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湖北省 >>襄阳市 >> >>襄樊学院
襄樊学院
电话 : 0710-3590904
地址 : 湖北省襄樊市隆中路7号
中考网 : 湖北省 | 襄阳市 |
高考网 : 湖北省 | 投票
学校简介 :   襄樊学院是一所多科性普通本科院校,位于有着2800年建城史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魅力城市——襄樊市。
  这里自古就是商贾汇聚和兵家必争之地,是中原文化和楚文化的汇合处,也是三国故事的源头和三国文化的发祥地;现今是湖北省仅次于武汉市的第二大城市和鄂、豫、渝、陕交汇地区的最大城市,也是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大三角之一的省域副中心城市。
  学校毗邻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古隆中。
  此处环境幽雅,景色宜人,有着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是求学成才的理想之地。
  昔日,有中华智慧化身之美誉的诸葛孔明深居于此十年,躬耕苦读,交友修身,定下“三分天下”的宏图伟略。
  如今,万余名时代骄子在此苦读勤学,修身立德,立志成为建设国家的栋梁之才。
   学校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为校训,以面向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人才为己任。
  目前设有经济与管理学系、政治与法学系、教育科学与技术系、体育学系、中国语言文学系、外国语言文学系、音乐系、美术学院、数学系、物理与电子信息技术系、化学与生物科学系、旅游与地理科学系、机械工程系、计算机教学中心、土木工程系、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等17个系(院)和以学校为母体举办的独立学院——襄樊学院理工学院,本科专业33个,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七大学科门类,面向全国招生。
  现有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10000余人,成人学历教育生4549人。
   学校以本科教学质量为生命线,注重以科研促教学,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创新型”的现代人才。
  拥有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政治学理论等2个省级重点学科,物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地理科学等3个省级品牌专业,基础物理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鄂北区域发展研究中心等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拥有一批省级精品课程和优质课程。
  与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著名大学联合开展有硕士研究生教育。
  近3年来,学校编译、出版教材和著作100多部,发表论文(作品)3700多篇,其中200余篇被SCI、EI、ISTP、CSSCI等权威检索机构检索、引用;承担省、厅、市级科研项目220余项,授权专利数位列湖北省高校前十强;获得省市级教学研究成果100多项。
   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得到了中央部委和省市的大力支持,是中央与地方财政共建高校。
  学校现有占地面积92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40多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45万册(纸质藏书)。
  现有教职工1295人,专任教师724人,其中副高级职称教师238人,博士和硕士学位教师337人,有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著名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十余人,有一批享受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和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常年聘请澳大利亚Bond院士、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教授、世界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
  学校设有“楚天学者”岗位,聘请长江学者、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徐勇等7位知名学者为学校“隆中学者”特聘教授。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学生至上,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的理念,十分重视学生学习和生活条件的改善。
  教学、科研、学习、生活设施配套,学生宿舍全部实行公寓化管理,学生食堂可满足不同民族习惯、不同消费能力的学生需求,各类生活服务设施和体育运动设施齐全。
  关注和关爱贫困学生。
  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在学生资助、学生党建、大学生社团活动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特色和优势。
  在校生在全国和全省一些重大比赛中屡获佳绩。
  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青睐,本科生就业率每年均在90%以上,位居全省前列,就业面辐射全国。
   学校注重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积极推进校际合作、校企合作和国际合作,先后与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三环集团等高校和企业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与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15所高校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办学关系,常年选派教师出国进修、访问或参加学术会议,先后派出学生赴新加坡、俄罗斯、澳大利亚留学;常年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新西兰、新加坡等国聘请外教来校任教;学校目前正在启动留学生培养工作,以加快学校国际化进程。
   襄樊悠久的文化历史底蕴和七省通衢区位优势,为襄樊学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在新的发展阶段,襄樊学院将抓住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大机遇,立足襄樊,辐射鄂豫渝陕毗邻地区,面向湖北,跻身全国,走向世界,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实力、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实现学校的崛起和腾飞!
学院简介

学校坚持立足襄阳,面向区域,辐射全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科技、智力支撑与服务。以内涵建设和实力提升为核心,深入实施学科立校、人才强校、开放办学、服务地方等四大发展战略。以让学生享有更好的教育为宗旨,突出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培养具有世界眼光、中国情怀,自由全面发展、善于创新实践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全面推进综合性大学创建工作,助推湖北省“一主两副”发展战略和“两个中心、四个襄阳”建设。问、讲学。

