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电话 : 0774-5282522
地址 : 贺州市西约街169号
学校简介 :
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桂东地区唯一一所高等师范院校,学校坐落在湘、桂、粤三省(区)交界的新兴生态旅游城市——贺州市。
学校的前身为创建于1943年的广西省立平乐师范学校,经历了八步师范学校、梧州地区教师进修学院、梧州地区教育学院等发展历程,1994年经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委员会报请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00年,贺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在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基础上,创办贺州学院,并于2000年3月成立贺州学院筹建工作领导小组,把“申本”工作列入市重点项目。
2003年7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同意将贺州学院申报项目列入区2003年重点建设项目。
2004年9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报请国家教育部,请求批准设立贺州学院。
学校目前正处于紧锣密鼓地全面建设和迎接教育部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组对学校进行现场评估的准备工作之中。
学校现有占地面积781亩,建筑面积21.4万平方米,拥有现代化的电教中心、计算机中心、理化实验中心、远程教育网络和校园网,微格教室、数码钢琴教室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2687万多元,图书馆藏书54万余册,电子类图书15万种,教学用计算机1812台,语音室、多媒体教室座位4320个。
学校计算机实验室、基础物理实验室、基础化学实验室和语言实验室先后通过了省级评估,被自治区评为实验室建设先进单位。
学校现有12个系(部),开设有32个普通高等教育专科专业(其中师范类15个,非师范类17个)、1个联办本科专业。
全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5026人,另有全日制联办本科学生104人、成人函授教育本专科学生2770人(其中联办本科学生1020人)。
近年来每年招生1600-2200人。
学校拥有一支基础较扎实、结构较合理、教学和科研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
现有专任教师312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107人,占34.3%;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及以上教师105人,占33.7%;另有兼职教授30人,外籍教师3人。
有4人荣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百名“两课”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有6人荣获曾宪梓教育基金奖。
学校办学成果突出。
有2门课程被列为自治区级重点课程;有2门教材被列为广西“十五”期间第一批广西高校重点教材立项项目;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被列为全区教育改革和建设试点专业。
1999年以来,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362篇,其中在核心刊物发表308篇;承担或参与完成省级以上科研项目36项,其中国家级7项,省部级29项。
邓玉荣教授参编的《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综合本)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并获得第六届国家图书奖。
学校成立有桂东语言文化、教育科学、数学教育、生物技术4个研究所;建立了41个师范教育实习基地、14个实训基地、3个德育教育基地;与上市公司——广西桂东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有联合办学协议,建立了产学研新平台。
学校还与华南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桂林工学院等高校合作办学,在师资培养、培训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得到对口支援与帮助。
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1997年学校首次组队参加全国第三届电子设计竞赛,荣获广西赛区二等奖,是全区专科院校参赛队中的最好成绩;2000年和2003、2004年学校组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均获三等奖;2003年学校女子篮球队获广西第五届大学生运动会第一名;2004年10月在“CCTV杯”全国英语大赛广西赛区中荣获一等奖一名(总排名第二),二等奖一名(总排名第五),并获优秀组织奖。
学校重视“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建立健全了德育工作网络,探索并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人文素质。
多年来,我校师生在“三下乡”活动、义务献血和家电维修进村进街等活动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赞誉。
学校大力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容校貌建设,成果显著。
先后荣获自治区“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等10多项荣誉,2004年6月又被命名为自治区首批“绿色大学”。
目前,学校已基本具备了设置本科院校的条件。
学校正在全力以赴申办贺州学院。
贺州市已为贺州学院(筹)预留规划用地2339亩,首期划拨建设用地450亩。
目前,西校区扩建的总体建筑面积达5万多平方米的五项主体工程(图书馆、教学楼、实验楼、学术交流中心、信息交流中心),目前已全部竣工,近期即将投入使用。
建设之中的贺州学院(筹),包括东、西两个校区,西校区由上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整体设计体现“山水相依、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 三大特点,规划总投资4.5亿元。
学院东、西两校区相距1500m, 2004—2010年进行一期工程建设,2011—2015年进行二、三期工程建设。
建成后,学院将成为一所集山水美、人文美于一体的靓丽大学。
