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陕西省 >>西安市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电话 : (029)88202335,88203335
地址 : 陕西省西安市西沣路兴隆段266号
中考网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高考网 : 陕西省 | 投票
学校简介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黉舍简介黉舍范例: 浅显本科 地点地: 陕西 性子类别:理工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是以信息与电子学科为主,工、理、管、文多学科调和生长的天下重点大学,是国度“211工程”立项扶植的重点高校之一,现附属教诲部。
  
黉舍前身是1931年出世于江西瑞金的中心军委无线电黉舍,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亲手建立的第一所工程技术黉舍,曾前后多次迁址改名。
  1958年迁址西安,1966年转为处所建制,1988年定为现名。
  
七十多年来,黉舍一直获得了党和国度的高度正视,是国度“一五”重点扶植的项目之一;1959年中心批准的天下20所重点大学之一。
  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以“西军电”闻名国表里。
  毛泽东同道曾前后两次为黉舍题词:“经心全意为群众办事”、“艰苦朴实”。
  
黉舍扶植有南北两个校区,总占空中积3800余亩,校舍修建面积130多万平方米,藏书楼藏书近300余万册。
  现有各种门生40000余人,此中浅显本科生20000余人,硕士研讨生7000余人,博士研讨生1500余人。
  设有研讨生院及通信工程学院等13个学院,2个国度一级重点学科(覆盖6个二级学科)、1个国度二级重点学科,2006年天下一级学科评价“信息与通信工程”天下排名第2,“电子迷信与技术”天下排名第6,4个博士学位受权一级学科,27博士学位受权点,63个硕士学位受权点,11个工程硕士受权范畴,2个专业学位受权点,6个博士后科研事情站,43个本科专业,10个国度级特性专业;扶植有3个国度人才培养及讲授基地、3个国度级尝试讲授树模中间。
  
黉舍会聚了一支政治本质良好、学术程度高、布局公道的西席步队。
  现有教职工3000余人,此中兼任西席1700余人,具有初级职称1000余人。
  此中,有中国迷信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10人,博士生导师169人,硕士生导师534人,国度级讲授名师4人,国度级讲授团队3个,国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长江学者特聘、讲座传授5人,973项目首席迷信家3人,教诲部创新团队2个,教诲部新世纪优良人才19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人,光彩科技奖获得者26人,“何梁何利”迷信与技术奖获得者1人,国度“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1、二层次培养工具6人,陕西青年科技奖获得者7人,教诲部讲授指导委员会委员17人,享用当局特别补助136人。
  
黉舍不竭地创新教诲理念,深化讲授鼎新,大力推动本质教诲,获得了明显结果服从。
  现有国度级佳构课程8门,省级佳构课程40门。
  近三年来,黉舍本科生参与课内科技活动的提高率高,获得各种省级、国度级学科和科技比赛奖500余项。
  比来几年来,研讨生和本科毕业生一次性失业率一向保持在100%和98%以上,位居天下高校前线。
  
黉舍面向国度信息化和地区经济生长的需求,在根本研讨、利用根本研讨、体系研制、科技开辟方面获得了很多高程度研讨服从,为鞭策我国电子产业的生长与创新做出了首要进献。
  现扶植有3个国度重点尝试室、1个国防学科重点尝试室、6个教诲部重点尝试室、1个教诲部工程研讨中间、16个信息财产部重点尝试室、1个陕西省技术转移中间。
  前后承担了“863”、“973”、创新工程等1600余项重点项目,产生了一批标记性的研讨服从。
  
黉舍非常重视产学研相连络,着力进步科技服从转化率,前后与IBM、HP、TI、Intel等国表里着名企业共建了35个结合共建尝试室;建立了财产个人,不竭加强科技创新才气才气纵横。
  
黉舍加快国际化生长法度,主动展开国际海内的交换与合作,与近40所国际着名大学建立了友爱干系。
  建有2个国度“高档黉舍学科创新引智打算”引智基地,与海内电子、航空行业的10余个研讨所建立了耐久计谋合作火伴干系,主动展开创新性项目标研讨开辟和高层次人才培养事情。
  
