至善。至真、至善则至美,至美则和谐。追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学校办学理念的核心价值;共建文明和谐校园,实现学校协调发展,是西林师生的共同心愿。“至真至善”,既顺应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趋势,又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还是广大师生的行为规范。
校训“树木树人 至真至善”,前后呼应,相辅相成。“树木树人”是办学宗旨和目标,“至真至善”是办学理念和手段。“树木树人至真至善”,既有学校定位、办学特色的凝练和概括,又体现出学校所承载的历史责任和西林精神,还融会了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态伦理精神。
?校徽
西南林业大学说明:图案由内外两部分结合构成,外环内容为学校中英文对照规范名称,内核为校徽基本图形。基本图形由上下两部分共同构成一棵“智慧之树”,凸显西林以林学学科为主干、以生物环境学科为特色的大学风貌,上半部分云状造型的树冠,象征西林位于“彩云之南”的地域特征,下半部分由五本打开的书组成,象征西林深厚的学术文化底蕴。校徽的颜色采用代表生命的绿色,象征西林充满蓬勃的生机和无限的活力。
寓意:图案简洁大方、特色鲜明、内涵丰富,象征西林以林学和生物环境类学科为根基的学科优势,象征西林以培养绿色人才为己任的办学特色,象征西林在“彩云之南”红土高原上的巨大发展潜力,它是知识的阶梯,是飞翔的鸿鹄,是绿色的希望,是一棵茁壮成长的“智慧之树”。
?校歌
《林业大学生之歌》
是一首由学校教师姚宁华(已离校)作词、王红兵(笔名碧波)作曲,歌颂林业大学生的原创歌曲。从1986年至1990年每年的植树节前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云南人民广播电台都把这首歌作为专题节目中的歌曲进行连续介绍和播出。
歌词:
我们是青松 我们是白杨 理想的根须扎在祖国的土地上
太阳给予智慧 春雨给予营养
我们在黄金时代中茁壮成长
啊......啊......
太阳给予智慧 春雨给予营养
我们在黄金时代中 茁壮成长
我们在黄金时代中茁壮成长
成长...
我们是青松 我们是白杨 要把那绿色染遍祖国的山岗
千山林涛翻滚 四季鸟语花香
我们要为中华增添春光
啊......啊...... 千山林涛翻滚 四季鸟语花香
我们要为中华增添春光
我们要为中华增添春光
增添春光......
昆明中考信息
昆明学校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