人才培养

湖北文理学院以本科教学质量为生命线,大力实施教学改革与质量工程,校园学术空气浓厚,学风、校风良好。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创建了“2年基础,1年专业,1年实践”的“211”人才培养模式,即“用两年左右的时间通过大类培养的方式集中进行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的学习,以夯实人才基础;用一年左右的时间通过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以提升专业素养;用一年左右的时间通过实践性专业方向课程的学习以及校(课)内外实践以强化专业应用能力”。以“21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果为基础,创办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孔明学院”。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学生至上、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的理念,推行教师担任班主任制、学生管理班主任负责制等学生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成立海外工作部,畅通海内外就业渠道,建立了以创业教育、创业实践、创业保障三大平台为核心的创业资助体系,学生创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位居湖北省高校前列,是教育部表彰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历史沿革

襄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文理学院

1905年襄阳府师范学堂创建

1913年襄阳府师范学堂更名为湖北省第二师范学校

1928年湖北省立第十中学、湖北省第二师范学校合并组建湖北省立第五中学

湖北省立第五中学(师范部)改建为襄阳师范学校

1948年襄阳师范学校、湖北省立第五高级中学合并组建襄阳联合中学

襄阳联合中学(师范部)改建为襄阳师范学校

1958年襄阳师范学校升格为襄阳师范专科学校

1978年襄阳师范学校(高师班)、武汉大学(襄阳分校)合并组建襄阳师范专科学校

1966年武汉大学(襄阳分校)创建

1993年襄阳师范专科学校更名为襄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襄樊职业大学

1983年襄樊职业大学创建

襄樊教育学院

1984年襄樊地区教师进修学院更名为襄樊教育学院

襄樊美术学校创建

襄樊美术学校更名为湖北省工艺美术学校

襄樊学院

1998年襄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襄樊职业大学、襄樊教育学院合并升格为襄樊学院。

2000年湖北省工艺美术学校并入襄樊学院

湖北文理学院

2008年通过教育部本科学水平评估,获得优秀的结论

2009年升格为本科第二批次(一)高校录取本科生

2011年12月12日教育部批复同意襄樊学院更名为湖北文理学院。

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 校园风景

湖北文理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以两院院士、长江学者、隆中学者为引领的师资队伍。学校有教授200余人,副教授300余人。其中,院士1人,隆中学者7名,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人、省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多人,多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多名青年学者入选“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

学校聘请长江学者、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徐勇等7位知名学者为学校“隆中学者”特聘教授。聘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终身教授、美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华裔科学家陈刚教授?,澳大利亚Bond院士,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教授,世界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引进了北京理工大学新能源汽车学科团队、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邓文彬教授为首的医学团队,优秀海外博士黄砚农云计算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发协同创新团队。

硬件设施

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得到了中央部委和省市的大力支持,是中央与地方财政共建高校。学校占地面积943.9千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526.6千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0.97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19亿元,纸质藏书185.32万册,电子图书2830GB,各类实验室50个,多媒体教室160个,校内外实训基地250个。校园网覆盖校园所有区域。

院系设置

管理学院、经济与政法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化学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医学院、教育学院、文学院、外国语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孔明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现有有地理科学、物理学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机械工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政治学理论、车辆工程等4个省级重点学科;机械工程、中国语言文学、政治学3个校级重点学科和化学工程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临床医学、工商管理、艺术学理论5个校级重点培育学科。?

合作交流

湖北文理学院一贯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俄罗斯、挪威、新加坡等国家的高校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办学关系,湖北文理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举办6个专业的本专科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常年选派教师出国进修、访问或参加学术会议,选派出学生赴国外高校交流学习;常年聘请20多名外教来校任教;学校的留学生培养工作正逐步推进,招收有亚洲、非洲留学生30名。

学术科研
科研机构

国家科研平台6个(其中共建3个):

中国三国文化研究基地

中国屈原学会宋玉研究中心

国家汽车零部件检测重点实验室(与湖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共建)、

国家动力电池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与湖北蓄电池质检中心、武汉理工大学共建)

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与湖北蓄电池质检中心共建)

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文理学院分中心

省级科研平台:

湖北省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鄂北区域发展研究中心

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低维光电材料与器件实验室

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北省2011计划)2个:

汽车零部件制造装备数字化湖北省协同中心

汉江发展研究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筹)

湖北文理学院北京理工大学车用新能源汽车控制装置联合实验室

襄阳市政府、省科技厅、华中科技大学、珠江数控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联合组建:襄阳华中科技大学先进制造工程研究所

科研成果

学校坚持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的科研工作方针。在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上,走出了一条立足地方、服务地方的产学研结合之路。一是结合地方产业发展需要,加强学科和研究平台建设。二是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开展科学研究,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三是针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地方政府和行业决策提供咨询服务。

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协调发展,努力服务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现拥有国家和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校企联合研发中心2个,省级技术转移示范中心1个,院士工作站1个,省级创新团队4个。近3年获得国家基金项目31项,省部级项目76项,市厅级项目356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2项;实现科研项目经费9900余万元;发表论文(作品)2600篇(幅),其中核心期刊1200篇(幅);出版专著200部;获授权专利150项。