基本简介
贺州学院是广西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院校。校址位于湘、桂、粤三省(区)交界的美丽的贺州市。学院以培养基础教育师资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坚持立足贺州、服务周边、面向全国、奉献社会的办学宗旨,全面推进学院的改革发展。
学院前身是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其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创建于1943年的广西省立平乐师范学校,后更名或改建为贺县师范学校、八步师范学校、梧州地区教师进修学院、梧州地区教育学院、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2006年2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正式建立贺州学院。65年来学院共为社会培养大中专毕业生45000多人。
贺州学院 学院分东、西两个校区,校园校园占地总面积52.07公顷,校舍建筑总面积22万平方米,其中2004年以来新扩建校园30.07公顷,新建了图书馆、教学楼、科技信息中心、实验大楼、行政办公楼、学生公寓、食堂等10余万平方米的校舍,以及文化广场、人工湖等文化景区。校园环境优美,绿草如茵,荣获贺州市“花园式单位”、“文明单位”?、“文明卫生学校”?,自治区“安全文明校园”、“首批绿色大学”?、“文明卫生学校”?等称号。
?学院图书馆藏书63.7万册,电子图书15万册,连续征订中外文期刊1100余种。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600余万元,建有校园网络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和远程网络教学系统,计算机实验室、语言实验室、基础物理实验室、基础化学实验室等均已通过了自治区级合格评估。
学院现有在职教职员工678人。有专任教师448人,其中:教授31人(含聘任教授),副教授109人,博士22人(含在读),硕士136人(含在读)。另有外籍教师4人。
学院设有11个系(部),目前有本科专业18个(33个方向)、高职高专专业27个(30个方向),学科专业涵盖了经、教、文、理、工、管理等学科门类。现有全日制在校生8000余人。
学院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科研能力和水平。2006年以来,获得国家级的课题1项、专利3项、受理专利8项,自治区级的课题4项、精品课程3门、优秀教材立项3个、教育厅项目45项。“桂东特色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实验室”被批准为广西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广西东部族群文化研究基地”被批准为广西高校重点建设人文研究基地。《贺州学院学报》被评为“全国地方高校优秀学报”,其中《语言学》栏目被评为“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学院被确定为“自治区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被评为“全区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2008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
学生参与各类竞赛均取得较好成绩,2006年以来,荣获广西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广西高校大学生化工类论文及竞赛二等奖2个、三等奖4个;全国大学生英语知识大赛国家级特等奖1人、国家级奖励22人、自治区级奖励177人:“新华杯”广西高校计算机应用大赛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级2名;此外,学生在参加“CCTV”杯全国英语大赛、数学建模等比赛中也有不俗表现。
?目前学院面向全国2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年招生数在3000人左右。学生综合素质高,毕业生就业率高,2006年为90.2%,2007年为95.69%,荣获“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步奖”。
学院正不断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及学科专业调整改造力度,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一所规模适度、结构合理、服务方向明确、办学特色鲜明,在区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多科性、教学型本科院校。
历史沿革
贺州学院的前身是梧州师范高等专科 学校,其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创建于1943年的 广西省立平乐师范学校,后更名或改建为贺县师范学校、梧州师专、梧州专区八步师范学校、 梧州专区红卫师范学校、梧州地区八步 师范学校、梧州地区教师进修学院、梧州地区教育学院、梧州师范高等 专科学校等,2003年贺州市师范学校并入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申本,2006年2月经国家 教育部批准正式建立贺州学院。
办学条件
师资队伍据官网统计:截止2014年03月,学校有在职教职员工825人,有专任教师500多人,其中正高职称、副高职称共150多人,约占专任教师数的31%;具有 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280多人,约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5%。另有外籍 教师4人。1人获“广西高校教学名师”称号,40多人列入 国家、 自治区级人才培养计划和项目。
学科专业学校重点发展社会学、食品 科学与 工程、 教育学三个学科,获得广西重点学科3个,在教师教育、生物应用技术、食品工程、电子技术、自动化、旅游管理等方面初步形成自己的优势和特色。截至2014年3月学校有招生本科专业33个、高职高专专业12个,拥有 文学、理学、工学、 教育学、法学、管理学、经济学、艺术学、历史学等9个学科门类。学校面向全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截至2014年3月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近万人。
院系设置学校有14个二级学院,分别是文化与传媒学院、外国语学院、理学院、设计学院、音乐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体育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政治与 历史学院、应用技术学院。?