建校七十多年来,黉舍一直站在民族答复的潮头,艰苦妥协,发奋图强,投身于民族电子产业复兴和国防当代化扶植的巨大奇迹中,前后为国度培养了十万余名毕业生,产生了100多位束缚军将领,生长起了10余名院士,数十位科研院所所长和大黉舍长以及遐想个人董事局主席柳传志、国际GSM奖获得者李默芳、欧洲迷信院院士、闻名的纳米技术专家王中林、“神五”、“神六”飞船副总设想师杨宏等一多量IT行业领甲士物和技术骨干等。
  
面向知识经济和数字化期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承前启后,创新图强,为把黉舍建成一所特性光鲜、研讨型、开放式,海内一流、国际着名的高程度大学而不懈妥协!通信地点: 陕西省西安市太白南路2号联络德律风: (029)88202335,88203335E—mail : [email protected]友情援助,中国校园网:http://www.cnxyw.org/

历史沿革

溯源

校史沿革

1931年,中央军委无线电学校于江西瑞金洋溪组建,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亲手创建的及红军第一所工程技术学校。

1932年,学校迁到瑞金附近下路头,后又搬到坪山岗改名为红军通信学校。

1934年,增设高级班,负责轮训干部。

1935年,中央红军开始长征,通信学校代号为红星第三大队,8月,红星第三大队同四方面军报务训练班合并,恢复为通信学校学校。后同陕北的无线电学校合并,组建为军委无线电通信学校,学校地点在瓦窑堡九沟台,后迁至延安裴庄一带、三原云阳镇。

1937年1月,随党中央迁入延安,在延安的川口、盐店子长期办学,通称“延安通校”。

1942年,改名为“电信工程专门学校”,专业设有:电信工程队、有线电队、干部队、机务班等。

1944年,中央军委气象队创建。

1945年,晋察冀无线电训练班升格为晋察冀无线电专科学校。

1947年3月,在河北阜平解放区,在晋察冀军区无线电训练大队的基础上,建立晋察冀军区电讯工程专科学校。

1948年,中央军委三局电讯队创建。后中央军委无线电通信学校、晋冀鲁豫军区电讯工程专科学校、晋冀鲁豫军区通信学校、中央军委气象队、中央军委三局电讯队合并组建华北军区电讯工程专科学校,执行师级权限,下分三个大队。

1949年7月,学校从获鹿县搬到了张家口,改建为中央军委工程学校。张家口市原国民党军队的兵营为校址,11月27日举行了开学典礼。

升格

1952年5月,中央军委命令,将军委工程学校一部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二部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外语学院,三部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机要干部学校迁至长春。后大连工学院电讯系、西南通信学校工程系并入,升格为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后更名解放军军事通信工程学院。

1955年,解放军军事通信工程学院更名解放军通信学院。

毛主席亲笔题词

1958年,迁址西安,解放军通信学院更名解放军通 信兵学院。

1959年,被中央确定为20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

1960年1月,解放军通信兵学院更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电信工程学院(西军电),设有22个专业,在10个专业上开始招收研究生,成为解放军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现代化军事工程技术学校。

1963年9月1日,由通信兵划归国防科委领导。

1966年4月1日,转为地方建制,解放军军事电信工程学院更名西北电讯工程学院。

1972年6月,首届工农兵大学生入校学习。

1988年1月,西北电讯工程学院更名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1994年4月,学校“211工程”顺利通过部门专家预审。

1998年7月,学校获准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2000年,学校划转教育部管理。6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学校试办研究生院。

2003年,学校征地3000亩,开始建设新校区。

2002年,教育部、信息产业部、西安市三方签署共建学校协议。

2004年,教育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签署共建学校协议。学校南校区投入使用。

2006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得“优秀”。

2008年1月,教育部、国防科工委、陕西省三方签署共建学校协议,教育部支持学校整合国防特色优势平台,国防科工委支持学校承建国防科技国家实验室。

2010年6月,学校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名单。

2011年,经教育部、财政部批准,学校先进雷达技术学科获批建设“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2012年,学校入选全国50所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之一。