杰出校友
教育界

黄行九

牛津大学化学系的研究助理、88级襄阳师专(现襄樊学院)化学系校友。?从襄阳师专的一名普通大专生到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从中国科技大学博士到韩国科学技术院博士后,从韩国科学技术院教授再到牛津大学化学系研究助理。现已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院高级访问学者和博士生导师。曾经获得过武汉大学优秀研究生、中国科技大学优秀研究生称号,在韩国也获得过外国杰出学者称号。研究领域涉及光催化、纳米生物电子器件、电化学及半导体生物传感器、纳米材料自组装、微流控芯片等方面。一路走来,黄行九博士堪称是“面对挑战,无畏追求”直到走向成功的典范。?黄博士说,孤独的求学路上需要我们有开始探索的勇气和坚持下去的毅力,把别人用来休闲用来玩耍的时间拿来学习,并保持自始至终的自信,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会取得成功?。

赵世举?  

男,1958年生,1977年考入襄阳师专(现襄樊学院)学习,研究生学历,武汉大学博士,现任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武汉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武汉大学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兼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站站长,兼任国家语言文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语汇分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湖北省高等学校专业建设委员会委员、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学会理事、中国修辞学会中南分会副会长、中国辞书学会理事、湖北省语言学会常务理事等。

黄正海?  

男,1965年出生,襄樊学院83级数学系校友。1988年本科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数学系,1996年硕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数学系,1999年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统计运筹系,其后在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做了两年的博士后研究工作,博士后期间访问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半年,2002年至2004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工作,2004年至今任教于天津大学数学系。2007年在全国数学规划会议上被邀请做大会报告,2007年在中奥运筹学会议上做大会报告。

叶本翠?  

全国优秀教师,1990年从原襄阳师专(现襄樊学院)毕业,毅然决然地回到了养育她的故土,走上了三尺讲台,挑起了山区教育的重担.十多年来,她扎根山区,固守清贫,用师德和爱心熏陶和影响着自己的学生,为社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合格人。

企业界

王宇? 

曾经就读于湖北文理学院化学工程系90级高分子班,2002年考入上海同济大学理学院化学系有机合成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现任上海宇昂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宇昂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大学硕士导师,湖北文理学院上海校友会副会长。王先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经验生动的传达了“爱拼才会赢”的主题精神。在校期间,他曾经担任班长,积极地投入到学生工作中,较早的锻炼了自己。毕业以后,他顶住工作单位等各方面的压力,克服了种种困难,经历两次备考,最终考上了上海同济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并在之后的工作中由一个信息调研员一步一步升到了总经理。金融危机时期,公司解体,他放弃了优厚的条件,选择了自主创业。创业当初的艰难并没有让他退缩,而是用自己的拼搏精神及时抓住各种机遇,有效的结合了国家政策,最终走向了成功的道路。最后,他鼓励在座的同学们要坚定信念,在面对逆境的时候勇往直前,“爱拼才会赢”。

曹玉传? 

襄樊学院机械系的03级毕业生,现任襄樊市优迅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襄樊市十大青年创业新锐?  他强调我们要多实践,多参加一些学生工作,以锻炼自己在为人处事等各方面的能力。不断提高自己。另外做事要认真,做事的过程中不断的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反思是成功之母,思路是成功之父,坚持不懈的行动是成功的关键。他还结合见习基地发表了一些看法:当前形势下,大学生面临着很大的就业压力,我们可以通过见习来增强将来就业的竞争力。认清自己所处的位置,不要眼高手低。创业就是将自己的综合素质全面展示的过程,学的知识,获得经验,提高能力是很重要的。

国家部门

鲜铁可?  

男,1963年生,湖北天门人,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国刑事法杂志》副主编,法学博士,副研究员?。1984年、1992年、1995年分别毕业于襄阳师范专科学校物理系,四川大学法律系和武汉大学法学院。最高人民检查院刑事申诉检察厅副厅长。

李述永?  

女,汉族,1968年7月出生,湖北枣阳人,1993年9月入党,1990年7月参加工作,华中师范大学化学教育专业毕业,大学学历,教育学硕士。1987.09??1990.07?湖北襄阳师范专科学校(现襄樊学院)化学专业学习;1990.07??1994.08?湖北省襄樊市第25中学教师;1994.08??1998.08?湖北省襄樊市第25中学副校长(其间:1995.09?1997.12华中师范大学化学教育专业本科学习);1998.08??2001.03?湖北省襄樊市第23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2001.03??2002.01?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县委常委;2002.01??2002.03?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区委常委、区总工会主席;2002.03??2003.12?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其间:2003.10?2003.12上海虹口区文化局挂职锻炼);2003.12??2005.01?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委常委;2005.01??2005.12?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委常委、五里界镇党委书记(其间:?2001.09?2004.06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管理专业在职研究生学习);2005.12??2007.06湖北省监察厅副厅长;2007.06??2009.05?湖北省纪委常委?、省纪委委员?、省监察厅副厅长; 2009.05??2009.07?湖北省襄樊市委常委;2009.07???湖北省襄樊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

万建军?  

