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陕西省 >>西安市 >> >>西安工程大学
西安工程大学
电话 : 029-82330087
地址 : 陕西省西安市金花南路19号
中考网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高考网 : 陕西省 | 投票
学校简介 :   西安工程大学是由1978年成立的西北纺织工学院发展而成,其前身是1912年北京高等工业专门学校设置的机织科。
  西北纺织工学院隶属于原纺织工业部,是纺织工业部直属三大高校(华东纺织工学院、天津纺织工学院、西北纺织工学院)之一。
  学校经过95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纺织服装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较强办学实力的普通高等学校。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培养出了各类高级专门技术人才5万余名,为地方、行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现有金花、临潼两个校区,占地108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30.54万平方米,学生宿舍18.50万平方米。
  拥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3336万元,图书馆馆藏文献165.2万册,其中纸质文献123.5万册。
  设有纺织与材料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管理学院、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理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艺术工程学院、应用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中澳国际学院和体育部等14个教学单位。
  现有实验室5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
  各类在校学生17245人,其中本科生14100人,研究生702人。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42个,其中省级名牌专业4个。
  学校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批准的学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现有联合培养博士点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5个,工程硕士专业领域7个,省级重点学科7个。
  学校现有教职工1521人,其中专任教师1019人。
  教师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博士生导师17人;教授138人,副教授307人;具有博士学位94人,硕士学位462人;国家级优秀教师、师德标兵7人,突出贡献专家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8人;陕西省“三五人才”3人,陕西省教学名师、师德标兵、优秀青年教师9人。
  “十五”以来,学校获得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1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8项;出版教材194部,其中国家级规划教材6部,省部级规划教材19部,获得省部级奖励教材10部;承担国家攻关项目、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创新项目17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3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部级奖43项;学术论文被SCI、EI、ISTP收录220篇。
  学校与日本、英国、德国、美国、澳大利亚、香港、台湾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在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开展了广泛合作。
  近年来,教师出国进修、交流200多人次,邀请国(境)外专家学者来校任教、讲学、访问490多人次。
  举办“中国国际毛纺织会议”等大型国际学术会议数十次。
  学校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弘扬“实业报国,负重奋进”的办学传统,践行“厚德弘毅、博学笃行”的校训,形成了“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
  近年来,先后获得陕西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委”、“文明校园”、“绿色学校”、全国教科文卫系统“先进工会组织”等称号,连续六年获“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称号。
  学生参加科技文化活动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285项。
  当前,学校正在认真贯彻落实“十一五”发展规划,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大力推进“教学质量工程”,为把学校建成以工为主、纺织服装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学校概况
西安工程大学校园一角

西安工程大学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以纺织服装为特色的高等学校。其前身为1912年创办的北京高等工业专门学校机织科,其后历经国立北平大学工学院纺织系、西北联合大学纺织系、西北工学院纺织系等发展阶段。1978年成立西北纺织工学院,隶属纺织工业部。1998年划转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陕西省管理为主。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西安工程大学。学校历经100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纺织、服装为特色,工、理、文、管、经、法、教、艺术等多科性特色鲜明的高校。学校现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陕西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培养出了各类高级专门技术人才8万余名,为地方、行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现有金花、临潼两个校区,占地108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30.54万平方米,学生宿舍18.50万平方米。拥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3336万元,图书馆馆藏文献165.2万册,其中纸质文献123.5万册。设有纺织与材料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管理学院、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理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艺术工程学院、应用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中澳国际学院和体育部等14个教学单位。现有实验室5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各类在校学生17245人,其中本科生14100人,研究生702人。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42个,其中省级名牌专业4个。学校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批准的学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现有联合培养博士点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5个,工程硕士专业领域7个,省级重点学科7个。

西安工程大学临潼校区

学校现有教职工1521人,其中专任教师1019人。教师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博士生导师17人;教授138人,副教授307人;具有博士学位94人,硕士学位462人;国家级优秀教师、师德标兵7人,突出贡献专家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8人;陕西省“三五人才”3人,陕西省教学名师、师德标兵、优秀青年教师9人。