2013年11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昆山研究生院揭牌成立。

2014年,由学校牵头组建的信息感知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正式通过“2011协同创新中心”认定。

2016年,国防科技工业局和教育部继续共建学校,成为全国仅有的两所连续三轮入选国防科工局与教育部共建的重点院校之一。

2017年9月,学校成为首批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高校。同月,入选首批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 11月2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正式揭牌成立。该学院系教育部直属高校首个致力于人工智能领域高端人才培养、创新成果研发和高层次团队培育的实体性学院。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南校区大门
办学规模

师资力量

截至2018年8月,学校有专任教师1900余名,其中,博士生导师330人,硕士生导师1088人。学校有院士4人,双聘院士15人,“万人计划”入选者15人(含“青年拔尖人才计划”入选者5人),长江学者30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个,科技部重点创新团队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6个,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4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973项目首席科学家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52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4人,“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奖获得者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对象11人,陕西青年科技奖获得者7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57人。

院士一览  类别名单中国科学院院士(全职)保铮、郑晓静、郝跃中国工程院院士(全职)段宝岩中国科学院院士(双聘)包为民、沈绪榜、武向平、张明高中国工程院院士(双聘)于全、张锡祥、王小谟、孙玉、张光义、吕跃广、张明高、周寿桓、杨士中资料来源: 教学名师一览 类别名单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郑晓静、田捷、魏志义、王龙、李建东、杨银堂、廖桂生、高新波、郭立新、刘宏伟973计划首席科学家段宝岩、郝跃、田捷、吕跃广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对象郑晓静、焦李成、郝跃、杨银堂、李建东、廖桂生、田捷、马建峰、高新波、郭立新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得者保铮、郝跃、段宝岩、田捷、郑晓静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保铮、梁昌洪、吴顺君、郝跃、周渭、郭立新国家级教学名师奖梁昌洪、孙肖子、傅丰林、刘三阳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李云松、邢孟道、杜兰、朱樟明、田聪、公茂果、白雪茹、王从思、刘静青年拔尖人才计划公茂果、杜兰、王爽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焦李成、杨银堂、李赞、郭立新资料来源: 教学团队  级别团队名称 国家级 国家电工电子教学基地教学团队 软件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微波教学团队 大学数学课程教学团队 通信电路与系统课程教学团队 信息安全专业教学团队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团队 电工电子教学基地教学团队 陕西省级 电路信号与系统基础课程教学团队 微波教学团队 微电子特色专业课程教学团队 通信电路与系统课程教学团队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团队 软件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大学物理教学团队 大学数学课程教学团队 管理类专业基础平台课程教学团队 信息安全专业教学团队 应用物理学专业教学团队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团队 密码学专业教学团队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特色专业教学团队 电磁场与无线技术专业教学团队数学建模教学团队智能科学与技术教学团队测控技术与仪器教学团队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专业教学团队电子工程教学团队网络工程专业卓越计划核心课程体系教学团队通信网络教学团队探测制导与控制专业教学团队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科技英语教学团队数学与应用数学教学团队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教学团队物理实验教学团队大学英语教学团队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学团队资料来源:

院系专业

截至2018年6月,学校设有19个学院,开设55个本科专业,覆盖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经济学等8大学科门类。