1967年7月生,1993年12月入党,1990年7月参加工作,襄樊学院大学本科毕业,工程师。曾任湖北枣阳市经委、企业管理科科长?;1999年3月至2004年3月,任湖北省枣阳市盐硝厂党委书记、厂长;2004年4月至2004年9月,任湖北省枣阳市盐硝厂党委委员、厂长;2004年9月至2005年9月,任盐枣阳市盐化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2005年9月至2009年2月,任中国盐业总公司副总经理,兼中盐枣阳化有限公司董事长;2009年2月至今,担任中国盐业?总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兼中盐运城盐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陈丰林?  

男,汉族,湖北老河口人,1962年9月生,襄阳师专(现襄樊学院)大专,省委党校研究生学历,在职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982年8月参加工作,1985年3月加入。曾任襄樊市委办公室副主任,襄樊市委副秘书长,保康县委副书记,保康县委副书记、副县长,保康县委副书记、代县长、县长,保康县委书记。现任保康县委书记、县会主任。拟明确为副厅级干部。

李传寨?  

男,湖北谷城人。1983年襄樊学院(原襄阳师专)中文系毕业,毕业后,被分配到谷城县委任机关秘书;谷城县委副秘书长;2002年谷城县委副书记、县长;2006谷城县委书记;县会主任,现任襄阳市人大秘书长。

其他

李娟? 

1992级襄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英语系,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东方时空记者。

现任领导
姓名 职务 马小洁 党委书记 丁世学 院长、党委副书记 王化凯 党委副书记 李本林 正院级干部 宋双伟 纪委书记 魏跃春、王为一、刘伦钊 党委常委、副院长 汪 云 副院长 刘文卫 党委常委 曹 健 曹 健 据2015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
校园文化
校徽 校徽

“古有卧龙出隆中,今有智人藏文理”,校标主要由内外两个圆形部分组成,外部圆形烘托出学院师生团结协作、与天和齐的校园人文精神。其轮廓为玉璧形,彰显学院师生比德于玉的优良传统;以湖北文理学院标志建筑图书馆为核心主体,九柱轮廓形象与下方“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校训相结合,印证了学院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富有特色的大学精神;整体形象端庄大方、文雅肃静,将湖北文理学院“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校训精髓展示的淋漓尽致。

玉壁上部“湖北文理学院”字样采用了中国著名书法家米芾字体,下部分书写英文字样,呈弧形,似底座,稳稳托起核心建筑,寓意学院吸纳中外精髓,博采众家之长,气吞山河、海纳百川之势,为中华腹地培育国之栋梁的民族情怀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开阔视野。

两条智慧线(智慧风)似诸葛智慧之风环绕其周,阐释了学院传道授业解惑,培养现代化智慧精英的教学理念;吸天地灵气,藏卧龙神韵,是精英培育的沃土,人才成长的摇篮。上环线寓意为天,下环线寓意为地,意味着湖北文理学院屹立于天地之间,上采天之精华,下引地之灵气,上下环环呼应,暗含古时太极八卦运转无穷,发展无限的立天之道、立地之道、立人之道。两弧又如两条蛟龙,生天地之间,立灵秀之地,环绕湖北文理学院,两条文理巨龙相对呼应,直上九天。暗点隆中古迹卧龙出山之笔,学院藏龙卧虎之意,跃然而出!

校训 校训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学校校训出自:诸葛亮《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

社团风采 湖北文理学院

湖北文理学院现有学生社团70多个。 分为技能培养、文艺艺术、科普公益、理论研究、科技创新、体育休闲、红色社团7大类。湖北文理学院的社团种类颇多,部分社团历史悠久。伴随着社团群的发展壮大,它的管理、服务、协调机构??“湖北文理学院学社团联合会”-校社团联也于1999年成立。 为全方位展现校园社团文化,社团网正在创建之中。社团网是湖北文理学院社团门户网站,由湖北文理学院学生社团联合会创建、管理,为全校校级学生社团及其会员提供新闻资讯、网上办公、活动发布等功能的社团综合资讯平台。

校学生会

湖北文理学院校学生会是湖北文理学院大型学生组织,负责举办重大校园活动等。

襄阳中考信息

襄阳学校大全

襄樊学院

2015 语文360网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