“十五”以来,学校获得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1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8项;出版教材194部,其中国家级规划教材6部,省部级规划教材19部,获得省部级奖励教材10部;承担国家攻关项目、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创新项目17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3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部级奖43项;学术论文被SCI、EI、ISTP收录220篇。

学校与日本、英国、德国、美国、澳大利亚、香港、台湾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在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开展了广泛合作。此外,教师出国进修、交流200多人次,邀请国(境)外专家学者来校任教、讲学、访问490多人次。举办“中国国际毛纺织会议”等大型国际学术会议数十次。

学校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弘扬“实业报国,负重奋进”的办学传统,践行“厚德弘毅、博学笃行”的校训,形成了“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学校先后获得陕西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委”、“文明校园”、“绿色学校”、全国教科文卫系统“先进工会组织”等称号,连续六年获“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称号。学生参加科技文化活动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285项。

历史沿革

1912年北京高等工业专门学校(其后更名为北京工业大学)机织科。1939年卢沟桥事件爆发,国立北平大学工学院纺织工程系迁入陕西。1956年至1978年分别隶属西北联合大学纺织系、西北工学院纺织系、西安交通大学纺织系、陕西工业大学纺织系。1978年成立西北纺织工学院,隶属纺织工业部。2001年更名为西安工程科技学院。2006年更名为西安工程大学。2007年教育部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的评价。2008年10月举办了建校30周年庆典活动。2010年1月11日,西安工程大学服装设计与管理专业李雪同学获得海南三亚凤凰岛举行的第十届中国职业模特选拔大赛总冠军和“十佳模特”“最佳T台表现奖”。

校园一角2010年,3521公司与浙江理工大学、西安工程大学合作的“高强耐腐蚀PTFE纤维及其滤料开发和产业化”项目获得中国纺织工业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10年,东莞大朗毛织与西安工程大学合作,建立大朗(西安工程大学)博士生创新基地。2011年5月4日,由香港环境保护协会主办,西安工程大学“绿风”环保协会承办的“第八届全国绿色领袖营2011”活动在西安临潼区举行。2011年5月23日,第六届中国国际经编设计大赛总决赛在西安工程大学激烈角逐,揭开了2011海宁?中国经编科技文化活动周的序幕。2011年5月24日,世界最大的模杯制造商“维珍妮”携西安工程大学一起,为业内观众奉上了“维珍妮2011西安纺织工程大学内衣毕业设计大赛“。2011年5月30日,真维斯与团中央“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合作设立的“中国大学生创业真维斯实践基地”西安工程大学正式启动。2011年5月,山东如意集团与西安工程大学签署产学研合作协议。2011年,洁丽雅与西安工程大学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买断了西安工程大学的水溶性纤维专利。2011年7月,西安工程大学与山东南山纺织服饰有限公司联袂合作的“南山?西安工程大学毛纺织研究院”和“南山?西安工程大学研究生培养基地”在龙口揭牌成立。2011年10月,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中视典公司联合举办的“虚拟仿真制作与开发高级培训班”在西安工程大学举行。2011年12月,澳蓝深化与西安工程大学产学研合签约仪式在西安工程大学举行。2011年12月,由深圳汇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原深圳市曼妮芬针织品有限公司)与西安工程大学合作建立的“汇洁??西安工程大学内衣研究院”在深圳正式揭牌。2011年,西安工程大学继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之后被评为“陕西省高等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先进单位”。2012年西安工程大学开始实施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陕西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西安工程大学办学100周年庆典活动已于2012年10月18日至19日隆重举行。2013年西安工程大学进入陕西一批次录取高校。