. 中文系贺州学院中文系建立有60多年,中文系有专任教师45人,兼职教师?2?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5人。博士1人,?在读博士3人,硕士学位教师20人,在读硕士2人,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24人。开设有汉语言文学(分师范教育、现代文秘、新闻学、公共事业管理、对外汉语5个方向)、公共事业管理(文化事业管理)、广播电视编导(分广告编导、新闻编导2个方向)三个本科专业七个方向以及媒体策划与管理、社会工作两个专科专业。
在读全日制普通本科生520多人,专科生490余人。生源来自全国26个省份。函授本专科1000多人。1978年以来,已为区内外培养输送了7900多名合格的中小学语文教师和其他行业的建设人才。
中文系现有汉语、文学、媒体与传播、文秘写作与语文教学法、公共文化五个教研室。有“语文教育研究所”、“桂东语言文化研究所”,“人类学研究所”等3个研究所,有非线性编辑实验室、新闻评论实验室和秘书实验室等3个实验室。汉语言文学是我系传统的优势专业,广西东部族群文化研究基地(其中有两个研究方向在我系)被批准为广西高校重点建设人文研究基地。《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为校级重点学科,《现代汉语》和《中学语文教学论》为校级精品课程。以地方文化为重点研究对象的科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其中,邓玉荣教授参加了《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的编写,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奖,北京现代的《桂北平话与推广普通话研究》获广西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邓玉荣教授还出版了2本语言学研究专著。此外,储坚副教授在诗歌创作,付煜副教授和林润芝副教授在语文课程教学论,郑威副教授在族群文化和人类学方面都有较高造诣,发表了系列学术论文。已出版专著(含教材)5部,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公开发展论文116篇,参与国家课题研究2项,承担省部级课题研究3项,校级课题研究16项。
2012年10月31号上午8点30分,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和区高校工委主办的广西高校大学生“践行广西精神,奉献青春力量”主题演讲比赛桂南片区半决赛在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花江校区会议中心大礼堂举行。我校文化与传媒学院2011级学生严国豪代表学校参赛并在22名各高校代表中脱颖而出,以9.613的高分获得第二名,成功进入全区总决赛。
2012年7月7日,贺州市摄影家学会组织“瑶韵”摄影比赛在黄洞瑶族乡举行。40余位摄影家学会会员参加了活动。比赛采用现场拍摄、现场交片、现场评比的方式进行。我院的市摄影家学会会员参加了活动。影赛评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我院中文系学生、市摄影家学会会员冯强荣获二等奖。
外语系贺州学院外语系的前身是八步师范学校英语科,创办于1970年。有教职工共71人,包括专任教师64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7人,讲师17人,助教17人,实验师2人,另有外籍教师2人。专任教师中有博士1人,硕士25人,在读研究生7人。长期聘请知名教授为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外语系设有本科英语专业,分教育、商务两个方向和 贺州学院 专科旅游英语专业。有本科生606人,其中教育方向320人,商务方向286人。旅游英语141人。外语系在负责英语专业学生的教育教学外,还担负全校的公共英语的教学。为使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不断提高,外语系拥有较为完备的语言现有数字化语言实验室4间,已于2002年10月通过自治区级评估;拥有1座调频英语教学广播室和一个VSO外文图书室;另新建成数字化语言实验室6间。
化学与生物工程系贺州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系的前身是梧州师专生化系,1979年恢复招生,有30多年办学历史,已初步形成本科与专科并存多元化办学格局,累计为广西区内外培养合格毕业生1200多名。化学与生物工程系设有5个本科专业方向:化学(师范教育方向),应用化学,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方向)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工艺方向),生物工程;3个专科专业:生物技术及应用、化学制药技术、园林技术。学生获广西高校大学生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竞赛二等奖1人,获广西高校大学生化学化工类论文及设计竞赛二等奖2人次、三等奖5人次、优秀奖10人次,取得高级化学检验工、高级食品检验工、中级药物检验工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共110多人。化学与生物工程系有教师42人,其中教授7人(含聘任)、副教授11人、博士7人(含在读)、硕士18人(含在读),有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1名、广西高校百名学科带头人1名、广西高校百名中青年骨干教师1名、广西高校优秀人才1名、贺州市优秀青年科技人才1名、贺州学院首届教学名师1名、贺州学院十佳教师2名。
化学与生物工程系有各类专业教学实验室12个,通过自治区合格实验室评估,实验室总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仪器设备价值280多万元。拥有广西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门,贺州学院精品课程2门。教师主持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等各类教研项目9项,获自治区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广西高等教育教学软件大赛奖1项。