院系设置  类别名称二级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网络与信息安全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体育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 独立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学院---资料来源: 专业设置  学院专业名称学科门类通信工程学院通信工程工学信息工程工学信息安全工学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工学电子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工学电磁场与无线技术工学智能科学与技术工学遥感科学与技术工学信息对抗技术工学计算机学院教育技术学教育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学网络工程工学物联网工程工学机电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工学自动化工学电子封装技术工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学工业设计工学测控技术与仪器工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应用物理学理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工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工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工学电波传播与天线工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学经济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管理学工程管理管理学工业工程管理学工商管理管理学市场营销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学电子商务管理学劳动与社会保障管理学行政管理管理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理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理学统计学理学人文学院录音艺术艺术学哲学哲学汉语言文学文学外国语学院英语文学日语文学翻译文学软件学院软件工程工学微电子学院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工学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工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生物技术理学生物医学工程工学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空间科学与技术理学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工学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应用化学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工学资料来源: 具体招生信息详见学校招生官网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17年9月,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5个,陕西省级特色专业25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立项专业7个,陕西省综合改革试点立项专业11个,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7个;国家精品课程13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11门,国家级视频公开课3门,省级精品课程58门,陕西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76门;有3个国家人才培养及教学基地,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4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7个陕西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以及18个陕西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网络与信息安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集成电路设计制造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电子信息与通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教学改革实验班、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家人才培养及教学基地:工科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基地、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基地

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集成电路设计及集成系统

重点专业一览表  级别专业名称国家级一类特色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国家级特色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封装技术电磁场与无线技术---国家级二类特色专业信息安全通信工程网络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电子信息工程微电子学软件工程(设2个建设点)------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立项专业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网络工程软件工程公共管理信息安全集成电路工程-----陕西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立项专业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磁场与无线技术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数学与应用数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陕西省级特色专业信息对抗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数学与应用数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应用物理学工商管理自动化生物医学工程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信息安全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网络工程软件工程(设2个建设点)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微电子学智能科学与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陕西省级名牌专业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微电子学信息安全信息对抗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应用物理学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资料来源: 精品课程一览表  级别课程名称国家级精品课程微波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预测与决策(网络教育)数字电路及系统设计高等数学(高职)计算机网络(网络教育)模拟电子线路基础通信原理高频电子线路微处理器类新技术实验信息论与编码理论网络安全理论与技术线性代数------陕西省级精品课程通信原理微波技术基础信息与编码理论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编译原理通信网络基础信号与系统计算机导论数字图象处理大学物理高等数学(高职)数据库系统原理现代密码学数学分析光电子技术数字电路及系统设计电路分析基础高等数学雷达对抗原理微机系统及应用高频电子线路C++程序设计语言光学计算机组成原理自动测试技术操作系统原理雷达原理微处理器类实验固体物理大学英语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随机信号分析数据结构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图像理解与计算机视觉现代电子技术实验信息管理学物理实验管理经济学电磁学应用统计学计算机图形学科技英语半导体物理电子材料固态电子器件网络应用程序设计预测与决策网络安全理论与技术线性代数大学体育数学建模纳米电子学计算机与网络安全计算机通信网计算机通信与网络信息安全数学基础资料来源: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一览表  级别中心名称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综合性工程训练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通信与信息工程实验教学中心集成电路实验教学中心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专业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实验教学中心陕西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物理学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光信息与功能元器件教学实验中心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网络与物联网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电子科学技术专业实验教学中心现代物理实验实验教学中心电波测量与天线实验教学中心应用化学实验教学中心机械电子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生命科学技术实验教学中心软件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嵌入式系统实验教学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综合性工程训练中心通信与信息工程实验教学中心集成电路实验教学中心---资料来源:

?教学成果

2015-2016学年,学校学生共获各种科竞赛省级以上奖励674项,其中: 国际奖38项、国家奖83项、省级奖 553项。 2015年,在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中,学校2支代表队全部获奖,其中全国一等1项、全国二等奖1项;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学校37支参赛队共有10支获国家一等奖,9支获国家二等奖,国家奖总获数位列全国第一 。