教学培养

学校按照“重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培养要求,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采取多种培养措施,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实施主辅修制学校每年开设电子商务、法律、日语等多个辅修专业,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整合了公共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构建了基础课教学平台,科学培养和人文精神相融合的素质教育平台,反映现代科技和文化发展水平的专业课程教学平台;建立了由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教育、实践能力、综合素质教育五层次和若干模块组成的课程体系。 3.实行基础课分级教学学校根据因材施教原则,对大学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实行分级教学,分类组织,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 4.按照大类教学和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学校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基础教育阶段,在部分专业按照大类统一组织教学。学生根据个人能力、兴趣特长和就业需要,进入专业学习前,可以自主选定专业,既有益于学生个性发展,又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允许优秀学生转专业学习。 5.“3+1”模式学校在本科四年中的多个专业,安排三学年的课堂理论教学,一学年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6.“1+2+1”模式这是学校开放合作,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办学模式。即学生第一年和第四年在我校学习,第二年和第三年赴国外友好合作高校学习,双方互认学分,毕业时可获得双方学士学位。 7.全方位开展第二课堂和课外科技文化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竞赛,数学建模竞赛和电子设计竞赛等大学生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并给予奖励加分。 8.优秀本科毕业生可免试推荐,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

学术研究

名师专栏

姚穆,男,中共党员,系西安工程大学名誉校长。1930年5月13日 出生于江苏省南通市,1948年于南通中学高中毕业,1952年西北工学院纺织系毕业留校任教,1980年加入,1982年晋升为教授,199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研究生

西安工程大学名誉校长?姚穆

导师。自1952年从教至今。曾任国务院第二届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现任西安工程大学名誉校长;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荣誉委员;中国标准化协会纤维分会副会长;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羊研究会理事;中国畜产品流通协会及绒毛专业委员会荣誉委员;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特邀顾问。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姚穆院士长期从事纺织材料和纯化纤仿毛技术的研究。开拓人体着装舒适性研究新领域,为我国极地服、宇航服和作战服等服装的设计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发明具有现代高新技术的新型仿毛涤纶长丝“军港纶”,及其系列面料“军港呢”,为军服、制服及民用服装的更新换代提供了物质基础。研制出多种纺织测试仪器、测试计量标准和计量标准器。曾多次受到党和政府的表彰和奖励。姚穆教授治学严谨、工作勤奋,笔耕不辍,译著论著颇丰,特别是以他为首编著的《纺织材料学》,两版共印刷23次发行16万余册,成为该学科的经典之作。姚穆教授执教五十年来,培养了众多莘莘学子,也笔耕了不少学术论著。他涉猎领域较广,从早期的棉纺学、棉纺厂设计、纺织厂合理照明、纺织厂定额测定,到现在的纤维、纱线、织物和复合材料的结构、性能与测试技术等方面都有过大量的深入研究。对重大研究课题,他工作系统深入,锲而不舍,近年来在人体着装舒适性的理论,测试与评价研究方面及多异多重复合变形化纤长丝系列织物的设计与生产方面更做了一些开创性工作,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20世纪80年代初姚穆教授就翻译出版了许多原苏联学者的重要教科书和学术专著,之后总结多年的研究成果和教学经验编写出版了多种本科生用、研究生用的教材和工具书。并且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了大量学术论文,成为我国纺织界的知名学者。姚穆教授不仅在学术上功底厚,造诣深,治学严,还具有高尚的人品。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为人谦逊,淡泊名利,更注意奖掖后进,是学生的良师,是同仁的益友。关键的学术思想,重要的理论推导,甚至于数据处理他都事必亲躬,反复推敲、校核,但在论文发表时却常常将学生和同事推在前边,自己甘当人梯。

图书馆

西安工程大学图书馆的前身分别是1938年成立的西北工学院纺织系资料室、1960年成立的陕西工业大学纺织系资料室、1972年成立的西北轻工业学院纺织系资料室。1979年成立西北纺织

西安工程大学图书馆

工学院图书馆,2006年随学校更名为西安工程大学图书馆。

西安工程大学图书馆由两部分组成,金花校区图书馆1.2万平方米,阅览座位1000席,临潼校区图书馆2.2万平方米,阅览座位2000席。现设有文献建设部、图书流通部、期刊阅览部、信息技术部、馆办公室五个部(室),现有工作人员8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和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9人,中级技术职称和大学以上学历人员40人。两馆均采用收藏、外借、阅览、咨询一体的全开放式管理模式,每周平均开放时间80小时以上。