贺州学院 化学与生物工程系成立有生物技术、应用化学、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天然产物开发与利用等研究所。2007年,桂东地区特色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实验室被批准为广西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先后承担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课题1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广西教育厅面上科研项目7项、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项目1项、广西环境工程与保护评价重点实验室研究基金项目3项、贺州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5项、贺州学院科研项目12项、横向项目6项,累计科研总经费达130多万元。教师申请发明专利8项,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210多篇,被SCI、EI收录20多篇(次)。
数学系贺州学院数学系是贺州学院较早建立的教学系之一,成立于1974年,有三十多年的历史。?数学系有专任教师25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7人,讲师8人,助教5人,秘书2人,学生辅导员2人。系领导班子团结奋进,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带领全系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工作,平时注意加强对师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形成良好的系风、学风。
数学系重视科研。数学教育专业开设的基础课程中的《数学分析》、《中学数学教材教法》被确定为区级重点建设课程。目前已有4项教学、科研项目获自治区级立项,获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出版专著2部,合作编著大学教材2部。?数学系设有数学与应用数学、工程管理、工程造价、高等数学四个教研室和工程造价实验室,除完成本系专业教学外,还承担全院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数学系开设有数学与应用数学、工程管理两个本科专业和数学教育、工程造价两个专科专业。其中数学教育是我系传统专业,该专业已为区内外培养输送了大批合格的中小学数学教师和其他行业的人才。
教育科学系成立于2004年,是专门培养九年制义务教育师资的本科系。系师资力量雄厚,有教师53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7人,博士2人,硕士12人(含在读),形成了一支力量雄厚,学科结构合理,学术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获国家曾宪梓奖1人。
重视科研和教研,成立了教育科学研究所、实验室,并拥有语文、数学、英语、教育学、心理学、学前教育、教师技能培训、实习实训和成人教育等9个教研室。在学院的大力支持和系领导老师的努力下,教育教学科研成果突出,2007、2008年获学院“先进教学系”称号,同时我系“语文教研室”和“数学教研室”获“先进教研室”称号;2005年获学院“教学先进集体”称号、2006年获学院“科研先进集体”称号;2004年以来,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共266篇,其中核心刊物论文60篇;出版学术专著4部;参编教材7部;获区级科研课题立项10项、校级立项32项。
我校在贺州市特殊教育学校举行教学科研实践基地揭牌仪式,2012年11月20日,我校副院长何星存和贺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吴龙坤在鸣放的礼花和欢乐的笑声中一起揭开了贺州学院教学科研实践基地的牌匾:贺州学院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又添新的成员??贺州市特殊教育学校。
人文与管理系人文与管理系成立于1987年,其前身为政史科,1994年改称政史系,2002年更改为现名人文与管理系。有专任教师34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0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教师总数的37%。教师中博士1人,硕士10人,在读博士7人,在读硕士3人。同时,聘请4名国内著名大学教授作为兼职教授。在科研项目层次上取得突破性进展,近5年来,我系教师参与国家级课题2项,主持广西社科课题4项,教育厅课题5项,人文强桂课题3项,此外还有一批院级科研、教改项目。出版专著3部,主编、参编教材5部。 贺州学院 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50余篇。
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程,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机制,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出发点,强化创新意识教育和创新思维训练,注重创新能力培养,着力创新人格的塑造,增强学生应用知识和技能解决生产、服务、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2012年11月13-14日,由自治区旅游局、共青团区委、自治区妇联共同主办的“广西第二届导游大赛”在南宁市明园饭店举办,来自全区各地的50名选手通过导游风采、导游讲解、知识问答、才艺展示、情景再现等方面的竞技,全方位的展现导游在旅游行业的专业性、知识性及文化性,也激励了导游提升素质和服务质量。代表贺州市参赛的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院2009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钟威荣获大赛三等奖及自治区团委授予的“广西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2012年6月18日,广西大学生“网络虚拟运营”竞赛暨第三届“金蝶杯”创业模拟实战大赛在广西财经学院隆重举行。此次比赛由共青团广西区委、自治区教育厅、自治区科技厅、广西学生联合会、广西财经学院与中国金蝶软件南宁分公司联合主办,活动得到了广西区内各大高校的积极响应和支持。我院由人文与管理系蓝文婷、邓宏凯两位老师指导,共派出8支代表队参赛。最终,分别荣获广西区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两项,三等奖四项的佳绩。