部分教学成果一览表  项目名称负责人类别时间全国计算机专业评估理论的研究与实践蔡希尧等国家级一等奖1993《电子线路》系列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孙肖子等国家级二等奖1993团结奉献,锐意改革,扎扎实实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李仕锦等国家级二等奖1993电子机械学科建设叶尚辉等国家级二等奖1993最优化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成果和经验陈开周等国家级二等奖1993加强学科建设,提高学校整体建设水平石宝魁等国家级二等奖1997创建有特色的应用数学系,培养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刘三阳等国家级二等奖1997计算机系统结构(教材)李学干等国家级二等奖1997电工电子教学基地建设及面向21世纪的教学改革傅丰林等国家级一等奖2001《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教材建设与改革(教材)王永山等国家级二等奖2001现代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孙肖子等国家级二等奖2005西部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教育型资助模式的理论研究与政策实践杨军诚等国家级二等奖2005信息安全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李晖等国家级二等奖2009大学生课外科技实践体系及其支撑平台的探索与实践龙建成等国家级二等奖2009面向产业需求的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武波等国家级二等奖2009资料来源:

学科建设

截至2018年8月,学校有2个国家“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覆盖6个二级学科),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3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具有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授权,有1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重点学科

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国家重点学科一览表 一级学科二级学科 信息与通信工程 通信与信息系统 信号与信息处理 电子科学与技术 物理电子学 电路与系统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 密码学 资料来源: 省部级重点学科  应用数学无线电物理管理科学与工程信号与信息处理机械电子工程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密码学情报学通信与信息系统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军事通信学计算机应用技术光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系统结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电路与系统材料物理与化学思想政治教育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计算数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物理电子学软件工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光学运筹学与控制论机械设计及理论导航、制导与控制资料来源:

?学位授予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信息与通信工程机械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军队指挥学物理学数学仪器科学与技术------ ---资料来源: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光学工程机械工程数学物理学仪器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军队指挥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网络空间安全------资料来源: 具体学位授予内容详见: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数学光学工程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物理学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应用经济学教育学统计学军队指挥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资料来源: 具体学位授予内容详见: 专业学位授权点一览表 类别领域名称类别领域名称 金融 ? 工程 控制工程 应用统计 ? 计算机技术 翻译 英语笔译 软件工程 工程 机械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 光学工程 航天工程 仪器仪表工程 项目管理 材料工程 物流工程 电子与通信工程 工商管理 ? 集成电路工程 公共管理 ? 资料来源: 具体学位授予内容详见:

?学科评估

2012年,在全国第三轮一级学科评估结果中,学校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全国排名第2,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全国排名第4。

根据2012年7月数据显示,学校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

2012年教育部学科评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排名汇总 学科名称全国排名学科名称全国排名信息与通信工程2软件工程34电子科学与技术4机械工程29控制科学与工程17数学36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物理32光学工程20情报学20资料来源: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17年6月,学校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1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6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8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个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6个111引智基地,1个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3个陕西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共建1个中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个,科技部重点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6个。

中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共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雷达认知探测、成像与识别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群体(廖桂生,2016年)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综合业务网理论及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雷达信号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重点学科实验室:宽带隙半导体技术国家重点学科实验室

国家工程实验室:无线网络安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天线与微波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国家级国际联合中心:智能感知与计算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综合电子信息系统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先进雷达技术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先进军事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信息感知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陕西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集成电路与微纳器件协同创新中心、高功率半导体器件和固态照明协同创新中心、大数据智能感知与计算协同创新中心

国家111引智基地:现代无线信息网络基础理论与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智能信息处理科学与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电子装备机电耦合理论与关键技术创新引智基地、宽禁带半导体与微纳电子学创新引智基地、移动互联网安全创新引智基地、复杂环境光电信息感知科学与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各类重点实验室一览  类别名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智能感知与图像理解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电子装备结构设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电子信息对抗攻防与仿真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无线通信重点实验室计算机输入/输出重点实验室电子对抗重点实验室电子机械重点实验室无线电物理重点实验室微波通信技术重点实验室生物医学重点实验室软件系统工程重点实验室电子子系统集成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微电路可靠性技术重点实验室智能材料与传感器重点实验室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重点实验室通用电子仪器及测量重点实验室新型半导体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数学建模重点实验室新型激光器件与光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陕西省重点实验室陕西省集成电路与系统集成重点实验室陕西省网络与系统安全重点实验室陕西省石墨烯重点实验室陕西省超大规模电磁计算重点实验室陕西省级工程中心大功率照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智能感知与计算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复杂系统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天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子与神经影像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社科基地陕西信息资源研究中心---资料来源: 创新团队(群体)一览表 负责人团队(群体)名称类别立项时间田捷智能信息处理教育部创新团队2006李建东宽带无线通信2008廖桂生雷达信号处理2009马建峰网络与信息安全2010焦李成智能感知与图像理解2011高新波视觉计算与协同认知2013高新波影像处理与安全传输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014资料来源:

科研成果

?项目承担

2014年,学校在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中获批总经费7247.3万元,获批各类项目总计130项,其中,面上项目55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68项,重点项目2项,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1项,其他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2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联合基金项目1项。

?论文发表

据ESI2012年统计,学校工程学学科2002-2012年发表SCI论文总数为2033篇,总被引次数为6365次,篇均频次3.13;计算机科学学科发表SCI论文数总为788篇,总被引次数为1090次,篇均频次1.38。在ESI评价的所有22个学科中,学校共发表SCI论文4621篇,篇均被引频次2.62。

?科研获奖

截至2016年12月,学校获国家科技奖励9项,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24项。

科研国家级获奖一览表  名称项目主要成员年度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用于集成系统和功率管理的多层次系统芯片低功耗设计技术 杨银堂 2016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图像结构建模与视觉表观重构理论方法研究 高新波 2016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氮化镓基紫外与深紫外LED关键技术 郝跃 2015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XXX目标分类技术 刘宏伟 2015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大规模无线局域网与蜂窝网络异构自组织技术 李建东 2014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基于自然智能的学习与优化基础理论研究 焦李成 2013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异构多域无线网络协同关键技术及应用 马建峰 2013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大型星载可展开天线设计理论与关键技术及应用 段宝岩 2013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深空通信压缩与传输技术及应用 李云松 2012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基于大形变和低质量的指纹加密方法与应用 田捷 2012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XXX雷达 苏洪涛 2011 资料来源: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6年12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约270万余册,其中中文图书226万余册,外文图书20万余册,中文期刊合订本约8万余册,外文期刊合订本15万余册。年新增中文图书9万册,外文图书约1000册,中文期刊860种,外文期刊18种,报纸约110份。

按教育部CALIS制定的数字资源计量指南,图书馆共有电子文献约484万册。内容覆盖了学校各个学科或专业。图书馆数字资源中全文学术文献涵盖了国外电子期刊1万余种,中文电子期刊1万余种;国外电子图书7万余种;中文电子图书101万种;国外学位论文全文60余万篇;国内学位论文全文超过300万篇;国外5个学协会的会议论文100多万篇,国内学术会议论文超过200万篇;国外科技报告全文超过130万篇;中国专利全文超过500万篇。

?学术期刊

学术期刊

根据2017年6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主办3个期 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和《电子科技》。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版)》创刊于1955年,双月刊,为电子信息领域的中文核心期刊,2001年进入EI核心库,被国内外多种权威检索刊物和数据库收录,被EI全文检索;多次荣获国家级、省部级和厅局级优秀科技期刊奖,2012年荣获首届“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二等奖,2017年被评为“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双月刊,为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以发表社会科学类理论学术论文为主要特色。

西安科技大学观光塔

《电子科技》创刊于1987年,月刊,主要刊载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及其相关领的最新动态信息、综述及技术类论文。

合作交流

截至2017年9月,学校先后成为中电集团,西安市,国防科工委、陕西省与教育部共建高校,与70多个国家、地区的大学及研究机构建立友好关系,建有5个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引智基地,与中国国内电子、航空行业的10余个研究所、研究中心、企业集团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英飞凌、Intel、IBM、惠普等46家跨国公司在学校建立了联合实验室。

校园环境  南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大学生活动中心南校区信远楼新区教学楼D栋新区海棠餐厅图书馆
文化传统

学校标识

?校徽

校徽

学校校徽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简称的拼音头字母简写“XD”为主体构型,主体构型下为建校年份(1931)。校徽内环为一条电子旋绕轨迹,内环外上书毛体校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下为学校英文名称“XIDIAN UNIVERSITY”。