图书馆建馆时继承了大量的珍贵文献,又经过多年的不断积累和补充,目前已累积收藏各类文献百余万册(件),拥有中外文印刷型和电子期刊1万6千余种,还收藏有大量的科技报告、学位论文、会议文献、技术标准、专利文献等。逐步形成了以工为主,纺织、印染、服装艺术为特色,理、工、管、文相结合的多学科、多种文献载体并存的文献保障体系。图书馆自1986年以来还一直承担着全校的《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的教学工作。

科研机构

陕西省功能性服装面料重点实验室陕西省服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纺织印染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纺织测量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基地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西安工程科技学院服装研究发展中心

学校领导

姚穆

姚穆,男,中共党员,系西安工程大学名誉校长。1930年5月13日姚穆出生于江苏省南通市,1948年于南通中学高中毕业,1952年西北工学院纺织系毕业留校任教,1980年加入,1982年晋升为教授,199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研究生导师。自1952年从教至今。曾任国务院第二届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现任西安工程大学名誉校长;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荣誉委员;中国标准化协会纤维分会副会长;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羊研究会理事;中国畜产品流通协会及绒毛专业委员会荣誉委员;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特邀顾问。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姚穆院士长期从事纺织材料和纯化纤仿毛技术的研究。开拓人体着装舒适性研究新领域,为我国极地服、宇航服和作战服等服装的设计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发明具有现代高新技术的新型仿毛涤纶长丝“军港纶”,及其系列面料“军港呢”,为军服、制服及民用服装的更新换代提供了物质基础。研制出多种纺织测试仪器、测试计量标准和计量标准器。曾多次受到党和政府的表彰和奖励。姚穆教授治学严谨、工作勤奋,笔耕不辍,译著论著颇丰,特别是以他为首编著的《纺织材料学》,两版共印刷23次发行16万余册,成为该学科的经典之作。姚穆教授执教五十年来,培养了众多莘莘学子,也笔耕了不少学术论著。他涉猎领域较广,从早期的棉纺学、棉纺厂设计、纺织厂合理照明、纺织厂定额测定,到现在的纤维、纱线、织物和复合材料的结构、性能与测试技术等方面都有过大量的深入研究。对重大研究课题,他工作系统深入,锲而不舍,近年来在人体着装舒适性的理论,测试与评价研究方面及多异多重复合变形化纤长丝系列织物的设计与生产方面更做了一些开创性工作,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20世纪80年代初姚穆教授就翻译出版了许多原苏联学者的重要教科书和学术专著,之后总结多年的研究成果和教学经验编写出版了多种本科生用、研究生用的教材和工具书。并且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了大量学术论文,成为我国纺织界的知名学者。

刘江南

刘江南,男,1959年12月生,汉族,江西九江人,中共党员。工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西安工程大学校党委书记刘江南同志1983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金属材料专业。历任西安工业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师、副主任、主任,1995年12月任副院长,2003年10月起任院长,2006年5月起任党委副书记。刘江南同志长期从事耐热合金及记忆合金研究,兼任陕西省腐蚀与防护学会理事长、陕西省兵工学会副理事长、陕西省材料研究学会副理事长等。1989年被评为部级优秀教师,1991年被评为陕西省教书育人先进个人,1996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被陕西省委、省政府评为2003年度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三等奖一项,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三项、二等奖二项。

高岭

高岭,男,汉族,1964年12月生,陕西绥德人,博士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九三学社成员,西北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西安工程大学校长。

人物履历:

1985年7月在湖南大学计算机科学系获学士学位,1988年7月在西北大学计算机科学系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期间,于2005年7月在西安交通大学获博士学位。2002年11月晋升为教授。1993年4月任西北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副主任,1997年7月任西北大学网络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2000年1月任西北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任,2008年9月任西北大学科研处处长,2010年12月任西北大学副校长重庆市教委副主任(挂职)2016年10月任西安工程大学校长(试用期一年)。

其他领导

校党委副书记:段根良,李博飞副校长:戴仓定,黄翔,吴轩第纪委书记:朱君强总会计师:田靖鹏

西安中考信息

西安学校大全

空军工程大学

西安工业大学

西安工程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安外国语大学

西北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西北政法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

长安大学

陕西省建筑职工大学

西安外贸职工大学

解放军西安通信学院

2015 语文360网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