大赛采用“电子对抗系统”,真实再现社会环境中创业、就业所经历的种种问题,根据整体策略方案进行生产、研发和销售等各环节企业模拟经营,以连续6个季度的经营业绩作为评判标准进行比赛。据悉,本次大赛有44所高校共107支代表队参赛。比赛中,我院代表队顶住压力,灵活运用各种经营策略,合理制定中长期规划,经过几轮激烈厮杀后,最终以适应力强、灵活有度的方案在比赛中脱颖而出,《贺蹄1号》、《美杰烟尘净化机》等2支参赛队荣获一等奖,《渡山玉米油》、《GK作业成本法应用软件设计》等2支参赛队荣获二等奖,《千层金育苗公司》、《晨蚁茶叶》、《学子广告》、《贺州区域特产开发及营销》4支代表队荣获三等奖。
思政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成立于1997年,直属学院党委领导的学校二级机构。主要负责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是学院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下设马列主义教研室、德育教研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形式与政策教研室、伦理教育实验室、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及心理咨询中心。本部开设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式与政策教育五门必修课和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一门选修课。建有黄姚古镇、旺高工业区、贺达纸业公司、钟山监狱四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现有教师23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8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16人,在读博士2人,在读硕士1人,理想信念坚定,理论功底扎实,教学经验丰富,道德品质高尚,为人师表。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先后有6人被评为学院级优秀教师,1人获自治区多媒体课件比赛(本科组)三等奖。科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累积完成科研立项11项,发表论文百余篇,发表论著7部,主编编著作7部,其中获区以上奖励6篇(部)。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成立于1997年,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共515人。本科开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专科开设有计算机网络技术一个专业。有专任教师22人,其中:教授1人(含聘任),副教授3人,硕士3人(含在读)。我系除本系专业课程外,还承担全校计算机公共课的教学,为学院计算机公共课教学作出了突出贡献。系教学条件优良,有:网络技术教研室、多媒体技术教研室、软件技术教研室、计算机公共教研室、教育技术教研室共五个教研室;计算机拆装与维护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计算机外部设备实验室、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共四个实验室。系学生制作的作品在2005、2007年度的第一届、第二届“新华杯”广西高校计算机应用大赛中均获得佳绩:第一届“新华杯”比赛中荣获了一个二等奖;第二届“新华杯”比赛中荣获了一个一等奖、两个三等奖和一个优秀奖,并荣获了“优秀组织奖”。我系还成功承办了“广西高等教育学会计算机基础教育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我系不仅注重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学习,在文学、设计、体育等领域均有涉及。2012年3月25日?29日,我系08网络班学生孙德君举行了“孙德君‘落笔年华’文学展”,这是贺州学院的首次文学展,开创了我院工科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先河。
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系成立于1994年,前身是1943年平乐师范学校的物理科,已有65年的历史。2007年底正式更名为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系。以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四种能力的毕业生为主要目标,坚持立足于贺州、服务周边、面向全国、奉献社会的办学宗旨。有教职员工42人。有专任教师34人,其中教授4人(含聘任) 贺州学院 、副教授职称7人,博士生6人(含在读)、研究生学历21人(含在读)。设有本专科共八个专业,其中本科专业四个,分别是:物理学、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机械电子;专科专业四个,分别是:应用电子、模具设计与制造、通信技术、机电一体化。我系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040余人,是我院全日制在校生最多的系部。我系的基础物理实验室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校基础课教学实验室的评估,系内共有6个基础实验室包含有30个专业实验、实训室,实验大楼面积达1万多平方米,有教学仪器设备500多万元。2006年以来,获得自治区教育厅教学改革科研立项课题3项、市科技厅科研立项课题1项,以及院级课题7项、院级精品课程1项、院级优质专业1项、院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立项1个、院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立项1个。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均取得好成绩,2006年以来,荣获广西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本科组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专科组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在2008年的“正保教育杯”第四届全国ITAT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复赛中,学生获得了三个三等奖和一个优秀奖。