标准色有西电红、西电蓝两种。西电红(CMYK:C0 M100 Y100 K20,RGB:R175 G33 B37,Pantone:S88-1CVS),西电蓝(CMYK:C100 M70 Y0 K10,RGB:R0 G65 B130,Pantone:S197-1CVS)。

?校旗

学校校旗为长方形旗帜,中央上部为学校校徽,下部为中文校名全称和校名英译全称标准组合。

精神文化

?校训

厚德、求真、砺学、笃行

?校歌

《与共和国同行》 商子秦作词,陶龙作曲 星星之火,照耀着我们,照耀着我们的忠诚。 红色电波,辉煌着我们,我们的传统。 肩负使命,千锤百炼,我们和共和国,我们和共和国同行。 团结勤奋,求实创新,厚德求真,力学笃行。 我们是光荣的西电科大人。 向着太阳拥抱光明,向着太阳拥抱光明,永远向着太阳。   艰苦奋斗,传承着我们,传承着我们的校风。 英才摇篮,奋发着我们,我们的豪情。 开拓创新,走向未来,我们和共和国,我们和共和国同行。 绿色校园,百年树人,时代青年,勇攀高峰。 我们是新世纪西电科大人。 祖国强盛民族复兴,祖国强盛民族复兴,铸造祖国强盛。 校歌资料来源: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职务姓名党委书记郑晓静党委副书记、校长杨宗凯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任小龙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任应坤党委副书记杨银堂副校长李建东、蒋舜浩、高新波、石光明总会计师谢军占校长助理王泉、石峰、谷大武

历任领导

学校各个历史时期党政主要领导  姓名时间职务王诤1931年2月中央军委无线电学校、军委无线电通信学校校长冯文彬1931年2月中央军委无线电学校、军委无线电通信学校政委刘光甫1932年1月至1934年中央军委无线电学校校长杨兰史1932年1月至1933年3月中央军委无线电学校政委曾三1933年3月至1935年10月中央军委无线电学校、军委无线电通信学校吴泽光1932年1月至1933年3月中央军委无线电学校校长曾涌泉1947年3月晋察冀军区电讯工程专科学校校长杨村1948年晋察冀军区电讯工程专科学校政委王诤1948年7月至1949年5月华北军区电讯工程专科学校校长兼政委曹祥仁1949年11月至1950年3月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工程学校校长兼政委李涛1950年4月至1952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工程学校校长兼政委周维1952年8月至1958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通信工程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学院院长兼政委黎东汉1960年11月至1963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电信工程学院院长王赤军1958年11月至196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电信工程学院政委欧阳文1962年至1964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电信工程学院政委、院长梁仁芥1963年7月至1964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电信工程学院政委戴润生1964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电信工程学院院长张衍1965年至197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电信工程学院政委,西北电讯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吕白1978年至1982年西北电讯工程学院院长朱仕朴1978年至1982年西北电讯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杜义龙1982年9月至1984年9月西北电讯工程学院院长丁开政1982年9月至1988年西北电讯工程学院党委书记保铮1984年9月至1992年3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吴海洋1986年至1996年4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梁昌洪1992年4月至2002年4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涂益杰1996年5月至2002年4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李立2002年5月至2008年6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段宝岩2002年4月至2012年7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陈治亚2008年6月至2017年1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党委书记 资料来源:
杰出校友

截至2018年8月,学校先后为国家输送了近20万名电子信息领域的高级人才,产生了120多位解放军将领,成长起了19位两院院士(1977年恢复高考以后院士校友9位),10余位国家副部级以上领导,数十位科研院所所长和大学校长等。