2012年第五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广西赛区圆满闭幕。我校选送的7件作品经过作品展示等环节的角逐,分别获得二等奖三项、三等奖四项,我校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还荣获“优秀组织奖”。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是我国高校的四大竞赛之一,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本次广西赛区共有27个参赛学校的169个作品报名参加。我校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派出了由杨雄珍副院长领队,李素云讲师和马晓雪、王迪等21名学生组成的参赛队伍。他们提交的参赛作品不仅体现了机电一体化的结合,紧扣大赛主题,展现了大学生的创新设计意识、综合设计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
艺术系贺州学院艺术系现有教职员工99人,专任教师82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20人,硕士研究生60人。全系全日制本专科艺术生1533人,开设有艺术设计(平面艺术设计方向)、艺术设计(园林景观设计方向)、艺术设计(艺术设计与印刷方向)、艺术设计(室内艺术设计方向)、美术学、音乐学、舞蹈学等本科专业和表演艺术、服装设计、音乐教育、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专科专业。学生分别来自广西、广东、湖南、江西、福建、山东、河南、河北、山西、湖北、安徽等省(自治区),教师总数、学生总数在全院排名第一,是广西地方艺术类人才培养重要基地。
艺术系有一支专业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合理的并富于创意的教师队伍。专任教师由美术学、工艺学、广告学、环境艺术学、平面艺术学、服装设计、电脑绘画、动态影像、中国画、陶瓷设计、油画、包装工程、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创意学、音乐学、舞蹈学、表演学等专业教师组成;教师平均年龄34岁,其中40岁以下教师占76.47%,是充满朝气又富于创意的队伍;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占教师的达70%,教师分别来自广西、安徽、湖北、湖南、甘肃、四川、广东、陕西、山东,多元文化在此相汇,为艺术创作与艺术人才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基础。
教师十分注重理论的研究与实践能力培养,近3年专业教师发表专业论文240多篇、发表及展出作品400多幅(件),承担省、厅、校级级课题结题40项,?版专著3部。其中石承斌副教授的研究成果获广西第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二等奖。李鸿光副教授创作的美术作品获贺州市人民政府第二届麒麟尊奖。2011年周国泉老师创作的美术作品《暖阳》在第三届齐白石国际文化艺术节上,入选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湖南省人民政府、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中国齐白石国际文化艺术节“全国中国画作品展览”,并被评为优秀作品,应邀出席第三届中国齐白石国际文化艺术节开幕式既颁奖晚会,是广西参赛作品中唯一获奖作品。
学科带头人朱其现副教授,主要从事创意文化产业发展与地方历史文化研究。2007、2008、2010年被评为学院优秀教育工作者;2007-2011连续三届被评为学院科研工作先进个人;2010在学院第一届学术报告会优秀论文评奖中荣获一等奖;2003、2005、2006、2008年被学院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1年被广西高工委授予广西高等学校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在主持工作的艺术系,在2010年获学院先进集体、就业先进集体、学生管理先进集体、安全稳定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2011年系被广西高工委授予广西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1998年参与了世界银行贷款“师范教育发展”项目课题研究,研究成果《师范专科学校综合效益研究》由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2006年主持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广西新专升本院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索》;2010年担任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贺州市人民政府、贺州学院的《贺州文化大典》项目编撰的总编工作。2011年《北部湾经济区创意文化产业发展研究》获广西区教育厅科研立项目,并在《改革与战略》 贺州学院 、《特区经济》、《学术论坛》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了10多篇有关北部湾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文章;2011年主持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从互动到和谐??湘粤桂结合地带民族交往的历史与现实考察》;出版专著《通道经济研究》。
学科带头人李裕杰副教授从事商业艺术设计及教学20年,曾兼任北京《中国医药商情》杂志社、中美合资北京世创卫生保健制品有限公司美术设计总监;2008年创办适度装饰设计公司,并有三年在北京、深圳商业设计经历,为企业策划设计并制作数千件商业设计作品。
课程导师许力,为2010年16届广州亚运会宣传海报设计者,作品在世界权威的海报设计比赛中获奖,并被多家国际博物馆收藏展出;2005年指导学生参加了靳埭强设计奖全球华人大学生平面设计大赛,荣获全国一个优秀奖(广西最高奖项);2007年其作品《圣火之羊》在16届广州亚运会宣传海报全球征集比赛中荣获十佳作品奖;2008年作品《奥运之美》荣获国际奥委会主办、北京奥组委支持的一项国家级、国际性艺术盛会??2008年奥林匹克美术大会/数码艺术优秀奖;2009年3月海报作品《音乐会俱乐部》入选17届芬兰拉赫蒂国际海报双年展,并被芬兰拉赫蒂海报博物馆永久性收藏;2009年,其作品分别入选第五届德黑兰国际Asma-ul?Husna字体海报年度展、第三届秘鲁国际和平海报展、第三届玻利维亚国际海报双年展、第十届德黑兰国际海报双年展,并被德黑兰艺术博物馆永久性收藏及秘鲁首都利RICARDO?PALMA文化中心收藏;2009年9月作品《美中之美》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
舞蹈学游洁副教授,为舞蹈学学科带头人,同时担任广西师范大学舞蹈学请聘教授,她指导的群舞《嫁郎》,在2008年广西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比赛中,在全广西18所高校选送的21个舞蹈节目中脱颖而出,获普通组舞蹈比赛二等奖。随后被广西教育厅作为代表广西参加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艺术汇演活动,并荣获全国第二届广西大学生艺术展演二等奖。2009年应台湾有关方面邀请,参加第12届台湾台东"马卡巴嗨"文化观光季活动,任整赴台演出晚会的总导演。
音乐学学科带头人覃爱民副教授、黄钰婷副教授在瑶族音乐、客家民歌等民间音乐教学、研究中成绩斐然。覃爱民副教授主持的《贺州民间音乐资源发掘与文化研究》获2010年度广西文科中心“科学研究工程”开放基金课题;2010年黄钰婷副教授主持的《贺州乡土民歌的传承与发展研究》获教育厅科研项目立项;2011年主持的《瑶族民歌的地域差异研究》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立项。在音乐学科教师指导下,学生取得良好成绩。2010年1月我系2007级音乐教育大专班的梁洁、陈丽燕同学和2008级艺术表演大专班蒙昕同学作为客家歌舞剧《仙姑岭茶歌》主要演员代表广西参加由国家文化部主办的第9届中国艺术节暨第15届全国群星奖比赛,荣获全国群众艺术最高奖??“群星奖”。
艺术系在学生培养人才中,走出一条与社会紧密结合的道路。在设计之都、创意之都的深圳建立了贺州学院学生实习、实践与就业服务基地;在“梦境黄姚“建立了美术写生创作基地;在校内建立了以传播客家文化、瑶族文化等贺州本土文化为主的“贺之韵”艺术团,全面建立起设计、美术、音乐、舞蹈专业人才培养基地,为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了良好的平台:
我系学生参演的瑶族舞蹈《嫁郎》继2009年荣获全国第二届广西大学生艺术展演二等奖并到台湾交流演出后,2010年又荣获“2010?红铜鼓”中国?东盟艺术教育成果展演广西地区选拔赛舞蹈类(高校组)二等奖。
2010年我系的梁洁、陈丽燕、蒙昕同学作为客家歌舞剧《仙姑岭茶歌》主要演员代表广西参加由国家文化部主办的第9届中国艺术节暨第15届全国群星奖比赛,荣获全国群众艺术最高奖??“群星奖”。
2011年在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广西摄影家协会承办的广西最高级别的一项传统摄影赛事第四届“美丽神奇的广西”摄影大赛中,我系龙裕志同学6幅组照《古朴黄姚》荣获学生组二等奖。
2011年在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广西赛区)比赛中,59件作品获奖,获奖数量仅次于广西艺术学院、广西师范大学,位居广西高校排名第三名。
艺术系2010年被学院授予先进集体、学生管理先进单位、就业先进单位、安全稳定先进单位,2011年艺术系被广西教育厅授予广西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艺术系“十二五”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根据学院总体发展规划要求和办学定位,坚持突出重点、注重特色的原则,建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学科专业。到2015年,把艺术系建设成内涵与外延并举、教学与科研并举、教育与实践并举、特色明显、优势突出、争取办成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艺术实践功能,办学水平达到区内同类院校前列。
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和中共浦东新区委员会宣传部(文广局)联合主办的“翰墨新象”2012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11月22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揭幕。我校艺术学院教师周国泉作品《宝贝儿》荣获本次最高奖项“优秀奖”,并被列选为广西选区中的三件优秀作品之一。
“翰墨新象”2012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作为第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和第二届浦东文化艺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美协主办、浦东新区政府和有关单位承办的全国性书画大展。自今年2月启动以来,有来自全国的书画作品共3400余件进行激烈的抉择,经过历时将近一个月的初评和复评,选出60余件优秀作品和240余件入选作品。我校艺术学院教师周国泉老师作品荣获最高奖,为我校再添荣耀。
在全国高校廉政文化作品大赛中,我院艺术系赵筱婕、侯建军老师共同创作的艺术设计类作品《莲与廉》获一等奖;侯建军老师创作的《以廉为荣?以贪为耻》获二等奖;陈叶飞老师创作的书画类作品《爱莲说》获二等奖。我院共参加了艺术设计类、书画摄影类的比赛,共组织了4件作品参赛,有3幅作品向教育部选送。
近日在北京大学揭晓的第二十一届时报金犊奖中,由艺术系侯建军老师指导唐道检同学创作的旺旺集团公益广告设计作品《珍惜命根》获二等奖;王雪燕老师指导孙强强创作的作品《和旺旺一起珍惜水资源博爱篇》获优秀奖。
时报金犊奖由中国台湾四大报之一的《中国时报》于1992年创办,是全球华人地区规模最大的学生广告活动,已成为世界华人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大学生广告比赛,也是全国最高水平的大学生广告赛事活动之一。这是我院学生首次获此殊荣。另,在2012年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南京青奥会”专题设计竞赛中,侯建军老师指 贺州学院 导郭桢等学生参赛获6个优秀奖。