类别姓名备注学术界王诤1955年开国中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创始人兼首任校长。杨宏神舟飞船系统、神舟五号飞船、神舟六号飞船副总设计师,“天宫一号”总设计师。阴和俊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载人航天工程、神舟七号、嫦娥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前中科院电子所所长。杨孟飞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终身院士,嫦娥五号总设计师郑晓静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王中林欧洲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佐治亚理工终身教授。孙俊人中国工程院院士,电子工程专家。毕德显中国科学院院士,电子学家,教育家,中国雷达工程系的创始人。罗沛霖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成立创议人之一),电子学家。陈太一中国工程院院士,通信工程专家,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兵部总工程师。保铮中国科学院院士,电子学家。王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系统专家,前北京理工大学校长,国防科工委顾问。郭桂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将,通信与电子技术专家,前国防科技大学校长。包为民中国科学院院士,航天运载器科学家。张锡祥中国工程院院士,电子战专家,中国雷达有源干扰领域的带头人。张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首台路由器、路由交换机发明者。于全中国工程院院士,通信工程专家,总参第六十一研究所总工程师。郭英杰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士,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院,无线电技术研究所所长。武向平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宇宙学家,中科院北京天文台首席科学家。段宝岩中国工程院院士,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范国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信息与电子工程管理专家 郝跃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商界柳传志联想集团创始人。曹之江联想集团创始人之一,董事会董事,前联想集团第一副总裁。龚国兴联想电脑IT部总经理。谢兵德州仪器中国区总裁。曾李青腾讯公司五位创始人之一、首席营运官(COO)、市场总监、副总裁,腾讯终身荣誉顾问。辛非凡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副总裁,执行董事。熊群力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左群声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组副书记。杨军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会荣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仇明北京能源投资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王超法国电信集团旗下企业电信服务机构Orange中国区总裁。崔威华为西安研究所所长。王桂生全球人力资源服务领航者任仕达集团中国区总裁。田峰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中国区总裁、监事会5名成员之一,华为集团人力资源总裁。钟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申安秦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副总裁、总会计师。李长印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  政界王志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科学技术部部长、党组书记。胡立教中国财政部副部长,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党组书记,河南省、上海市会主任。钟夫翔中国邮电部部长、党组书记,一机部副部长,三机部副部长。黄荣广西自治区第五、六届会主任,中纪委委员。刘澄清中国邮电部副部长。王建章信产部综合规划司司长。彭钢中央军委纪委副书记,全国妇联副主席,少将军衔,十四届、十五届中纪委常委。苟仲文中共十九届中央委员,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党组书记。肖贤法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局长。王宗金四机部副部长。叶树亮厦华电子公司董事长,厦门市副市长。景俊海吉林省省长。 刘佩智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林念修国家发改委副主任。 李明远陕西省渭南市委书记阴和俊中共十九届中央候补委员,北京市市委常委,副市长、市政府党组成员。军界李白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主人公李侠的原型,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李涛1955年开国上将,国防委员会委员,军委技术部部长。欧阳文1955年开国中将,军事电信工程学院院长。江文少将,兰州军区副司令员,武汉军区副司令员,总参通信兵部主任。李贞少将,军事检察院副检察长,总政组织部顾问。彭钢少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委,总政治部纪检部部长。魏斌少将,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院长。韩强少将,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电子技术学院院长。常勇少将,国防科工委政治部主任。袁光少将,总政保卫部副部长。张衍少将,哈军工政治部主任,国防科委副主任兼国防科大校长。周维少将,军事通信工程学院院长,国防部五院二分院长。钱江少将,军委技术部办公室主任。肖森少将,总参三部二局局长、政委。李瑞少将,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司令员。刘超少将,41军副军长、广西省军区副司令员。钟道隆少将,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副院长,总参通信设计院总工程师、科技局局长。黄萍少将,通信兵部副主任,总参通信部副主任。杨千里少将,总参通信部副部长,中国电子学会副会长。文体界凌力北京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协第6届全委。杨元惺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主席。阿甘内地著名导演。俞白眉中国著名影视编剧。资料来源:

西安中考信息

西安学校大全

空军工程大学

西安工业大学

西安工程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安外国语大学

西北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西北政法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

长安大学

陕西省建筑职工大学

西安外贸职工大学

解放军西安通信学院

2015 语文360网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