从“Xfire杯”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绿色游戏动漫设计大赛北京颁奖大会传来消息,我院艺术系报送的《高家大院》(作者:王政成)、《织金洞》(作者:陈学)、《晷记》(作者:傅晏、王剑引)三个学生参赛作品获得优秀奖,同时,艺术系环境艺术教研室张锋副教授、王红静、张桂红三位老师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
“Xfire杯”第二届大学生绿色游戏动漫设计大赛,简称UGA大赛(U-undergraduate?G-Green?A-Animation),是由中国青少年绿色网络行动组委会支持,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共青团中央宣传部、共青团中央学校部指导,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中国信息化推进联盟、中国动漫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中国青少年绿色网络建设传播联盟、中国青年网、中青冠岳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承办,多家游戏和网络公司共同协办的面向在校大学生征集3D游戏、游戏策划案、Flash游戏、动画、漫画、CG插画作品的全国性大赛。 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此次大赛,实现了我院学生在全国性动漫大赛奖项中零的突破,表明我院艺术教育已具备多方面的办学实力,为学院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体育系成立于2001年,现有教职工33人,其中教授2人,特聘教授3人,副教授8人,讲师13人,硕士研究生16人。体育系设有基础理论、田径、球类、综合类、公共体育五个教研室,承但着全校的体育教学、训练、比赛以及教职工体育活动等。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公开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30篇。承担院厅级科研立项6项。体育系现开设有体育教育(本科、专科)专业、体育保健(专科)专业;另设有体育教育(本科、专科)函授专业、运动训练(本科)函授专业。体育系拥有一批先进的篮球场、足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和乒乓球桌、健身房、体武馆等教学训练设施和场地,2007年又新建了两个标准的塑胶田径运动场、一个羽毛球馆、一个综合体育馆、多功能游泳池。
学校荣誉
学校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高校节能管理先进院校、自治区首批绿色大学、自治区绿色先进集体、广西森林校园、自治区安全文明校园、自治区文明单位、自治区和谐学校、自治区文明 卫生学校、贺州市“花园式单位”等 荣誉称号。
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据官网统计:截止2014年3月,学校有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桂东特色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实验室)1个、重点文科基地(广西东部族群文化研究基地)1个、其它科研基地26个等(详见参考资料),这些是广西重点培育教师教育基地。建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族群文化博物馆、贺州矿冶钱币博物馆和林汉涛艺术作品陈列馆,建立了24个科研机构。“桂东特色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实验室”被批准为广西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广西东部族群文化 研究基地”被批准为广西高校文科重点研究基地,建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贺州学院博物馆。
科研成果在南岭走廊族群文化、贺州方言、桂东特色资源利用与开发等领域的研究颇具特色,取得了一批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截至3013年,学校获得国家专利授权30项、地市 贺州学院 级以上科研项目41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国家 社会科学基金项目6项。学校教改工程立项58项、优秀教材立项2项。《贺州学院学报》被评为“全国地方高校优秀学报”。
学校立足本地优势特色 资源,以项目研究为依托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在环境保护、旅游开发、特色农产品种植与精深加工、重钙粉体改性、优质肉猪鸡兔养殖及禽病防治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科研 成果并得到应用推广。南岭走廊族群文化研究不断深入,已出版《南岭走廊瑶族乡村和谐文化建设研究》等著作。
学校领导
党委书记:梁丁丁
党委副 书记、校长?吴郭泉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梁?华
副校长?汤干文?林?明?黄文韬?何星存
总会计师?王瑞龙
知名校友
姓名 ? ? ?职务
江中舟 ? ? 南宁市校友会副会长
?剑平 ? ?广西建工集团贺州分公司总经理
杨立汉 ? ?原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长
黄昌云 ? ?平桂 管理区校友会会长
校园文化
学院大力发展昂扬向上、健康文明的。学院红五月艺术节以精心的组织策划和独到的地方特色获自治区“高校优秀成果奖”。2008年学院创编的舞蹈《嫁郎》荣获第二届广西大学生艺术汇演二等奖,并被自治区教育厅选送参加全国大学生艺术汇演。2009年2月,我院舞蹈节目《嫁郎》参加全国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荣获舞蹈类二等奖,实现了我院成立以来艺术类表演节目全国奖项“零的突破”。此外学院还曾在首届中国-东盟客家丽人大赛、广西首届中华美文朗诵大赛等重大文化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